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205.176.39) 您好!臺灣時間:2022/05/29 07:36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淑貞
研究生(外文):
Chen,Shu-Chen
論文名稱:
西洋世界名畫意象調查—以國小學童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Image of Famous Painting—b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賴瓊琦
指導教授(外文):
Lai,Chiung-Chi
口試委員:
賴瓊琦
、
曾賢熙
、
呂明燦
口試委員(外文):
Lai,Chiung-Chi
、
Tseng,Hsien-Hsi
、
Lu,Ming-Tsan
口試日期:
2011-5-2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
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設計學門
學類:
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
、
繪畫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
painting work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165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十位西洋畫家的作品,國小學生為對象,使用意象語彙調查做問卷,目的想發現,國小五、六學生對繪畫作品的感覺為何?選定十位西洋畫家的作品,運用語意差異法,八組意象的形容詞,以五階的順位尺度量表作為評量。調查結果利用SPSS 12.0統計分析軟體處理,統計結果,可看出國小學童對繪畫作品的感覺。
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1. 國小義務教育中雖有安排藝術與人文課程,但學童課後仍會學習才藝的比例偏低,顯示受訪家庭對於藝術教育仍較不重視。
2. 學童父母的職業、課後學習才藝時間的長短,對於美感認知發展的表達會有顯著差異,可見認知發展方面,家庭教育相較於學校教育有更明顯的影響。
3. 學童對於秀拉、塞尚、米勒的寫實作品,在意象上偏喜歡、美、可愛、豐富、親切的感覺,而對於畢卡索、高更、雷頓的抽象作品在意象上則偏不喜歡、醜與粗俗的感覺,符合美感發展階段二之視覺寫實期,僅以「美麗」、「寫實」、「細膩的技巧」作為評定繪畫優劣的依據。
This research took ten westerrn painters’ masterpieces as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ed questionaire up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sing image dic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wha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elt about painting works. This research was done with ten western painters’ works, semantic difference method, eight sets of image adjectives, and five grade overall scale to complete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was concluded with SPSS 12.0 statistic analysis software to show wha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elt about painting works.
The followings wer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1. Although in compulsory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there were art and humanity classes, very few students attended after-school talent class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respondent family payed little attention on art education.
2. The vocation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time students spent on after-school talent classes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of aesthetic recognition development. This showed that family education’s influence was more prominent than school education in recognition development.
3. About the works of Sula, Cezanne, and Miller, students demonstrated their preference in image of likeness, beauty, cuteness, abundance, and affability. In contrast, the abstract works of Picasso, Gauguin, and Layton made students feel of dislik, ugliness, and vulgarity. These corresponded to the second stage of aesthetic development in evaluating painting works only with “likeness”, “realism”, and “exquisite skill”.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藝術教育 6
第二節 美感教育 9
第三節 調查之繪畫作品基本資料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資料統計分析方法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36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描述統計分析 36
第二節 繪畫的心理感覺意象調查結果分析 40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之畫作心理感覺差異分析 7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0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81
參考文獻 84
附錄一 86
附錄二 90
圖目錄
圖 2- 1 喬托,聖母與聖嬰,1330 8
圖 2- 2 范‧艾克,阿諾菲尼與他的新娘,1434 13
圖 2- 3 雷頓,音樂課程,1877 14
圖 2- 4 米勒,拾穗,1857 17
圖 2- 5 梵谷,向日葵,1888 19
圖 2- 6 塞尚,有窗簾與花紋水罐的靜物,1899 20
圖 2- 7 高更,眾神的一日,1894 22
圖 2- 8 秀拉,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1886 24
圖 2- 9 畢卡索,奔跑,1922 26
圖 2-10 雷捷,特技演員和他的搭檔,1948 27
圖 2-11 夏卡爾,生日,1915 29
圖 3- 1 研究架構 31
圖 4- 1 艾克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42
圖 4- 2 雷頓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44
圖 4- 3 米勒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46
圖 4- 4 梵谷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48
圖 4- 5 塞尚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50
圖 4- 6 高更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52
圖 4- 7 秀拉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54
圖 4- 8 畢卡索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56
圖 4- 9 雷捷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58
圖 4-10 夏卡爾繪畫作品意象統計圖 60
表目錄
表 3- 1 代表形容詞語彙 33
表 3- 2 代表樣本 34
表 4- 1 受訪者就讀學校、性別與年級統計表 36
表 4- 2 受訪者爸爸、媽媽的職業統計表 37
表 4- 3 受訪者參觀畫展與未參觀次數統計表 38
