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繼昌
研究生(外文):HUNG CHI CHANG
論文名稱: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遊客的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hips among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sition
指導教授:吳天元吳天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TIAN 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景文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忠誠度
外文關鍵詞:2010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sitiongreen building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tourists' satisfactionloyal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11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論文摘要:
  台北市於2010年11月6日到2011年4月25日舉辦為期半年的「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其中位於花博新生公園區的 「夢想館」、「未來館」及「生活館」,均為整體設計的鑽石級綠建築。綠建築兼具環保與節能的功能,是未來人類建築發展的趨勢。另外,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於綠建築的評估指標和規劃應用,較少探討使用者對綠建築的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本研究旨在探討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遊客的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現況及關係。採用便利抽樣法,在2011年3月1日至31日前往台北花博新生三館,抽取517位遊客為研究樣本,實得有效問卷為506份;研究工具為自編之「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遊客的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問卷,採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及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分析資料,本研究獲得的結果如下:
ㄧ、遊客對於綠建築遊憩體驗的同意程度分數最高,其次為遊客滿意度,分數最低為忠誠度。在綠建築遊憩體驗構面中遊客最認同「樂趣與放鬆」;在遊客滿意度構面中遊客最同意「展示內容」;在忠誠度構面中遊客最認同「重遊意願」。
二、不同年齡、教育程度的遊客在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上達顯著的差異;而不同每月薪資的遊客在忠誠度上達到顯著的差異。
三、綠建築遊憩體驗對遊客滿意度有正向之影響;綠建築遊憩體驗對忠誠度有正向之影響;遊客滿意度對忠誠度有正向之影響。
四、遊客滿意度具有綠建築遊憩體驗影響忠誠度之中介關係。
  最後根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給新生三館綠建築的主辦單位、相關學術單位,並且作為未來研究者的研究參考。

Abstract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sition was held in Taipei City from November 6th 2010 to April 25th, 2011. Especially, Pavilion of Dreams, Pavilion of Future and Pavilion of Life are designed in an integral green way. It’s also a future trend that combines green design with conservation for green building. From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many researches focused on evalu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green building, instead of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The diamond-level green buildings feature very an unique case, and it is worth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reen buildings and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This research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reen building,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the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sition. The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gather 506 respondents obtained from 517 respondents in green buildings from March 1st to March 31th.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ourists were satisfied with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the most, tourists' satisfaction the second and then the loyalty. The most concerned factor of green building recreation experience is fun and relaxes, and the most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is display content. Furthermore, the most concerned factor of destination loyalty is reentering willingness.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exis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urists' satisfaction exis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oyalty exis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monthly wage.
3.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positively influenced tourists' satisfaction.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positively influenced loyalty. Similarly, tourists'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d loyalty.
4. Tourists' satisfaction acts an intermediary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ts' recreation experience and loyalty.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educational section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  錄
目  錄 Ⅰ
表  次 Ⅲ
圖  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9
第二節 綠建築 16
第三節 遊憩體驗 24
第四節 遊客滿意度 27
第五節 忠誠度 30
第六節 遊憩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4
第七節 遊憩體驗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 37
第八節 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 40
第九節 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9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9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79
