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02: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偉萱
研究生(外文):Chang, Wei-Syuan
論文名稱:阮籍音樂哲學之研究─道體儒用的音樂哲學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Ruan Ji's philosophy of music
指導教授:潘小慧潘小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n, Hsiao-Huei
口試委員:曾春海杜保瑞潘小慧
口試委員(外文):Zeng, Chun-HaiDuh, Bau-RueiPan, Hsiao-Huei
口試日期:2011-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阮籍竹林七賢〈樂論〉音樂音樂思想音樂哲學和(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阮籍音樂哲學之特色在於其融合儒、道兩家的音樂思想;以道家核心的─「道」為音樂的形上基礎,而在形下的世界則以儒家的「禮樂教化」為音樂的作用及目的,完整地將「音樂」分別地安頓與定位在形上與形下的世界中。阮籍將儒、道兩家音樂思想的融合與開展,建構出獨樹一格的音樂哲學;阮籍的音樂哲學作品〈樂論〉為中國音樂的著名專文,研究阮籍的音樂哲學必由其〈樂論〉著手,本論文擬以哲學的視角及立場探求阮籍〈樂論〉中的音樂哲學,以「哲學」詮釋「音樂」本身的概念與基礎,探討音樂的起源與定義、音樂的本質與形式、音樂的功能與目的,音樂的形上基礎、音樂美學及音樂的倫理學(道德性)問題,及音樂對個人與社會的意義何在。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3
第二章 阮籍的生平及其時代背景 15
第一節 魏晉時期的時代與哲學背景……………………… 15
第二節 阮籍的生平與著作………………………………… 18
第三章 阮籍音樂哲學之形上理論─「道體」 25
第一節 音樂的起源、定義與本質………………………… 25
第二節 音樂的形上基礎─「道」………………………… 32
第三節 音樂審美與標準─以「和」為美………………… 37
第四章 阮籍音樂哲學之形下意涵─「儒用」 47
第一節 儒家之「音樂」─周朝禮樂文化之承襲………… 47
第二節 音樂政治論、音樂教育論………………………… 53
第三節 音樂宗教論、音樂道德修養論…………………… 60
第五章 結 論 67

參考書目 74

附錄 83
附錄一 阮籍年表…………………………………………… 83
附錄二 〈樂論〉全文……………………………………… 91
附錄三 南朝大墓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95
附錄四 阮籍琴曲〈酒狂〉………………………………… 96


一、典籍及注譯類

阮籍著,李志鈞、季昌華、柴玉英、彭大華點校:《阮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阮籍著,林家驪注譯,簡宗梧、李清筠校閱:《新譯阮籍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
阮籍著,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

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左丘明:《春秋左傳今註今譯》(新版)上中下冊,李宗侗註譯,臺北:臺灣商務,2009。
管仲:《管子》,李山譯注,臺北:中華書局,2009。
韓非:《韓非子》,陳秉才譯注,臺北:中華書局,2009。
秦‧呂不韋,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世界書局,1955。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2004。
漢‧班固撰,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漢‧劉向:《說苑譯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
魏‧曹操、晉‧陸機等撰:《魏晉五家詩注六種》,臺北:世界書局,2009。
東晉‧何晏等注,《論語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
東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2009。
西晉‧陳壽:《三國志》,南朝宋裴松之注,臺北:宏業書局,1993。
北齊‧魏收著著,《魏書》,臺北:中華書局,1974。
唐‧李隆基注、宋‧邢昞疏:《孝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唐‧房玄齡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90。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2007。
宋‧劉義慶著,張 之撰:《世說新語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梁‧劉勰著,林文登注譯:《文心雕龍》,臺南:文國書局,2001。
明‧憨山大師著:《老子道德經莊子內篇憨山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
清‧王先謙注:《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2005。
清‧焦循、焦琥:《孟子正義》,臺北:世界書局,2009。
清‧梁可均輯:《全梁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9。
孫明君選注:《三曹詩選》,臺北:中華書局,2005。
孫盛編:《魏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59。
楊家駱主編:《明刻淮南鴻烈解》,臺北:鼎文書局,1979。
楊家駱主編,《尚書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1985。
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2002。

二、專 書

方銘建:《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出版社,1997。
王光祈:《中國音樂史》,臺北:中華書局,1987。
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王濟昌:《美學論文集》,臺北:世一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
卞敏:《魏晉玄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田文棠:《阮籍評傳──慷慨任氣的一生》,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
朱光潛:《悲劇心裡學》,高雄:駱駝出版社,1993。
朱志良著,《大音希聲─妙悟的審美考察》,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
朱志榮著,《中國審美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
辛旗:《阮籍》,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出版,1990。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2006。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何啓民:《竹林七賢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學生書局,1990。
李美燕:《中國古代樂教思想》(先秦兩漢篇),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8。
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9。
李清筠:《魏晉名士人格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呂驥:《《樂記》理論探新》,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宗白華:《美學散步》,臺北:洪範書店,2001。
周來祥、周紀文著:《中華審美文化通史─秦漢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武秀成譯注,倪其心審閱:《嵇康詩文》,台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2。
韋政通編著:《中國哲學辭典》,臺北:大林出版社,1983。
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修海林:《古樂浮沈》,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
修海林、李吉提:《中國音樂的歷史與審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國音樂欣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
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高晨陽:《阮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孫良水:《阮籍審美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孫清吉:《樂學原理》,臺北:全音樂普出版社,2001。
張玉柱:《中國音樂哲學》,臺北:樂韻出版社,1985。
張蕙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張蕙慧:《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郭乃惇:《中國音樂史》,臺北:樂韻出版社,1999。
郭長揚:《音樂美的尋求─應用音樂美學》,台北:樂韻出版社,1991。
陳洪著:《醒醉人生─魏晉士風散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陳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出版社,1990。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1980。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湯用彤、任繼愈著:《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略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湯恩比(Arnold Toynbee):《歷史的研究》 (A Study of History: The first abridged one-volumed edition, illustrated),林綠譯,臺北:源成出版社,1978。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4。
曾春海:《先秦哲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
曾春海、葉海煙、李匡郎、李開濟、劉仲容合著:《中國哲學精神發展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
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童裴:《中樂尋源》,台北:學藝出版社,1976。
楊家駱主編:《中國音樂史料(六)》臺北:鼎文書局,1982。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葉朗、費振剛、王天有主編:《中國文化導讀》,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2。
葉朗主編,陳少峰著:《倫理學─意蘊與情趣》,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蔡忠道:《魏晉處世思想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
魯迅:《而已集》,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
劉道廣:《中國古代藝術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韓鍾恩:《音樂美學與審美》,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三、期刊論文

