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中華民國政府網站,全民的國軍(國防篇),看見進步的台灣─總統之施政與願景,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achieve/subject04.html
[2]王昌杰 (2005)。專業志願士兵暨儲備士官選擇從軍之決策行為研究─國軍九十四年第一梯次新訓旅招募之啟示。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3]吳瓊恩(2002)。行政學。台北:三民。
[4]邱佑珍 (2007)。國軍女性志願士兵傳播行為與報考動機之關聯性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5]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6]帥化民(2001),檢視國家兵役制度發展方向,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 -C-090-135.htm
[7]帥化民(2004),募兵-優質善戰之兵,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3/NS-C-093-051.htm
[8]施正鋒(2002),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http://mail.tku.edu.tw/cfshih/def5-2-020123.htm
[9]國防大學兵役制度研究小組(2002) 。募兵制可行性研究。桃園:國防大學。
[10]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9)。中華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11]陳祥(2008)。鎖定特定時空情境變數以提升資料品質:情境研究的理論與實務操作。資訊社會研究,15(7),233–248。
[12]楊孝濚(1995)。傳播社會學。台北:商務。
[13]趙美珠 (2008)。我國軍事院校招募機制與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14]劉豔(2005)。受眾的媒介使用動機。當代傳播,第一期。
[15]蔡念中(1998)。大眾傳播概論。台北:五南。
[16]鄭健雄、黃穎捷(1989)。農業傳播的發展理念與策略。台中區農推專訊,96期。[17]鄭瑞城(1988)。透視傳播媒介。台北:天下。
[18]James F. Dunnigan(1998)。數位化戰士(曾祥穎譯)。台北:黎明。
英文部份
[1]Berlson , Bernard, & Steiner Gary A.(1964). Human Behavior: An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Findings.. NY: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2]Deutschmann, Paul. (1967). The Sign-situ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 (2).
[3]Hoy, wayne K, &Cecil G. Miskel.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Y: Random House.
[4]Luthans, Fred. (1973).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Y: McGraw-Hill. 3rd ed. 1981; 4th ed.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