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1:1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吳盈盈
研究生(外文):
Ying-Ying Wu
論文名稱:
洪以南及其漢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Hong I-nan and his Chinese Poetry
指導教授:
廖振富
口試委員:
余美玲
、
黃美娥
口試日期:
2011-06-3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洪以南
、
瀛社
、
達觀樓
外文關鍵詞:
Hong I-nan
、
Ying club
、
Da-kuan building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396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3
洪以南是跨越清領及日治的傳統文人,身為瀛社首任社長,又擔任政府公職,自然是社會領導階層人物。本論文透過探究這位傳統文人的生命經歷與作品風格,企圖呈現洪以南在此特殊時空下所展現出的生命情調。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材料來源之說明、文獻回顧、研究步驟與論文架構安排。第二章為洪以南的生平經歷、文藝活動、人際網絡,以及洪以南之漢詩詩觀。第三章為洪以南對現代文明的追尋,探討洪以南面對現代文明的態度以及實際表現之外顯行為。以日本旅行、攜子留學、服裝變化、斷髮、支持纏足等活動主要觀察事件。第四章研究洪以南詩作中所呈現的生命與情調。首先以庭園閒居生活描寫之關照為主,同時觀察洪以南對於家庭生活的投入。再以戶外旅行紀遊中,臺灣北、中南部等地,以及洪以南於日本東京之行途中見聞之心得觀察洪以南如何在生活中取得平衡。第五章結論對全篇論文作進一步的歸納與總結。
Hong I-nan, a traditional literatus who lived across the Ching Dynasty to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Ying-Club and simultaneously worked for the Government. Obviously, he was one of the leadership in the society. This thesis explores Hong I-nan’s exceptional life experience and reveals how it influenced the style of his writings.
Chapter one, preface, includes the study motivation and intention , the instruction of the sources of research material, bibliography, research steps, and the thesis composition. Chapter two introduces Hong I-nan’s biography, literarily, social background, and his viewpoint of Chinese poetry.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Hong I-nan’s attitude and the behavior towar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Regards tour of Japan, studied abroad with his own kids, changed of his dress style, cutting-hair and supported footbinding as principal observations. Chapter four, researches the vitality and emotions of Hong I-nan’s poetry. Start from his seclusion life— how he invested the home life. Then find out how he obtained balance in his life from his travel notes of Taiwan, and Tokyo (the capital of Japa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generalizes and concludes this thesi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來源 2
一、日記、照片及私人書信等資料 3
二、日治時期報刊雜誌 4
三、《逸雅先生遺詩》以及「全台詩」之洪以南詩作檔案電子檔 5
四、其他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6
一、專書 6
二、學位論文 10
三、單篇論文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論文架構安排 17
第二章 洪以南之生平、人際網絡及詩觀 18
第一節 生平 18
一、家族背景 18
二、生平概述 21
第二節 洪以南的文藝活動及人際網路 24
一、瀛社活動 25
二、書畫活動 37
三、人際網絡 43
第三節 洪以南的詩觀 50
一、文學理想與社會責任 51
二、社會地位的延續 52
三、情感表現與遣懷寄託 54
第三章 洪以南對現代文明的追尋 56
第一節 與維新文明相見歡 57
一、眾所矚目的日本行 58
二、前瞻遠矚—攜子留學 61
三、博覽飽收—維新文明 65
第二節 對現代文明的追求 68
一、服裝多樣 69
二、斷髮引領風潮 70
三、支持解纏足運動 77
第四章 閑居與悠遊—洪以南詩作中所呈現的生命情調 81
第一節 庭園閑居生活的描寫 81
一、逸園 82
二、達觀樓 87
第二節 旅行紀遊 91
一、臺灣旅遊 92
(一)北部旅遊 92
(二)中南部旅遊 100
二、日本之旅的風光紀遊 101
第五章 結論 108
一、政治、社會的因應關係 108
二、傳承漢學的理想與責任 109
三、新文明的追求與引領 109
四、安然的歸所與生活之情調 110
五、尋找生命的平衡與和諧 110
參考書目 112
附錄一 洪以南生平年表 115
附錄二 相關照片 126
附錄三 洪以南漢詩作品刊登一覽表 131
附錄四 洪以南詩作 164
一、日治時期報章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系統》,大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人士鑑》電子版,昭和九年,1934年,三月。
《臺灣官紳年鑑》電子版,昭和九年,1934年。
《臺灣文藝叢誌》電子版,1915年~1925年,中正大學江寶釵教授主持之「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作品集數位典藏計畫」
《臺灣歷史辭典》電子版,許雪姬總策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相關文獻材料
洪以南,作品手稿,洪啟宗翻拍後置於網路相簿。
洪以南,明信片,洪啟宗、洪致文翻拍後置於網路相簿。
洪以南,家族譜系,洪致文整理。
台北文獻委員會,《逸雅先生遺詩》黃美娥教授提供之影本。
洪以南寄傅錫祺之明信片,廖振富老師提供原件之影本。
「2001~2008全台詩歷年成果報告書」之光碟資料
全台詩工作團隊所提供之「洪以南詩作檔案」,未出版。
傅錫祺,《傅錫祺日記》編勘工作電子檔,未出版。
林欽賜,《瀛洲詩集》光明社,昭和8年2月17日。
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編撰解讀,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0年。
張子文、郭啓傳《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
三、專書
諸家,《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洪繻,《洪棄生先生遺書(二).寄鶴齋集.卷三》,臺北:成文出版,1960年。
曾迺碩,《臺北市志》〈卷首大事記〉,臺北:臺北市政府,1989年。