第二節 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現況 83
第三節 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差異分析 88
第四節 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分析 97
第五節 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結構方程模式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4
壹、中文部分 114
貳、英文部分 123
叄、網路資料部分 127
附錄ㄧ  中文預試問卷 128
附錄二  中文正式問卷 132
附錄三  英文預試問卷 136
附錄四  英文正式問卷 140










表  次
表1-1 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3
表2-1 博覽會的分類 10
表2-2 國際園藝博覽會之等級分級 13
表2-3 環境方針一之具體目標與內容 14
表2-4 環境方針二之具體目標與內容 15
表2-5 綠建築在校園規劃上之應用 19
表2-6 忠誠度的相關研究及衡量構面 33
表2-7 遊憩體驗與遊客滿意度分析的構面 36
表2-8 遊憩體驗與忠誠度之關係的分析構面 39
表2-9 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的分析構面 43
表2-10 遊憩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的分析構面 47
表3-1 陳冠曲、林喻東(2006)遊憩體驗的構面 55
表3-2 張淑青(2008)遊憩體驗的構面 56
表3-3 劉宗穎、蘇維杉(2009)遊憩體驗的構面 57
表3-4 綠建築遊憩體驗之量表 58
表3-5 綠建築遊憩體驗之項目分析 60
表3-6 綠建築遊憩體驗量表之因素分析 62
表3-7 綠建築遊憩體驗各因素之Cronbach’s α 63
表3-8 2010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遊客整體的滿意度構面 64
表3-9 2007年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遊客整體的滿意度構面 65
表3-10 遊客滿意度之衡量 66
表3-11 遊客滿意度之項目分析 67
表3-12 遊客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分析 69
表3-13 遊客滿意度各因素之Cronbach’s α 70
表3-14 忠誠度之衡量 71
表3-15 忠誠度量表之項目分析 72
表3-16 忠誠度量表之因素分析 73
表3-17 忠誠度因素之Cronbach’s α 74
表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 80
表4-2 各變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3
表4-3 綠建築遊憩體驗各因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4
表4-4 遊客滿意度各因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5
表4-5 忠誠度各因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6
表4-6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遊客在綠建築遊憩體驗之t檢定與變異數摘要分析表 89
表4-7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遊客在遊客滿意度之t檢定與變異數摘要分析表 91
表4-8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遊客在忠誠度之t檢定與變異數摘要分析表 93
表4-9 不同人口基本變項與綠建築遊憩體驗之差異綜合分析表 95
表4-10 綠建築遊憩體驗、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分析 98
表4-11 SEM變數彙整表 100
表4-12 最終模式路徑之參數估計結果 101
表4-13 最終模式之誤差變異數結果 102
表4-14 整體模式適配指標分析 103
表4-15 最終模式之路徑估計結果 105
表4-16 路徑模式之效果分析 105



圖  次
圖2-1 因果模式 22
圖3-1 研究架構 49
圖3-2 研究步驟 52
圖4-1 因果假設模式路徑 99
圖4-2 最終修正之標準化結構方程模式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對遊客意象及忠誠度影響關係研究¬¬-以奮起湖地區 為例。旅遊管理研究,4(2),195-213。
王希智(2002)。「綠建築」中「綠化」及「基地保水」評估指標於國民中小學校園之應用-以新竹市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愛惠(2004)。休閒農場生態活動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平野繁臣(1999)。国際博覧会歴史事典。內山工房:東京都。
申震雄(2006)。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通宵西濱海羊生態教育園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任維廉,胡凱傑,王鵬堯,林國銘(2008)。觀光遊樂區遊客體驗與新奇追求對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3(2),1-21。
朱庭毅(2008)。博物館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曲筱帆、黃亮達、胡憲倫(2003)。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之應用比較研究。運籌研究集刊,3,95-112。
江依芳(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吳忠宏、江宜珍(2004)。遊客對解說媒體滿意度之研究-以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台中師院學報,159-183。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
吳玟琪(2005)。台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秉榮(2009)。遊憩體驗、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以澎湖吉貝石滬遊客為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澎湖縣。
吳揚欽(2004)。2004宜蘭綠色博覽會成果專輯。宜蘭:宜蘭縣政府。
呂長賜(2006)。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明聰、甘志展(2007)。國家公園遊客對綠建築旅館之願付價格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中華建築學刊,3(2),1-14。
李青松、吳東安(2010)。餐飲節慶活動參與態度、參與動機與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參與台北牛肉麵節店家爲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3),36-57。
李青松、車成緯(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的重視程度, 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爲例。運動與遊憩研究,4(1),49-72。
杜英儀(2009)。國際花卉博覽會標竿案例的效益比較與啟示。經濟前瞻2009,July,38-43。
李素貞(2009)。民宿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銘權(2009)。休閒農場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獨角仙休閒農場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
沈進成、謝金燕(2004)。松田崗創意生活農莊遊客旅遊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生活與休閒事業研究,2(2),1-12。
汪傳貴(2010)。台中地區學校建築節能技術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周文樹(2003)。台南縣尖山埤水庫風景區遊客滿意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周秀蓉、吳明怡(2007)。主題樂園的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月眉育樂世界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4(2),155-168。
周書弘(2010)。綠建築圖書館讀者對綠建築知識、滿意度之研究 -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有得(1993)。景園體驗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秀珊(2004)。休閒漁業之吸引力、體驗、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布袋漁港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宗賢(2008)。遊客對文化襲產旅遊區的動機與知覺之研究-以台南億載金城為例。旅遊管理研究,8(1),41-58。
