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8: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澤芳
研究生(外文):Tse-Fang Chou
論文名稱:中國對非洲援助政策之研究-從軟權力觀點分析(2000-2011年)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China''s Foreign Aid Policy toward Africa: Viewed from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2000-2011
指導教授:蔡明彥蔡明彥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王高成魏百谷
口試日期:2011-06-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3
中文關鍵詞:軟權力中國外交政策中國對外援助中非關係中非論壇
外文關鍵詞:soft powerChina’s foreign policyChina’s foreign assistanceChinese-African relations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r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文主要是從「軟權力」的觀點來探究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政策。中國成立初期,中非關係的發展不是基於經濟考慮,而是基於政治和外交上的相互需要。進入21世紀後,中非政治貿易關係更加密切,從「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和法律框架的建立,到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建立雙邊經貿混(聯)委會機制、簽署《雙邊鼓勵和保障投資協定》與《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相關發展對中非關係的提升達到助推的作用,也反映出「軟權力」的運用在中國對非洲援助顯現的成效。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China’s foreign aid policy towards Af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 At the beginning of PRC’s establishment,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were based on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considerations rather than economic demands.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political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have become closer,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rum” to the signing of various trade agreements. These developments not only promote China-Africa relations but also show the applications of “soft power” to China’s foreign aid policy toward Africa.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03
第三節 文獻述評0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1

第二章 軟權力理論的興起與發展 15
第一節 背景與定義 15
第二節 意涵及影響 20
第三節 中國對軟權力的研究 32


第三章 中國對非洲援助的發展歷程 41
第一節 中非援助第一階段(50-70年代) 41
第二節 中非援助第二階段(80-90年代) 50
第三節 中非援助第三階段(90年代迄今) 59


第四章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機制與作為 69

第一節 中國的援助機構 69
第二節 中國援助非洲的內容與方式 86
第三節 中非合作論壇101

第五章 中國對非洲援助之成效與挑戰 113
第一節 從軟權力的觀點檢視中國對非洲援助的成效113
第二節 中國對非洲經援模式所存在的問題133
第三節 中國對非洲援助的挑戰 142

第六章 結論 15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1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3