井出季和太,《南進臺灣史考》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1月。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三)》,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6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年6 月,初版。
《丹青憶舊:臺灣早期先賢書畫展》臺北市:國家歷史博物館,2003年12月。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9月。
《臺灣早期書畫專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年12月。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出版,2005 年2月。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2005年。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
黃慧貞,《日治時期上流階層興趣之探討¬¬---以臺灣人士鑑為分析樣本》(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7年。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年5月。
洪致文,《臺灣漢詩人洪以南的現代文明旅遊足跡》臺北:師大地理系,2010年7月。
黃美娥,《古典臺灣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翰墨因緣臺灣早期書畫專輯(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12月。
四、學位論文
上沼八郎,〈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臺灣留學生‐同化政策と留學生問題の展望‐〉,《國立教育研究所紀要》東京:國立教育研究所,1979年。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頁57。
曾絢煜,《栗社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徐千惠,《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文化大學,2003年12月。
張淑雯,《日治時期臺灣解纏足運動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6月
廖怡超,《日治初期臺灣「斷髮」運動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要範圍》,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8年7月。
五、期刊、單篇論文
賴子清,〈北市科舉題名錄〉《臺北文物》,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第六卷一期。
文山遺胤,〈臺北詩社之概觀〉《臺北文物》,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第四卷四期。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1997年9月,第47卷第3期。
洪啟宗口述、卞鳳奎訪問,〈萬華洪氏家族與臺北發展之關係〉,《臺北文獻》直字第141期,2002年9月。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51:2) 1990年6月。
林淑慧,〈日治時期臺灣婦女解纏足運動及其文化意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0卷2期,2004年。
洪啟宗,〈從家傳文獻看洪以南交友關係〉《臺北文獻》,直字166,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9年。
卞鳳奎〈洪以南對新思潮受容之探討〉《臺北文獻》,直字167,2009年
王幼華,〈日本帝國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構接-以瀛社為例〉《臺灣學研究》,第七期,2009年6月。
廖振富〈百年風騷,誰主浮沉?——二十世紀臺灣兩大傳統詩社:櫟社、瀛社台之對照觀察〉《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九期,2009年10月。
王順隆,〈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第49卷第4期,1999年12月。
六、網路資料
洪啟宗網路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sunangen/
洪致文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hungchihwen
臺北動物園園史(政府公開資訊):http://www.zoo.gov.tw/manage/history.shtml
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140.125.168.74/literaturetaiwan/poetry/home.asp
臺灣瀛社詩學會網路古典詩詞交流園地: http://tpps.org.tw/phpbb/
詩詞曲典故網站:http://cls.hs.yzu.edu.tw/ORIG/home.htm
台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計畫網站:http://nadm.gl.ntu.edu.tw/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
2.
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
3.
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
4.
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
5.
栗社研究
6.
日治初期臺灣「斷髮」運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為主要範圍
7.
日治時期臺灣解纏足運動之研究
8.
廖心恭漢詩研究
9.
臺灣日治時期東遊漢詩研究(1895年─1945年)
10.
詹作舟漢詩題材類型研究
1.
徐千惠,《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1997年9月,第47卷第3期。
3.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51:2) 1990年6月。
4.
林淑慧,〈日治時期臺灣婦女解纏足運動及其文化意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0卷2期,2004年。
5.
洪啟宗,〈從家傳文獻看洪以南交友關係〉《臺北文獻》,直字166,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9年。
6.
卞鳳奎〈洪以南對新思潮受容之探討〉《臺北文獻》,直字167,2009年
7.
王幼華,〈日本帝國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構接-以瀛社為例〉《臺灣學研究》,第七期,2009年6月。
8.
王順隆,〈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第49卷第4期,1999年12月。
1.
籾山衣洲在臺文學活動與漢詩文研究
2.
陳懷澄及其文學作品研究
3.
林仲衡詩歌的時代感懷與生命圖像
4.
尾崎秀真在臺文化活動及漢詩文研究(1901-1946)
5.
臺中神岡呂家詩作探析
6.
日治時期臺北州漢詩文化空間之發展與研究
7.
蔡廷蘭《海南雜著》研究
8.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文學史料分析
9.
吳濁流的漢詩研究
10.
黃文陶漢詩研究
11.
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研究
12.
櫟社文人陳瑚及其文學創作探析
13.
同文論述下的台灣漢詩壇(1931~1945)
14.
臺灣客家詩人葉日松《百年詩選》研究
15.
臺灣古典詩中的鄭成功書寫(1683~1945)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