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1: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靖苡
研究生(外文):Jing-Yi Wu
論文名稱:鄧雨賢戲劇形象研究—以《鄧雨賢—返鄉路》與《四月望雨》為核心
論文名稱(外文):Presenting Yu-Shian Deng:The Implications of Deng''s Images in Stage Plays—Take Yu-Shian Deng:The Road Back Home and April Rain as Primary Examples
指導教授:林仁昱林仁昱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淑貞王祥穎
口試日期:2011-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鄧雨賢戲劇形象鄧雨賢返鄉路四月望雨
外文關鍵詞:Yu-Shian Dengthe implications of images in stage playsTake Yu-Shian Deng: The Road Back HomeApril Ra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先生(1906-1944),在三十九年短暫的生命歷程當中,創作出例如〈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多首極具代表性之歌曲。西元2005年為鄧雨賢百年誕辰,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出版鄧雨賢相關研究之學術刊物,民間表演藝術工作團隊亦陸續創作出以鄧雨賢為主題之各類戲劇作品,劇本創作者將鄧雨賢藉由戲劇表現方式,形塑出不同於史料所呈現之人物形象。目前鄧雨賢之相關研究仍以音樂作品分析與史料考證為主,對其戲劇形象之探討仍闕如,因此本文採用「史料考證」、「田野調查」與「戲劇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以頑石劇團郎亞玲編導之《鄧雨賢—返鄉路》與音樂時代劇場製作之《四月望雨》兩部戲劇作品為核心,加入《鄧雨賢之前世今生:鄧雨賢百年誕辰影像特輯》、《四月望雨:鄧雨賢紀錄片》和公視版、電影版《跳舞時代》等四部紀錄片為研究範疇,並將其分為「家世與時代」、「才華與理想」、「感情世界」及「人際關係」四大面向進行探討。透過文獻史料與戲劇作品之彙整,對照出鄧雨賢人生經歷與戲劇形象,作為呈現時代並適應演出效果所形成之差異。研究結論顯示,《鄧雨賢—返鄉路》和《四月望雨》兩部戲劇作品以一九三零年代為背景,分別就鄧姑之音樂啟蒙與鄧父之嚴遵祖訓,定立鄧氏家族一門三秀才之漢學傳統。透過鄧雨賢音樂作品之戲劇運用,瞭解劇本創作者藉由曲目編排所呈現鄧雨賢之才華與理想。鄧雨賢與流行唱片業關係密切,加上大量的情歌創作,使其成為新時尚文化及自由戀愛風氣的傳播者。在各項客觀因素串聯下,必然容易安排出與實際情形不盡相符之劇情走向,因此「感情世界的刻畫」遂成為鄧雨賢戲劇形象與真實形貌之最大歧異。以鄧雨賢為中心所擴展的人際關係網絡,可對比出主角之性格、理想與境遇,形塑出多面且周延之鄧雨賢戲劇形象。因此,本文進而可以獲知《鄧雨賢—返鄉路》和《四月望雨》兩部核心戲劇作品具有「結合史料與劇作者聯想」、「豐富之曲目呈現」以及「形塑才子與時代意涵」等特點。本文盼望能為鄧雨賢相關研究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並為探討近代人物形象與戲劇形象差異等相關論題,提供具體事例。

Mr. Yu-Shian Deng, the father of Taiwan folk song, had created many representative songs, such as “Four Seasons,” “Moonlight Sorrow,” “Craving for Wind of Spring” and “Flowers in a Raining Night” during his thirty-nine-year short life. To celebrate Mr. Deng’s death centenary in 2005,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Hsinchu County Government published academic research on him. Performing arts groups also released several dramas based on the life and works of the Taiwanese composer. In those dramas, scriptwriters have been shaping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s from history. Most research still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Deng’s composition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Due to the lack of the studies on how Deng is presented in dramas, I, in this paper, used “historical research,” “field survey” and “drama analysi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ake Yu-Shian Deng: The Road Back Home” directed by Hesper Lang from Stone Theatre and “April Rain” produced by ALL MUSIC. The research also incorporated “Yu-Shian Deng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Yu-Shian Deng―centenary Image Series,” “Yu-Shian Deng''s Documentary Film Hope Rain in April” and “Viva Tonal the Dance Age” from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and movie respectively. I will discuss four themes, namely “family background and age,” “talent and dreams,” “feeling in the world”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rough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sources and dram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r. Deng’s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atre image are revealed. The paper in the end will conclude Deng’s “family background and age” is best shown in “Take Yu-Shian Deng: The Road Back Home” and “April Rain.” Both dramas are set in the 1930s but with different family influences. The former focuses on Deng’s aunt’s inspiration on music while the latter on his father’s conformity to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ancestors, in which the offspring should be scholars of sinology, rather than composers. Scriptwriters apply Deng’s compositions and reveal his “talent and dreams”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pertories. “Deng’s romance” can not be ignored. His close relation with popular music industry and his numerous creation on love make him the advocator of the new kind of thinking and the non-match making marriage. Because of all these factors, the plot of the dramas divert from reality and “Deng’s romance” is always the one differing the most from real life. Deng’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 be compared with his personality, aspirations and situations, all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multi-facets of Deng’s presentation in drama. Therefore, we learn from the paper that “Take Yu-Shian Deng: The Road Back Home” and “April Rain” revea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criptwriters, ” “The rich display of music” and “The shape of the composer Deng and his contemporary.” Mr. Deng became I wish the re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personal characters and drama images about Mr. Deng will be provided via this research.

