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1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振耀
研究生(外文):Chin-Yeow Lim
論文名稱:老子思想「欲」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Lao Tzu''s "Yu" thinking
指導教授:林文彬林文彬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劉錦賢周安邦
口試日期:2011-06-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老子無欲有欲黃老莊子
外文關鍵詞:Lao TzuTaoYuWu YuYou YuHuang LaoZhuang Tzu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6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研究老子思想裡「欲」的意涵。對於老子的「欲」一般都以慾望來解釋,認為老子提出的「有欲」是慾望,應該以「無欲」來消除。但從《老子》文本來看,其中不單提出「無欲」同時也認可「有欲」。徐灝在《說文解字注箋》裡有說「人心所欲,皆感於物而動。」可以了解到「欲」是一種人內心的行為。《老子》文本針對的「有欲」都是人生來所需求以外之物,像名聲和財富。人會對於身外物執著,是因為人心被外物影響,一旦心被影響就會產生「有欲」,而使人違反自己生命自然狀態。為了恢復人本來自然生命狀態,就要以「無欲」來化解對於外物的執著。當執著化解,恢復了人本來自然生命狀態,也就是老子認可的「有欲」。因為這「有欲」是生命生發的生生動力。這是老子「欲」的觀念。
  對於「欲」的觀念,老子運用到他治國之術上。當處在世俗「有欲」中,心難免被外物影響而產生成心、執念,因此藉由「無欲」使內心虛靜澄明,回到本初的狀態。在這「無欲」的本初狀態來化解世俗中的「有欲」帶來的影響,最後再重新落實到世俗中。如此一來以「無欲」面對的「有欲」不是慾望,而是生命本然存在的本能。從世俗「有欲」提升到「無欲」狀態是工夫,到達「無欲」境界後又落實到世俗「有欲」中則是「無欲」的運用,而「無欲」的運用,這就是「無為」。因此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不帶成心、機心,是心達致「無欲」境界後,落實運用到世俗中的治國之術。
  老子先是將內心境界提升至「無欲」的狀態,然後下落於世俗「有欲」中,而以「無欲」工夫化解「有欲」帶來的執著之後,進而在世俗「有欲」中,以「無欲」之心顯現「無為而無不為」的治國治民之術。這種思想在往後發展裡分成兩個派別,一個是經由「無欲」工夫之後又進入到「有欲」的世俗世界,強調治國治人的黃老一派;另一個是強調個人身心修養,注重從世俗中超脫,以「無欲」修養工夫為核心觀念的莊子一派。黃老基於自身政治背景,關注的是君主政權的鞏固,黃老的「無欲」是為了君主能夠掌握控制萬物,因此從「無欲」化解統治者的成心而能無私對待萬物,同時能使「法」的公正性的以實現。莊子則藉由「心齋」和「坐忘」「無欲」的工夫,化解對萬物以及自身的執著,進而從世俗中脫離,以求能順性逍遙於世。黃老和莊子都從老子處繼承,進而發展出各自一套思想理論。黃老強調從無到有,「無欲」在世間「有欲」中的運用;莊子則著重從世俗「有欲」中超脫,突顯「有欲」到「無欲」的超然性格。兩者繼承老子,又開發出與老子不同的思想,這證明老子哲學寬廣的詮釋空間和包容性。


This thesis is researching about what is the concept of “Yu” in Lao Tzu’s philosophy. Normally “Yu” will be known as desire, so “You Yu”(have desire) need to be purify by “Wu Yu”(no desire). But from book of Lao Tzu, we can find Lao Tzu not only accept “Wu Yu”, he also agree with “You Yu”. Xu Hao said “Yu” is human mind or inner self interfere by external thing other than human himself. Or say “Yu” can be know as the activity of human inner self. In the other hand, we can find in book of Lao Tzu about desire is focus on thing that not original born along with human, all those are not necessary for human life, like fame and wealth. People may persist on thing other than his original born body and soul is because the external thing interfere human mind, and desire appear. This will causing human deviate his original life form. Then “You Yu” is needed to purify “Wu Yu” by making life return to the original life form. Yet, in this original life form “You Yu” still exists, not as desire but a power to push life goes on. This is what Lao Tzu’s “Yu” concept.
  Lao Tzu using his “Yu” concept on his country management thinking. He believe within the mortal world that full with “You Yu”(desire), human mind easy being corrupted therefore “Wu Yu” may cleanse human inner self, remove all the desire that may interfere human mind. With the pure inner self and mind, the Ruler can mange his country fair.
  Lao Tzu’s “Yu”philosophy is making people return to “Wu Yu” realm. With the inner self is “Wu Yu”, it can cleanse the persistent and selfishness that cause by “You Yu”(desire). Then with the heard of “Wu Yu”, country may manage with fair and square. And so on Lao Tzu’s “Yu”philosophy was divided into two kind of thinking, one is Huang Lao, and the other is Zhuang Tzu. Huang Lao philosophy is using Lao Tzu’s “Yu” concept, they believe with “Wu Yu”, the Ruler can learn about his country without prejudice and can mange his country fair and square. But Huang Lao philosophy is made by group of scholar working for Qi, their job are making a way for the king to manage his own country. So this make Huang Lao philosophy hidden an ultimate goal which is made the Ruler completely over control of his country. In the other hand, Zhuang Tzu’s philosophy is different with Huang Lao. Huang Lao using “Wu Yu” as a way that tries to control the mortal world, but Zhuang Tzu is using “Wu Yu” the cleanse all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mortal world. Both Huang Lao and Zhuang Tzu is succeed from Lao Tzu, but they create their own philosophy that different with Lao Tzu, this prove the inclusive of Lao Tzu’s philosoph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方法 .......... 5

