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文獻
1.嚴道、黃松元、馬藹屏、蕭惠文、周曉慧。台灣地區青少年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保健工作報告,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1994。2.郭靜芝。國中學生對二手菸之反應及其相關因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1987。
3.林正文。父母教養態度與少年犯罪行為困擾之關係。台南學報,981;14:194-204。4.吳佳玲。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繼親家庭與生親家庭之比較。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1995。5.王郁雯。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吸菸青少年戒菸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以南部某專科學校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2010。6.何清松。中學生嚼食檳榔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調查研究。博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研究所;1999。
7.李燕鳴。影響花蓮市高中生之不利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中華家醫誌1995;5(4):194-204。
8.宋維村。心理危險因子與青少年藥物濫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95;8:7-12。9.林志忠。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及支持方案分析。自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跨世紀展望未來「家庭教育課程與方案推廣國際研討會」。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2000:278-307。
10.吳明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同儕團體的形成與影響。東吳社會學報1999;8:1-33。11.周碧瑟、劉美媛、張鴻仁。台灣在校青少年對生活人權的認知與行為之現況以及與抽菸、喝酒的相關探討。人權教育基金會;1996。
12.周碧瑟、賴明芸、吳碧儀。青少年用藥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探討。台北: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1992。
13.柯佳美。高中升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3。14.馬藹屏。台北市國中生吸菸行為與其家庭因素、友伴關係之調查研究。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1990。
15.徐于敏。青少年菸害的健康風險認知與吸菸行為的關聯 ─台灣地區的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2004。16.莊文寬。台中縣國中生嚼食檳榔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2002。17.陳桂琴。屏東縣地區別國小學童家長菸害知識、菸害防治政策態度與吸菸行為之相關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2009。
18.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1991。
19.張鳳惠(2010)應用PRECEDE模式探討高屏地區山地國小學童吸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20.國衛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吸菸之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文獻回顧研析計劃。台北市:1990年7月。
2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b). 台灣菸害防治年報.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2.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成年人吸菸行為資料庫.from http//tobacco.bhp.doh.gov.tw/sboss/comparison.php?d5&y=7
23.黃世雅。彰化縣國高中學生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相關因素調查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2003。24.黃松元、余玉眉、江永盛、陳政友、賴如香、何瑞琴。台灣地區青少年吸菸行為研究報告。衛生署保健處、台灣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1991。
25.黃璉華、左如梅、尹祚芹、楊瑞珍、黃子庭。國民中學學生吸菸知識、態度與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1996;43:35-45。
26.黃富源、鄧煌發。單親家庭與少年非行之探討。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1998;29(3):117-52。
27.楊美賞。台灣南部地區菸、酒、檳榔使用之流行病學研究-以青少年及原住民婦女為對象之探討﹝博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1996。28.張苙雲。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第ㄧ波(2001)學生資料【共共使用版電子檔】。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管理、釋出單位】29.楊奕馨、陳鴻榮、曾筑瑄、謝天渝。臺灣地區各縣市檳榔嚼食率
調查報告。台灣口衛誌2002:1-2
30.張秋桂。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自戀傾向與偏差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2004。31.劉美媛、周碧瑟。台灣地區青少年嚼檳榔的流行病學研究。中華衛誌 2000;19(1):42-49。32.鄭斐芬、李景美。屏東縣國中學生對嚼檳榔之知識、態度及嚼食行為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002;18:167-182。
33.盧怡吟(2009)生活壓力、偏差行為與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學童吸煙飲酒嚼檳榔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2009。34.盧俊泰。口腔癌流行病學研究〔博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1995。35.潘松義。原住民國中生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
為與人格特質之研究調查-以屏東縣太武、來義及瑪家國中為例
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2001。
35.賴保禎、賴美玲。新訂賴式人格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千華出版公司;2004。
36.鍾兆惠。屏東縣、國、高中(含五專)生吸菸、嚼檳榔之盛行率及對健康知識調查研究。大仁學報1997;15:205-226。37. 郭芳君。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2003。38.黃君瑜。青少年與父母間動力關係之探討-從『契合理論』觀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1993。39.楊青垂。父母管教型態對於青少年網路成癮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2006。36(4):153-184。40.林家興、黃詩殷、洪美鈴。受保護處分少年家長人格特質、親子 關係與家庭環境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05第37卷23-39。41.梁太陽。國小兒童自我知覺之親子關係、衝動性格及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2007。42.朱彥玲。屏東縣原住民國中生口腔衛生教育介入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2007。43.曾家炎。「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課程對「父母教養態度」及「親子關係滿意度」之影響效果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2005。44.黃迺毓。學習型家庭的課題-家庭生活教育的啟示。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1999;25-34。
45.張昭容。父母教養風格對高中/高職/五專學生抽菸/飲酒/嚼檳榔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2004。46.吳美鳳。工作/家庭衝突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8。47.王慶福、邱南英。台灣兩個山地部落原住民之飲酒問題探討。中山醫學報1994;5:29-39。48.孫世維。青少年的藥物態度:父母與同儕依附相對影響。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997;7(4):531-543。49.董氏基金會。調查台灣都會地區高中職校學生菸品使用率之調查。台北:董氏基金會2000。
50.何清松。中學生嚼食檳榔盛行率與危險因子之調查研究〔博士論
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研究所;1999。
51.李燕鳴。影響花蓮市高中生之不利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中華家醫誌1995;5(4):194-204。
52.郭乃菀。家庭結構與人格因素對國中生吸菸飲酒嚼檳榔之影響。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2006。53.李蘭、潘怜燕、晏涵文、李隆安。台灣地區成年人吸菸現況:
盛行率及危險因子。中華衛誌1994;13(4):371-80。
54.羅ㄧ萍。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系研究所;1996。
55.林玉慈。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1998。56.徐綺櫻。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型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1993。57.黃琪媚。國中生的父母管教方式、制握信念、學習壓力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2004。58.黃淑珠。屏東縣居民使用檳榔、菸、酒盛行率及其對健康危害意識之調查。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2002。59.王鍾和。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博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1993。60.黃拓榮。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1997。61.陳依婷。高職學生物質使用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2003。62.陳春秀。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0。
