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林興宅(1987年5月),《藝術魅力的探尋》,台北縣:谷風出版社,頁
2-3。
祝基瀅(1986),《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頁40。
孫敏華、許如亨(2001年),《軍事心理學》,台北:心理學出版社。
凌嵩郎等(1989年),《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7。
陳式平(1982年5月),《國防教育原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
司,頁3-4。
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2003年),《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
文化。
彭懷恩(2002)譯,Alfred McClung Lee & Elizabeth Briant Lee(1939)
《宣傳之藝術》(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
張初穗(2002),《音樂治療的起源》,台北:先知文化,頁2。
國防部主編(2007年5月),《全民國防教育6:全民國防》,台北: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頁10-13。
劉燕當(1979),《中西音樂藝術論》,台北:樂韻出版社。
翟治平、樊志育(2002年6月),《廣告設計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頁162。
鄭自隆(1998年10月),《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遠
流出版社。
顧崇廉(2003),《國防買單知多少》,台北:天下出版社。
尼 采(1968),《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Kaufmann與
R.I.Hollingdale英譯(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頁
452。
哈羅德‧D‧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 2009年1月,《世界大戰中
的宣傳技巧》(Propaganda Technique in World War),中國
人民大學出版社,譯著張潔、田青。
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鮑威爾(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
1998年9月,《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Film History:An
Introduction),美商麥格羅‧ 希爾出版社,譯者:廖金鳳。
Paul Martin Lester,《視覺傳播》,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張霄亭
總校閱(2003年7月),頁73。
二、期刊論文:
(一)中文期刊論文:
于明龍(2006),《美國的國防教育給我們的啟示》,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第
10期,頁74-76。
王吉星(2001),《切實搞好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國防教育2001年
第10期,頁47。
王高成、羅慶生(2007年),《「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
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5。
王崑義(2009),《全民國防教育:發展、分工與責任》,國防大學全民國防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1。
竹碧華(2005年9月),《音樂隊軍官全人教育重要性之研究》,國軍通
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1-257。
沈清松(2010年9月),《休閒與自由:在科技產品與多元他者網絡中的
論述》,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9期,頁92。
李錦云(2009年10月),《英雄主義和國家文化形象的樹立-中美軍事電影
創作的跨文化比照》,電影評介第2009卷19期,頁6-7。
李智偉、樓榕嬌(2009),《從資訊時代戰略傳播思維析論國軍之新聞發
佈》,國防大學第12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93-96。
邱柏浩、黃少奇、楊立中(2009年),《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內涵探討-
兼論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陸軍學術月刊4月號,頁152。
何彤宇(2007年11月),《電視軍事傳播的發展與創新》,新聞愛好者月
刊,頁21。
吳佩芳(2009),《以多元藝術引領全民國防教育創新發展》,國防雜誌第24卷第5期,頁45-55。
吳承瑾(2010年10月),《動植物郵票中的環保意識與國家認同-兼談郵
票的影像文獻價值》,新北大史學第8期,頁141-159。
易小邑(2010年4月),《論軍事題材電視劇發展狀況》,當代教育理論與
實踐第2卷第2期,頁172-173。
林根弘(2008年6月) ,《我國高級中學全民國防教育師資培育課程之研
究》,台北:淡江大學政策與領導系碩士論文,頁12。
林宏安(2009年),《好萊塢軍視電影與美軍公關形象的塑造-歷史回顧與
議題管理角度的研究》,國防大學第12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4-287。
徐蕙萍(2010年3月),《「胡六點」宣布後中共對台的宣傳策略與作
用-(2008年至2009年)》,復興崗學報第97期,頁100-102。
莫大華(1999年4月),《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頁123。
陳立民、楊鴻翔(2006),《電視競選廣告中的影像與宣傳》,高雄師大學報第20期,頁129-130。
陳子平(2007年),《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
具體實踐》,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18-122。
陳東波(2008年),《我國「全民國防教育」的定位與理論基礎》,國防大
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
陳炳炫(2009),《以網路教學推展全民國防教育的作法及評估》,國防大
學全民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7。
陶聖屏、林宜瑾(2007年6月),《中共對我「輿論戰」之理論取向與
運用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89期,頁41-42。
許天安(2007年7月),《臺灣抗日政宣電影中的美國形象》,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學報第3期,頁127-140。
曾慶華(2004年12月),《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國戰略學刊,頁36-68。
梁正清(2003),《中國大陸國際宣傳策略研究:網際網路之發展與運用》,
東亞季刊第34卷第3期,頁32。
鈕則勳(2003年10月),《「參與聯合國」之國際宣傳策略研究》,全球政治評論第4期,頁52。