第二章 老子的「欲」 ............. 7
  第一節 《老子》「欲」的再詮釋 ...... 7
  第二節 「欲」的解析 ........... 20
   (一) 作「無欲」、「有欲」讀的原因 .. 20
   (二) 「欲」的分析 .......... 24
  第三節 「欲」的分類 ........... 25
   (一) 「無欲」 ............ 25
   (二) 「有欲」 ............ 33
  第四節 小結 ............... 41

第三章  「無欲」、「有欲」和老子治術 ...... 44
  第一節 老子的「道」 ............ 44
  第二節 「無欲」、「有欲」和「道」的關係 .. 55
  第三節 老子的治術和「無欲」、「有欲」 ... 59
  第四節 小結 ................ 74

第四章 老子「無欲」、「有欲」與莊子、黃老 ... 77
  第一節 《黃帝四經》 ............ 77
   (一) 《黃帝四經》中的「道」觀 ..... 78
   (二) 《黃帝四經》裡的「無欲」、「有欲」思想 .. 84
   (三) 《老子》和《黃帝四經》的「無欲」、「有欲」比較 .. 91
  第二節 《管子》四篇 ............. 92
   (一) 「道」與「心」 ........... 93
   (二) 「心」和「無欲」、「有欲」 ..... 96
   (三) 《老子》和《管子》四篇的「無欲」、「有欲」比較... 100
  第三節 《莊子》 ............... 101
   (一) 「心齋」和「坐忘」 ......... 101
   (二) 莊子「心齋」、「坐忘」和老子「無欲」  106
  第四節 小結 ................. 108

第五章 結論 ................... 111

參考文獻 ..................... 116


一、古籍:
王弼注本《老子注》,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2001年5月第5刷。
河上公注、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10月第2刷。
范應元注《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
王志銘編《老子微旨例略.王弼注總輯》,台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出版,1980年10月初版。
釋德清注《道德經憨山注》,台北,建康書局出版,1956年6月出版。
許慎著、段玉裁註、徐灝箋《說文解字注箋》第四冊,台北,廣文書局出版,1972年出版。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第二冊,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1986年12月出版。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第八冊,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1986年12月出版。
陳俊民校訂《朱子文集》第六冊,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出版,1990年2月出版。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83年9月出版。

二、文本、注本
嚴靈峯著《老子達解》,台北,華正書局出版,1983年8月出版。
陳鼓應著《老子今注今譯》(參照簡帛本最新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年4月第5刷。
陳鼓應著《老子註釋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9年11月第7刷。
陳鼓應著《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年6月初版。
陳鼓應著《管子四篇詮釋》,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6年4月初版。
陳鼓應著《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8年7月第11刷。
林語堂譯、黎明編校《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9年7月第2版。
黃錦鋐注釋《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5年1月第19刷。
高明著《帛書老子校註》,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10月第5刷。
吳怡著《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9年10月第2版第2刷。
高亨著《老子正詁》,北京,中國書店出版,1988年10月初版。
蔣錫昌著《老子校詁》,台北,東昇圖書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80年4月初版。
張默生著《莊子新釋》,台北,天工書局出版,1993年6月出版。


三、專書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10月第2版。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增訂本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8年12月第2版。
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出版,2002年8月第9刷。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出版,2002年8月第9刷。
王博著《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1993年11月初版。
劉笑敢著《老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2007年1月第2版第2刷。
李小光著《中國先秦之信仰與宇宙論──以〈太一生水〉為中心的考察》,成都,巴蜀書社出版,2009年5月初版。
袁保新著《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1991年9月初版。
楊儒賓著《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1987年6月初版。
葉舒憲著《老子與神話》,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初版。
王邦雄著《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2006年3月第2版第2刷。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2年10月第3版第2刷。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上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出版。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出版,1986年出版。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10年7月第15刷。
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出版,1976年9月第5版。
王曉波著《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07年5月出版。
余明光著《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出版。
黃漢光著《黃老之學析論》,台北,鵝湖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出版。
陳麗桂著《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1991年4月出版。
郭沫若著《十批判書》,北京,東方出版社出版,1996年9月第2刷。
裘錫圭著《中國出土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出版。
高柏園著《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1992年4月初版。
張舜徽著《先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出版,1988年9月初版。

四、單篇論文
林安梧著〈觀於老子哲學典範的一些省察──以王弼《老子注》暨牟宗三《才性與玄理》為對比暨進一步的展開〉《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08年9月出版。
顏國明著〈朱子闢老子平議-以「老子即楊墨」與「老子是權謀法術」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2001年9月出版。
白奚著〈《黃帝四經》與百家之學〉《哲學研究》第4期,1995年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