參考書目165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大衛‧米勒、韋農‧波格丹諾主編,鄧正來等編譯(1992),《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中非教育合作與交流編寫組(2005),《中國與非洲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商務部西亞非洲司(2005),<2004年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關係>,《中國商務年鑒(2005年) 》。中國商務出版社。
中國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協調處編(2005),<2004年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關係>,《中國商務年鑒(2005年)》。中國商務出版社。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編輯委員會(1986),《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96》。北京:展望出版社。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90》。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編輯委員會(1996),《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96 /1997》。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王海山(2003),《科學方法百科辭典》。台北:恩楷。
石林主編(1989),《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吉佩定主編(2000),《中非友好合作五十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艾周昌、沐濤(1996),《中非關係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克瓦米•恩克魯瑪(1966),《新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最後階段》。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宋志勇(2007),〈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及面臨的問題〉,收錄於楊光主編:《中東非洲發展報告( 2006 -2007) —中國與非洲關係的歷史與現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於子橋著,沈浦娜譯(2000),〈坦桑尼亞- 贊比亞鐵路——中國對非經濟援助個案研究〉,收於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編,《中國與非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姚桂梅(2007),〈非洲經濟發展現狀及對中非經貿的影響〉,收錄於楊光主編:《中東非洲發展報告( 2006 -2007) —中國與非洲關係的歷史與現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約瑟夫‧奈伊著(2002),鄭志國、何向東、楊德、唐建文譯,《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麼美國不能獨斷專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約瑟夫‧奈伊著,李達飛譯(2009),《靈巧領導力》。北京:中信出版社。
約瑟夫‧奈伊著,門洪華譯(2005),《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倪世雄(1999),〈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新發展〉,《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
倪世雄(2001),《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倪世雄(2006),《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徐豔霞(2009),《國際援助把非洲推入火坑》。百科新說。
翁明(1995),〈臨行點將—「喬老爺」首次率團赴聯大〉,收於載符浩、李同成主編,《經天緯地—外交官在聯合國》。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占祥(2007),《文化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康威•漢得森(2004),《國際關係》。海口:海南出版社。
張玉國(2005),《國家利益與文化政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陳敦德(2007),《周恩來飛往非洲》。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舒運國(2010),<中國對非援助: 歷史、理論和特點>,《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第5期,頁83-89。
黃平、崔之元主編(2005),《中國與全球化:華盛頓共識還是北京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澤全(2000),《長期穩定、全面合作—中非友好合作50年回顧及21世紀中非關係建議》,收於陳西元編,《21世紀中非關係發展戰略報告》。北京: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
愛德華‧卡爾著,秦亞青譯(2005),《20年危機(1919 - 1939):國際關係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楚樹龍(2003),《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楊曼蘇(2001),《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導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葛佶主編(2000),《簡明非洲百科全書(撒哈拉以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詹姆斯‧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著,閻學通、陳寒溪譯(2003),《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漢斯‧摩根索著,盧明華、時殷弘、林勇軍譯(1995),《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鄭克軍(2000),〈80年代初期中國對非政策的調整〉,收錄於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編,《中國與非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錢其琛(2003),《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約瑟夫‧奈(Joseph S. Nye)著,門洪華譯(2002),《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龔鐵鷹(2008),《軟權力的系統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巴瑞•布贊(2006),<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中日關係與中美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頁17-18。
王滬寧(1993),〈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頁91-96。
吉尤姆‧穆穆尼(2006),〈國內變遷與中非關係的變革〉,《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頁42-52。
安春英(2009),〈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中國對非援助〉,《領導之友》,第2 期,頁49-50。
朱峰(2002),〈淺議國際關係理論中的軟權力〉,《國際論壇》,第4 卷第2 期,頁56-62。
李力清(2006),〈中國與黑非洲政黨交往的歷史與現狀〉,《西亞非洲雙月刊》,第3期,頁16-20。
李少軍(2000),<從沖繩峰會看八國集團>,《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頁65-67。
李北方(2006),<重返非洲的邏輯>,《南風窗》,第22期,頁28-31。
李安山(2006),〈論「中國崛起」語境中的中非關系—兼評國外的三種觀點〉,《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 期,頁7-14。
李安山(2006),〈論中國對非政策的調適與轉變〉,《西亞非洲》,第8期,頁11-20。
李安山(2006),<中非關係—歷史與現實>,《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頁1-2。
李安山(2006),<主題討論中非關係—歷史與現實>,《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頁1-2。
李安山(2006),<論中國對非政策的調適與轉變>,《西亞非洲》,第8期,頁11-20。
李安山(2007),《全球化視野中的非洲:發展、援助與合作—兼論中非關係中的幾個問題》,載《西亞非洲》,第7期,頁5-14。
李安山(2008),<為中國正名:中國的非洲戰略與國家形象>,《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頁6-15。
李安山(2009),<淺析法國對非洲援助的歷史與現狀—兼談對中國援助非洲工作的幾點思考>,《西亞非洲》,第11期,頁13-21。
李智彪(2000),〈中非關係史上的一次創舉—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 年部長級會議〉,《西亞非洲》,第6期,頁65-68。
周弘(2008年),<中國對外援助與改革開放30年>,《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頁33-43。
周建青(2006),<中非經貿合作穩步發展—2005年中非經貿合作情況及2006年展望>,《西亞非洲》,第1期,頁15-18。
周軍(2002),〈21世紀國際關係中的軟國力競爭〉,《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頁34-36。
周琪、李枏(2010),〈約瑟夫奈伊的軟權力理論及其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頁69-96。
宗合(2005),<中非友好合作與共同發展>,《西亞非洲》,第2期,頁55-59。
俞新天(2008),〈軟實力建設與中國對外戰略〉,《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頁15-20。
姚桂梅(2008),〈中非合作論壇及其經貿影響〉,《亞非縱橫》,第1期,頁24-31。
約瑟夫‧奈(2006),〈「軟權力」再思索〉,《國外社會科學》,第6期,頁90-91。