表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範疇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 8
第二章 由「家世」與「時代」所定立的戲劇形象 11
第一節 鄧雨賢的家世—一門三秀才的漢學傳統 13
一、鄧氏家族之漢學淵源 13
二、《鄧雨賢—返鄉路》—鄧姑之音樂啟蒙 15
三、《四月望雨》—鄧父之嚴遵祖訓 18
四、小結 19
第二節 鄧雨賢的時代—象徵新潮與止於戰火的「跳舞時代」 19
一、從引領新潮到順應時局—鄧雨賢的創作環境 20
二、《鄧雨賢—返鄉路》—以台灣唱片業盛衰為引線 23
三、《四月望雨》—以繁華的台北大稻埕為背景 24
四、小結 25
第三節 劇中劇所構成之跨時空想像 25
一、紀錄片之類戲劇呈現形式 25
二、《鄧雨賢—返鄉路》今昔對比之劇中劇 26
三、《四月望雨》劇中劇《皇城驚奇》 30
四、小結 31
第三章 由「才華」與「理想」所顯明的戲劇形象 33
第一節 才華的顯現—鄧雨賢音樂作品的類別 33
第二節 鄧雨賢音樂創作理想的展現 35
一、鄧雨賢的音樂創作理念 35
二、《鄧雨賢—返鄉路》—完美主義創作者 37
三、《四月望雨》—親民藝術實踐者 38
四、小結 39
第三節 創作才華與靈感來源 40
一、鄧雨賢的創作才華與靈感 40
二、《鄧雨賢—返鄉路》—懷才不遇的作曲家 41
三、《四月望雨》—卓犖不羈的音樂才子 42
四、小結 42
第四節 芎林任教時期之轉變與調適 43
一、鄧雨賢的芎林任教生涯 43
二、《鄧雨賢—返鄉路》—壯志未酬身先死 44
三、《四月望雨》—雨過天青心境寬 44
四、小結 45
第四章 由「感情世界」刻畫生動的戲劇形象 47
第一節 鄧雨賢與鍾有妹的情感描繪 47
一、文獻中的鍾有妹 47
二、《鄧雨賢—返鄉路》—堅毅賢淑的客家女 49
三、《四月望雨》無怨守候的結髮妻 54
四、小結 55
第二節 鄧雨賢與純純的情感擬想 55
一、文獻中的純純 55
二、《鄧雨賢—返鄉路》—情路坎坷的苦命女 56
三、《四月望雨》紅顏薄命的癡情女 59
四、小結 61
第三節 虛擬的人物—莊雪蘭 62
第五章 由「人際關係」鋪陳豐厚的戲劇形象 65
第一節 鄧雨賢與家人 65
一、文獻中鄧雨賢與家人之關係 65
二、《鄧雨賢—返鄉路》—鄧姑 66
三、《四月望雨》—鄧父與鄧母 67
四、小結 68
第二節 鄧雨賢與古倫美亞公司同事 68
一、文獻中鄧雨賢與古倫美亞公司同事之關係 68
二、《鄧雨賢—返鄉路》—古倫美亞公司同事 69
三、《四月望雨》中的古倫美亞公司同事與朋友 80
四、小結 86
第三節 鄧雨賢與芎林國小同事 87
一、文獻中鄧雨賢與芎林國小同事之關係 87
二、《鄧雨賢—返鄉路》—芎林國小同事與朋友 88
三、《四月望雨》—芎林國小校長 90
四、小結 91
第六章 結論 93
附錄一 鄧雨賢年表(詳表) 97
附錄二 頑石劇團《鄧雨賢—返鄉路》演出紀錄表 104
附錄三 音樂時代劇場《四月望雨》演出紀錄表 105
附錄四 《鄧雨賢—返鄉路》第一版人物出場紀錄 106
附錄五 《鄧雨賢—返鄉路》第二版人物出場紀錄 110
附錄六 《鄧雨賢—返鄉路》第三版人物出場紀錄 112
附錄七 2008年《四月望雨》人物出場紀錄 114
附錄八 2008、2010《四月望雨》演員陣容與飾演角色對照 116
附錄九 《鄧雨賢—返鄉路》配樂專輯曲目對照 117
附錄十 《四月望雨》曲目及語言對照 118
附錄十一 參與頑石劇團演出工作紀錄 119
附錄十二 參與頑石劇團演出工作心得 122
附錄十三 《鄧雨賢—返鄉路》編導訪談 124
附錄十四 《四月望雨》演員電台專訪紀錄 136
參考書目 145

一、劇本: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一版劇本01-05,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一版劇本06-11,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二版劇本,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三版劇本,台中:頑石劇團,2005年。
二、專書:
(一)鄧雨賢相關專書
鍾肇政著:《望春風》,台北:草根出版,1997年。
謝艾潔著:《鄧雨賢音樂與我》,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7年。
劉玄詠著:《滿面春風四季紅—鄧雨賢音樂作品紀實》,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1998年。
李筱峰、莊天賜主編:《快讀台灣歷史人物》,台北:玉山社出版,2004年。
蔡明雲主編:《台灣百年人物誌》,台北:玉山社出版,2005年。
黃惠君著:《雨夜花飄望春風─台灣歌謠奇才鄧雨賢和他的音樂時代》,台北:台北市文化局出版,2006年。
簡巧珍著:《臺灣客籍作曲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2006年。
林瑛棋著:《再現台灣:第九十七期─鄧雨賢》,台中:莎士比亞文化事業出版,2009年第二版。
(二)音樂類專書
杜文靖著:《說唱台灣歌謠》,台中:台中市教育會出版,1994年。
陳郁秀著:《音樂臺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
