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小林毅 (2008)。日本自然中心的發展和營運。2008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 (頁83-102)。台北市: 農委會林務局。
王文科 (2006)。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全興 (2008)。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個人慎思歷程。中等教育,59 (3),94-102。
王喜青 (2002)。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及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吳毓瑩 (2000)。九年一貫課程之基本能力與學習領域的關係。課程與教學季刊,7 (3),103-124。
李光中、王鑫、許玲玉 (2008)。聯合國教科組織之世界遺產教育的高等教育內涵探索。教育資料集刊,39,305-323。周淑卿 (2002)。教師與學生在課程發展歷程中的處境-系統論與概念重建論的觀點。教育研究集刊,48 (1),133-151。周儒 (2001)。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的實踐場所-「環境學習中心」的需求與概念。載於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2-80)。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周儒 (2002)。環境教育的最佳服務資源—自然中心。台灣教育,615,2-14。
周儒 (2007)。駐足、停留、省思-我對台灣環境學習中心的一些想法。九十六年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2007年4月26-27日。宜蘭蘇澳: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解說中心。
周儒 (2008)。創造優質的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平台-台灣發展環境學習中心的經驗。載於首屆兩岸四地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中國:香港。
周儒、林明瑞、蕭瑞棠 (2000) 。地方環境學習中心之規劃研究—以台中都會區為例。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 (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台北:五南書局。
周儒、許世璋 (2008)。充滿生命力的舞台-環境學習中心。綠芽教師,2,3-4。
周儒、劉冠妙 (2008)。創造優質的環境學習服務-談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之發展。台灣林業,34(1),16-4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 (2),122-136。林俊全 (2009)。特殊地景調查與宣導。中區地景保育研習班研習手冊 (頁1-33)。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
林務局 (2007)。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第一次發展會議研習手冊。台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林務局 (2008a)。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指引。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 (第 二 年)結案報告 (頁9-1-9-14)。台北市: 林務局。
林務局 (2008b)。探索台灣與森林有關之環境教育重要內涵及概念架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 (第二年) 結案報告 (頁8-1-9-12)。台北市: 林務局。
林務局 (2010a)。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森林學堂,2。
林務局 (2010b)。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資源特色。2010年7月16日,取自http://www1.forest.gov.tw/LMSWeb/NEC-N/NECPage_03.aspx
林澔貞、張岱、周儒、郭育任、許世璋、梁明煌、吳忠宏、蔡慧敏、陳維立、劉思岑、葉欣誠、許毅璿 (2008)。創造優質的環境學習服務—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系統建構與發展。2008 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彙編 (頁49-66)。台北市:林務局。
邱皓政 (2008)。量化研究法 (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 (修訂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姜永浚 (2007)。探討優質環境學習中心之特質:一個德懷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徐瑞婷 (2009)。從環境傳播探討政府、民眾與媒體角色-以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高思明 (2003)。著重情意教學與議題分析的環教課程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高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2009)。永續發展教育網-環境教育領域說明。2009年5月23日, 取自http://www.csee.org.tw/efsd/web/d01_02.htm,2007。
高敬文 (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張子超 (2000)。「永續環境」的學習能力指標與課程設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新世紀小學教師永續環境教育研討會手冊 (頁9-29)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張子超 (2009)。「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數位學習課程的建置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180 期,18-27。張志忞、 江依陵 (2009) 。森林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分享。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第二次專業成長研習手冊 (頁6-13)。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
張政興、蘇志祥 (2008)。彰化縣、南投縣教師運用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進行校外教學需求之研究。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專業成長團隊 專業成長工作坊 5月1日簡報。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許世璋 (2001)。環境議題與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51-58 )。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許世璋、梁明煌、 江玉玲、吳明勳 (2009)。自然中心的理念與實踐-林務局池南自然 教育中心的創建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 ,180,40-53。
許毅璿 (2009)。優質環境教育方案要素與案例。2009全國自然教育中心推動發展研討會 (頁114-118)。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許毅璿、張志忞 (2009)。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戶外教學模組發展簡報。
郭碧娥 (2007)。成人教育方案規劃能力檢核表發展之研究-系統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陳仕泓 (2007)。自然在心中-關渡自然公園環境教育方案發展歷程與分享。林務局自 然教育中心第一次發展會議研習手冊 (頁70-81)。台北市: 林務局。
陳仕泓 (2008)。臺北市關渡自然公園濕地環境教育活動方案執行現況分析。第一屆亞洲濕地大會中文論文集 (頁221-235)。台北市: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
