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7: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宜哲
研究生(外文):Yi-che Lu
論文名稱:《聊齋誌異》所反映之清初社會狀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flections of the Society during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in “Liao-Zai-Zhi-Yi”
指導教授:莊雅州莊雅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zhou Zhuang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9
中文關鍵詞:蒲松齡《聊齋誌異》小說清初社會清初信仰與風俗
外文關鍵詞:novelearly Ching societythe folk costoms during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25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聊齋誌異》為清代蒲松齡的重要著作,以清代的民間信仰與風俗為基礎,藉由神、鬼、妖、魔等等角色描述當時社會所發生的的種種現象。全書總計491篇故事,就小說史而言,乃是重要的文學作品,其筆法上承魏晉南北朝的志怪,融合唐代傳奇,讓文言小說的生命重新獲得發展的空間,其後更影響到諸多作品的呈現,如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子不語》等等。
歷來研究者多將研究的角度設置於《聊齋誌異》的文學價值,並且多半認為這是蒲氏發抒「孤憤」的作品,特別是該書揭露許多考場、官場上的黑暗、政治上的污穢與強豪的凌虐,對於身為布衣而無法於科舉制度中獲取功名的蒲氏而言,這些社會寫實面的描述的確隱含著蒲氏的不滿。然而,蒲氏自命《聊齋誌異》為史書,若是僅僅抒發不滿情緒,那就失去了史書應有的價值,史書的編纂乃在於使人知興替,以史為鑑,可以減少人為的疏失導致的過錯。所以蒲氏的立意應在於「教化」,透過宗教信仰的巧妙包裝下,將原本儒家的思維灌輸到所有民眾的思想中,透過故事的有趣性,吸引更多讀者來閱讀,如此方為蒲氏寫作的真正意旨。
本論文將角度設置於檢驗蒲氏的寫作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第一章前言,簡要說明蒲氏的時代背景與論文寫作的設定。第二章與第三章探討蒲氏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第四章則探討蒲氏筆下呈現的宗教活動。第五章探討蒲氏筆下呈現的社會風俗習慣。第六章為前述章節的整體論述,透過政治、經濟、社會與史書編輯的角度探述蒲氏的寫作。第七章則為全論文的結論。一本小說的主題若不能切合時勢的走向,絕對不可能吸引大批讀者,甚至眾多作家因而仿作。蒲氏在寫作時,必定運用了大批當時社會常見之場景,作為引導讀者閱讀的重要因素,所以檢視作品的場景與情節等等,不僅可以發現蒲氏的苦心,更可以深入了解一介布衣眼光中的清初社會,並了解當時百姓的生活環境,對於正史未提到之處有更為深入的認知。
“Liao-Zai-Zhi-Yi” is an important novel which written by Song-Lin Pu in Ching dynasty. Pu wanted to use folk costoms to show up what happened in early Ching dynasty. Because the writers in early Ching dynasty we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that against the though of the emperor and were died in several written words. So Pu used the ghosts and other monsters to show the truly early Ching society.
This dissertation is setting up to analyze the novel and making a contradistinction with truly history. I wish this research can focus on Pu’s intents and find a way to re-examine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by a writer that was living in poverty.
