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0: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明娟
研究生(外文):CHIU MING CHUAN
論文名稱:蘇軾詠花詞意象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he Flower Ci imagery of Su Shih
指導教授:文幸福文幸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蘇軾詠花詞意象形神詠物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0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詩、詞、文都卓絕於世,其中又以詞尤為上上品。透過詠物詞,蘇軾筆下詠花詞的意象更為獨到,不論花形、花姿、花香及其神韻,都歷歷如現,且蘊意深遠。
豐富的人生經歷,加上堅毅不移的志節,讓東坡對花有深刻的體悟。憑著行雲流水的文筆與深情,成就東坡詠花詞多姿多彩的面貌。東坡藉物抒懷,欣賞花香花美,透過聯想與抒寫展現各種花的特殊意象:牡丹的國色天香及自然美;梅花堅毅高潔不畏寒霜之特性。荷花亭亭淨潔,楊柳依依之情;以石榴不與他花爭春鬥豔的特性,抒發己志;吟詠楊花,形神兼備,並且是自我心情的寫照。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規律;各種時花的形神之美,也正是蘇軾自己美的表現。
本論文主論蘇軾詠花詞意象之美,試著從意象的理論基礎來分析蘇軾詠花詞作的意象美及其所呈現的特性。探析蘇軾詠花詞中所表現的女性美,從形態、神韻、情操、深情等面向深入探討。兼寫其季節特色和形神特性。詠花詞的主題意識,分從六個面向來探討:一、離情依依,相思意濃;二、閨情款款,恩怨愁深;三、品格高潔,孤寂落寞;四、身世飄零,不遇思歸;五、感時念遠,藉物抒懷;六、閒適悠然,把握當下。蘇軾詞作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東坡的詞便是他的生活,抒情言志,以詩為詞,展現了詞在文學上的特殊意義。
蘇軾詠花詞意象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一、歸納法 4
二、演繹法 4
三、傳記研究法 5
四、歷史研究法 6
五、文獻分析法 6
第四節 文獻檢討與研究架構 7
一、文獻檢討 7
二、研究架構 9
第二章 蘇軾生平及其思想 11
第一節 蘇軾的生平 11
一、蜀中才俊(1036~1070) 12
二、自杭州至密州(1071~1077) 14
三、自徐州貶黃州(1077~1084) 20
四、黃州之後(1084~1101) 28
第二節 蘇軾的儒、釋、道思想 35
一、蘇軾的儒、釋融合思想 36
二、蘇軾的道家思想 38
第三章 詠花詞的發展 41
第一節 宋初詞壇的概況 41
第二節 詠花詩詞之發展 44
一、先秦 44
二、漢代 46
三、魏晉 47
四、南北朝 48
五、隋唐、五代 49
六、蘇軾之前宋代詠花詩詞的發展 51
第三節 蘇軾寫詠花詞的緣由及其創作觀 51
一、以詩為詞 52
二、以詞言志 58
第四章 蘇軾詠花詞意象之美 61
第一節意象概說 61
一、意象探源 61
二、意象界說 64
三、意象組合 67
第二節 蘇軾詠花詞中所表現的女性美 69
一、形態之美 70
二、神韻之美 72
三、情操之美 75
四、深情之美 76
第三節 蘇軾詠花詞的季節特色 78
一、春之頌 78
二、夏之歌 86
三、秋之色 91
四、冬之香 93
第四節 蘇軾詞的形與神 94
第五章 蘇軾詠花詞意象之主題意識 101
第一節 離情依依、相思意濃之意象 102
第二節 閨情款款、恩怨愁深之意象 110
第三節 品格高潔、孤寂落寞之意象 113
第四節 身世飄零、不遇思歸之意象 118
第五節 感時念遠、藉物抒懷之意象 123
第六節 閒適悠然、把握當下之意象 127
第六章 結論 133
附錄 137
參考文獻 153
參考文獻

一、蘇軾相關文獻(古籍先排,餘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北宋‧蘇軾著,清‧王文誥《增編索引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臺北:台灣學生
書局,1987年10月
北宋‧蘇軾著,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
北宋‧蘇軾著,楊家駱主編《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1月
北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
王宗稷《東坡先生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
王保珍《東坡詞研究》,臺北:長安出版社,1992年9月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9月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木齊、邱黎著《蘇東坡新傳》,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10月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
王更生編著《蘇軾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
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9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6月
林語堂著,宋碧雲譯《蘇東坡傳》,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
唐玲玲、周偉民著《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
陳新雄《東坡詞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9月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2月
郭美美撰《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12月
曹銘校編《東坡詞》,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9月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5月
劉石著《蘇軾詞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
蘇軾著,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3月
龍沐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1月