胡耀輝(2010),〈約瑟夫‧奈的「軟權力」論及其評價〉,《牡丹江大學學報》,第19卷第4期,頁3-4。
倪世雄(1999),〈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新發展:學派、論戰、理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18-23。
徐春富(2003),<架築友誼橋梁的中國白衣天使—中國援助非洲醫療隊工作見聞>,《西亞非洲》,第5期,頁73-75。
徐輝(2007),〈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教育發展研究》, 9月號,頁1-7。
馬丁•大衛斯(2008),<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政策及評價>,《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 期,頁38-44。
高盛嶢(2008),<從近年來中非關係看中國「和諧世界」外交理念之踐行>,《經濟研究導刊》,第8期總第27期,頁184-185。
張小明(2004),〈重視軟權力因素〉,《現代國際關係》,第3 期,頁21-22。
張小明(2005),〈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美國研究》,第1 期,頁20-36。
張宏明(2006),〈中國對非援助政策的沿革及其在中非關係中的作用〉,《亞非縱橫》,第4期,頁44-49。
張秀琴等(2004),<中國和非洲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西亞非洲》,第3期,頁24-28。
張忠祥(2008),〈中非合作論壇在非洲發展中的作用〉,《際會風雲》, 2月號,頁83-85。
張海冰(2009),<八國集團框架下的對非洲援助>,《社會科學》,第7期,頁29-35。

張浚(2010),〈不附加條件的援助:中國對非援助政策的形成〉,《外交評論》,第5期,頁20-34。
張義明(2007),<對西方「新殖民主義」之考與中非合作之辨>,《東南亞縱橫》,頁75-79。
張驥、桑紅(1999),〈文化: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社會主義研究》,第3期,頁38-41。
郭潔敏(2006),〈軟權力的構成基礎、條件及其運用準則〉,《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54-59。
郭賢江、楊慧楨(2010),<中日對非洲政策的比較>,《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 期,頁61-64。
陳玉聃(2006),〈論文化軟權力的邊界〉,《現代國際關係》,第1 期,頁57-63。
彭春豔(2008),<21世紀的非洲外交和中非關係>,《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頁32-35。
智彪(2000),〈中非關係史上的一次創舉—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 年部長級會議〉,《西亞非洲》,第6期,頁65-68。
舒運國(2010),〈中國對非援助:歷史、理論和特點〉,《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第5期,頁83-89。
賀文萍(2006),〈關於加強中非全方位合作的若干思考〉,《西亞非洲》,第8期,頁21-27。
賀穎、周際翔、項玫(2005),〈淺析國家軟權力理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頁5-8。
黃梅波(2007),<中國對外援助機制:現狀和趨勢>,《國際經濟合作》,第6期,頁4-11。
黃梅波、胡建梅(2009),<中國對外援助管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國際經濟合作》,第5期,頁32-39。
黃梅波、范修禮(2009),<中非經貿關係:現狀、問題與對策>,《國際經濟合作》,第10 期,頁14-18。
黃澤全(2006),〈中非風雨同舟50年〉,《亞非縱橫》,第6期,頁35-38。
楊福昌(2007),〈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對中非關係的深遠影響—寫在北京峰會一周年〉,《西亞非洲》,第12期,頁5-10。
楊鴻璽(2009),〈中國對外援助的回顧與發展〉,《學習月刊》,第11期上半月•總第439期,頁40-42。
解飛(2006),<中國同非洲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西亞非洲》,第6期,頁59-61。
詹世明(2004),<國防大學外訓系非洲學員來西亞非洲所座談>,《西亞非洲》,第3期,頁23。
劉瑜(2005),〈全球化視野下的軟權力暨中國軟權力探析〉,《蘭州學刊》,第3期總第144期,頁13-18。
劉鴻武(2008),〈中非關係30年:撬動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結構的支點〉,《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頁80-88。
蔡明彥(2008),〈近期中國援外政策之發展走向〉,《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第12期,頁9-14。
蔡明彥(2009),〈中國外長訪非與中非關係〉,《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第2期,頁1-5。
蔡明彥(2011),〈大陸副總理訪非與中非關係〉,《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第2期,頁7-11。

鄭永年、張弛(2006),〈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頁6-12。
魏建國(2007),<優化主體,健全管理,加強援外骨幹隊伍建設>,《國際經濟合作》,第2期,頁44-49。
龐中英(1997),〈國際關係中的軟力量及其它—評美國學者約瑟夫•奈的《註定領導》〉,《戰略與管理》,第2期,頁49-51。
龐中英(2005),〈中國軟力量的內涵〉,《瞭望新聞週刊》,第45期,頁62。
羅建波(2006),〈如何推進中國對非多邊外交〉,《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頁24-29。
羅建波(2007),〈如何理解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國際論壇》,第9卷第5期,頁31-36。
羅建波(2008),〈非洲非政府組織與中非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頁10-15。
羅建波(2008),<21世紀的中國外交戰略與中非關係>,《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總第58期第4期,頁75-79。