第一章 前 言………………………………………………………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01
第二節 研究資料………………………………………………………………004
第三節 歷來研究成果…………………………………………………………004
第四節 研究方法………………………………………………………………009
第二章 《聊齋誌異》中所呈現的文人與官員…………………….013
第一節 文人……………………………………………………………………016
一、貧士……………………………………………………………………….017
二、名士……………………………………………………………………….028
三、轉業文人………………………………………………………………….040
四、豪士……………………………………………………………………….050
五、假士……………………………………………………………………….066
第二節 官員……………………………………………………………………080
一、善官、良吏………………………………………………………………..082
(一)以「仁」為表現類型的官吏…………………………………….….084
(二)以「公平」、「誠」為表現類型的官吏……………………….……086
(三)以「識才」為表現類型的官吏...…………………………………..088
(四)以「明斷」為表現類型的官吏…………………………..………...089
(五)以「善決」為表現類型的官吏………………………………..…...093
二、惡官、昏官、貪官、汙吏………………………………………………….096
(一)惡官…………………………………………………………………100
(二)昏官…………………………………………………………………105
(三)貪官…………………………………………………………………108
(四)污吏…………………………………………………………………111
第三章 《聊齋誌異》中所呈現的市井小民與女子……………...…115
第一節 市井小民………………………………………………………………115
一、農………………………………………………………………………….117
二、工………………………………………………………………………….127
三、商………………………………………………………………………….132
四、其他職業………………………………………………………………….146
(一)幻術師………………………………………………………………..149
(二)醫師…………………………………………………………………..154
(三)奴僕…………………………………………………………………..160
(四)命理師………………………………………………………………..163
(五)法師…………………………………………………………………..167
(六)士兵…………………………………………………………………..171
(七)武師…………………………………………………………………..174
(八)馴獸師………………………………………………………………..178
(九)雜耍師………………………………………………………………..181
第四節 女性……………………………………………………………………186
一、才華型的女子……………………………………………………………188
二、智謀型的女子……………………………………………………………195
三、任俠型的女子……………………………………………………………202
四、持家型的女子……………………………………………………………212
五、重情型的女子……………………………………………………………220
第四章 《聊齋誌異》反映的清初社會宗教活動.................................229
第一節 佛教……………………………………………………………………232
第二節 道教……………………………………………………………………242
第三節 其他民間宗教…………………………………………………………255
一、白蓮教……………………………………………………………………256
二、羅教………………………………………………………………………265
第四節 單一神明信仰…………………………………………………………268
一、城隍與古代傳統神明…………………………………………………….270
(一)城隍…………………………………………………………………..270
(二)水神…………………………………………………………………..273
二、對歷史有功人物………………………………………………………….278
(一)關公…………………………………………………………………..278
(二)張飛…………………………………………………………………..283
三、觀音………………………………………………………………………287
四、文昌神……………………………………………………………………290
第五節 鬼魂觀…………………………………………………………………293
一、人鬼共世…………………………………………………………………294
二、冥界觀念…………………………………………………………………297
三、閻王………………………………………………………………………301
第六節 動、植物信仰…………………………………………………………306
一、狐…………………………………………………………………………306
二、五通………………………………………………………………………311
三、青蛙………………………………………………………………………315
四、花神與植物………………………………………………………………317
第五章 《聊齋誌異》反映的清初社會風俗習慣……………………325
第一節 朝山活動………………………………………………………………327
一、泰山………………………………………………………………………328
二、南海………………………………………………………………………330
三、金山………………………………………………………………………332
四、龍虎山……………………………………………………………………333
第二節 祭祀類活動……………………………………………………………334
一、賽會………………………………………………………………………335
二、燒紙錢……………………………………………………………………337
三、水陸道場…………………………………………………………………340
第三節 娛樂活動………………………………………………………………342
第四節 賭博……………………………………………………………………346
第六章 《聊齋誌異》反映的清初社會描寫綜論....…………………351
第一節 政治方面………………………………………………………………352
一、科舉問題…………………………………………………………………352
二、重績效的惡習……………………………………………………………356
三、貪腐擴大問題……………………………………………………………358
第二節 經濟方面………………………………………………………………362
一、農業生產失調……………………………………………………………364
二、小生意人增多……………………………………………………………371
三、暴利行業興起……………………………………………………………374
第三節 社會方面………………………………………………………………378
一、人口與生育………………………………………………………………379
二、犯罪的增長………………………………………………………………383
三、強豪的擴大………………………………………………………………387
四、士風的墮落………………………………………………………………392
第四節 史料方面………………………………………………………………397
一、增補正史…………………………………………………………………398
二、文獻保存…………………………………………………………………403
第七章 結 論………………………………………………………409
參 考 書 目…………………………………………………………415
附錄:本論文所引用《聊齋誌異》故事篇目索引…………………429
參 考 書 目

【蒲松齡著作專書】
(除第一本為論文主要依據版本外,其餘按照著作出版年代為次)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0年9月3日出版。
○清‧蒲松齡著、清‧呂湛恩註:《原本加批聊齋誌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8年10月初版。
○清‧蒲松齡著、清‧王貽上評、清‧呂叔清註:《聊齋誌異評註》,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8年10月初版。
○清‧蒲松齡著、路大荒編:《蒲松齡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6月第1版第1刷。
○清‧蒲松齡著:《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1年10月18初版。
○清‧蒲松齡撰、李長年注:《農桑經校注》,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3年8月初版。
○清‧蒲松齡著、盛傳編校:《蒲松齡全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刷。
○清‧蒲松齡著:《續修四庫全書‧聊齋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1刷。

【關於蒲松齡之論證評議專書】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次)
