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俊華(1988),台灣地區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與研究,國立中山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明仁(1996),台灣開放式債券型基金之績效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逸楓(1996),國際型基金之投資策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國際
企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晉聿(2006),不動產投資信託報酬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不動
產投資信託概念股與共同基金為例,私立銘傳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萍珍(2008),投資組合含Matlab 應用、類神經網路與遺傳演算
法模型,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p342-597。
林楷博(2009),亞太地區REITs 連動債券與全球債券基金國際投
資組合之績效分析,私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
吳明義(2005),當代投資學理論與實務,鼎茂圖書出版p427-489。
吳孟道(2008),當前金融危機對台灣經濟發展之影響與因應之
道,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孫立芳(2006),共同基金投資策略及投資組合之實證研究,國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怡靜(1990),台灣地區總體經濟因素與股票和債券報酬關係之
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
黃英修(1996),國際證券市場投資組合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國際
企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淑美(1999),國內債券型基金績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
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榮茂(2000),國際資產配置與投資期限、資產種類關係之實證,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怡靜(2004),海外日本基金進行國際投資組合之績效評估與風
險性探討,私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
陳顗夫(2006),國內基金績效評估-SBM Super DEA Model,私立
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許嘉倫(2006),不動產基金績效與基金流量之研究,私立元智大
學財務金融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陸仕偉(2005),日本不動產投資信託投資組合績效評估與風險之
研究以J-REIT 為例,私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蔡秀滿,陳耀民(2009),使用加權移動視窗模式之資料流探勘,明新學報,35(1),13-33。
翁麗芳(2009),海外黃金基金與能源性基金國際投資組合之投資
績效分析,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
董俐妤(2008),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與海外共同基金國際投資
組合之投資績效分析,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
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楊智淵(2004),低利率環境下債券基金資產管理策略,國立中正
大學電機工程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楊修懿(1990),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與淨值預測-灰色系統理論之
運用,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俊佑(2006),亞洲地區不動產投資信託進行國際投資組合之績
效評估,私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盧成德,賴盈良,劉宗聖(2008),全球不動產投資信託操作策略,
財信出版。
羅芳妤(2007),遺傳演算法之投資績效: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謝一鵬(1997),證券市場中最佳投資組合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
管理研究所出版之碩士論文。
蘇美燕(1993),國內共同基金之投資選擇與績效評估,私立東吳
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寶來證卷全球新聞信息中心(2003),投資規劃與理財工具,財訊
文化出版。
二、外文部份
Busse, J. A. (2001). Another look at mutual fund tourna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4-72.
Bill Williams & Justine Gregoey-Williams(2006). Trading Chaos
(second edition), 2, 48-72.
E. Ammar & H. A. Khalifa(2003). Fuzzy portfolio optimization a
quadra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18 (2003), pp. 1045-1054.
Ewing, B. T. & Payne, J. E. (2005). The response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returns to macroeconomic shocks. Journal of
Business, 58(3), 290-300.
Grubel, H. G. (1968). Internationally diversified portfolios: Welfare
gains and capital flow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299-1314.
Gerrits, R. J., & Yuce, A. (l999). Short and long-term links among
European and US stock markets.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1-10.
Heriksson, R. D., & Merton, R. C. (1981). On market timing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54(4), 513-533.
Jensen, M. C. (1968).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64. Journalof Finance, 23, 389-416.
Levy, H., & Lerman, Z. (1988).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Liang-Hsuan Chen, & Lindsay Huang(2008). Portfolio optimization
of equity mutual funds with fuzzy return rates and
risk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ume 36, Issue 2,
Part 2, March 2008, 3720-3727.
Moses, E. A., Cheyney, J. M., & Veit, E. T. (1987). A new and more
complete performance measure . Journal of Potfolio Management,
13, 24-33.
Sharpe, W. F. (1966).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39, 119-138.
Treynor, J. L. (1965),“How to Rate Management Investment
Fun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William, G. D., & David, A. W. (1994).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 mutual fund. 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 4(1),
1-14.
Zvi Bodie, Alex Kane,Alan J.Marcus(2001)Essentials of investments,
4e.
三、網路部份
鉅亨網金融中心http://www.cnyes.com/fc/allrating.asp?pagetype
=finance.
基智網,http://www.funddj.com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工會, http://www.
sitc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