三、報刊、網路部分
(一)、報刊
孔明輝,<非洲經濟高速改革的回顧>,《人民日報》, 1989年8月5日。
佚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聯合公報〉,《人民日報》。
吳旭,〈中國軟實力不能吃老本—兼與閻學通、陸鋼兩位教授商確〉,《環球時報》,2007年10月29日。
吳忠民,〈鄧小平的兩個戰略構想香輔相成缺一不可〉,《人民日報》,2006年4月28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人民日報》,2006年1月13日。
郭之純,〈別把文化軟實力狹隘化〉,《環球時報》,2007年10月29日。
陳毅、李富春,〈中共中央批轉《關於加強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工作領導的請示報告》〉,《中國共產黨新聞‧文獻資料》,1958年10月29日。
陸鋼,〈文化實力弱讓中國失分〉,《環球時報》,2007年10月29日。
湯水富,<中非合作碩果累累>,《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1月01日。
溫家寶,<論中國對非政策的調適與轉變>,《人民日報》, 2006年6月19日。
賈立政,〈「中國奇蹟」的期待:從政治軟實力看中國的強盛〉,《人民論壇•雙週刊》2008年2月8日。
靳曉燕、王慶環,<中非教育部長論壇>,《光明日報》,2005年11月28日。
鄭永年、張弛,〈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閻學通,〈文化資源需要政治運用—對政治實力是軟實力核心討論中某些問題的解釋〉,《環球時報》,2007年8月2日。
閻學通,〈軟實力的核心是政治實力〉,《環球時報》,2007年5月2日。

(二)、網路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CGD)(http://www. cgdev. org)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http://www. cfr. org)
CRI nline 國際在線(http://news1cctv1com /xwlb)
Groundwork Institute-welcome(http://www. groundwork. org).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中非合作論壇(http://www.focao.org)。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http://www.rcsd.org.cn)。
中國能源法律網(http://www.energylaw.org.cn)。
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http://www. mofcom. gov. cn)
中國新聞網(http://news.sina.com.cn)。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
中國網(http://www. china. org. cn)。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http://sd. mofcom. gov. 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http://www. mof. gov. 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www.scio.gov.cn/zxbd/wz/201104/t896869.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中華民國國立中興大學(http://www.nchu.edu.tw)
石油與環境網路(http://pen. petroecon. com. cn)
豆丁網(http://www1oecd1org)
南方網(http://www. southcn. com)。
研究中心耶魯全球化(http://yaleglobal.yale.edu)
荊楚網(http://www. cnhubei. com)
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 )。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四、會議文件與年鑒
中國商務部編,《中國商務年鑒》,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2005年版。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編,《中國的對外援助政府白皮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2006年。
會議文件,《第四次對發展中國家教育援助人才培訓工作經驗交流研討會工作材料》,昆明,2006年3月,第2頁。
會議文件,<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第四次對發展中國家教育援助人才培訓工作經驗交流研討會會議紀要》,2006年4月。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Adam, Mahamat (2006), “Africa starting to rise in partnership with China”, China Daily. North American Edition, N1Y1.
Akomolafe, Femi (2006), “No One Is Laughing at the Asians Anymore, ”New African, No. 452.
Alden, Chris (2004), China in Africa, London: Gutenberg Press Ltd.
Alden, Chris (2007), China in Africa, London: Gutenberg Press Ltd..
Alden, Chris, China in Africa.
Barnouin, B. & Yu Changgen (1998), Chinese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London: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Blanchard, William H.(1996), Neo- colonialism AmericanStyle, 1960 ~2000.,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p 7.
Broadman, Harry G. (2006), Africa’sS ilk Road: China and India ’s N ew Econom ic Frontier, World Bank,Sep tember.
Broadman, Harry G.(2006), Africa’sS ilk Road: China and India ’s N ew Econom ic Frontier,World Bank,Sep tember 18
Buzan, Barry & Rosemary Foot, eds. (2004), Does China Matter: A Reassessm ent, Routledge.
Chang, Gordon G.(2001), The Com ing Collapse of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Eisenman, Joshua & Joshua Kurlantzick, “China’sAfrica Strategy, ”p.
Evans, Graham and Jeffrey Newnham(1998),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Penguin Books.
Gertz, Bill(2000), The China Threat: 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Targets America, Washington, D. C. : Regnery Publishing.
Gillespie, Sandra (2001), South - South Transfer: A S tudy of S ino - African Exchanges, Routledge.
Gilley, Bruce(2004), China’sDemocratic Fu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ilpin, R.(1981),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nnedy, Paul(1987), The R 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Kim, Samuel(1989), The Third World in ChineseWorld Polic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Knorr, Klaus (1973), Power and Wealth: The Political Economic of International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Levy, J.(1983), War in theModern Great Power System, Lexingt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Lukes, Steven(1977), Power: A Radical View. London: Macmillan Press.
Macedo, Straw (1990), Liberal Virtu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nji, Firoze and StephenMarks ( ed. ) (2007) , African Perspectives on China in Africa, Networks for Social Justice, Cape Town, Nairobiand Oxford.
McFarland, Andrew S.(1969), Power and Leadership in Pluralist Systems.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iyoshi, Masao(1999), O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Nye, Joseph S.(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the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Ogunsanwo, Alaba(1998), China’s Policy in Africa London: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Prunier, Gérard(2005), Darfur the Am biguous Genocide, London: Hurstand Company.
Segal, Gerald(1992), “China and Africa,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Academy, January, p. 126
Swaine, Michael D. and Ashley J. Tellis(2000), Interpreting China ’s Grand S trategy, Ithaca: Rand Publications.
Taylor, A. J. P.(1954), The S truggle forMastery in Europ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Weber, Max(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London: Free Press.
Wrigley, Chris(1980), A. J. P. Taylor—A Complete Annotated B ibliography and Guide to His Historical and O ther W ritings, New York: Harvester Press.