表 4- 4 受訪者參與校外才藝班時間統計表 39
表 4- 5 受訪者喜不喜歡藝術與人文學科次數統計表 40
表 4- 6 艾克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1
表 4- 7 雷頓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3
表 4- 8 米勒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5
表 4- 9 梵谷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7
表 4-10 塞尚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9
表 4-11 高更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1
表 4-12 秀拉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3
表 4-13 畢卡索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5
表 4-14 雷捷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7
表 4-15 夏卡爾繪畫作品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9
表 4-16 繪畫作品「喜歡/不喜歡」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1
表 4-17 繪畫作品「美/醜」意象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表 63
表 4-18 繪畫作品「可愛/呆板」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4
表 4-19 繪畫作品「豐富/單調」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5
表 4-20 繪畫作品「親切/冷漠」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6
表 4-21 繪畫作品「快樂/憂傷」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8
表 4-22 繪畫作品「高貴/粗俗」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69
表 4-23 繪畫作品「動感/沉靜」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 70
表 4-24 不同就讀學校畫作心理感覺t考驗摘要表 72
表 4-25 不同性別畫作心理感覺t考驗摘要表 72
表 4-26 不同年級畫作心理感覺t考驗摘要表 73
表 4-27 不同爸爸的職業之畫作心理感覺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73
表 4-28 不同爸爸的職業畫作心理感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74
表 4-29 不同媽媽的職業之畫作心理感覺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74
表 4-30 不同媽媽的職業畫作心理感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75
表 4-31 是否參觀過畫展之畫作心理感覺t考驗摘要表 75
表 4-32 參加校外才藝班的時間長短之畫作心理感覺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5
表 4-33 參加校外才藝班的時間長短之畫作心理感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 4-34 是否喜歡藝術與人文學科之畫作心理感覺t考驗摘要 76
ㄧ、中文部份
1.王秀雄(1999)。美術心理學。台北:市立美術館。
2.何政廣(1996)。夏卡爾。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3.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臺北:淑馨出版社。
4.吳俊憲(2000)。美感哲學觀及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教育意 涵。台灣教育,600,p39-44。
5.李美蓉(2003)。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
6.李德治、童惠玲(2009)。多變量分析。台北:雙葉。
7.林仁傑(1992)。評介帕森斯審美能力發展階段論。美育雙月刊。20,p16-27。
8.胡永芬(2005)。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台北市:閣林。
9.胡永芬(2008)。100藝術大師。台北:明天國際。
10.陳朝平(1986)。繪畫欣賞與欣賞研究教學之研究。高雄:復文。
11.陳威亞(2002)。大學生旅遊產品意象、知覺價值滿意度調查碩士論文 。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 臺北市:五南。
13.陳淑卿、易正明(2009)。應用SPSS於統計學。台中:瑞和堂。
14.郭禎祥譯,Elliot W Eisner著(2002)。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p2-5。
15.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16.張心龍(1994)。名畫與畫家。台北市:雄獅。
17.張家琳(2009)。探究當代視覺藝術教育的多元議題。美育雙月刊,170,p82-86。
18.曾肅良(2008)。藝術概論。台北:三藝文化公司。
19.楊玉如(2003)。公共空間戶外雕塑造型意象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楊世瑩(2008)。SPSS 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21.漢寶德(2006)。藝術教育。台北市:典藏出版。p83
22.廖玫雅(2005)。利用媒體實施國小學童美感教育的教學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23.賴瓊琦(1997)。設計的色彩心理學。台北:視傳。
24.龍 瑛(2010)。認識世界偉大藝術家叢書。台北:啟思。
25.謝紋綺(2010)。服裝屬性與造形意象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6.羅美蘭(1993)。美術鑑賞能力發展階段之研究。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4,p95-136。
二、網路部份
1. 藝拍即合網站http://1872.arte.gov.tw/
2. 視覺素養學習網站http://vr.theatre.ntu.edu.tw/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大學生遊學產品意象、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
2.
公共空間戶外雕塑造形意象研究
3.
利用媒體實施國小學童美感教育的教學研究
4.
國小學童對女性人物畫偏好之研究
1.
4. 吳俊憲(2000)。美感哲學觀及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教育意 涵。台灣教育,600,p39-44。
2.
5. 李美蓉(2003)。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
3.
15.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1.
彰化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
新北市樂活運動站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動機及使用滿意度
3.
組織氣候、關係品質、知識分享意願與組織學習 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組織為例
4.
以家長角度探究國民小學教師的服務接觸機能-以原高雄縣岡山區為例
5.
機場證照查驗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例
6.
台北市消費者對有機蔬菜之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研究
7.
遊客旅遊動機與遊憩體驗之研究-以南投縣惠蓀林場為例
8.
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公司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彰化文理補習班為例
9.
自我效能對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
10.
工作家庭衝突對個人工作契合度的影響之研究
11.
美髮市場利益區隔之研究
12.
早餐飲食市場利益區隔之研究
13.
工作活力對員工工作產出影響之研究
14.
工作鑲嵌對組織不當行為之影響:以公家機關和私人企業為干擾變數
15.
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