林怡安(2002)。博物館服務品質與觀眾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9(1),21-51。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彥宏(2005)。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淑晴(1999)。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戶外遊憩研究,3(1),17-30。
林陽助、林秀貞、李宜致(2007)。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大台北連鎖咖啡店為例。顧客滿意學刊,3(2),57-94。
林聖偉(2006)。品牌形象、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系之研究-以旅行社海外團體套裝旅遊為例。旅遊管理研究,6(1),63-81。
林達志(2002)。國民中小學生態環境基礎研究-綠化、基地保水、用水、用電之解析。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瑩昭、陳水蓮(2008)。旅客屬性與遊憩動機、遊憩知覺價值、遊憩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南元休閒農場為例。台灣鄉村研究,8,101-132。
林憲德(1996)。濕熱氣候的綠色建築計畫。台北市:詹氏。
林憲德(2010)。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9。台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姜馨彥譯(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原作者:Babble, E.)。雙葉;台北市。(原著出版年:2002)
金強謨(2005)。休閒農場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桃園味全埔心牧場為例。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三版)。五南:台北市。
胡安華(1995)。滿意度模式與滿意度構面確認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風笑天等(譯)(2010)。研究設計與社會測量(原作者:Miller, D. C. & Salkind, N. J.)。;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2)
徐易男(2004)。「綠建築」之「綠化」評估指標及其在中小學建築規劃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3,150-160。
涂金堂(2010)。SPSS與量化研究。五南;台北市。
高崇倫、林香君、林連聰(2007)。烏來地區溫泉旅館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以璞石麗緻為例。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學報,11,173-193。
高興一、林杏麗(2008)。溫泉會館顧客滿意度、重遊意願及忠誠度相關之研究-以礁溪和風系列溫泉會館為例。蘭陽學報,7。
高麗玲、王麗菱、李曉喬(2006)。溫泉旅館遊客遊憩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烏來地區為例。2006餐旅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
張孝銘(2008)。休閒消費者行為。華都文化;台北市。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57-69。
張峻嘉、陳文亮(2009)。遊客旅遊動機、行前期望與滿意度分析-以后豐鐵馬道為例。亞洲藥物管理與人文科學,4(1),28-49。
張家銘、黃秀卿、黃俊彥(2007)。2007花果夢幻樂園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對遊客吸引力與滿意度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2007,88-99。
張淑青(2008)。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的關係-以澎湖觀光休閒漁業園區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3(1),19-43。
張清標、朱庭毅(2008)。博物館服務品質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2008第九屆管理學域學術研討會,朝陽科技大學。
梁家祜、蔡智勇(2008)。澎湖石滬生態旅遊動機、遊憩體驗與服務品質對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2(3),94-109。
梁家祐、蔡智湧 (2008)。澎湖石滬生態旅遊動機、遊憩體驗與服務品質對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2(3),94-109
陳文英(2006)。2006澎湖海上花火音樂季遊客的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5,117-127。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探討。台北市:大立。
陳弘慶、黃秀卿、鐘隆基(2006)。2006年世界卡通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1),83-92。
陳宏斌、胡俊傑、林世能(2007)。茶園觀光客之旅遊體驗品質、旅遊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研究實務與理論研究,1(4),107-123。
陳明國、孫美蓮、莊翔達、邱政鋒(2010)。2010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1),104-116。
陳冠曲、林喻東(2006)。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20(4),261-279。
陳冠宏(2004)。客對龍門露營區遊憩活動體驗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勁甫、曾文祥、郭文凱(2008)。服務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真愛碼頭觀光船為例。旅遊管理研究,8(1),59-76。
陳星皓(2007)。台灣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實質環境評估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海曙(1997)。綠建築之空間概念與IAQ對策。中國冷凍空調雜誌,32,73-78。
陳富強(2003)。綠建築評估指標於南投縣921重建之國民中小學之應用。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智德(2001)。管理顧問業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朝圳、張美玉、鍾玉龍、吳守從、張梁治(2005)。環境衝擊知覺、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南仁山森林生態保護區為例。旅遊管理研究,5(2),125-135。
郭進財、黃朝嘉、孫美蓮(2010)。嘉義地區民眾對美國職棒媒體轉播的滿意度與運動觀光意願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9),13-24。
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第四版。華泰文化;台北市。
陳墀吉、李奇樺(2005)。苗栗縣南庄地區遊客遊憩體驗活動偏好之研究。第二屆台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的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1-15。
陳餘鋆、張文娟、陳冠宇(2009)。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護區遊氣衝擊知覺與遊憩體驗知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3(4),137-155。
陳聰廉、張家銘(2006)。茂林國家風景區遊客吸引力, 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2),45-65。
彭馨慧(2004)。森林遊樂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惠蓀森林遊樂區和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曾明媛(2004)。紗帽山溫泉餐廳服務品質影響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椰林溫泉餐廳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建薰、羅紹麟(2005)。惠蓀林場森林遊樂區遊客重遊意願之研究。林業研究季刊,27(4),115-124。
