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8 04: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致綺
研究生(外文):Jr-Chi Huang
論文名稱: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關聯性之研究-以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Job Involvement- A Sample of the Employment Specialists for Disabled People
指導教授:黃瓊慧黃瓊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ng-Hui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發展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工作壓力工作投入職場社會支持人格特質
外文關鍵詞:Job stressjob involvementwork-based social supportpersonality trai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7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為探討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間的關係,以職場社會支持與人格特質之親和性、勤勉正直作為調節變項,利用統計分析得知其關係與調節作用。
本研究以全國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為實證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共計發出352份問卷,有效回收26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0.62%,資料分別以信度、獨立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相關、迴歸等方法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有顯著正向關係。
二、職場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有顯著正向關係。
三、職場社會支持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四、人格特質之親和性、勤勉正直皆與工作投入無顯著性正向關係。
五、人格特質之親和性、勤勉正直在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間不具調節作用。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involvement and job stress. In addition, using work-base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s the moderators, the article adopts statistics analys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 above.

A total of 352 survey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employment specialists for the disabled and a total of 262 complete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yielding a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f 80.62 %.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reliability,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The findings are as below:

1.Job stres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job involvement.
2.Work-base social suppor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job involvement.
3.Work-based social support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job involvement.
4.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job involvement.
5.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personality traits do not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job involve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工作壓力 9
第二節 工作投入 22
第三節 職場社會支持 32
第四節 人格特質 36
第五節 各研究變項間關係的推論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2
第三節 研究變項操作性定義與衡量工具 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式 63
第五節 樣本特性分析 65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6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71
第一節 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71
第二節 研究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72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相關分析 82
第四節 層級複迴歸分析 85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彙整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理論意涵 91
第二節 實務意涵及建議 9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13
一、中文部份
王敏行(2009)。對國內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未來發展的幾個淺見。輔具之友,24,9-14。
王雲東、陳秋蓉(2008)。身心障礙者職場壓力、社會支持與健康生活品質之關聯性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1,343-362。
王靜琳、黃瓊玉、呂桂雲、何美瑤(2007)。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榮總護理,1,59-68。
朱振衣(2005)。工作社會支持、家庭社會支持、工作-家庭衝突與生涯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
呂勝瑛(1985)。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90。
呂耀毓(2005)。探討地方政府員工的組織正治知覺、生涯管理和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工作士氣與組織績效的關連性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
李玉惠(1997)。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22-28。
李芳儒(2006)。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投入相關之研究—以台南縣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工作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宗祐、鄭伯勳(2006)。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緒勞動之交互作用對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1,69-87。
吳茂松(2006)。檢察官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杜佩蘭、張肇松、黃英忠(2009)。工作投入量表的重建與測量—以護理人員為樣本。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139-159。
林文聰(2010)。工作壓力、社會資本與工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矯正機關管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暨研究所,高雄。
林志春(2009)。公務人員職場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班,彰化。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9,205-238。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彰化。
林美志(2003)。衛生保健志工之人格特質對其工作投入及工作滿足相關性探討-以宜蘭縣立案社區衛生促進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台北。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周麗菱(2009)。轉換型領導、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美容產業M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施惠文(2005)。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洪德華(2010)。台中縣市高級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投入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馬超琴(2009)。就服員的工作壓力、身心健康知覺與工作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彰化。
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許旭助(2005)。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生涯轉換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內政部土地測量局測量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陳村河(2001)。國營事業民營化留用員工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陳春希、湯雅云、何秉真、鄭晉昌(2007)。工作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投入對警察人員的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25,67-93。
陳俊霖(2005)。公務人員性別差異、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公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陳美勳(2010)。在職進修人員家庭-學習角色間衝突、社會支持及學習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EMBA)在職專班,高雄。
陳盈成(2001)。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
陳家棟(2008)。臺北縣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執業耗竭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台北。
