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顯軍 等,免球化退火SWRCH35K冷打鋼的試驗研究,金屬熱處理,第34卷,第2期,pp85~88, 2009.
[2]楊至誠、何燕昌,扣件線材之酸洗品質研究,2009精密機械與製造研討會,高雄,臺灣,2009.
[3]鐘鶴華、白育綸、蘇憲村,伸線率對球化品質影響之研究,2009航空機械工程學術研討會,高雄,臺
灣,2009.
[4]郭行健 等譯,材料科學與工程,歐亞書局,pp330, 2005.
[5]余煥騰,陳適範,金屬塑性加工學,全華科技圖書,2003。
[6]鐘家湘等編著,金屬學教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7]楊顯榮,工程材料學,pp5-3,全華科技圖書,2005。
[8]田鵬等,中碳冷打鋼軟化的發展現況和趨勢,材料導報,第22卷,第12期,2008.
[9]梁聖樂,棒線球化退火鋼材之技術與實務,95年工程技術研討會,高雄,臺灣,2006.
[10]張朝盛,中碳鋼 AISI 1045 熱處理製程之諮詢與結果預測分析系統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灣,1993。[11]金重勳,熱處理,pp95-97,復文書局,台南、台灣,2001。
[12]Metal Handbook, Vol.7, 8th,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s, pp243, 1972.
[13]Askeland, Donald .R. and Phule, Pradeep P.,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Fourth Edition, Thomson, pp.318-346, 2003
[14]Reed-Hill, Pobert E. and Abbaschian, Reza, Physical Metallurgy Principles, Third Edition, Thomson, 1992.
[15]Brittain, J., Climb Sources in Beta Prime-NiAl,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Vol. 6A, April 1975.
[16]宋清華等,塑性變形對球化退火碳化物形態及分佈的影響,金屬制品,第32卷,第6期,2006。
[17]趙賢平等,SCM435冷鐓鋼線材球化退火工藝探討,金屬制品,第35卷,第6期,2009。
[18]劉世鋒等,SCM435劇烈冷拉珠光體鋼絲的組織性能演變及其對退火工藝的影響,材料熱處理技術,Vol.37, NO.34, 2008.
[19]葉怡成編著,實驗設計法-製程與產品最佳化,五南圖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