○于天池:《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脞說》,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BOD第1版。
○朱一玄:《聊齋誌異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2刷。
○汪玢玲:《鬼狐風情-《聊齋誌異》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刷。
○馬瑞芳:《從《聊齋誌異》到《紅樓夢》》,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馬瑞芳:《狐鬼與人間:解讀奇書《聊齋誌異》》,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1刷。
○袁世碩:《蒲松齡事?著述新考》,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1月1版1刷。
○徐文軍:《聊齋風俗文化論》,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刷。
○高光起:《談狐說鬼話《聊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刷。
○陳葆文:《聊齋誌異癡狂文人類型析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1月10日初版。
○黃洽:《《聊齋誌異》與宗教文化》,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1刷。
○劉階平:《蒲留仙松齡先生年譜》,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74年8月初版。
○聶紺弩等著:《《聊齋志異》的藝術》,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7年9月初版。
○顏清洋:《蒲松齡的宗教世界》,台北:新化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5年9月出版。
○羅敬之:《傳奇‧聊齋散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10月1刷。
○藍慧茹:《從《聊齋志異》論蒲松齡的女性觀》,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BOD再刷。



【古籍專書】
(按四部分類排列)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註:《周易王韓注》,校相臺岳氏本,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2年6月版。
○西漢‧孔安國傳:《尚書孔傳》,校相臺岳氏本,台北:新興書局,民國80年10月版。
○屈萬里:《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93年12月新1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鵝湖出版社,民國73年9月初版。
○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3月第1版第27刷。
○西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一月二版二刷。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6年12月再版。
○南朝宋‧范曄著:《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7年11月3版。
○晉‧陳壽著、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0年4月15日初版。
○清‧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并附篇六種》,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6月初版。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月第1版。
○《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7年7月初版。
○《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清‧蔣良騏:《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4月第1版第1刷。
○清‧沈之奇撰、懷校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刷。
○南朝梁‧宗懍撰、王毓榮著:《荊楚歲時記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7年8月出版。
○唐‧張鷟:《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第1版第1刷。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1年4月初版。
○宋‧周煇撰、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1版第4刷。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1刷。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清‧丁柔克:《柳弧》,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8月第1版第1刷。
○清‧王士禛:《分甘餘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李漁:《閒情偶寄》,台北:明文書局,2002年8月1版1刷。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第1版第3刷。
○清‧吳有光:《吳下諺聯》,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法式善:《陶廬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福格:《聽雨叢談》,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7年8月初版。
○清‧趙慎畛:《榆巢雜識》,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1刷。
○清‧葉夢珠:《閱世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9月第1版第1刷。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2刷。
○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2月1版2刷。
○清‧顧祿:《清嘉錄》,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1版第1刷。
○清‧龔煒:《巢林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第3刷。
○東周‧墨翟著、吳毓江校注:《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0月第1版第1刷。
○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第1版第2刷。
○清‧勒德洪:《台灣文獻叢刊‧平定三逆方略》,台北:大通書局,民國76年10月初版。
○清‧唐夢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志壑唐詩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1刷。
○高明總編纂、祝秀俠、袁帥南編纂:《清文彙》,台北:台灣書店,民國49年3月印行。
○宋‧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明‧李贄:《焚書/續焚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3年5月10日初版。
○明‧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3年3月25日初版。
○明‧傅振商編、清‧王鳴盛評校:《杜詩分類》,台北:大通書局,民國63年10月初版。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3刷。
○清‧張篤慶:《崑崙山房集》縮影資料,據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藏善本圖書翻印,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64年出版。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第1刷。
