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5: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湯燕如
研究生(外文):Yen-Ju Tang
論文名稱: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ersonality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楊崇宏楊崇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rng-Hor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義守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8
中文關鍵詞: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網際網路
外文關鍵詞:InternetInternet Use BehaviorPerson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16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網路的使用者已普及到各年齡層,而對於人格還在發展中的國中青少年而言,其網路的使用行為與人格之間,是否存在著一些明顯的關係,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目前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格特質的關係,我們採用五大人格特質量表與網路使用行為問卷為評量基礎,並以中部某一國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成二組去做正向歸納和反向驗證。首先,我們針對不同的人格特質是否對應有不同的網路使用行為做研討,然後再反向驗證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國中生,是否也相同對應到不同的人格特質,透過正向歸納和反向驗證,去探討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聯性。
經過本研究的探討,我們對國中生的網路使用行為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有下列的結論:(1)網路使用項目的需求,才是主導國中生選用那一種網路服務項目之關鍵因素,而人格特質並不太影響國中生選用那一種網路服務項目。(2)網路普遍被國中生接受為一種工具,故普遍被國中生接受使用,其與人格特質之關係較為薄弱。(3)網路雖然具有顯性的需求性與工具性之特質,讓國中生普遍的去使用某些相同的網路服務項目,但其使用這些網路服務項目是具有隱性的不同背後動機與目的的,而且不同人格特質者其隱性的背後動機與目的是有所差異的。
未來研究建議可以將問卷母群體擴展到不同成長階段與擴展到更大地區的學生,進行較大規模的研究。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網路使用行為,可將其他因素也列入考量,使研究結果更周延。此外,若能兼採質化的研究方式,彌補量化研究的缺失,並輔以訪談的方式,也許能得到更真切的事實,值得後續研究者注意。
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users have gradually extended to all ages. For the adolescent users, they are currently on the important stage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u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et us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for adolescent users is becoming an interesting topic for researchers.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is thesis wa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for adolescent users. We adopted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s measurements for this study. The sample space for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student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middle Taiwan. Thes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is for studying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based on personality, and on the contrary the other one is for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based on their Internet use behavior. Firstly, we explored the students’ Internet use behavior for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Thereafter,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obtained, we measured the personality for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net use behavior to prove the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The students’ needs for their daily life directly causes them to choose Internet services. The personality is not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students to select Internet services. (2) For the students, Internet is becoming a required tool for their daily life; their personality does not directly dominate Internet use behavior. (3) Though Internet is becoming a tool for their daily life, the subtle and implicit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using various Internet services for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future study, the sample space can be extended to broader geographical region or different age students. Besides, more subtle factors can be considered in measuring the Internet use behavior. Furthermore, interview can be introduced in the study to obtain more insight results to complement this stud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研究流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人格特質7
第二節 網路使用行為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2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32
第二節 研究設計33
第三節 資料分析法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9
第一節 國中生網路使用現況之分析39
第二節 甲組人格特質及其網路使用行為46
第三節 乙組網路使用行為及其人格特質53
第四節 人格特質與網路行為之關聯性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2
第一節 結論62
第二節 建議66
參考文獻70
附錄74
圖目錄
圖1-4-1 研究流程6
圖2-2-1 2002-2010年臺灣地區上網人數比較16
圖2-2-2 亞太地區上網情形比較16
圖2-2-3 2010年網路使用性別比率17
圖2-2-4 網路使用者年齡分佈18
圖2-2-5 臺灣地區12歲以上民眾平日上網使用時數24
圖2-2-6 臺灣地區12歲以上民眾假日上網使用時數25
圖2-2-7 台灣地區12歲以上有上網民眾其接觸網路年資26
圖2-2-8 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地點(複選)27
圖2-2-9 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功能(複選)28
圖3-1-1 研究架構圖32
表目錄
表2-1-1 人格定義8
表2-1-2 十六人格因素10
表2-1-3 五大人格特質各因素說明及高低特徵14
表2-2-1 上網人口男女人數分配比例17
表2-2-2 2004~2009網路使用者年齡比例19
表2-2-3 2004~2009網路使用者教育程度比例20
表2-2-4 2010年1月12歲以上上網使用功能項目29
表3-2-1 NEO-FFI量表各構面之題項34
表3-2-2 人口統計之意涵35
表3-2-3 網路使用行為意涵36
表3-2-4 網路使用功能與項目意涵36
