一、中文
王康壽(2007),鹿港龍舟教練暨舵手講習會手冊。
王慶堂(2009),運動賽會分組與職掌,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王立凱(2004),風險管理與法令,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186-215,臺北市:師大書苑。
台南市龍舟錦標賽秩序冊 (2010)。
林鍾沂,江岷欽(2000),國立空中大學,公共組織理論。265-281。
林伯原(1980),中國古代體育史。台北華聯出版社,12-83。
江岷欽,吳復新(2002),組織行為,台北,空大出版社。
江澤群(2010),國民體育法修正後建立後續制度座談會『如何辦好各種運動競賽活動』。台北市,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吳國銑(1999),如何辦好各種運動競賽活動。
吳騰達(2000),我國學校推展民俗體育的問題與對策,學校體育,10(6),26-30。吳富德(2000),推展學校民俗體育活動的策略,學校體育,10(6),13-18。吳富德(1980),淺談舞龍與龍舟,國民體育季刊,24(2),38-46。吳昆宗(2001)。慶端陽之後。中國時報,17 版。
李亦興(1990),龍舟繞鎮。中國時報,13 版。
李師鄭(1993),彰化雜誌,第五十八期,42-45,民生報鹿港龍舟賽專輯。
林清玄(1999),傳統節慶,台北市,文建會。
周嵩益,林杰松(2001),彰化縣鹿港鎮龍舟競渡及龍王祭發展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吳昆宗(2001),慶端陽之後,中國時報,13版。
柯政良(2001),龍舟競渡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53期,131-135。柯根海(2002),端午龍舟競渡的新解讀,歷史月刊。76-78。
政策白皮書摘要版(2001),交通部政策白皮書,第六章觀光政策。
洪淑美(1992),現代休閒育樂百科,台 北市:華一書局。
范良誌,李其隆(2008),臺灣地區龍舟運動之運作現況與未來發展,大專體育,96,126-133。施添福(2000),鹿港鎮志,地理篇,1-2,246。
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凌志四(1985),臺灣民俗大觀(第二冊),台北市,大威。
許雪姬(2000),鹿港鎮誌,宗教篇,136-137,263。
莊育研(1994),龍王祭,中央日報,13版。
高雄市(2010),高雄端午國際龍舟邀請賽競賽規程。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教育 (2003),國民體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2),體育大辭典,台北市,教育部。
張炳楠(1968),鹿港開港史,臺灣文獻,第十九卷第一期,7。
盛琦,丁志明(1994),中國傳統體育風俗,台北。百觀出版社,84~85。
陳希林,閻蕙群譯,強尼.艾倫、威廉.歐圖爾、伊恩.麥唐納、
羅伯.哈里斯合著(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陳孟君(1996),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龍舟發展之研,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1期。
陳莉莉,簡志宏(1996),鄉土民俗123,臺北市: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
曹有培(1999),如何辦好各種運動競賽活動。國民體育法修正後建立後續制度座談會報告書,73-78,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
院。
張至滿(2006),龍舟推進力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國民體育法修正後建立後續制度座談會報告書(2000),117-123,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張民讚(2001),運動賽會管理運用於小學校慶運動會舉辦之探討,學校體育,12 (5),79-87。張曉峰先生(1991),張其昀先生文集,25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國史館、中國文化大學。
郭珉(2004),「迎神賽社且高歌」,台灣月刊,253 期。
許雪姬(2000),鹿港鎮志,宗教篇,鹿港鎮公所。
許樹淵(2001),運動生物力學,台北市,合計圖書出版社。
許樹淵(2003),運動賽會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憲清(2005),學校體育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大沛(1997),鹿港發展史。彰化縣:左羊出版社,989~1026。
葉公鼎(1994),籌辦各項運動競賽理論與實務,體育場經營管理實務手冊之二,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許振明(2004),運動賽會行政業務運作,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戚樹威(2008),組織行為,雙葉出版。
程紹同(2004),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彭小惠(2003),風險管理與體育運動,運動管理學。台中市,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黃輝銘(2004),「鹿港需要親水濱海公園」,鹿港時報,187 期,鹿港鎮,3版。
黃秀政(2000),鹿港鎮志-沿革篇,117-120。
黃益亮(2009),划龍舟之運動傷害防護。
鹿港(2001),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2),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3),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4),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5),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6),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7),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8),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9),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鹿港(2009),鹿港慶端陽系列活動,龍舟錦標賽舵手研習會冊。
鹿港(2010),鹿港慶端陽秩序冊。
臺北市(2010),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競賽規程。
楊素晴(1968),彰化縣口述歷史,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65-68。
楊玉君(1955),端午節,台北市,文建會。
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69),彰化縣誌光版,477,彰化縣政府。
劉還月(1984),台灣民俗誌,台北市,洛城出版社。
劉還 (1989),台灣歲時小百科(上冊),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毅敏(1990),龍王點睛,中央日報,5 版。
蔡宗信(2000),如何誰動學校民俗體育之探析,學校體育,10(6),6-12。錢慶安,何建德(2002),學校民俗體育發展現階段的困境探析,大專體育,61,141-147。
謝安田(2006),企業研究方法論。394。
鍾志強(1997),傳統體育之推廣與振興,國民體育季刊26(2),24-28。戴寶村(2000),鹿港鎮志-交通篇,103。
韓興興(1996),「鹿港民俗文化廣場及綵街區規劃設計」。
二、網路線上資料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線上資料:http://taiwan.net.tw/。
王慶堂(2009),運動賽會分組與職掌,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線上資料:http://tang.camel.ntcpe.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pt001&Category=27
張聰秋(2010),鹿港龍舟開戰雨中廝殺衝勁一百,自由時報,線上
資料: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4/78/27fg0.html。
張文祿(2010),中部下雨鹿港龍舟正常舉行,中廣新聞,線上資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4/1/27frb.html。
莊漢昌(2010),南市龍舟錦標賽12日登場,今日新聞,線上資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0/17/278x4.html
程啟峰(2010),高雄龍舟賽因雨暫停,中央社,線上資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3/5/27eej.html。
程啟峰(2010),高雄攝影,中央社,線上資料:
http://bodyhealth.tn.edu.tw/Lists/Announcements/DispForm.aspx?ID=2
台南市(2010)教育處體健科教育系統,線上資料:
三、論文
吳慈(2002),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體育教學項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東。
吳育誠(2009),民俗運動賽會參與者之動機、滿意度與再遊意願之研究~以嘉義縣龍舟競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黃輝銘(2004),地方政府辦理節慶活動振興觀光文化產業策略之研究-以鹿港慶端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傅一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舉辦全校運動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蔡憲宗(2006),國立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應用坐姿划槳力量測量器於國中龍舟選手之划槳力量分析,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
蔡國進(2009),台灣民俗體育龍舟競渡之研究─以屏東東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四、英文
Pauline V. Young, Scientific Social Surveys and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Content, Methods,Principles and Analysis of Social Studies,(New York:Prentice-Hall Sosiology Series,1956),pp.155-156。
Ammon, R. Jr. (1998). Sport event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In J. B. Parks,R. K. Zanger, & J. Quarterman (Eds.), Contemporary sportmanagement, 185-196. Champaign, IL :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