○清‧劉鶚撰、田素蘭校注:《老殘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3月1版7刷。
【近代專書】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次)
○王玉德、林立平等著:《神秘的術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經濟社會史料與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1日第1版第1刷。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3月初版2刷。
○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上海: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第1版第1刷。
○李劍國、陳洪:《中國小說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刷。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9月第1版第1刷。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8月初版第1次印刷。
○何齡修:《五庫齋清史叢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次第1刷。
○艾永明、李晟:《臣綱:清代文官的遊戲規則》,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第1刷。
○金鑫榮:《明清諷刺小說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1刷。
○孟森:《清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第1版第3刷。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刷。
○周保明:《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刷。
○姜文奎:《中國歷代政制考》,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6年5月初版。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11月臺初版第18次印行。
○姚周輝:《神秘的幻術》,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
○姚周輝:《神秘的符籙咒語》,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
○張仲禮:《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4刷。
○張德勝:《社會原理》,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8年10月1版3印。
○范熒:《上海民間信仰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刷。
○曹亦冰:《俠義公案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刷。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1刷。
○黃文博:《台灣冥魂傳奇》,台北:臺原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第2刷。
○賈文昭編著:《桐城派文論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第1版第1刷。
○楊中芳:《廣告的心理原理:探討廣告背後的心理歷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1日2版7刷。
○楊學政:《原始宗教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3刷。
○趙琦:《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刷。
○褚贛生:《奴婢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1刷。
○劉兆璸:《清代科舉》,台南:大明印刷局,民國64年3月初版。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11月初版2刷。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板橋:稻鄉出版社,民國81年9月再版2刷。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板橋:稻鄉出版社,民國82年3月初版。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臺2版3刷。
○蔡文輝:《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9年10月增訂初版。
○謝國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1刷。
○鄭勤、田雲清:《神奇的武術》,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
○蕭放:《中國民俗史(明清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1刷。
○襟霞閣主編:《清代名吏判牘七種彙編》,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臺灣初版1刷。
○《中國秘密社會:第一卷‧總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第1版第1刷。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刷。
○《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66年4月出版。
○日‧中川忠英編著、方克、孫玄齡譯:《清俗紀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第1版第1刷。
○日‧青木正兒著、王吉廬譯:《中國近世戲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3月臺5版。
○日‧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4年9月1版4刷。
○David Blackledge、Barry Hunt著,李錦旭譯:《教育社會學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9月初版。
○John Peck & Martin Coyle著、李璞良譯:《你也是文學批評家-實際批評的技巧與方法(Practical Criticism – How to Write a Critical Appreciation)》,台北: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初版1刷。
○美‧韓書瑞(Susan Naquin)著、劉瓶、唐雁超譯:《山東叛亂:1774年王倫起義(Shantung Rebellion : The Wang Lun Uprising of 1774)》,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刷。

【碩博士論文】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次)
○田聖山:〈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5月。
○朴正道:〈《聊齋誌異》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呂宜哲:〈李漁小說理論探述-從《閒情偶寄》所表現之「文學觀」談起〉,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吳俞嫺:〈地方‧性別‧記憶--《聊齋誌異》中的鬼魅考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吳淑雅:〈《聊齋誌異》勸善懲惡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林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林惠玲:〈《聊齋誌異》狐精形象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周正娟:〈《聊齋誌異》婦女形象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翁振峰:〈以人體工學之測試檢驗明式家具之人因要素,藉以發展現代家具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6月。
○梅光宇:〈《聊齋誌異》中神祇形象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許鴻傳:〈台灣民間伽藍尊王信仰研究〉,台南: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民國90年6月。