表3-2-5 網路使用動機意涵37
表3-2-6 網路使用動機各構面之題項37
表4-1-1 國中生背景資料分析40
表4-1-2 網路使用現況分析(一)41
表4-1-3 網路使用現況分析(二)42
表4-1-4 網路使用現況分析(三)43
表4-1-5 網路使用目的44
表4-1-6 網路使用現況分析(四)45
表4-1-7 網路使用現況分析(五)46
表4-2-1 甲組國中生在五大人格特質之樣本分配表47
表4-2-2 甲組受試學生五大人格特質分佈47
表4-2-3 甲組網路使用功能與項目現況分析48
表4-2-4 甲組五大人格特質對應使用功能與項目分析49
表4-2-5 甲組受試學生網路使用動機分析50
表4-2-6 甲組五大人格特質對應使用動機分析52
表4-3-1 乙組網路使用功能與項目現況分析53
表4-3-2 乙組網路使用動機分析54
表4-3-3 乙組受試學生網路使用功能與項目分佈55
表4-3-4 乙組使用功能與項目對應五大人格特質分析56
表4-3-5 乙組受試學生網路使用動機分佈57
表4-3-6 乙組使用動機對應五大人格特質分析58
表4-4-1 甲乙兩組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項目人數比較59
表4-4-2 甲乙兩組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動機人數比較59
表4-4-3 甲乙兩組人格特質與生活休閒項目比較60
表4-4-4 甲乙兩組人格特質與社交性使用動機項目比較61
中文部份
[1]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2]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3]林季謙(2004)。不同網路能力、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中小學生對網路成癮的影響。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嘉義縣。
[4]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台北縣。
[5]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 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縣。
[6]邱麗家(2006)。內部稽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成就動機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7]金車教育基金會網站。上網日期:2010年10月20日, 檢自:http://www.kingcar.org.tw/newsDetail.php?id=23
[8]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東華出版社,台北市。
[9]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台北市。
[10]陳佩庭(2008)。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教學科技碩士班。台東縣。
[11]陳怡安、陳俞霖(2002)。網路同儕型塑及對青少年社會化影響之探討。資訊社會研究(3),149-181。
[12]陳嬿竹(2003),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屏東縣。
[13]創市際ARO電子報。上網日期:2010年10月20日, 檢自:http://news.ixresearch.com/?p=1046.
[14]游森期 (2002)。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15]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心理出版社,台北市。
[16]黃學碩(1997)。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以交大BBS 站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17]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199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東華書局,台北市。
[18]楊淑芬(2010)。5 對策,預防孩子網路成癮。親子天下(14),96-100。
[19]楊棠安(2005)。線上遊戲玩家表現與其人格特質之研究-以「天堂」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縣。
[20]葉恆芬(1999)。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21]資策會FIND網站。上網日期:2010年10月21日, 檢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258.
[22]劉家綺 (2004)。數位多媒體平台實習者之個人特徵、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台北縣。
[23]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24]蔡珮(1995)。電子布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 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25]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26]蕃薯藤網路調查網 。上網日期 ︰2010年10月21日, 檢自︰http://taiwan.yam.org.tw/survey/.
[27]蕭銘鈞 (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28]賴昱霖 (2007)。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國小高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雲林縣。
[29]戴怡君(1999)。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特質之探索。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研究所。嘉義縣。
[30]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市。
[31]蘇芬媛(1996)。網路虛擬社區的形成- MUD 之初探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32]Lawrence A. Pervin 著/洪光遠、鄭慧玲(譯)(1995),人格心理學。桂冠出版社。台北市。
[33]TWNIC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上網日期:2010年10月20日,檢自︰http://statistics.twnic.net.tw/item04.htm.
[34]Udn 聯合新聞網。上網日期︰ 2010年10月20日, 檢自︰http://mag.udn.com/mag/digital/printpage.jsp?f_ART_ID=260189.
英文部份
[1]Allport, G. W. & Odbert, H. S. (1936). Trait 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47 (Whole No.211)
[2]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
[3]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4]Cattell, R. B. (1973). Personality pinned down. Psychology Today, 40-46.
[5]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Odessa, Fl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6]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9). The NEO-PI/NEO-FFI manual supplement,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7]Costa, P. T., Jr., & McCrae, R.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8]Goldberg,I ( 1996 ) .Intert Addiction Disorder.[On-Line]Available at http://www.physics.wisc.edu/~shaizi/internet_addiction_criteria.html.
[9]Saucier, G. (1994). Mini-Markers-A Brief Version of Goldberg Unipolar Big-5 Mark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3(3), 506-516.
[10]Schultz, D. & Schultz, S. E. (1998).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6th ed, Thomson Learning,1-50.
[11]Schultz, D. & Schultz, S. E. (1998).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6th ed., Thomson Learning,1-50.
[12]Young, K. S. & Rogers, R. C. (1998b, April).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ts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