二、期刊論文
Akomolafe, Femi (2006), “No One Is Laughing at the Asians Anymore,” New African, No. 452, pp.48-50.
Anshan, Li(2005), “African Studie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Historiographical Survey,” African S tudies Review, Vol. 48, No. 1, pp.59-87.
Anshan, Li(2007), “China and Africa: Policy and Challenges,” China Security, Vol. 13, No.13, pp.69-93.
Armitage, Richard L. and Joseph S. Nye, Jr(2008), “CSIS Commission on Smart Power: A Smarter, More Secure America,” CSIS Commission, pp.1-90.
Askouri, Ali(2007), “China’s Investment in Sudan: Disp lacing Villages and Destroying Communities,” in Firoze Manji and Stephen Marks,eds., African Perspectives on China in Africa, Cape Town, Nairobi and Oxford: Fahamu - Pambazuka, pp.77-86.
Bachrach, Peter and Morton Baratz (1962), “Two Faces of Powe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56, No. 4, pp.948-949.
Barnett, Michale and Roymond Duvall(2005),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9, No. 1, pp.41-45.
Berger, Bernt(2006),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 Can the EU Sit Back?”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 Vol. 13, No. 1, pp.115-127.
Bhattacharya, Abanti(2005), “Revisiting China’s‘Peaceful Rise’: Imp lications for India,”East Asia, Vol. 22,No. 4, pp.59-80.
Brzezinksi, Z. and John J. Mearsheimer(2005), “Clash of the Titans,” Foreign Policy, No. 146, pp.46-50.
Downs, Erica S.(2007), “The Fact and Fiction of Sino2African Energy Relations,” China Security, Vol. 3, No. 3, pp.43-47.
Eisenman, Joshua(2005), “Zimbabwe: China’s African Ally,” China B rief, Vol. 5, No. 15, pp.9-11.
EU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EU S trategy forAfrica: Toward a Euro-African Pact to Accel-erate Africa ’s Developm ent, COM 489, Brussels: October 12, 2005; Bernt Berger,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 Can the EU Sit Back?”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 Vol. 13, No. 1(2006), pp.115-127.
Friedman, Edward(1996), “Why China Matt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49, No. 2 ,Winter, pp.302-308.
Giry, Stenphanie(2004), “China’s Africa Strategy,” The New Republic, Vol.231, No. 20 , November, pp.19-23.
Hassuer, Pierre(1985), “Raymond Ar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20 th Centur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29, No. 1, pp.130-145.
He Wenping(2007), “The Balancing Act of China’s Africa Policy,” China Security, Vol. 3, No. 3, pp.23-40.
Hertzberg, Hendrik (2009), “Smart Power,” New Yorker, Vol. 84, No.146, pp.24-38.
Hilsum, Lindsey (2006), “China’s Offer to Africa: Pure Cap italism,” New S tatesm an, July 3, pp.23-24.
Keohane, Robert and Joseph S. Nye (1998),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Affairs,Vol.77, No. September/October, pp.81-94.
Kristol, William and Robert Kargan(1996), “Toward a Neo - Reaganite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75, No. 4, pp.20, 23.
Lijun, Sheng (1999),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Asymmetrical Strategic Partners”, Washington Quarterly , Vol. 22, No. 3, pp.147-163.
Liu, Haifang(2008), “China-Africa Relations through the Prism of Culture: The Dynamics of China’s African CulturalDip lomacy”,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Vol. 137, No. 13, pp.19-44.