馮正民、鄭光遠(2006)。討論航空公司員工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由服務行為之觀點探討。運輸計畫季刊,35(2),191-231。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第五版)。台北市:五南。
黃亮達、胡憲倫(2002)。綠建築指標評估系統推廣和應用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3(1),55-73。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七版)。台北市:五南。
黃振東(2009)。中小學校綠建築之日常節能、基地保水、綠化量及水資源成本效能分析。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素惠、賴廷彰(2005)。綠建築七大指標在校園規劃上之應用。中華人文社會學報,2,164-179。
項退結(1989)。西洋哲學辭典。台北:華香園。
黃慶源、黃永全、蘇芳儀(2007)。體驗行銷、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與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內科學工藝博物館「青春氧樂園--無菸,少年行特展」為例。科技博物,11(4),71-91。
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淑美(2009)。遊客對慢遊之參與動機、遊憩體驗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台鐵郵輪式列車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縣。
楊錦緞(2005)。綠建築於校園生態綠化之研究。交通大學營建技術與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謙柔(2000)。綠建築評估工具之研究-以辦公室建築為例。簽成永續發展基金會得獎人論文發表論文集,財團法人牽成永續發展文教基金會。
雷文谷、宋威穎、張涵筑、鄭子督、林聖峻、王璟羢(2009)。淡水金色水岸自行車道使用者涉入程度、遊憩體驗與場地依戀之研究。人文暨社會學期刊,5(1),67-81。
廖士銘(2008)。綠建築怎麼不「綠」了? 初探台灣綠建築設計預期與使用經驗落差。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明豐(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 服務品質與遊憩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廖雅芳(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元安、盧之翔、許軒(2010)。來臺背包客旅遊體驗之研究。觀光休閒學報,16(2),165-188。
劉宗穎、蘇維杉(2009)。生態旅遊遊客環境態度、旅遊動機、遊憩體驗與地方依附之關係研究-以塔塔加遊憩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6(2),53-72。
劉瓊如、林若慧、蔡財興(2002)。遊客遊憩體驗因果關係之研究-以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6,59-73。
潘中道、胡龍騰(譯)(201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第二版(原作者:Ranjit Kumar)。學富文化:台北市。(原著出版年:2005)
潘盈仁(2006)。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遊客海域遊憩滿意度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欣潔、林明秀(2010)。民宿住宿體驗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情緒為中介變項。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厚男、黃慕儀(2006)。園藝博覽會籌辦企劃模式之研究-以台灣實施案例經驗分析為例。台灣園藝,52(4),479-493。
蔡鳳兒(2004)。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郁玟(2006)。綠建築綠化量指標評估方法之比較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惠玲(2007)。苗栗節慶遊客之個人特質與其遊憩體驗、重遊意願間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蕭志同、廖宛瑜、陳建文(2006)。博物館服務品質、認知價值、滿意度、 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2),81-96。
謝玉文、劉秉睿、陳彥伯、莊翰華(2005年11月)。台灣花卉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不動產與城鄉。2005 年不動產與城鄉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謝存道(2008)。校園綠建築中基地保水指標與日常節能指標之評估-以北斗國小為例。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羅仕昇(2009)。校園生態環境調查與評估-以苗栗縣九所小型校園為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鐘宜庭(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客遊憩體驗與願付價格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龔俊旭(2005)。高雄桌球俱樂部會員休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9家高雄市桌球俱樂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iello, A., Ardone, R. G., & Scopelliti, M. (2010). Neighbourhood planning improvement: Physical attribute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 and activities in two neighbourhoods in Rome.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33, 264-275.
Alegre, J., & Cladera. (2009). Analysing the effect of satisfaction and previous visits on tourist intentions to retur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3(5/6), 670-685.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Bentler, P. M., & Wu, E. J. C. (1993). EQS/Windows use’s guide. Los Angeles: BMDP Statistical Software.
Bigné, J. E., Sánchez, M. I., & Sánchez, J., (2001).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ur: Iinter-relationship. Tourism Management, 22, 607-616.
Bosque, I. R., Martin, H. S., & Collado, J. (2006).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in the consumer satisfaction formation process: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e travel agency sector. Tourism Management, 27, 410-419.
Campo-Martinez, S., Garau-Vadell, J. B., & Martinez-Ruiz, M.P. (2010). Factors influencing repeat visits to a dest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group composition. Tourism Management, 31, 862-870.
Caru, A., & Cova, B. (2003). Revisiting consumption experience: A more humble but complete view of the concept. Marketing Theory, 3(2), 267-286.
Chau, C. K., Tse, M. S., & Chung, K. Y. (2010). A choice experiment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green experience on performances and willingness-to-pay for green building attribut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5, 2553-2561.
