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書(按出版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成語典》,繆天華主編,臺北:復興書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第三版
《三國演義辭典》,沈伯俊、譚良嘯編著,四川:巴蜀書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版
《常用成語八解辭典》,劉鑑平主編,臺北:國家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第一版
《遠流活用成語辭典》,陳鐵君主編,臺北:遠流事業公司,一九九九年三月,第一版
《歷代典故辭典》,陸尊梧、李志江,臺北:建宏出版社,二○○○年七月,第一版
《成語大典》,唐樞主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二○○二年二月,第一版
《成語熟語辭海》,唐樞主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二○○二年二月,第一版
《成語典》,三民書局成語典編纂委員會,臺北:三民書局,二○○五年五月,第一版
《三國演義大辭典》,沈伯俊、譚良嘯編著,北京:中華書局,二○○七年七月,第一版
《新版成語大辭典》,許易人主編,臺北:三遠文化,二○○九年九月,第一版
二、專書
(一)一般專書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胡適,臺北:雲風書局,一九七六年二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一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八九年二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二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年一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三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年七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四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年十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五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一年五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六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一年十月,第一版
《成語出迷宮第七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二年十月,第一版
《成語故事三百篇》,陳日朋、金士杰,吉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二版
《成語出迷宮第八輯》,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九四年二月,第一版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臺北:風雲時代出版,一九九六年七月,第一版
《成語典故文選》上下冊,李毓芙選注,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第一版
《中國小說史》,郭箴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九年四月,第一版
《細說成語典故》,王成綱主編,北京:九州出版社,二○○六年二月,第一版
(二)語言學專書
《諺語》,武占坤、馬國凡,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五月,第一版
《漢語熟語學》,孫維張,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語言風格學》,張德明,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一九九○年,第一版
《文化語言學》,邢福義,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第一版
《成語和諺語》,李新建、羅新芳、樊鳳珍,鄭州:大象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詞匯》王寧、鄒曉麗,香港:和平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第一版
《成語》,馬國凡,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現代漢語詞匯系統論》,徐國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第一版
《漢語詞彙學》,竺家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漢語詞彙與文化》,常敬宇,臺北:文橋出版社,二○○○年,第一版
《漢語成語與漢文化》,莫彭齡,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二○○一年八月,第一版
《現代漢語詞匯》,苻淮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三年,第一版
《語言學概論》,葛本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二○○二年五月,第一版
《漢語史稿》,王力,北京:中華書局,二○○四年三月,第一版
《現代漢語》,張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二○○四年九月,第一版
《詞匯學詞典學研究》,周荐,北京:商務印書館,二○○四年十二月,第一版
《漢語描寫詞匯學》,劉叔新,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五年,第一版
《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崔希亮著,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二○○五年四月,第一版
《漢語熟語論》,王勤著,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二○○六年四月,第一版
三、學位論文
《三國演義研究》,洪淳孝,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八三年六月《成語辭典的編纂理念研究》,黃瓊慧,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成語句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鄭培秀,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五年六月《資訊融入成語教學之研究——以國小教學為主》,莊偉淇,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二○○七年一月《左傳成語研究》,張秋蘭,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七年六月《折射文化的稜鏡——世說新語成語研究》,徐淑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八年五月《四書常用成語研究》,許婉琪,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八年六月
《詩經成語研究》,王琳雅,南華大學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八年六月四、期刊論文
〈關於熟語〉,云生,《中國語文》,一九五九年七月,頁三四九
〈熟語和成語的種屬關係〉,唐松波,《中國語文》,一九六○年十一月,頁三七五至三七六
〈仁與禮||道德自主與社會制約〉,張端穗,載於黃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頁一○七至一六九
〈骨肉相親‧志業相承||孝道觀念的發展〉,曾昭旭,載於黃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頁二○八至二四一〈禮法、秩序與親情||中國傳統的長幼之倫〉,耿立群,載於藍吉富,劉增貴主編《敬天與親人||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一年,頁四七三至五一八
〈熟語的語形問題〉,劉廣和,《中國語文》,一九九六年四月,頁二八八至二九二
〈「熟語」的屬種地位及其定義域〉,姚錫遠,北京《漢字文化》,一九九八年二月,頁四○
〈慣用語及慣用語的譬喻修辭〉,黃立己,北京《中國語文》,第八九卷第一 期,二○○一年七月,頁四四〈四字成語的結構、功能、語義及釋義特徴〉,余桂林,載於李如龍、蘇新春編《詞匯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 二○○一年十二月,頁三四五至三五九
〈成語規範問題〉,李行建,載於李如龍、蘇新春《詞匯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一年十二月,頁三三九至三四三
〈慣用語初探〉,鄧春琴,成都《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卷一九 第三 期,二○○三年三月,頁五四至五六
〈中華成語探源〉,徐續紅,瀋陽《理論界》第四期,二○○三年四月,頁七四
〈論成語與典故的異同〉,楊薇,太原《語文研究》八九期,二○○三年四月,頁四○至四一
〈語海之中「家族」多,區別「融通」應探索——論典故與成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的區別與「融通」〉,吳直雄,南昌《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卷三四 第六期,二○○三年六月,頁一二四至一六三
〈異形成語的規範原則〉,王若江,載於蘇新春、蘇寶榮編《詞匯學理論與應用(二)》,臺北:商務印書館,二○○四年二月,頁三一四至三二六
〈中國民間熟語的前沿研究〉,李耀宗,民族文化遺產,二○○四年十月,頁一二六至一四四
〈漢語成語典故的語源本義與文化色彩與情感價值〉,陳新,《國文天地》卷二二 第一○ 期二六二 號,二○○七年三月,頁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