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2: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仕宗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滬深300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價格關係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I 300 index futures and spot prices
指導教授:朱浩民朱浩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金融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4
中文關鍵詞:指數期貨價格發現向量自我迴歸模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國大陸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第一支股價指數期貨商品-滬深300股價指數期貨以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日交易量已達大約18萬口,超越已推出約13年的台灣股價指數期貨約十萬口的平均日成交量,由此可見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的發展潛力與日俱增。另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大陸金融市場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人重要的投資市場,而期貨又是投資、避險及套利不可或缺的金融商品。因此本論文將從期貨與現貨的價格關係出發,幫助投資人了解其基本的價格關係,未來進一步可更深入進行相關研究。
本論文選取時間為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15日共220筆日資料,研究方法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型為主,配合ADF、PP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因果關係檢定、衝擊反應函數分析和誤差變異數分解進行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和期貨之前的價格關係探討。
實證結果顯示:(一)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和期貨不存在共整合關係;(二)根據因果關係檢定,中國滬深300指數現貨為期貨之「因」;(三)在向量自我迴歸模型中,證明現貨較期貨有較佳的價格發現能力;(四)在衝擊反應函數分析和誤差變異數分解模型中,結果為現貨對於期貨的解釋能力較期貨對現貨的解釋能力高。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快速成長,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相信會是未來不可或缺的投資商品之一。但目前台灣地區針對中國股價指數期貨的相關研究較少,希望藉由這篇論文的撰寫,未來能帶動更多研究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指數期貨、價格發現、向量自我迴歸模型

中文摘要……………………………………………………………………………i
目次…………………………………………………………………………………ii
表次………………………………………………………………………………iii
圖次…………………………………………………………………………………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架……………………………………….…….………...….…….2
第四節 研究流程圖……………………………………………………………….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國內及大陸相關文獻.……………………………………………….……4
第二節 國外相關文獻………………………………………………………….…8
第三章 研究方法…………………………………………………………………11
第一節 研究方法介紹.…………………………………………………….……11
第二節 實證模型建立……………………………………………………..…..20
第四章 實證分析…………………..……………………………………………23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基本統計分析………………………………………………23
第二節 單根檢定…………………………………………………………………25
第三節 共整合檢定……………………………………………………………..28
第四節 向量自我迴歸模型……………………………………………………….30
第五節 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31
第六節 衝擊反應分析………………………………………………………….31
第七節 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8
第一節 研究結論…………………………………………………………………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40
參考文獻…………………………………………………………………………..41


一、 中文參考文獻

1. 朱浩民(2010),中國大陸金融制度與市場,初版,臺北:智勝文化事業。

2. 吉瑤、薛逢源、童行偉(2010),「不同趨勢下滬深300股指期貨與指數之間的
關聯性研究」,中國大陸證券期貨期刊,第六期,9-10。

3. 吳易欣(1998),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之關聯性硏究 : 新加坡摩根台股指數期
貨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邱建彰(2005),指數現貨、指數期貨與指數股票式基金三者間價格發現能力
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 何怡滿、康信鴻(2001),「以GARCH 模型探討SIMEX 摩根臺股指數期貨、TAIFEX
臺股指數期貨與TSE 臺指現貨之領先/落後關係」,中華管理評論,第二期,1-12,。

6. 林振福(2004),台灣50指數期貨價格發現之硏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
究所碩士論文。

7. 施雅菁(2002),小型台指期貨價格發現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
士論文。

8. 施榮盛(2008),香港恆生中國大陸企業指數現貨與期貨價格關係實證研究,
中國大陸暨南大學數量經濟學碩士論文。

9. 馬弋威(2009),大陸香港兩地股指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比較研究,上海復旦
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怡伶(2004),台灣50 ETF與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現貨與台指期貨間的價格關聯
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唐婉崴(2003),指數現貨、指數期貨與指數股票型基金價格發現能力之探討
-NASDAQ 100指數商品為例,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所博士論文。

12. 曾祥智(2010),是否投資人恐慌情緖會影響台指期貨與現貨的價格發現功能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劉成立、王朝暉、鄭蓉(2010),「滬深300股指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實證研究」,
價格月刊,第十期,15-18。

14. 劉聖駿(2001),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關聯性之探討,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
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賴宏昌(1998),台股指數期貨與現貨間的關聯性之硏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賴瑞芬(1997),台股指數期貨與現貨日內價格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
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參考文獻

1. Abhyankar, A. H.(1995), “Return and Volatility Dynamics in the FT-SE 100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22, No.4, pp.457-488.

2. Booth, G. G., R. W. So and Y. Tse(1999), “Price Discovery in the German Equity
Index Derivativ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19,
pp.619-643.

3. Chu, Q. C., W. G. Hsieh and Y. Tse(1999), “Price Discovery on the S&P 500
Index Markets: An Analysis of Spot Index, Index Futures and SPD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Analysis, Vol.8, pp.21-35.

4. Dickey, D. A. and W. A. Fuller(1979),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e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Unit Roo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ol.74, pp.427-431.

5. Engle, R. F. and C. W. J. Granger(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Vol.55, pp.251-276.

6. Ghosh, A.(1993),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Intertemporal
Causality between Index and Futures Price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13, No.2, pp.193-197.

7. Granger, C. W. J. and P. Newbold(1974), “Spurious Regression Econometric,”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2, pp.111-120.

8. Gwilym, O. A. and M. Bruckle(2001),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and its Derivative Contracts,”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1, pp.385-393.

9. Johansen, S.(1991), “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Econometrica, Vol.59,
pp.1551-1580.

10. _________ and K. Juselius(1990), “Maximum Like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Oxford
Bulle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 Vol.52, pp.169-210.

11. Kawaller, I. G., P. D. Koch and T. W. Koch(1987), “The Temporal Pr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 500 Futures and the S&P 500 Index,” Journal of Finance, Vol.42, pp.1309-1329.

12. Min, J. H. and M. Najand(1999),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ot Market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Early
Evidence from Korea,”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19, pp.217-232.

13. Pizzi, M. A., A. J. Economopoulos and H. M. O’Neill(1998),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Index Cash and Futures Markets: A
Cointegration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18,
pp.297-305.

14. Phillips, P. C. B.(1987), “Time Series Regression with a Unit Root,”
Econometrica, Vol.55, pp.277-301.

15. _____________ and P. Perron(1988), “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Biometrika, Vol.75, No.2, pp.335-346.

16. Sims, C.(1980), “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Econometrica, Vol.48, pp.1-49.

17. Stoll, H. R. and R. E. Whaley(1990), “The Dynamics of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Returns,”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25,
pp.441-468.

18. Tse, Y.(1999), “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the DJIA Index and
Futur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19, No.8, pp.911-93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