Chen, C. F., & Chen, F. S. (2010). Experien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for heritage tourists. Tourism Management, 31, 29-35.
Cottrell, S. P., Lengkeek, J., & Marwijk, R. (2005). Typology of recreation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in a Dutch forest service visitor monitoring survey. Managing Leisure, 10, 54-72.
C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4nd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Driver, B. L., & Tocher, S. R. (1970). Toward a behavion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 of planning, Eleme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Elands, B. H. M., & Lengkeek, J. (2000). Typical tourists: Research into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of a typolog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s. Leiden: Backhuys Publishers.
Gefen, D., Strub, D., & Boudreau, M. C. (2000).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regression: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practice. Communications of AIS, 4(7), 1-80.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ward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Jarvenpaa, S. L., Tractinsky, N., & Vitale, M. (2000). Consumer trust in an in ternet st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1(1-2), 45.
Joy, A., & J. F. Sherry Jr., (2003). 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 Imagination: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emer Research, 30(2), 259-282.
Kim, M. K., Park, M. C., &Jeong, D. H., (2004)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switching barrier on customer loyalty in Kor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8, 145-149.
Kralj, A., & Solnet, D. (2010). Service climat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a casino hotel: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 711-719.
Liu, Y. C., (2008). An Analysis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of Commercial Swim Clubs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ted State Sports Academy, Daphne Alabama.
Nawijn, J. (2010). The holiday happiness curve: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mood during a holiday abr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2, 281-290.
Oliver, R. (1981).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 460-469.
Park, H. Y.,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Loyal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Hotel Industry in Las Vega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Paul, W. L., & Taylor, P. A. (2008). A comparison of occupant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a green building and a conventional building.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3, 1858-1870.
Sharma, S. (1996). Applied multivariate technique. New York: John Wiely & Sons.
Yoon, Y. & Uysal, M. (2005).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destination loyalty: a structural model. Tourism Management, 26(1), 45-56.


三、網站資料部分
1.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簡介。台北市政府。2010年9月12日,摘自:
http://beta.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13428&CtNode=5657&mp=3
2. 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環境報告。財團法人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2010年9月24日,摘自:http://www.expo2005.or.jp/jp/
3. 楊淑閔(2009)。台北101申請綠建築認證跨年煙火秀不停辦。中央社。2010年10月9日,摘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102/2328281.html
4. 何明錦(2010)。節能減碳綠建築。創新、再興-創意資產、環境共生與健康科學。中華民國空間設計學會第六屆空間設計學術論文及設計作品發表研討會,東方技術學院。2010年10月15日,摘自:
http://www.ciiad.org/webList/2010ciisd/images/east.pdf
5.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簡介。台北市立圖書館。2010年11月2日,摘自:http://www.tpml.edu.tw/ct.asp?mp=104021&xItem=1140676&CtNode=33629
6. 財團法人台灣區花卉發展協會。2010年11月6日,摘自:http://www.tfda.org.tw/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任維廉,胡凱傑,王鵬堯,林國銘(2008)。觀光遊樂區遊客體驗與新奇追求對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3(2),1-21。
2. 曲筱帆、黃亮達、胡憲倫(2003)。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之應用比較研究。運籌研究集刊,3,95-112。
3. 吳忠宏、江宜珍(2004)。遊客對解說媒體滿意度之研究-以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台中師院學報,159-183。
4.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
5. 李明聰、甘志展(2007)。國家公園遊客對綠建築旅館之願付價格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中華建築學刊,3(2),1-14。
6. 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
7. 沈進成、謝金燕(2004)。松田崗創意生活農莊遊客旅遊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生活與休閒事業研究,2(2),1-12。
8.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9. 周秀蓉、吳明怡(2007)。主題樂園的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月眉育樂世界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4(2),155-168。
10. 林聖偉(2006)。品牌形象、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系之研究-以旅行社海外團體套裝旅遊為例。旅遊管理研究,6(1),63-81。
11. 林瑩昭、陳水蓮(2008)。旅客屬性與遊憩動機、遊憩知覺價值、遊憩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南元休閒農場為例。台灣鄉村研究,8,101-132。
12. 徐易男(2004)。「綠建築」之「綠化」評估指標及其在中小學建築規劃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3,150-160。
13. 高崇倫、林香君、林連聰(2007)。烏來地區溫泉旅館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以璞石麗緻為例。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學報,11,173-193。
14. 高興一、林杏麗(2008)。溫泉會館顧客滿意度、重遊意願及忠誠度相關之研究-以礁溪和風系列溫泉會館為例。蘭陽學報,7。
15.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