陳文典 (2001)。「生活課程」的特質、功能與設計。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教學示例。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玉峰 (1991)。台灣綠色傳奇。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陳美芬、劉鎮寧 (2004)主編。走訪鄉村-戶外農業體驗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設計。台北: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陳維立、劉思岑(2007)。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未出版。彰化:明道大學。
陳維立、劉思岑(2009)。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及環境教育專案教師委託專業服務工作期末報告。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陳維立、羅惠芳、王逸欣、蘇怡婷、蘇建霖 (2008)。與解說大師聊聊天:環境傳播之啟示與實踐。環境教育研究,5 (2),33-87。
黃光雄、蔡清田 (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 (1995)。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譯瑩 (2002)。系統典範作為引發典範躍遷的一種可能:以系統典範觀點探究「統整課程之課程發展」 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0(1),21-41。
楊冠政 (1997)。 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農委會 (2009)。九十八年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聯合開 幕記者會紀要。農政與農情月刊, 205,2010年7月14日取自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9715。
趙金祁 (2002)。 科學教育的系統觀。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專刊,2002 ,頁1-38,。劉冠妙 (2004)。關渡自然中心國小戶外教學課程方案發展及推動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劉思岑、蘇志祥、張政興、陳維立、陳啟榮 (2009)。教師進入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校外教學可行性之評估:以奧萬大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80,70-83。劉祥通 (2003)。九年一貫數學教學模組的開發與實踐。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91-2521-S-415- 002)。
蔡慧敏 (2005)。島嶼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評估研究。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鄧運林 (1990)。成人教育課程發展模式初探。台北:台灣書店。
蕭瑞麟 (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慶三、楊繼正 (2001)。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673-704。
魏惠娟 (1999)。成人教育方案規劃人員培訓內涵分析。成人教育學刊,3,145 -179。魏惠娟 (2005)。方案規劃在成人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問題:角色、矛盾與超越。高雄師大學報,19,43-59。魏惠娟 (2007)。「方案規劃」的創意教學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0(4),63-84。羅紹麟 (2005)。從社會經濟與生態談森林永續經營-執教大學三十年的回顧。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研討會論文集,I1-I7。2009年7月17日,取自http://fm4sem.nchu.edu.tw/main.htm。
關渡自然公園 (2009)。成立宗旨。關渡自然公園-關於我們-成立宗旨。2009年7月17日,取自http://your.gd-park.org.tw/ind/modules/tinycontent/index.php?id=5
關渡自然公園 (2009)。濕地主題課程教案。關渡自然公園-教師專區-教學資料庫。2009年5月23日,取自http://your.gd-ark.org.tw/ind/modules/tinycontent6/index.php?id=3
龔世芬 (2004)。課程理論與國小教師課程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Allan C. Ornstein & Francis P. Hunkins (2004) 。課程發展與設計 (方德隆)。台北市:高等教育。
Appleton, M. R., Texon, G. I., & Uriarte, M.T. (2003). Competence and Standards for Protected Area Jobs in South East Asia. ASEN Regional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hilippines.
Caffarella, R. S. (1994). Planning programs for adult learners: A practical guide for educators, trainers, and staff develop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Ward. C. W., & Wilkinson, A. E. (2009). 環境解說實務指南 (林佑齡譯)。台北市:華都。
Cox, R. (2010).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Resource Center [Online]. Available:http://www.nau.edu/~soc-p/ecrc/(June 16, 2010)
Hockings, M, Stolton, S, Leverington, F, Dudley, N, and Courrau, J ( 2006) .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ed areas. 2nd edition. Gland and Cambridge: IUCN.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vironmental_communication (June 15, 2010)
http://www.esf.edu/ecn/whatisec.htm (June 15, 2010)
Hockings, M, Stolton, S, Courrau, J, Dudley, N, Parrish, J, James, R, Mathur, V, & Makombo, J. (2007). The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Workbook: 2007 Edition. UNESCO, IUCN,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The Nature Conservancy.
Meisner, M. (2010). What is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version 2.5.1).[Online].Available:
http://www.esf.edu/ecn/whatisec.htm (June 16, 2010)
Pillmann, W. (2000).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Information Flows as a Basi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remers A, Greve K. (Eds). Metropolis Verlag
Sork, T. J. (2000). Planning education programs. In Wilson, A. & Hayes, E. R. (Eds), Handbook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UNESCO, (1972).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Adopted at Stockholm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Stockholm, Sweden: Author.
UNESCO, (1978). The World’s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bilisi. (Columbus, OH,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ED 179 408.)
UNESCO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 Paris, France: Author.
UNESCO (198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process for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