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ridge, D.P. (2005). From Civil Rights to Hip Hop: Toward a Nexus of Ideas. The Journal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90(3), 226-252.
Bennett, A. (1999). Hip hop am Main: the localization of rap music and hip hop culture.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1, 77-91.
Carey, James. (1989). Communication As Culture: 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 Unwin Hyman.
Condry, I. (2006). Hip-hop Japan: rap and the paths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Daniel, J. L., and Smitherman, G. (1976). How I Got Over: Communication Dynamics in the Black Community.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62(1), 26-39.
Dowdy, M. (2007). Live Hip Hop, Collective Agency, and “Acting in Concert”.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30(1), 75-91.
Hills, M. (2002). Fan Cultures. Routledge.
Keyes, C. (1984). Verbal Art Performance in Rap Music: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80's. Folklore Forum, 17(2), 143-52.
Keyes, C. (2002). Rap music and Street Consciousnes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Lin, A. (2009). Respect for Da Chopstick Hip Hop: The Politics, Poetics, and Pedagogy of Cantonese Verbal Art in Hong Kong. In Alim, H.S., & Ibrahim, A. (Eds.), Global Linguistic Flows: Hip Hop Cultures, Youth Identities,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p. 159-177). New York: Routledge.
Perkins, W. (1996). Droppin’ Science: Critical Essays on Rap Music and Hip Hop Culture.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Rothenbuhler, E., W. (1998).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Conversation to Mediated Ceremony. Sage Publications.
Smitherman, G. (1977). Talkin and testifyin: The language of Black America.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s, G. (1991). Rap Music’s Double-Voiced Discourse: A Crossroads for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Vol. 15. 70-91.
Turner, V. (1982). From Ritual to Theatre – The Human Seriousness of Play. PAJ Publications.
丁興祥等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遠流出版。(原書J. A. Smith (ed.). (2003). Qualitative Psychology. Sage Publications.)
尼爾遜喬治(2002)。《嘻哈美國》。何穎怡譯。商周出版。
吳一凡(2008)。《聲氣相通:一個馬華氣功治療班儀式與語言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玲(2008)。《台灣嘻哈舞蹈的文化中介者與在地發展》。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佩真(1998)。《偶像文本的消費意義:迷與偶像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羿伶(2010)。《從謝喜納的儀式觀點分析安麗台灣公司的會員招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碩士論文。李國強(2006)。《探索嘻哈文化的核心價值:品牌定位的新方向》。世新大學公關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靜怡(2004)。《台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阮聖立(2009)。《分手經驗中的儀式內涵》。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周芸如(2010)。《名牌消費部落的成型-年輕族群的精品消費行為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怡芳(2003)。《布農族射耳祭音樂之宗教與社會功能》。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夏春祥(2000)。《媒介記憶與新聞儀式:1947-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
徐國峰(2005)。《龍魂不滅:傳播儀式中的社群記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穎超(2006)。《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2000-2006)》。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涂爾幹(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芮傳明、趙學元譯。桂冠。
常安陸(2002)。《從「阈門」到「類阈門」看信仰的變遷過程與互動》。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文威(2008)。《台灣棒球迷之儀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正昌(2005)。《由消費文化的現象探討球迷社群儀式性 行為與體驗:以臺灣職棒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哲豪(2010)。《影迷的盛宴:台北金馬影展觀眾的儀式性參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順傑(2006)。《HIP HOP對自我及行銷現象之認知:探索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維元(2003)。《解析流行音樂夢工場:一個實踐形構視角下的個案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瓊霞(2002)。《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景和(2005)。《正統性的對戰: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政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明凱(2005)。《當代臺灣嘻哈音樂錄影帶之視覺意涵研究:以西元2000-2004年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陳芸芸等譯(2001)。《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 McQuail, D.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London: Sage.)
陳培真(1998)。《外顯式溝通中說者與聽者之間的關係:以豬頭皮的饒舌歌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傅讌翔(2007)。《台灣嘻哈舞蹈文化現象之研究―以大台北都會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家祺(2008)。《嘻哈樂對Y世代族群物質主義、流行意識與享樂主義之影響》。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熊芮華(2009)。《台灣漢語饒舌歌之節奏類型》。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乙甫(2010)。《青少年街舞者:自我認同與自尊的建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思劭(2006)。《嘻哈、故事、與廣告效果》。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宇航(2005)。《運動場上的眾聲喧嘩: 台灣棒球迷與職棒球場中的空間氛圍、人群互動分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雅心(2003)。《儀式象徵與地方感呈現-以溪州鄉成功村國姓宮關乩童儀式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產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鄭繼文(2005)。《探索饒舌樂迷的心智模式:結合質化與量化方法的研究》。世新大學公關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賴慶陽(2004)。《入會儀式:論爵內卜的三段式空間轉換結構與莫禮森的《所羅門之歌》》。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羅資民(2007)。《身體書寫下的自我認同、交融、與通道儀式—台灣Cosplay文化之表演研究觀》。台灣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蘇祐誼(2009)。《超越貧民窟中心論:《嘻哈故事》中的黑色資本主義與非裔美國人雄風》。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Alim, S., Hip Hop Nation Language. Retrieved 6月30日, 20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pbs.org/speak/words/sezwho/hiphop/
拷秋勤(2009年5月9日)。歌曲背後的故事--04 官逼民反 Part.1。2010年12月9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kou/archives/8904227.html
拷秋勤(2005年12月22日)。拷秋勤歌詞大披露~【汝介名,叫做台灣人】。
2010年12月9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kou/archives/898767.html
拷秋勤(年份不詳)。拷秋勤on indievox。2010年12月16日。取自:http://www.indievox.com/kou/intro
拷秋勤(年份不詳)。Kou Chou Ching (拷秋勤)。2010年12月17日。取自:http://bitetone.com/2010/06/30/kou-chou-ching-%E6%8B%B7%E7%A7%8B%E5%8B%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