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參考書目
一、郭寶昌著作(依創作時間排列)
郭寶昌,《大宅門》,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OO一年九月一版。
郭寶昌,《大宅門 第二部》,捷幼出版社,二OO四年二月初版。
郭寶昌,《說點您不知道的》,中國戲劇出版社,二OO四年一月。
二、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辛芳芳,《中國傳統倫理文化對中國醫生的影響》,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二OO七年五月。
李靜,《螢屏宅院劇敘事特徵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二OO八年五月。
姜華,《新時期文化語境下的商賈小說》,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二OO八年四月。
張琳,《當代商賈歷史小說研究││以《胡雪巖全傳》《白銀谷》《喬家大院》為中心》,蘇州大學碩士論文,二OO
六年四月。
謝湘莉,《家族及商業的傳播圖景││以大宅門、喬家大院等為例解析「宅門戲」的成功之道》,湖南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二OO八年五月。
三、專書類(依姓氏筆劃排列)
Edward Morgan Forster(愛德華‧摩根‧佛斯特),蘇宏亞譯,《小說面面觀》,商周出版,二OO九年一月初版。
Nicholas Marsh,羅慕謙譯,《走進文學世界:如何研究英國文學》,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OO九年五月,
初版。
William Kenny著,陳迺臣譯,《小說的分析》,成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韋勒克等,王夢鷗等譯,《文學論》,志文出版社,二OOO年十一月再版。
歐坦生著,丁樹南譯,《人物刻劃基本論》,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一九七O年五月。
大江健三郎著,王成譯,《小說的方法》,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OO八年八月。
巴克,王世憲譯《民族性》,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一年十月臺一版。
王洪岳,《現代主義小說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二OO四年九月初版。
田兆元、田亮,《商賈史》,上海文藝出版社,二OO七年四月第一版。
吳士余,《中國小說美學論稿》,復旦大學出版社,二OO六年八月第一版。
李志強,《中國北方俚曲俗情》,百觀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初版。
李彥春、張同道、張漸、封洪、梁紅豔,《影視藝術欣賞》,五南出版社,二O一O年五月二版。
李銘愛編,《寫作縱橫談││小說》,台北市文藝協會,一九九八年九月。
李喬,《小說入門》,大安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月初版。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初版。
周振甫,《小說例話》,五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江蘇教育出版社,二OOO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木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二OO四年七月第三刷。
許榮哲,《小說課 折磨讀者的秘密》,國語日報社,二O一O年十二月。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秀威資訊科技,二OO三年一月一版。
陳碧月,《小說欣賞入門》,五南出版社,二OO六年十月初版。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五南出版社,二OO三年九月初版。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思辨錄》,北京大學出版社,二OO八年五月一版。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允晨文化,二OO一年五月。
黃濤,《中國民俗通志││民間語言志》,山東教育出版社,二OO五年十二月第一刷。
楊義,《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二OO九年五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九七年六月。
劉衛東,《被「家」敘述的「國」││20世紀中國家族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O一O年五月第1版。
謝冰瑩、李鍌、劉正浩、邱燮友、賴炎元、陳滿銘編,《四書讀本》三民書局,一九九五年八月。
龍應台,《百年思索》,時報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二OO四年一月。
羅敬之,《文學論文寫作講義》,里仁書局,二OO一年九月初版。
羅盤,《小說創作論》,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O年三月。鑾梅健、張堂錡,《大陸當代文學概論》,五南出版社,二OO八年十二月。
龔鵬程,《文學散步》,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九月。
四、期刊(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台灣期刊
陳雅玲,〈先懂人再聚富〉,《商業週刊》,第一O五O期,二OO八年一月。
黃玉禎,〈正宗同仁堂從台灣「反攻」大陸〉,《商業周刊》,第一一九八期,二O一O年十一月。
劉耿生,〈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積跬步行千里的「同仁堂文化」〉,《歷史》,第一六四期,二OO一年九月號。(二)大陸期刊
1.學術期刊
周密、史寶輝,〈小說《大宅門》中道歉語的語用分析〉,《語文學刊(高教‧外文版)》,第二期,二OO八年