陳郁秀著:《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
簡上仁著:《台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台北:漢光文化出版,1998年。
莊永明著:《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出版,1999年。
陳郁秀著:《臺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2000年。
曾慧佳著:《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出版,2000年。
葉龍彥著:《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文化出版,2001年。
鄭恆隆、郭麗娟著:《台灣歌謠臉譜》,台北:玉山社出版,2002年。
呂鈺秀著:《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年。
藍雪霏著:《閩台閩南語民歌研究》,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2003年。
楊麗祝著:《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香出版,2003年。
郭麗娟著:《寶島歌聲》,台北:玉山社出版,2005年。
杜文靖著:《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台北:北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林瑛琪著:《再現台灣:第七十二期─台灣的音樂》,台中:莎士比亞文化事業出版,2009年第二版。
莊永明策劃:《1930年代絕版台語流行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發行,2010年。
(三)戲劇類專書
趙如琳譯著:《戲劇藝術之發展及其原理》,台北:東大出版,1977年。
鄧綏寧撰:《編劇方法論》,台北:正中出版,1979年。
馮際罡著:《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台北:書林出版,1988年。
姚一葦著:《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1992年。
魏怡著:《戲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出版,1994年。
孫惠柱著:《戲劇的結構》,台北:書林出版,1994年。
基爾.伊拉姆著,王坤譯:《符號學與戲劇理論》,台北:駱駝出版,1998年。
邵義強著:《歌劇賞析》,台北:錦繡出版,2000年。
李道明,張昌彥計畫主持:《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台北:文建會出版,2000年。
溫迪‧簡‧漢森著,郝哲、柳青譯:《編劇:步步為營》,南京:江蘇教育出版,2006年。
劉達倫主編:《舞台技術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台北: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出版,2007年。
湯瑪斯.凱利著,楊淑雯譯:《舞台管理》,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發行,2010年。
法蘭克.豪瑟、羅素.萊克著,李淑貞譯:《導演筆記:導演椅上學到的一百三十堂課》,博雅圖書出版,2011年。
鄭仁博著:《我們在劇場圓了一個夢—鄭仁博紀念文集》,台中:頑石劇團出版,2007年。
音樂時代:《四月望雨》節目冊,台北:音樂時代出版,2009年。
音樂時代:《四月望雨》節目冊,台北:音樂時代出版,2010年。
三、學位論文:
蕭恬媛撰:《鄧雨賢作品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奕希撰:《台中現代劇團發展史—以頑石劇團、童顏劇團為核心》,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溫賢吟撰:《鄧雨賢音樂的時代風格與意涵》,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潘榮傑撰:《誰的鄧雨賢紀念館?誰的文化造鄉?新竹芎林客庄社區總體營造之治理網絡分析》,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鄧泰超撰:《鄧雨賢生平考究和史料更正》,臺北: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楊東翰撰:《人物類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研究-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之鄧雨賢文化加值產品設計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四、期刊論文:
