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臺北市:五南。
王美惠(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王雅玄(1996)。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教育資料文摘,38(4),172-189。江文雄(2001)。第五章:溝通。載於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143-177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吳秉恩(2002)。管理學:本質、衍化與新趨向。臺北市:翰蘆圖書。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佳玲(2007)。國民小學內部行銷作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吳阿理(2006)。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主任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5)。組織承諾。教育研究月刊,136,159。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軟實力。教育研究月刊,185,137。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李元墩(1999)。組織溝通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2(5),121-131。
李自勇(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6)。組織行為學(第十一版)(原作者:S. P. Robbins)。臺北市:華泰。(原著出版年:1992)。
林志興(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秀琴(2007)。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林衍伸(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林春如(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新發(1995)。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與實務分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邱春堂(2010)。國民小學校長社會資本、教導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邱國隆(2008)。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邱浩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姜智武(2001)。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施碧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量表發展之驗證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胡素華(2004)。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洪幼齡(2006)。國中校長領導力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洪經綸(2010)。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小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麗美(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姚開屏(1996)。從心理計量的觀點看測量工具的發展。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4(1),v-xxi。
馬榮助(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校長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高明秀(2005)。國民小學女性校長溝通行為與溝通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翁瑋杉(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徐宗盛(2010)。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張金鑑(1979)。行政學典範。臺北市:中國行政學會。
張明忠(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健體領域教師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張美齡(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策略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張菁媛(2009)。屏東縣國小校長授能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張樵益(2004)。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張麗花(200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之評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許世燦(2003)。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氣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戚樹誠(2007)。組織行為。臺北市:雙葉書廊。
陳木金(2002)。學校領導研究:從混沌理論研究彩繪學校經營的天空。臺北市:高等教育。
陳木金(2007)。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推動優質學校經營。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優質領航─行政篇(10-25頁)。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柏敦(2007)。國民小學組織溝通對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陳毅宏(2007)。國民中學教師組織溝通、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莊明憲(2010)。國民中學代理代課教師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康馨尹(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教育部(1994a)。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承諾【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9%D3%BF%D5&pieceLen=50&fld=1&cat=&ukey=-62570374&serial=2&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1994b)。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溝通【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7%BE%B3q&pieceLen=50&fld=1&cat=&ukey=-62570374&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2010年8月)。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張明文(主持人),十大中心議題(柒)。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國家圖書館。
曾南薰(1998)。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黃大瑋(2006)。教師組織溝通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黃子舜(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激勵策略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黃金茂(2005)。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黃俊傑(2006)。屏東縣國民小學內部行銷、教師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政彬(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氛圍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黃韻如(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黃麗萍(2010)。國小兼任行政之教師組織承諾、組織支持與工作投入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童敏惠(2007)。《多媒體服務》1-1導論:傳播理論【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140.112.114.126/av-media/Handouts/1-1theory.pdf
詹萬廷(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臺北市:桂冠。
萬新知(1998)。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蔡炳坤(2006)。高中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蔡淇華(2009)。中投區高中校長轉型領導、內部行銷導向與教師組織承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劉春榮(1995)。我國國民小學組織承諾及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2,93-143。劉信吾(2009)。組織與管理心理學(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劉瑞梅(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潘東傑(譯)(2008年11月)。專訪領導學大師約瑟夫.奈伊,巧實力:軟硬兼施的新實力(原作者:D. Coutu)。遠見雜誌,269,74-78。
聯合新聞網(2010年11月30日)。軟實力之父奈伊獻策,教馬總統3招【新聞群組】。取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005115.shtml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戴至中(譯)(2006)。行動領導:頂兼領導人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落實目標。(原作者:G. N. Toogood)。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2005)。
蕭欣忠、林靜儀(譯)(2000)。領導贏家-領導力21法則。(原作者:J. C. Maxwell)。臺北市:道聲。(原著出版年:2000)。
外文部分
Anonymous (2010). Berlo’s SMCR model of communication [Web blog message].Retrived from http://communicationtheory.org/berlos-smcr-model-of-communication/
Becker, H.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1), 32-40.
Bood, I. (2009, October 12). Schramm’s model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olocommunication.blogspot.com/2009/10/schramms-model.html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4),533-546.
Cockett, L. (2001,Fall). Lasswell, 1948 [Web blog message]. Retrived from
http://faculty.juniata.edu/cockett/teaching/130/models/lasswell.html
Deviny, K., Flynn, K., & Kulvete, G (n.d.). Schramm model of communication [Web blog message]. Retrived from
http://www.uri.edu/personal/carson/kulveted/wlsmodel.html
Fournier, S.M. (n.d.). The brief history of speaking: Shannon and Weaver's model of communication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tevefournier01.tripod.com/hist/hist-6.html
Grusky, O. (1966). Career mo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0(4), 488-503.
Kanter, R.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4),499-517.
Morrow, P. C. (1983). Concept redundancy in organzational research: The case of work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3), 486-500.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Porter, L.W., Steers, M.R., Mowday, R.T., & Boulian, P.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Randall, D. M. (1987). Commi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man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3),460-471.
Reyes, P. (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Steers, R.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1), 46-56.
Wiener, Y. (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s: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3), 4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