陳淑真(2009)。臺北縣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及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陳順泰(2003)。組織政治知覺的類型及其對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陳富強、方顯光、林靖祥(2007)。探討國軍主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認知。華人前瞻研究,2,17-39。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
陳靜江(2002)。自然支持在支持性就業之應用情形分析。特殊教育學報,16,229-260。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19-51。
莊媜夙(1999)。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管理學,桃園。
莊惠敏(2002)。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基督教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台北。
張欣瑜(2006)。外派大陸人員海外適應性及工作投入之前因與後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北。
張宛儒(2008)。影響員工工作投入因素之探討-以某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
張怡潔(2010)。國中教師零體罰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韋禎(2010)。組織政治知覺、社會資本、工作投入、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醫院行政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暨研究所,高雄。
張惠瓊(2009)。公務人員職場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班,彰化。
彭郁芬(2002)。組織政治行為對成員工作投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曾冠華(2006)。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台中。
曾柔鶯(2003)。社會福利機構之就業服務員離職傾向探討-以臺中市身心障礙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中。
單小琳(1988)。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守正、郭育良、柯德鑫、鄭雅文(2003)。職場社會心理特質與自覺健康狀態之相關。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0,235-244。
黃秀卿(2007)。新聞記者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台北。
黃美玉(2004)。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工作滿足、工作壓力、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英忠、黃瓊慧(1997)。影響中年職業婦女之工作投入認知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地區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2,21-62。
黃彩霖(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黃建安(2004)。工作投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學會教育研究,12,25-33。
黃開義、白凢芸、孫榮廷、張進煌(2009)。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管理學術研討會,第七屆,561-568。
楊文友(2002)。警察人員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楊月琴(2009)。組織氣候知覺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I研究單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楊國樞(1989)。心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雁嵐、王智仁、鄭聿廷(2009)。促進臺灣職業重建發展的幕後推手-展望台灣職業重建的未來專訪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身心障礙者就業訓練組-周惠玲組長。輔具之友,24,39-44。
楊凱翔(2011)。臺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台北。
楊蓓(1989)。台灣地區醫療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中華衛誌,1,14-28。
葉育秀(2008)。非營利組織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趙傑夫(1988)。我國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賴德銘(2008)。企業主管面對工作壓力所產生工作滿族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
薛婉婷(1997)。人格特質與工作特性之契合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
謝安田、顏昌華(2004)。顧客參與對服務人員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 3,43-58。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市:幼獅。
二、英文部份
Abdel-Halim, A. A. (1982). Social support and managerial affective responses to job stres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3, 281-295.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4, 142-158.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ston.
Barrick, M. R. & Mount M. K. (1991).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26.
Barrick, M. R., Mount, M. K. & Strauss J. P. (1994). Antecedents of Involuntary Turnover Due to a Reduction in Force. Personnel Psychology, 47, 515-535.
Beehr, T. A., & Newman, J. E.(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 665-699.
Bennett, M. & Bell, A. (2004). Leadership & Talent in Asia: How the Best Employers Delive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Hewitt Associates. Singapore: John Wiley & Sons (Asia).
Bozionelos, N. (2004). The big five of personality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9, 69-81.
Brown, S. P. (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 235-255.
Brown, S. P., & Leigh, T. W. (1996). A new look at psychological climate in relation to job involvement, effor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58-368.
Carlson, D. S., & Perrewe, P. L.(1999).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stressor-strain relationship: An examin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Managerment,25,513-540.
Caplan, G. (1974). Support systems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 New York: Behavioral Publications.
Caplan, R. D., Cobb, S., French, J. R., Harrison, R. V., & Pinneau, S. R. (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ain Effective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oper, C. L. ,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 11-28.
Randall, D. M. (1999).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satisfaction with rewards, and employee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pplied Psychology, 48, 197-209.
Dubin R. (1958). The world of work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Gupta, N., & Beer, T. A.(1979). Job stress & employee behaviors.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373-387.
Hancock, P. A., & Ganey, H. C. N. (2002). From the inverted-U to the extended-U: The evolution of a law of psychology. Journal of Human Performance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7, 5–14.
Hoffi-Hofstetter, H. , & Mannheim, B. (1999). Managers' coping resource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and response during organizational recovery from declin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 665-685.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ouse, J. S. & Kahn, R. L. (1985). 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21, 83-108.
Kahn, R. L., & Quinn, R. P.(1970). Role stres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n A. McLean(Ed.),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New York: Rand McNally.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s of alien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 119-138.