二、古籍類(按年代先後排列)

(一)經部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
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漢‧鄭玄箋注:《毛詩鄭箋》(臺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9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台灣古籍
出版社,1815年)
魏‧王弼著,晉‧韓康伯注《周易王韓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高明註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大
戴禮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二)史部

西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
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986

元‧脫脫撰,楊家駱整理校箋注疏《新校本宋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98年7


(三)子部

春秋‧老子著,朱謙之校注《老子校釋》,臺台北:華正書局,1986年
戰國‧莊子著,郭象註《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

(四)集部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1986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智揚出版社,1992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7月
唐‧司空圖撰《二十四詩品》,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唐‧白居易撰,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
北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北宋‧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北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欒城後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6月
南宋‧朱熹集注《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10月
明‧林兆珂撰,杜松柏主編《楚辭述註‧屈原賦證辨》,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年
月不詳
清‧王文誥、馮應榴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聖祖御敕,袁定求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4月
清‧王文誥、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1月
北宋‧范仲淹《全宋詞》世界書局編輯部主編,臺北:世界出版社,1984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1-1998

李調元編《五代詩》,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何清谷撰《三輔黃圖校釋‧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月

(五)詩、詞話類 (按年代先後排列)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清‧葉燮著,《原詩》,收錄於清‧丁仲祜主編《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1979

清‧沈謙《填詞雜說》,唐圭璋編《詞話叢編本》,臺新文豐書局,1988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書局,1988年
清‧劉熙載《藝概‧詞概》,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書局,1988年
清‧王羿清等撰《歷代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書局,1988


三、近代專著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文幸福著《孔子詩學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
仇小屏著《篇章意象論─以古典詩詞為考察範圍》,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6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南:文國書局,1986年10月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王熙元《優游詞曲天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6年3月
王熙元、郭預衡主纂《古文觀止續編》,臺北:百川書局,1994年3月
王雲五主編,宋‧范成大《梅譜》《叢書集成初編5》,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年 12月
王靜芝著《詩經通釋》,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出版,1968年7月
朱光潛《詩論》,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杜松柏著《國學治學方法》,臺北:洙泗出版社,1991年10月
清汪灝等《廣群芳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年10月
李元洛著《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李若鶯著《唐宋詞鑑賞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9月
汪志勇著《唐五代詞詳析》,臺北:華正書局,1979年8月
汪志勇著《詞曲概論》,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9月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周來祥、周紀文《美學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2 年2月
宗炳著〈畫山水序〉《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吳曾《能改齋詞話》,北京:中華書局《詞話叢編》,1986年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93年2月
胡經之、王岳川著《文藝美學方法論‧傳記研究法》,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4月
俞平伯著《論詩詞曲雜著》,臺北:長安出版社
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2月
馬茂元《古詩十九首探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1年9月
夏瞿禪著《唐宋詞欣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10月
梁簡能著《漢魏六朝詩論》,香港:仁學出版社,1985年5月
清‧張惠巖:《詞林紀事》,臺北:學人月刊雜誌社,1971年1月
崔海正著《宋詞研究述略》,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3月
陳維東、邵玉錚主編,《中華梅蘭竹菊詩詞選‧菊詩》,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年7月)
陳滿銘《蘇辛詞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8月
陳滿銘《詩詞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8月
陳植鍔著《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陳銘著《意與境——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眛》,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佳君著《辭章意象形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2005年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1976年
黃雅莉著《詞情的饗宴》,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
曾敏之著《詩詞藝術》,臺北:蘭亭書局,1986年6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2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2005年8月
劉熙載《藝概》,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6月
劉若愚著 王貴苓譯《北宋六大詞家》,臺北:幼獅文化,1990年4月
蔡義忠《中國八大詞人》,臺北:漢威出版社1987年5月
歐麗娟著《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12月
薛礪若《宋詞通論》,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顏崑陽 著《蘇辛詞》,臺北,台灣書店,1998年3月
嚴云受著《詩歌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顧易生、王運熙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8年
顧學頡點校《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期刊