Lyman, Princeton(2006), “China’s Involvementin Africa: A View from the U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3, No. 1, pp.129-138.
Mearsheimer, John (2006), “China’sUnpeaceful Rise,” Current History, Vol. 105, No. 690, pp.160-162.
Mohammed, Adam “The Rezaigat Camel Nodamds of the Darfur region ofWestern Sudan: From Co2operation to Confrontation,” N om adic Peoples, Vol. 8, No. 2(2004), pp.230-240.
Muekalia, D. Jardo(2004), “Africa and China’s Strategic Partnership,” African Security Review, Vol. 13, No. 1, pp.1-11.
Naidu, Sanusha and Hannah Ediinger(2007), “2006 Forum on China2Africa Cooperation: A View From Africa,” South Afric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06 /2007, Johannesburg: SA IIA, p.319.
Nathan, A.(2006), “Present at the Stagnation: Is China’s Development Stalled?” 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4, pp.177-182.
Nathan, Andrew J.(2003),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4, No. 1, pp.6–17.
Nye, Joseph S. (1990),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No.80, pp.153-171.
Nye, Joseph S. Jr (2002), “The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 and Global Public Good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8, No. 2, pp.333-344.
Nye, Joseph S. Jr (2008), “Recovering American Leadership,” Survival, Vol. 50, No. 1, pp.55-68.
Nye, Joseph S. Jr (2008), “Smart Power and ‘War on Terror’,” Asia - Pacific Review, Vol. 15, No. 1, pp.5-10.
Nye, Joseph S. Jr (2009), “Get Smart,” Foreign Affairs, Vol. 88, No. 4, pp.160-165.
Nye, Joseph S. Jr. and William A. Owens (1996),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irs, Vol.75, No.2, pp.20-36.
Nye, Joseph S.(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the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pp.47-51.
Pfaff, William(1995), A New ColonialismC Europe MustGo Back into Africa. Foreign Affairs, Vol.74, No. 1, pp.2-6.
Segal, Gerald(1999), “DoesChinaMatter?”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5, Sep tember/October, pp.24-36.
Shichor, Yitzhak(2005), “Sudan: China ’s Outpost in Africa,” China B rief, Vol. 5, No. 21, pp.9-11.
Sutter, Robert (2003 /2004), “Why Does ChinaMatter?” The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7, No. 1, Winter, pp.75-89.
Taylor, Ian (1998),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Africa in the 1990s,” The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 tudies, Vol. 36, No. 3, pp.446-449.
Taylor, Ian (2006), “China’sOilDip lomacy in Africa,” InternationalAffairs, Vol. 82, No. 5, pp.937-959.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 S. A. , M ore than Hum anitarianism: A S trategic US Approach Toward Africa, 2006; Princeton Lyman, “China’s Involvementin Africa: A View from the U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3, No. 1(2006), pp.129-138.
Thompson, Drew(2003), “China’s Soft Power in Africa: From the ‘Beijing Consensus’to Health Dip lomacy,” China Brief, Vol. 5, No. 21, pp.1- 4.
Tull, Denis M.(2006),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 Scope, Significance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M odern African S tudies, Vol. 44, No. 3, pp.459-479.
Zweig, David & Bi J ianhai(2005), “China’s Global Hunts for Energy,” Foreign Affairs, Vol. 84, No. 5, pp.25-3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