○郭蕙嵐:〈《聊齋誌異》的敘事技巧研究〉,台中: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劉岱旼:〈蒲松齡地獄思想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劉思怡:〈宋楙澄及其《九籥集》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
○蔡中駿:〈六朝時代(AD220-581)道教倫理觀研究—以戒律為主的考察〉,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1月。
○蔡怡君:〈搜「人」記──《聊齋誌異》的「文人」探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簡瑞瑤:〈明代婦女佛教信仰與社會規範〉,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學術期刊】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次)
○于丹:〈花神形象的流變-兼探清代小說中的花神意蘊〉,哈爾濱:《學術交流》,2007年7月第7期。
○王業鍵:〈清代中國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糧價的初步考察〉,北京:《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1期。
○王元林、褚福樓:〈國家祭祀視野下的金龍四大王信仰〉,廣州:《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方行:〈清代租佃制度述略〉,北京:《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4期。
○召玉:〈蒲松齡的〈鴿異〉與《鴿經》及其作者〉,南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6月第2期。
○史國棟:〈清代溺嬰現象對鄉民婚姻生活的影響〉,南寧:《傳承(哲學與歷史)》,2009年第9期。
○向柏松:〈中國龍與水神崇拜〉,荊州:《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4期,2007年8月。
○牟玉珍:〈試析《聊齋誌異》中女性形象-喬女的性格特點〉,貴陽:《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1期,2007年2月。
○曲偉強:〈論清岱山東土地分配狀態的變化及其影響〉,濟南:《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4月第2期。
○任宏國:〈論歷史時期人口的時間演變與中國社會的關係〉,合肥:《科教文匯(下半月刊)》,2007年2月。
○呂宜哲:〈《詩經》中『棄婦詩』分析與探討〉,頭份:《親民學報》第5期,2001年11月。
○何淑宜:〈岸本美緒教授「明清社會與身分感覺」演講側記〉,台北:《明代研究通訊》第六期,2003年12月。
○林珊妏:〈《杜騙新書》之僧騙故事探究〉,彰化:《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2卷第2期,2006年12月。
○吳九成:〈《聊齋》與自然科學〉,淄博:《蒲松齡研究》,2007年第3期。
○胡遂:〈佛教果報理論與《聊齋誌異》倫理思想〉,無錫:《倫理學研究》,2004年1月第1期。
○屈川:〈觀音信仰與中國民眾的現實需求〉,長沙:《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4期,2008年12月。
○侯占禹:〈試論明代女性的宗教活動〉,太原:《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高芸:〈試述《聊齋誌異》中的女性自主意識〉,貴陽:《貴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孫百亮、孫靜琴:〈清代山東地區的人口、耕地與糧價變遷〉,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2月第6卷第4期。
○敖汀:〈中國古代賦稅與人口增長〉,延吉:《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月第40卷第5期。
○邢科:〈「民間宗教」概念的再認識〉,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增刊。
○張朝霞、張軍華:〈交感巫附-從江西金溪青蛙崇拜的起源折射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的交感點〉,南寧:《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張曉粉:〈關帝信仰形成原因探究〉,成都:《宗教學研究》,2006年04期。
○張進:〈泰山娘娘與女性宗教信仰〉,淄博:《管子學刊》,2007年第3期。
○張健:〈中國文學批評的方法論〉,台北:《書評書目》第61期,民國67年5月。
○馮曉琴:〈明末清初小說中俠女形象產生原因探析〉,延安:《延安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6年9月。
○程方、馬曉雪:〈清代山東婦女的婚姻與生育狀況〉,濟南:《東嶽論叢》,2009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曾永義:〈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台北:《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九期,2003年11月。
○景建軍:〈關公崇拜的社會需求根源〉,太原:《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2期。
○楊桂嬋:〈《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與道教神仙信仰論析〉,十堰:《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3月第17卷第1期。
○楊桂嬋:〈《聊齋誌異》的道教仙境題材淺釋〉,棗莊:《棗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8月第21卷第4期。
○郝豔芳、劉娟:〈淺析《小二》與《黃英》中的女性形象〉,合肥:《安徽文學》2009年第3期。
○葉濤:〈碧霞元君信仰與華北鄉村社會-明清時期泰山香社考論〉,濟南:《文史哲》,2009年第2期。
○葛昌璘:〈《聊齋誌異》曲筆手法的運用〉,張家口:《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月第25卷第6期。
○龍燦宇:〈《聊齋誌異》城隍文化淺探〉,吉安:《井岡山學院學報》,第29卷增刊,2008年6月。
○蔡東洲:〈民間文化與張飛形象的演變〉,南充:《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五期。
○蔡文娟、殷淑燕:〈明清小冰期關中地區凍災研究〉,呼和浩特:《乾旱區資源與環境》,第23卷第3期,2009年3月。
○蔡翊鑫:〈從《九歌》中的神觀看楚民的宗教文化〉,台南:《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第13期,2009年12月。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化胡」故事研究〉,花蓮:《東華漢學》創刊號,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3年2月。
○鄭春元:〈《聊齋誌異》中的善惡報應作品散論〉,淄博:《蒲松齡研究》,2006年第2期。
○蕭登福:〈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民國94年12月31日出版。
○羅敬之:〈《聊齋志異》的「立意」與「寄托」〉,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5卷第一期,1981年1月。
○羅慶泗:〈明清福建沿海的宗族械鬥〉,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06期,2000年第1期。
○日‧細谷良夫著、張澤洪譯:〈雍正朝的正一教──以法官婁近垣為中心〉,成都:《宗教學研究》,1994年Z1期。
○Melissa Free、Alan Robock:〈Global Warm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ttle Ice Age〉,US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Vol.104,No.D16,1999年8月27日。
○Michael E Mann:〈Little Ice Age〉,UK:《Encyclopedia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Volume 1,2002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