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3: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佩玨
研究生(外文):Chen Pei Chueh
論文名稱:餐飲建教合作生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e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b Satisfaction,Social Support and Job Adaptation of Hospitality Maj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施建彬施建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Chienpin
口試委員:吳淑女黃國佑
口試委員(外文):Wu,ShuniuHuang,Guoyu
口試日期:2011-01-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建教合作生工作適應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5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關係。本研究採用立意抽樣問卷調查方式。研究對象為彰化、雲林、嘉義之三所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發放350份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86份。
研究結果顯示:
一、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的成就動機為中上以上程度,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性別、年級、家庭狀況、不同父母學歷皆對成就動機有顯著差異。二、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的工作滿足為中上以上程度,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性別、年級、家庭狀況,對「工作滿足」有顯著差異。三、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的社會支持為中上程度,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年級、實習單位、更換實習次數對「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四、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的工作適應屬於中上程度,整體適應良好,研究發現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之年級對工作適應有顯著差異,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皆對於工作適應正向相關影響,其中以工作滿足-內在滿足層面對於工作適應影響程度最高。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建教公司、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amo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b satisfaction , social support and job adaptation in the school-to work program in the department of hospitality industry.
The objects in study are the students of the school-to work program in the Department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i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Yuni-lin County and Chia-yi City.
There are 350 questionnaires were released, and 286 were valid.
This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
1.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students from school-to-work program are intermediated level. In addition , depending on the gender, grades ,family background,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2.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from school-to-work program are intermediated level. In addition , depending on the gender, grades ,family background, the job satisfactio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3. The social support of students from school-to-work program are intermediated level. In addition , depending on the, grades ,practical institution , times of changing practical institution, the social support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4. The job adaptation of students from school-to-work program are intermediated level. The all stuff of these students get well adapta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daptation of working is based on grades. The incentives to achievement, satisfaction of working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a good influence on adaptation of work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working- mental satisfaction gets a high influence on adaptation of working.
Last ,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the study will offer some suggestion for the reference to school-cooperation company, 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ers.

內容目錄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誌謝辭  ..................... V
內容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建教合作............... 7
  第二節  工作適應............... 9
  第三節  成就動機............... 16
第四節  工作滿足............... 19
第五節 社會支持............... 22
第六節 工作適應與個人背景因素...........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9
第五節  資料處理及統計方法...........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34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分析.......... 34
第二節 工作適應、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
之現況分析...................... 38
第三節 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個人基本背景資料
與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 61
第四節 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
之相關分析...................... 65
第五節 成就動機、工作滿足、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
之迴歸分析......................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9
參考文獻 ..................... 82
附錄  研究問卷.................. 9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倫(2002),影響員工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以台中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誕生(1986),台北市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在工廠之生活輔
導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鐘和、李勤川、陽琪編譯(1991)亞克夫(Abe Arkoff),適應
與心理衛生,大洋出版社。

王柏元(1999),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
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倩如(2004),慢性精神病患社會職業能力、工作環境中社會
支持與工作適應相關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 ,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朱盈蒨(2004),初級產業轉入觀光服務業者之轉業動機、工作
價值觀及工作適應之研究-以澎湖休閒漁業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系碩士論文。


李明堂(1987),常模參照回饋、自我參照回饋對國小學童成敗
歸因、成就動機、測試焦慮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茂興 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弘智。

吳武忠(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自我概念與實習機
構社會適應關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

吳佳樺(2005),台北縣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工作適應與
離職傾向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念恩(2008),癲癇病患社會支持、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性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譯(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揚智。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知城。

吳錦隆(2001),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宋道平(1984),保險從業人員工作特性成就動機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金波(1999),旅館業、旅行業、航空業中員工社會化對工作滿足之關係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安邦(1991),影響成就動機的家庭社會化因素之探討,中英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71,987-132。

余安邦(1993),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論及方法篇。台北市:桂冠。

林佑吉(2008),國民中學導師領導行為、工作動機與工作壓力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1990),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五南。

林宜宏(1996),外籍勞工之工作適應,私立東海大學社會
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分析,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7,113-145。

林麗容(1995),國小資賦優異學生之歸因型態與成就動機及學
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慶(1996),工作價值落差之因應策略與工作適應之研究,
私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宏(2002),我國企業外派人員適應因素,及指標建構之研究,私立長榮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瑩之(2002),女性經理人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思穎(1996),餐旅業建教合作生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大力資源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邱奕光(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
知覺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永祥(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職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莉雅(1994),北部地區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生輔導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師大家政研究所。

范惠珠(1993),共享價值對管理人員工作適應之影響研究,
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經峰(1992),我國辦理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的省思。
技術與職業教育,10(5),12-19。

高明珠 (1999),國小兒童依附關係、內外控人格特質、社會支
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
刊,54,24-32。

徐佩蓉(2006),成就動機與工作特性對工作投入之影響-新舊世代的比較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論文。

徐世杰(2001),我國領隊就業動機與工作適應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論文。

胡夢蕾(2001),觀光飯店餐飲建教實習生激勵因素之研究,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研討會。

胡夢蕾(2004),餐旅學生人格特質與實習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1),103-132。

朗淑美(2006),慢性精神病患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相關性研究,私立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郝承偉(1998),高中高職餐飲管理科現況調查。國立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怡佩(2003),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89),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5

涂雅惠(2007),會計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專業承諾與工
作績效之關連性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佩琪(1994),激勵制度對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大葉
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心理學原理,台北:東華。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金圓(1980),國小單親兒童的行為困擾、生活適應與成就動
機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26 (7,8),34-54。

張添洲(1991),理論實務兩者兼備-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
技職雙月刊,4(30)。