郭五林,〈《大宅門》的文化特徵〉,《深圳大學學報》,第十八卷第四期,二OO一年。
郝雨,《學術視野中《大宅門》的「內」與「外」││對《大宅門》藝術價值及其文化意義的綜合透視》《上海大學
學報》,第九卷第三 期,二OO五年。
倪昕,〈談郭寶昌的女性意識││從《大宅門》的女性形象看到的〉,《鞍山師範學院學報》,第七卷,二OO五年。
徐清枝,〈哀其不幸怒其「爭」││淺析楊九紅的悲劇命運〉(湖北: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十七卷四期,二O
O二年。
張兵娟,〈歷史記憶與歷史記事││兼對《大宅門》的女性主以文化批評〉,《中州學刊》,第六期,二OO七年。
張吉東,〈由《大宅門》中白玉婷形象說開去〉,《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三期,二OO八年。
張廷芹、張廷軍,〈電視劇《大宅門》中的管理問題淺析〉,《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第六期,二OO五年。
張智華,〈京味影視特色及其發展趨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二OO四年。
張國遠、董成才,〈大宅門系列人物形象評析———兼闡釋其中的哲學意蘊〉,《遼寧行政學院學報》,O九期,
二OO六年。
陳清、黃媛媛,〈三座商家大院 三種地域文化││簡析電視劇的地域文化追求〉,《理論學刊》,O三期,二OO八
年。
程貴榮,〈誠信經商觀,豁達愛國情││《喬家大院》中晉商精神解讀〉,《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O四期,
二OO九年。
傅書華,〈歷史真實 人的存在 敘事策略││新歷史小說研究評述〉,《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二OO二年。
楊子怡,〈古典小說中商人形象與商人精神││古代商業題材小說的歷史學考察〉,《嘉應大學學報》,O三期,一九
九四年。
楊良奇,〈現代商業倫理研究脈絡與現狀〉,《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O二期,二O一O年。
潘沅汶、陳書良,〈中國商業文學發展歷史初論〉,《中國文學研究》,O四期,二OO二年。
鄭積梅,〈半張臉的神話││《大宅門》女性形象的文化批判〉,《晉東南師範專科學學報》,O四期,二OO四年。
譚元煬,〈由人性視角看《大宅門》主要人物的塑造〉,《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二十四卷第二期,二
OO六年。
2.一般期刊
小麗,〈郭寶昌:我只是沒有放棄〉,《電影》,O四期,二OO二年。
包明廉,〈打開「大宅門」││郭寶昌和《大宅門》幕後故事〉,《新民周刊》電子版,二OO一年。
王俊秋,〈《大宅門》裡的黑暗:傳統的罪惡和傳統的悲劇〉,《當代電視》,第十期,二OO一年。
王寧,〈大宅門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失敗〉,《劇本》,第九期,二OO一年。
孔祥金,〈企業倫理視角下醫藥行業的社會責任〉,《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第三十卷第二期,二OOO年。
甲斐勝二,〈圍繞「商頁文學」的倡導〉,《文史博覽》,O六期,二OO六年。
石維堅,〈大宅門裡走出來的郭寶昌〉,《當代文壇》,二OO一年。
田園,〈《大宅門》裡觀什麼〉,《瞭望新聞週刊》,第二O期,二OO一年。
李宏杰、李珊,〈和照片結婚的女人││《大宅門》中白玉婷形象淺析〉,《安徽文學》,第七期,二O一O年。
李彥,〈落後就會被淘汰││郭寶昌訪談〉,《大眾電影》,第十一期,二OO五年。
李勇強,〈論郭寶昌歷史劇的情境創設〉,《齊魯藝苑》,第六期,二OO九年。
杜英,〈《大宅門》:恢弘背後的悽楚〉,《中國電視》,第十期,二OO一年。
林毅,〈郭寶昌與《大宅門》〉,《當代電視》,O五期,一九九七年。
俞勝利,〈白景琦││另一種叛逆││電視劇《大宅門》人物解讀〉,《中國電視》第八期,二OO一年。
桂青山,〈《大宅門》中的文化錯位〉,《中國電視》第十期,二OO一年。
祝肇隆,〈影視劇中的北京土音〉,《北京紀事》,O六期,二OO七年。
陳曉明,〈大宅門:說藝術還欠火候〉,《文藝爭鳴》,O五期,二OO一年。
梁莉,〈女性悲劇的文化觀照││解讀《大宅門》中揚九紅形象〉,《長江文藝》,第六期,二OO二年。
楊虹,〈當代歷史小說中商人精神的詩興張揚〉,《中國文學研究》,第四期,二OO三年。
楊虹,〈商業文學的創作特性與文化價值〉,《湖南社會科學》,第四期,二OO六年。
蘭壽春,〈古代文學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嬗變〉,《龍巖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四卷第二期,一九九六。
蔡愛國,〈當代商賈歷史小說的生產範式及其轉型〉,《當代文壇》,第二期,二OO六年。
蘇斌,〈從誠信角度看企業倫理〉,《合作經濟與科技》,二月號下,二OO九年。
羅新星,〈難以割捨的家族情結││新時期家族小說論〉,《中國文學研究》,第二期,二OO九年。
佚名,〈三教九流與三百六十行〉,《民間文化論壇》O二期,二OOO年。
五、電子文獻與資源(政府機關與學校優先,其餘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台灣網站
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楊照,〈小說最迷人的地方〉,《聯合文學》電子版,第三一三期,二O一O年十一月。
藍麗娟訪談、麥立心整理,〈北京獨家專訪「大宅門」總導演郭寶昌走進北京大宅門〉,《Cheers雜誌》電子版,九月號,二OO一年。
(二) 大陸網站
北京電影學院校友錄網頁:http://www.bfa.edu.cn/xygk/2007-03/16/content_10745.htm
北京同仁堂網頁:http://www.tongrentang.com/index.php
人物abc網頁:http://www.rwabc.com/
金力維,〈京味兒是怎樣燎成的 《大宅門》北京方言解讀〉,「中國報導」網站,二OO三年十月十三日。
徐林、張華蓮,〈由大宅門季先生談教師魅力〉,《中國教師報》電子報,二OO七年七月
陳加寶、聶來娟,〈百年老藥店平移變身博物館〉,《大公網新聞》,二OO八年五月七日。
陳進,〈《大宅門》導演郭寶昌追憶豪門生活〉,《每日新報》電子報,二OO一年五月五日。
袁媛,〈郭寶昌:《大宅門》不拍第三部我會遺憾终生〉,《青島新聞網》電子報,二OO四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