郭晃男(2009),《兩岸經貿關係對我全民國防教育影響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4卷第2期,頁112。
張金榮(2005年4月),《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要有新思路》,南京政治學
院學報第21卷121期,頁96-97。
張曉華(2005年9月),《表演藝術教學在國家教育政策中的定位》,國
軍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8-279。
張兀岱(2010年),《結合全民國防推動「募兵制」之探析》,國防大學全
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1。
張 波、魏紅豔(2010),《網路與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國體衛藝教育第3
期,頁51-52。
孫國祥(2007年),《先進國家「全民國防教育」成功案例之比較-以瑞士、
以色列與美國為例》,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74-76。
楊國樞等編(1989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頁
51。
劉中宇、寧世祥(2010年),《全民國防教育E化教學平台》,國防大學全
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3。
蔡 綺(2008年11月),《美國二戰宣傳海報中的戰爭圖像符號研究》,商
業設計學報,頁97-116。
賴祥蔚(2004年8月),《中國大陸對台宣傳策略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7期,頁58。
戴政龍(2009年4月),《全民國防與國防治理:公民參與的觀點》,國立
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7期,頁345-348。
顏章豪(2006年1月),《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政經分析,1949-2005》,台
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韓耀霆(2010年),《應用藝術提升精神戰力》,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戲劇的
應用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未出版學術論文。
(二)英文部分:
Attention,Need for Sensation,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LEWIS DONOHEW;PHILIP PALMGREEN;ELIZABETH
PUGZLES LORCH The American Be havioral Scientist
(1986-1994);38,2;ABI/INFORM Archive Complete
pg.310
Carl Hovland, lrving Janis,and Harold Kelley,op.cit.,p.80.
Carl Hovland,Irving Janis,and Harold Kelley,op.cit.,p.75.
Carl Hovland,Irving Janis,and Harold Kelley,op.cit.,p.142.
Carl Hovland,Irving Janis,and Harold Kelley,op.cit.,p.254.
Health Communication as Negotiation The Healthy Act
SCOTTC.RATZAN The American Be havioral
Scientist(1986-1994);Nov 1994;38,2;ABI/INFORM Archive
Complete pg.224
Jowett,G.and O’Donnell V.(1986)Persuasion and Propaganda,Sage
Publications Lnc.,p.21.
Jacques Ellul,Propaganda: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Alfred
Knopf,New York,1965,p.9.
K.J.Holsti,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Prentice
Hall,Englewood,N.J.,1983,pp.192-195
Miller,W.H.(1987),”lssue Management,No longer Sideshow”,lndustry
Week,235.,p.15.
Lee,A. M.& E. B.Lee(eds.)(1939).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A study of
Father Coughlin’s speeches.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
Shils, E. A. & Janowitz, M. (1981).Impact of allied propaganda on
Wehrmacht solidarity in World War II.In M.Janowitz and P.Hirsch
(Ed.) , Reader in public opin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pp.341-348).New York:The Free Press.
W. weiss and B. Fine. (1956)”The Effect of lnduce Aggressiveness on
Opinion Chang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52.pp.109-114.
三、網路部份:
資策會FIND網站:(檢索時間:2010年11月15日)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950
KingNet影音台:(檢索時間:2010年11月24日)
http://movie.kingnet.com.tw/media_news/index.html?act=movie_news&r=1021878335
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
http://www.nat.gov.tw/nfaeoc_f1021/0802_50_page.aspx
全國法規資料庫:(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8日)
http://law.moj.gov.tw/
全民國防教育網:(檢索日期:2010年12月5日)
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6;7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軍事新聞網:(檢索日期:2010年12月5日)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
yam蕃薯藤-新聞:(檢索日期:2010年12月6日)
http://n.yam.com/gpwb/life/200904/20090417235558.html
台灣電影筆記EYE-MOVIE:(檢索時間:2010年12月7日)
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263.php?Lang=zh-tw
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檢索時間:2010年12月9日)
http://www.mnd.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