Kanungo, R. N. (1982). Measur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 341-349.
Kaur, Rajinder & Chadha, N.K. (1988). A study of job stress with job involv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dian Journal of Behavior, 12, 34-40.
Khan, K. & Nemati, A. R. (2011). Impact of job involvement on employee satisfaction: A study based on medical doctors working at Ripha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s in Pakistan.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5, 2241-2246,
Lawler, E. E., &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 305-312.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4, 24-33.
Igbaria, M., Parasuraman, S., & Badawy, M. K. (1994). Work experiences, job involvement,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among information personnel. Applied Psychology, 48, 197-209.
Judge, T. A. & Bono, J. E. (2001).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 80-92.
Marcinkus, W. C., Whelan-Berry, K. S., & Gordon, J. R. (2007).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support to the work-family balance and work outcomes of midlife women. 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 22, 86-111.
Margolis, G. L., Kores , W. H., & Duinn, R. P.(1974)Job stress:an unlisted occupational hazard.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16, 659-661.
Matteson, M.T. & Ivancevich, J.M. (1987).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oss.
McGrath, J. E. (1970).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tr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Meglino, B. M. (1977). “The Stress-Performance Controversy”. MSU Business Topics, 25, 53–59.
Moak, Z. B. & Agrawal, A.(201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interpersonal social suppor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32, 191-201.
Mostert, K., & Joubert, A.F. (2005). Job Stress, Burnout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South African Police Servic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ciences, 8, 9-53.
Nakao, M. (2010). Work-related stress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
Paullay, I. M. (1992). Clarification of th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construc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job burnout.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1991)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 5565B.
Paullay, I. M. , Alliger, G. M. & Stone-Romero, E.F. (1994).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224-228.
Rabinowitz, S.,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265-288.
Revelle, W. & Scherer, K. R. (2009).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Affective Scie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uh, R. A., White, J. K., & Wood, R. R. (1975). Job involvement, values, personal background,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nd job attitude. Acada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8, 300-312.
Saleh, S. 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Acada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 213-224.
Saucier, G. (1994). Mini-Markers: A Brief Version of Goldberg’s Unipolar Big-Five Mark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3, 506-516.
Scott, Robert C. & Mitchell. (1972).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through better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Cost and Management, 49, 14-24.
Shih, N. J. (1991).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b involvement: a case of the Taipei municipal covernment. (Di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90)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 1817A.
Undén, A. L. (1996). Social Support at Work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bsenteeism. Work & Stress, 10, 46-61.
三、網路部份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國資訊網(2006/9/27)。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大變革。取自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30274&ctNode=919
洪創夫(2009/7/12)。心路義賣活動鳳山豋場。取自http://web.syinlu.org.tw/04news/news_4_2009_0712.a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謝安田、顏昌華(2004)。顧客參與對服務人員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 3,43-58。
2. 楊蓓(1989)。台灣地區醫療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中華衛誌,1,14-28。
3. 黃建安(2004)。工作投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學會教育研究,12,25-33。
4. 黃英忠、黃瓊慧(1997)。影響中年職業婦女之工作投入認知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地區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2,21-62。
5. 黃守正、郭育良、柯德鑫、鄭雅文(2003)。職場社會心理特質與自覺健康狀態之相關。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0,235-244。
6.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19-51。
7. 吳宗祐、鄭伯勳(2006)。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緒勞動之交互作用對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1,69-87。
8. 杜佩蘭、張肇松、黃英忠(2009)。工作投入量表的重建與測量—以護理人員為樣本。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139-159。
9. 陳春希、湯雅云、何秉真、鄭晉昌(2007)。工作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投入對警察人員的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25,67-93。
10. 陳富強、方顯光、林靖祥(2007)。探討國軍主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認知。華人前瞻研究,2,17-39。
11.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22-28。
12. 王雲東、陳秋蓉(2008)。身心障礙者職場壓力、社會支持與健康生活品質之關聯性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1,343-362。
13. 王靜琳、黃瓊玉、呂桂雲、何美瑤(2007)。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榮總護理,1,59-68。
14. 呂勝瑛(1985)。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90。
15. 王敏行(2009)。對國內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未來發展的幾個淺見。輔具之友,2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