64.彭武德。台北市國中生主觀壓力感與社會支持網路的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台北:私立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199265.詹佩宜。智障學生之國小正常手足的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0。
66.劉焜輝。師大學生子我觀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85。
67.羅國英。從親密關係觀點看青少年親子關係及其測量。測驗與輔導1995;133:2732-2737。68.孫世維。青少年的藥物態度:父母與同儕依附的相對影響。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997;7;4:531-543。69.葉美玉。台灣原住民青少年飲酒行為之心理社會模式研究。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0。70.蔡松瑜。國中生父母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2003。71.王淑女。家庭暴力對青少年暴力及犯罪行為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68;192-209。72.黃春枝。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986;9:83-96。73.謝品蘭。單親家庭重組歷程親子關係及家庭適應之研究-以離婚分居家庭為例。碩士論文。台北:私立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1992。74.楊國樞。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986;28;1:7-28。75.黃惠玲。父母管教方式、差別同儕結合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之探討-以台中市國中生為例。碩士論文。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2004。76.黃郁婷。誰在帶你的孩子!台灣地區隔代教養家庭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91-2413-H-034-002;2003。
Reference
77.Adalbjarnardottir S, &Hafsteinsson LG.Adolescents’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ir substance use:Concurrent and Longitudinal Analyses.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t,2001;11(4):401- 423.
78. Aultman MG. Delinquency causation:a typological comparision of path models.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1979;70:152-163.
79.Bames G, M.Reifman AS, Farrell MP,&Dintcheff BA.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Alcohol Misuse: A Six-Wave Latent Growth Model. Journal of Marriage&Family,2000;62(1):175- 178.
80.Bames G, M.Reifman AS, Farrell MP, Uhteg L,&Dintcheff BA.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parenting on alcohol misuse among adolescent. Alcoh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1994;18,507.
81.Baumrind D.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991;11:56-95.
82.Chen KT, Chen CJ, Fagot-Campagna A, Narayan KM.Tobacco, betel quid, alcohol, and illicit drug use among 13- to 35-year-olds in I-Lan, Jorural Taiwa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m J Public Health. 2001 Jul; 91(7):1130-4.
83.Dishion TJ,& Loeber TJ.An introduction:Sociology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
84.Grant BF, Dawson DA.Age at onset of alcohol u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SM-IV alcohol abuse and dependence: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Alcohol Epidemiologic Survey. J Subst Abuse 1997; 9: 103-10.
85. Hill SY, Shen S, Lowers L, Locke J. Society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0;48:265- 275.
86. Hindelang MJ. Causes of delinquency: A partial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Social Problems, 20, 471-487.
87.Kandel DB, Yamaguchi K, Chen K. Stages of progression in drug involve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gateway theory. J Stud Alcohol 1992 Sep;53(5):447-57.
88.Kokkevi A, Stefanis C. The epidemiology of licit and illicit Substance us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reece. American J of Poblic Health 1991;81: 48-52.
89.Lamborn SD, Mount NS, Steinberg L,& Dounbusch SM.Pattern of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among adolescent from authoritative, indulgent and neglectful families.Child Development,62,1049-1065。
90.Mc kennitt D.A Smoking Prevention Program for Aboriginal Youth 「A Journal on Innov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in Aboriginal」Child Welfare.
91.Miller NB, Cowen PA, Cowen CP.&Hetherington EM.1993Externalizing in preschoolers and early adolescence:A cross study replication of a family model.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3;29(1):3-18.
92.Petraitis J, Flay BR, Miller TQ. Reviewing theories of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organizing pieces in the puzzle. Psychol Bull 1995 Jan ;117(1):67-86. Review.
93.Piece JP, Distefan JM,,Jackson C, White MM,&Gilpin EA. Study Links Smoking ads and parenting style.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ative Medicine, 2002;23(2): 73-81.
94.Pirkis JE, Irwin CE Jr, Brindis C, Patton GC, Sawyer MG.Adolescent Substance use:Bewar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J Adole Health 2003;33: 279-286.
95.Reifman A, Barnes G, Dintcheff B, Farrell M. Parental and Peer influences on the onset of Heavier drinking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student Alcohol. 1998;59:311-317
96.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Smoking and the young. Tob
Control1992;1:231-235.
97.Sloboda Z. Epidemiology of drug abuse among youth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rug Abuser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Taipei;1997.
98.Steinberg L, Lamborn SD,&Dornbusch SM.1992Impact of parenting practices on adolescent achievement:Authoritative parenting,school involvement,and encouragement to succeed.Child Development, 1992;63:1266-1281.
99.Wang SC, Tsai CC, Huang ST, Hong YJ. Betel nut chewing:the prevalence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 of parental behavior on adolescent students. J Adolesc Health. 2004 Mar;34(3):244-9.
100.Weiss LH,& Schwarz,LC.The relac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types and older adolescents’personality,academic avhievement,
adjustment,and substance use,Child Development, 1996;67
(5:21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