王偉勇〈古典詞的主題與技巧—以唐宋詞為論述核心〉(《國文天地》2003年2月
18卷9期)
余美玲〈寒梅詩心……許南英梅花詩探析〉,(《台灣文學學報》,2000年6月第1
期)
林妙玲〈稼軒詞中梅花與牡丹意象之探析〉(《東方人文學誌》,2006年3月第5卷
第1期〉
林淑貞〈東坡詞「今昔對照」敘寫基模及其豁顯之境遇感與時間意識〉,(《興大人文學報》,2004年6月第三十四期)
邱寶慧〈蘇軾與徐君猷交遊考〉(《東方人文學誌》,2004年6月第3卷第2期〉
徐建華〈宋代詠物詩概述〉(《文史知識》,1991年第二期)
高聖峰〈似花非花遷客?—蘇軾〈楊花詞〉題旨索繹〉,(《國文天地》,1990年12
月16卷7期)
唐文德〈蘇軾水龍吟詞中的想像藝術〉,(《語文教育通訊》,2000年第23期)
徐信義〈蘇東坡與辛稼軒的農村詞〉,(《幼獅月刊》,第48卷第1期)
陳新雄〈海棠心聲〉,(《國文天地》,1996年8月12卷3期)
陳新雄〈春江水暖〉,(《國文天地》,1996年9月12卷4期)
陳新雄〈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國文天地》,1999年6月15卷1期)
陳新雄〈名花幽獨〉,(《國文天地》,2000年6月16卷1期)
張雯華撰〈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
陳啟榮〈從蘇軾的詩詞著作中探討並分析其感情世界〉,(《教學與研究》,2004年
3月第16卷第1期)
陳晶〈暗香浮動月黃昏……寓情林逋梅花詩的出土文物〉,(《故宮文物月刊》,2005
年12月第273期)
陳滿銘〈東坡詞與陶淵明〉(《國文天地》,2000年2月15卷第9 期)
陳滿銘〈蘇軾‧水調歌頭〉(《國文天地》2001 年10 月17 卷5 期)
陳滿銘〈蘇軾‧賀新郎〉,(《國文天地》,2002年1月17卷8期)
陳滿銘〈從意象看辭章之內涵〉(《國文天地》2002年10月19卷5期)
崔海正〈近年東坡詞研究述略〉(《文學遺產》1996年1期)
程杰〈梅花的習性、色香、枝幹、品格與德性: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詠梅文學對
梅花美的抉發與演繹〉(《成大中文學報》,2001年9月第9期)
劉紀華〈東坡詞中的女性美〉,(《成大中文學報》,2007年4月第16期)
趙晨妤〈席慕蓉詩主題與花意象的觀察〉,(《逢甲中文學刊》,2008年1月,第157-172
頁)
龍沐勛〈東坡樂府綜論〉,(《詞學季刊》,1933年4月第2 卷第3 號)
謝德瑩〈蘇東坡詞之技巧〉,(《女師專學報》,1974年5月第5期)

(二)學位論文(先博士後碩士)

(1)博士論文

江惜美撰《蘇軾詩學理論及其實踐》(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年。)
劉昭明撰《蘇軾意內言外詞隅測》(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年。)

(2)碩士論文

李修齊撰《蘇軾水月詩文意象研究》(臺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8年)
林鈺鈴撰《蘇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5 年6 月
林慧雅撰《東坡杭州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6 月)
林淑惠撰《蘇軾嶺南詩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俞玄穆撰《宋代詠花詞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馬寶蓮撰《兩宋詠物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年)
陳秀娟撰《東坡詞用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
士論文,2001年。)
陳貞俐撰《蘇軾詠花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6月)
陳啟仁撰《蘇軾詞之創作美學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年12月)
陳忠業撰《謝靈運詩詩境研究》(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2007
年)
陳麗琴撰《詩仙與坡仙之比較研究》(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
2009年)
許錦華撰《蘇軾元 祐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6 月
黃惠暖撰《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
班論文)2003年1月
黃琛雅撰《東坡詞月意象探悉》(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溫菊英撰《李白詩歌水意象之研究》(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
2009年)
楊麗玲撰《蘇東坡詠物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6月)
劉曼麗撰《東坡詞的風格與技巧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89年5月)
鄭芳祥撰《蘇軾貶謫嶺南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謝佳樺撰《蘇軾送別詩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年)
羅鳳珠撰《蘇軾黃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