尤煌傑:〈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之「和諧」觀念〉,《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6卷第1期,2009年1月。
呂驥:〈探索樂記的理論價值〉,《音樂研究》第1期,1988年。
呂驥:〈試論《樂記》的理論邏輯及其哲學思想基礎〉,《音樂研究》第2期,1991。
余敦康:〈阮籍、嵇康玄學思想的演變〉,《中國哲學史》第7期,1987年。
周大興:〈阮籍「樂論」的儒道性格評議〉,《中國文化月刊》第161期,1993年3月。
周暢:〈論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三大論著的價值及其與音樂實踐的關係〉,上海音樂學院學報《音樂與藝術》,第1期,1993年。
馬行誼:〈試論阮籍著作中理想人格的塑造與衝突〉,《台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20期,2006年。
修海林:〈樂記音樂美學思想試析〉,《音樂研究》第2期,1986年。
高柏園:〈阮籍「樂論」的美學意義〉,《鵝湖》第17卷第12期,1992年6月。
孫長祥:〈從〈樂記〉試探儒家思想中道德與藝術的關係〉,《第九屆國際佛教教育研究討論會專輯》,華梵佛學研究所編印,1995年。
曾春海:〈竹林七賢的交遊及其友誼觀〉,《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6期,2010年6月。
曾春海:〈阮籍與嵇康的樂論〉,《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10期,2010年10月。
曾春海:〈阮籍、嵇康對經學的繼承和批判〉,《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6卷第9期,2009年9月。
曾春海:〈從規範倫理與德行倫理省察魏晉名教危機〉,《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6卷第4期,2009年4月。
黃潔莉:〈阮籍「樂論」思想釐析〉,《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6期,2010年6月。
葉祖帥:〈阮籍「樂論」的美學思想及其侷限〉,《廣東社會科學》第3期,1998年。
蔡忠道:〈從自然與名教問題看阮籍與嵇康的儒道思想〉,《問學》,1998年7月。
管力吾:〈從聲、音、樂的觀點看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第31期,2008年9月。
潘小慧:〈從「君子和而不同」談和諧的多元整全意涵─以先秦儒家典籍為主軸〉,《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7期,2010年7月。
潘小慧:〈禮義、禮情及禮文─荀子禮論哲學的特點〉,《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5卷第10期,2008年10月,
劉運好:〈阮籍「樂論」與正始美學理想〉,《皖西學院學報》第15卷第1期,1999年2月。
韓國良:〈論阮籍對儒家樂論的繼承和改造〉,《四川大學學報》第36卷第5期,2009年5月。

四、博碩士論文

方慶琳:〈《禮記.樂記》的認識活動和教育理論〉,東吳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王菡:〈《禮記樂記》之道德形上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王億仁:〈《樂記》的美學思想〉,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吳文璋:〈荀子「樂論」在其思想上之重要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吳明芳:〈阮籍嵇康音樂美學思想及其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吳冠宏:〈魏晉玄論與士風新探:以「情」為綰合及詮釋進路〉,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李美燕:〈先秦兩漢樂教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李建興:〈阮籍「樂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余寶貝:〈阮籍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林宜澐:〈禮記樂記篇思想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邱秀瓊:〈《樂記》中的樂教理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于真,〈從詮釋學角度論漢斯利克《論音樂美》中的情感與形式〉,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黃金鷹:〈先秦音樂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黃韻涵:〈嵇康「聲無哀樂論」與阮籍「樂論」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徐麗真:〈嵇康「聲無哀樂論」之音樂美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徐麗霞:〈阮籍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陳守一:〈從荀子《樂論》篇與《樂記》探討儒家樂教思想〉,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宗良:〈呂氏春秋音樂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連婷婷:〈從儒道樂論談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音樂本質與聲情關係〉,華梵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孫良水:〈阮籍審美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張簡茂宏:〈《樂經》相關議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祚明:〈「樂記」美學思想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張珍禎:〈嵇康〈聲無哀樂論〉之玄學思維─論題架構的思想格局對魏晉思潮之回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張堯欽:〈阮籍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游彩鳳:〈阮籍、嵇康音樂理論中的儒道思想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蔡宗志:〈《樂記》樂教思想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趙廣暉:〈先秦音樂文化之演進〉,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羅嵐君:〈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劉原池:〈阮籍莊學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