張馨芸(2001),我國女性主管的領導風格與決策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恩(2010),高職餐飲科學生的成就動機與思考風格及其關
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梁淑卿(1997),二度就業婦女的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范惠珠(1993),共享價值對管理人員工作適應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明珠(1995),餐旅技職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對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

莊煥銘(1983),個人特質; 工作特性與組織行為之研究;以電
信事業員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曾春江(2008),高職餐飲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市一所高級餐旅學校為例,私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忠、黃培文(2003),實習工作價值觀的建構及其與工作投
入的關係-以大專觀光、休閒、餐旅相關科系學生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0,1。

黃輝雄(1999),班級經營知能建構之網路社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金旭(2003),室內設計業者職業成熟、成就動機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所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俊勳(2001),國中學生與犯罪少年社會支持與刺激忍受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激養方式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卷,000(010), 0091-0105。

陳欣潔(2007),啟智教養機構教保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家庭支持及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玲(2005),國立大學校院總務行政服務品質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陳雅利(2005),台北市綜合高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適應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廣民(2003),跨文化訓練實施對台商外派大陸人員於工作適應上的影響,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偉綺(2007),女性經理人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之關聯性,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滿樺(1983),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項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婉芝(2008),技職院校實習生成就動機、工作滿足與留任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餐旅相關學系為例,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明益(1997),工作滿足、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知識分享之中
介效果及人格特質之干擾效果,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穎如(1994),保險業員工生涯成熟、成就動機、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俐(2007),高職與餐飲業建教合作相關議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詹馨(1984),適應的性質初探,國教世紀,20期,頁6-7

羅婉麗(1990),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焜輝(1985),職業適應的基本概念及診斷。工業職業教育,4(8),20-23。
劉美惠(1988),台北地區電子業工廠青年工作滿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依淋(1993),基層護理人員之工作特性、成就動機與工作投
入、工作滿足、留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美儀(1991),我國女性教育主管性別角色、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清國(2002),台灣地區高職餐飲管理科辦理現況與改進策略,商業職業教育,985,10-17。

賴明德(1999),輪班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研究,私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瑞涵(2001),行政機關新進成員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繆敏志(2001),文化類型、強度、均衡性及集群對經理人工作適應影響之研究,中山管理評鑑,2001秋季號,第9卷第3期,頁425-446。

韓美齡(2007),建教合作學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以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蕭景楷(2007),高職與餐飲業建合作生相關議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rgyle, M. (1972).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work. New York: Top linger Publishing Co.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Inc.

Brown, D. (1995). Giving Students the Busi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al. pp41-43.

Campbell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 Graw-Hill.

Caplan, G. (1974).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 Y: Behacioral.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n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5), 300-314.

Dawis, R.V. & Lofquist, L. H.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Minneapolis: Univ of Minnesota.

Davies, L. (1990). Experience-based learning within the curriculum.
A synthesis study.CNAA, Sheffield.


Dean, A. & Lin, N.(1977). The stress-buffer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osease, 165:403-417.

Evans (1979). Foundat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umbus. OH: Merril.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Helmreich, R. L & Spence, J. T. (1978).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cientific Attainment. Personality and Socal Psychology Bulletin,4,222-226.

Hershenson, D. B. (1981). Work adjustment,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A conceptual model.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5(2), 91-97.

Hershenson, D. B. (1996). Work Adjustment : A Neglected Area in Caree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Vol.74, pp.442-446.

Hershenson, D. B. (2001). Promoting work adjustment in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consumers:A role for employment counselors.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8, 28-37.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Mass: Addison-Wesley.
House, J. S. & Kahn, R. L. (1985). 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upport. In Cohen, S. & Syme, L. (Eds.).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pp83-108)Orlando: Academic Press..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 Harper and Brother.

Jahoda, M. (1958). 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New York: Basic Books.

Kim, S. W, Price, J. L, Mueller, C. W. & Watson, T. W. (1996). The
determinants of career intent among physicians at a U.S. Air Force hospital. Human Relations, 49(7), 947-976.

Lazarus, R. S. (1984). Personality and Adjustment,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Liberman, M. A. (1983).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s on responses to stress. In Goldberger L. and Breznitz S.(eds), Handbook of stress.(pp.364-783).New York.

Lin, N. (1986).Conceptualizing social support. IN N. Lin, A Dean &W. Ensel, (Eds.).social support,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Orlando, F1:Academic press Inc.

Leppanen, J. M., Hietanen, J.K. (2001). Emotion recognition and social adjustment in school-aged.

McClelland, D. C.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its.

Porter, L. W. (1962). Job Attitudes in Management: Perceived Deficiencies in need fulfillment as a function of job
lev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6(6), 275-84.

Porter, L. W. and E. E. Lawler, E. E.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Illinois: Homewood Company, Dorsey Press. .

Robbins (1995), 管理學(王秉鈞譯),台北:華泰。

Ray, E. B, & Miller, K. I. (1994).Social Support home/work stress and burnout: Who can help.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Science,30(3),357-373.

Ruitenbeck (Eds.), Varieties of modern social theory, 55-68, New York: Dutton.

Schaefer, C., Coyne, J. C. & Lazarus, R. S. (1981). The health-relatedunctions of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Behavior Medicine,4,381-406.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and Scientist. pp.346.


Stamper, C.L. & Dyne, L.V. (2003). Ora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 comparison between part-time and full-time service emplyees.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4 (1).

Turner, A.N & Lawrence. R. P. (1965).Industrial jobs and the porker: aninvestigation of response to task attributes, Boston: Harvard Univ, press.

Thoits, P.A. (1986). Social Support as Coping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54(4),416-42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