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怡菁(1998)。休閒能力涉入程度與休閒利益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參與者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明順(2009)。自行車騎乘者動機、意象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自行車道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台灣經濟研究院(1992)。自行車及其零組件業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中縣政府全球資訊網(2010)。兩馬文化觀光季。2010年11月12日,http://www.taichung.gov.tw
台中縣觀光旅遊導覽網網站(2008)。新社自行車道啟用。2010年11月18日, http://tt.taichung.gov.tw/county/cht/news_content.jsp?news_id=2005110700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7)。規劃設置自行車之初步構想。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李坤哲(2006)。統一獅職棒球團服務品質球迷覺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建堯(1999)。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美玲(2001)。能力水準、參與選擇自由與運動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A運動俱樂部有氧運動參與者為例。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1,71-76。
林惠忠(2003)。台灣單車風情畫。台北:上旗文化。
林育智(2009)。車道服務品賥與騎乘滿意度之研究—以台東市環市自行車道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林怡君(2008)。遊客涉入程度、服務品賥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東豐自行車綠廊、后豐鐵馬道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吳宗勳(1990)。現實治療取向休閒諮商對國小學童內在休閒動機休閒無聊感之調查暨個案輔導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佩靜(2010)。台中市自行車道之遊客特質與遊憩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吳政謀(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參與行為、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奔放主題運動館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政德(2002)。國際產品生命週期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南方朔(1990)。休閒社會的到臨?談新人類,休閒面面觀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洪昭坤(2002)。南投縣高中職學生修運動設施需求暨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高雄市政府工務局(2010)。幸福高雄踩風逍遙遊。2011年1月14日,http://pwbgis.kcg.gov.tw/bicycle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0)。高雄市自行車道歷年建設總長度。2010年12月10日,http://www.kcg.gov.tw/
徐欽賢、徐欽祥(2005)。提升旅遊意象以推展鄉野觀光-以屏東縣為例。屏師體育。9,57-64。
陳建銘(1999)。腳踏車使用者轉乘捷運系統之個體選擇行為模式。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陳心怡(2004)。自行車騎乘者專業化程度與場所依戀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大度山區騎乘者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文亮(2007)。后豐鐵馬道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冠璋(2006)。不同自行車類型與車道設施滿意度之研究—以區后豐自行車道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玉釧(2007)。遊客對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解說媒體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梁伊傑(2000)。台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雯玟(2001)。顧客導向、服務補償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為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黃宗成、沈進成、翁廷碩、戴宜臻 (2002) 。雪域明珠-西藏: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1),23-42。黃清光(2009)。屏東蘭花蕨自行車道乘騎者之環境感受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游宗仁(2002)。全國YMCA運動休閒課程知覺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張几文(2008)。服務品質、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牛耳藝術渡假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張光華(2004)。自行車觀光客遊客行為特性之研究-以北海岸風景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馨文(2004)。各國自行車遊憩經驗之研究。都市交通季刊。19(1),1-10。
張英彥、應立志、蘇麗英(2006)。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4年度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與忠誠度之調查研究。科技博物。10(3),101-127。
傅元幟、林晏州 (2003)。台北市自行道之使用行為之探討。第五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究會,台中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雄獅旅遊網(2011)。瑞士、南法自行車旅遊行程。2011年5月10日,http://www.liontravel.com/1trs/30/index.asp
楊舒雯(2006)。自行車道遊客特性與遊憩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中縣東豐自行車綠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廖佾晨(2008)。生活型態、遊憩動機對自行車道環境偏好影響之研究-以臺中縣潭雅神綠園道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廖晉迪(2000)。自行車起源與演進過程。自行車工業雙月刊,26,47-54。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賥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佳蓉(2010)。台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潘沛彤(2008)。臺北地區桌球俱樂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皓寧(2002)。腳踏車轉乘捷運之使用者偏好研究-以明德站、六張犁站與七張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Philip Kotler(2000)。行銷管理學(方世榮譯)。台北:台灣東華。
二、英文部份:
Bultena, G. L. & Klessig, L. L. (1969). Satisfaction in camping: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guide to social recre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8-364.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ordes & Ibrahim (1999). Applications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 Second Edition, 40.
Driver, B. L. & Knopf, R. C. (1977). Personality, outdoor recreation and expected consequences. Enivronment and Behavior, 9(2), 169-193.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2), 403-412.
Gronroos, C. (1984).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8(4), 36- 44.
G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Hyodo, T., Suzuki, N. & Takahashi, K. (2000). Modeling of bicycle route and destination choice behavior for bicycle road network pl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05, 70-76.
Juran, J. M. (1974).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96). Marketing’s new paradigm: what’s really happening out there. New York: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88).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Prentice-Hall.
Lumsdon, L. (2000). Transport and tourism: Cycle tourism: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8(5),361-373.
Lovelock, C. (2001). Services marketing: People, technology, strategy.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Lehtinen, Uolevi. & Jarmo, Lehtinen. (1982). Service quality: A study of quality dimensions.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Helsinki, Finland.
Luo Lo & Michael Argyle (1994).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s a function of leisure activity,Kaoshiung J Med Sic, 10,89-96.
Moran, C. G., Wilkinson, W. C. & Fremont, J. (1986). Review of bicycling issues. In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s, 15,9-18.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25-48.
Prus, A. & Brandt, D. R. (1995). Understanding your customers, Marketing tools,10-14.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12-4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8).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es in the delivery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Marking, 52(4), 35-48.
Ritchie, B. W. (1998). Bicycle tourism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Tourism Management, 19(6),567-582.
Shu-Nui Wu (2004). Relationships of leisure involvement, lif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mountaineers and hikers in Taiwan,Journal of planning, 31,43-52.
Simonsen, P. & Jorgenson, B. (1996). Cycling tourism: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Unpublished report, Bornholm Research Centre, Denmark.
Sue, T. C., Crompton, J. L., & Willson, V. L. (2002).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vice quality,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mong visitors to a wildlife refug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1), 1-24.
Yuanan-Anna Liu, & Yu-Chuan Shu (1999). The impact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on employees' service attitud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hotel 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s.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5(1),77-85.
Whiteley, R. C. (1993). The customer driven company. The Foru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