謝俊逢撰:〈鄧雨賢音樂的創作背景與風格〉,《新竹文獻:第二十二期─鄧雨賢百年冥誕紀念專輯》,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謝艾潔撰:〈探討鄧雨賢音樂的圖騰象徵〉,《新竹文獻:第二十二期─鄧雨賢百年冥誕紀念專輯》,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楊國鑫撰:〈執著創作的音樂家:芎林名人鄧雨賢〉,《新竹文獻:第二十二期─鄧雨賢百年冥誕紀念專輯》,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郭麗娟撰:〈望春風主唱─臺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新竹文獻:第二十二期─鄧雨賢百年冥誕紀念專輯》,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郭宗愷撰:〈鄧雨賢的傳播媒體環境〉,《百年樂章.四季紅─2005鄧雨賢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陳麗雅撰:〈從鄧雨賢的小說《望春風》談起〉,《百年樂章.四季紅—2005鄧雨賢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蕭恬媛撰:〈鄧雨賢音樂作品研究〉,《百年樂章.四季紅—2005鄧雨賢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徐振國撰:〈鄧雨賢歌詞語意的文本論述分析〉,《百年樂章.四季紅—2005鄧雨賢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陳愛麗撰:〈鄧雨賢歌詞的文學聯想—以〈雨夜花〉、〈碎心花〉與〈菅芒花〉為例〉,《百年樂章.四季紅—2005鄧雨賢音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五、影音資料:
公視版:《跳舞時代》,台北:太古國際出版,2003年。
電影版:《跳舞時代》,台北:同喜文化出版,2004年。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一版上集,台北市中山堂演出現場錄影,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8月8日。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一版下集,台北市中山堂演出現場錄影,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8月8日。
郎亞玲編導:《鄧雨賢—返鄉路》第二版,台中市文化中心演出現場錄影,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10月27日。
郎亞玲、陳炳臣企劃,蘇家弘、陳博修編曲:《鄧雨賢—返鄉路》配樂專輯,台中:頑石劇團,2004年10月。
公共電視:《鄧雨賢之前世今生:鄧雨賢百年誕辰影像特輯》,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2004年。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監製:《四月望雨:鄧雨賢紀錄片》,桃園:黑巨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2006年。
奇美文化基金會贊助:《向鄧雨賢致敬Ⅰ》,台南:奇美發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2008年。
台灣音樂劇首部曲:《四月望雨》,台北:音樂時代發行,2008年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現場錄影,2009年出版。
六、網頁資料:
《四月望雨》演出紀錄,2010年10月22日,2011年03月10日取自《四月望雨》官方網站:http://aprilrain.allmusic-mag.net/archiv.htm。
音樂時代劇場歷年演出,2011年01月30日,2011年03月12日取自音樂時代網站:http://www.allmusic-mag.net/history.htm。
林太崴:〈行進中的行進曲〉,2007年03月31日,2011年03月16日取自林太崴「桃花開出春風」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davide/article.php?pbgid=28994&entryid=398737。
林太崴:〈純純的側面〉,2007年12月29日,2011年06月06日取自林太崴「桃花開出春風」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davide/article.php?pbgid=28994&entryid=574073。
吳靖苡:〈頑石初體驗:一場難以忘懷的戲劇饗宴〉,2010年04月份頑石日誌,2010年04月21日刊載於頑石劇團官方網站:http://www.stonetheatre.idv.tw/daybook_detail.asp?article_id=562
與頑石劇團無名小站:http://www.wretch.cc/blog/stonetheatre/3386640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