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專著
丸山昇著,王俊文譯:《魯迅‧革命‧歴史──丸山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丸尾常喜著,秦弓譯:《「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中島隆博:《解構與重建──中國哲學的可能性》,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孔海珠:《痛別魯迅》,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木山英雄著,趙京華編譯:《「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木山英雄中國現代文學思想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王乾坤:《由中間尋找無限──魯迅的文化價值觀》,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王得后:《魯迅教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王富仁:《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王瑤等著:《北京大學紀念魯迅百年誕辰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9。
史沫特萊等著:《海外回響——國際友人憶魯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伊藤虎丸著,孫猛等譯:《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伊藤虎丸:《魯迅與日本人——亞洲的近代與「個」的思想》,李冬木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伊藤虎丸,李冬木譯:《魯迅與終末論:近代現實主義的成立》,北京:三聯書店,2008。
朱正、陳漱渝等著:《魯迅史料考證》,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朱正:《一個人的吶喊:魯迅1881-1936》,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7。
竹內好著,孫歌等編譯:《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書店,2005)
李長之、艾蕪等著:《吃仁與禮教——論魯迅(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李長之:《魯迅批判》,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李歐梵著,尹慧珉譯:《鐵屋中的吶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5。
汪暉、錢理群等:《魯迅研究的歷史批判——論魯迅(二)》,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增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汪衛東:《魯迅前期文本中的「個人」觀念》,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林賢志:《人間魯迅》(上下),廣州:花城出版社,1998。
胡風、蕭軍等著:《如果他現在還活著——後期弟子憶魯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孫玉石:《《野草》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孫伏園、孫福熙:《孫氏兄弟談魯迅》,章征天編,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孫郁:《魯迅與周作人》,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孫郁:《魯迅與胡適》,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孫郁:《魯迅書影錄》,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孫郁編:《倒向魯迅的天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徐麟:《魯迅中期思想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高旭東編:《世紀末的魯迅論爭》,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高遠東:《現代如何「拿來」︰魯迅的思想與文學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郜元寶:《魯迅六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張夢陽:《中國魯迅學通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張寧:《無數人們與無窮遠方:魯迅與左翼》,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曹聚仁:《魯迅的一生》,台北:新潮社,1987。
梁實秋等著:《圍剿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許欽文:《在老虎尾巴的魯迅先生:許欽文憶魯迅全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許壽裳:《摯友的懷念——許壽裳憶魯迅》,馬會芹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陳漱渝主編:《魯迅論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馮雪峰:《馮雪峰憶魯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福柯著,莫偉民譯:《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趙家璧等著:《編輯生涯憶魯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鄭學稼:《魯迅正傳》,台北:時報出版社,1985。
魯迅:《魯迅全集》(全1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魯迅譯文全集》(全8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魯迅:《魯迅著譯編年全集》(全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等選編,《魯迅回憶錄(專著)》,上中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等選編,《魯迅回憶錄(散篇)》,上中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編,《魯迅年譜(增訂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錢理群:《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錢理群:《魯迅九講》,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錢理群:《心靈的探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錢理群:《與魯迅相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薛毅:《無詞的言語》,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薛毅:《當代文化現象與歷史精神傳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瞿秋白譯,盧那察爾斯基著:《解放了的董吉訶德》,收錄於:《瞿秋白文集‧文學卷》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瞿秋白等著:《紅色光環下的魯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藤井省三著,陳福康編譯:《魯迅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藤井省三著,董炳月譯:《魯迅〈故鄉〉閱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蘇雪林:《我論魯迅》,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二)單篇文章
王得后:〈致力於改造中國人及其社會的偉大思想家〉,刊於:《魯迅研究》1981年12月第5輯。
成仿吾:〈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收錄於,陳漱渝主編:《魯迅論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有恆:〈這時節〉,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宋雲彬:〈魯迅先生往哪裡躲〉,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李初梨:〈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林語堂:〈《人間世》發刊詞〉,收錄於,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書店,1986。
梁實秋:〈小品文〉,收錄於,陳漱渝主編:《魯迅論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許廣平:《魯迅回憶錄‧廈門與廣州》,收錄於,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月刊》選編:《魯迅回憶錄:專著》下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許廣平:《關於魯迅的生活‧魯迅的生活之二》,收錄於,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月刊》選編:《魯迅回憶錄:專著》中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收錄於,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臺北:業強出版社,1990。
章衣萍〈古廟雜談〉,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傅斯年:〈怎樣做白話文〉,收錄於,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臺北:業強出版社,1990。
馮乃超:〈藝術與社會生活〉,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魯迅:《二心集‧《野草》英文譯本序》,《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二心集序言》,《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醉眼」中的朦朧》,《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太平歌訣》,《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文藝與革命》,《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在鐘樓上(夜記之二)》,《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怎麼寫》,《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通信(并Y來信)》,《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魯迅譯著書目》,《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三閒集‧鏟共大觀》,《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什麼是「諷刺」》,《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招貼即扯》,《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後記》,《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徐懋庸作《打雜集》序》,《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答《戲》週刊編者信》,《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答國際文學社問》,《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且介亭雜文‧論俗人應避雅人》,《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而已集‧革命文學》,《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吶喊‧狂人日記》,《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吶喊‧故鄉》,《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兩地書‧二四》,《魯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花邊文學‧一思而行》,《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花邊文學‧序言》,《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祝中俄文字之交》,《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搗鬼心傳》,《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漫與》,《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南腔北調集‧誰的矛盾》,《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准風月談‧前記》,《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准風月談‧後記》《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准風月談‧新秋雜識(二)》,《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61101致許廣平》《魯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61107致韋素園》,《魯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61108致許廣平》,《魯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70426致孫伏園》,《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70925②致李霽野》,《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80306①致章廷謙》,《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80504致章廷謙》,《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80530致章廷謙》,《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280606致章廷謙》,《魯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340504②致林語堂》,《魯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340506致楊霽雲》,《魯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340510致臺靜農》,《魯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340602致鄭振鐸》,《魯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書信‧340813致曹聚仁》,《魯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偽自由書‧止哭文學》,《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偽自由書‧從幽默到正經》,《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偽自由書‧從諷刺到幽默》,《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偽自由書‧頌蕭》,《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淮風月談‧二丑藝術》,《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淮風月談‧幫閒法發隱》,《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野草‧一覺》,《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野草‧這樣的戰士》,《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野草‧題辭》,《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朝花夕拾‧父親的病》,《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華蓋集‧雜感》,《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阿Q正傳〉的成因》,《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魯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魯迅:《集外集拾遺‧《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後記》,《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作雜文也不易》,《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知識階級》,《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拾遺‧對於《新潮》一部分的意見》,《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集外集拾遺‧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墳‧寫在《墳》後面》,《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六》,《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譯文序跋集‧《毀滅》後記》,《魯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譯文序跋集‧《潰滅》第二部一至三章譯者附記》,《魯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譯文序跋集‧《豎琴》譯者附記》,《魯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魯迅譯,弗理契著:〈代序──關於「新人」的故事〉,《魯迅譯文全集》第5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魯迅譯,法捷耶夫著:《毀滅》,《魯迅譯文全集》第5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錢杏邨:〈「朦朧」以後──三論魯迅〉,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錢杏邨:〈死去了的阿Q時代〉,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北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錢理群:〈序言〉,收錄於,汪衛東:《魯迅前期文本中的「個人」觀念》,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