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引書目
(一)史料檔案
《人民日報“思想評論”集》,一九五九年第三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59年。
山西省檔案館編,《太行黨史資料匯編》,第一、二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太行黨史資料匯編》,第三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朱德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共中央北方局》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戰爭時期卷》,上、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中共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五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六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八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九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三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五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六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遵義會議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九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十三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十四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中共黨史資料》,第一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
中共中書記處編,《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吳玉章傳》編寫組編,《吳玉章文集》,下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主編,《“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上冊,北京:內部出版,1988年。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紅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選集》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毛澤東思想萬歲(1958-1960)》,內部發行,未註明出版項。
《毛澤東思想萬歲(1961-1968)》,內部發行,未註明出版項。
《王稼祥選集》編輯組編,《王稼祥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百團大戰歷史文獻資料選編》編審組,《百團大戰歷史文獻資料選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出版,2006年。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三),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張聞天選集》編輯組編,《張聞天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
───────────,《張聞天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1995年。
───────────,《張聞天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秦邦憲(博古)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
楊尚昆,《楊尚昆日記(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論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鞏固〉,原件,現存國立政治大學。
楊闇公,《楊闇公日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蘇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研究院編輯,《斯大林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斯大林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
〈中共中央關於延安整風的一組文件〉(1941年9月—1943年3月),《文獻與研究》,期9(1984年9月),頁1-14。
〈國際東方部關於中國黨三中全會與李立三同志的錯誤的報告〉,《布爾塞維克》,卷4期3(1931年5月),頁66-75。
馬貴凡譯,〈蘇聯新發表的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檔案文件(之二)〉,《中共黨史研究》,期2(1988年2月),頁83-84。
(二)年譜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1898-1969)》上、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
──────────,《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楊尚昆年譜(1907-1998)》,上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
冷溶、汪作玲主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三)中文專著
三軍大學戰史編纂委員會,《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三部──剿共》,上、下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二部編,《周恩來自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
────────────,《朱德自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任弼時傳(修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朱德傳(修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周恩來傳(1898-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周恩來傳(一~四)》,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陳雲傳(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劉少奇傳(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史(1921-1949)》,第一卷(上、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共黨史資料編輯部編,《親歷重大歷史事件實錄》,第一~三卷,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0年。
中華民國留俄同學會編,《六十年來中國留俄學生之風霜踔厲》,臺北:中華圖書,1988年。
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力,《王力反思錄(上、下)》,香港:北星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王凡西,《雙山回憶錄》,北京:現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
王光美、劉源著,郭家寬編,《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建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一~三編,臺北:正中書局,1965年。
王若水,《智慧的痛苦》,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新發現的毛澤東──僕人眼中的偉人》,上、下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
司馬璐,《中共歷史的見證──司馬璐回憶錄》,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何方,《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上、下冊,香港:利文出版社,2005年。
何載,《懷念與回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杜維運發行,2003年。
余伯流、淩步機,《中央蘇區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吳玉章,《吳玉章回憶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78年。
吳安家,《中共意識型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2003)》,臺北:國史館,2004年。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
吳明剛,《福建事變始末》,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吳保樸、李志英,《秦邦憲(博古)傳》,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7 年。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
李德、舒雲編著,《林彪日記》,上、下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9年11月。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下卷,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廬山會議實錄》,香港:天地圖書,1993年。
沈志華,《思想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沈誠,《兩岸密使秘聞錄》,臺北:商周文化,1995年。
汪雲生,《二十九個人的歷史》,北京:崑崙出版社,1999年。
周天瑞,郭宏治著,《沈誠:我替楊尚昆傳信給蔣經國》,臺北:新新聞文化,1995年。
周國全、郭德宏,《王明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二版。
周國全、郭德宏、李明三等著,《王明評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林蘊暉、范守信、張弓著,《1949-1989年的中國:凱歌行進的時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金沖及,《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師哲口述,師秋朗筆錄,《我的一生──師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
徐向前,《徐向前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徐則浩編,《王稼祥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秦福銓,《博古和毛澤東──及中華蘇維埃的領袖們》,香港:大風出版社,2009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1992年九版四刷。
───,《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1998年。
張素華,《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二、三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逢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二~四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79年。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在「一月風暴」的中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臺北:聯經,2001年
單剛、王英輝編著,《歲月無痕:中國留蘇群體紀實》,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彭德懷傳》編寫組編,《彭德懷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智效民,《劉少奇與晉綏土改》,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程中原,《張聞天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程杏培、陶繼明編,《紅色學府──上海大學》,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
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黃美眞、石源華、張雲等編,《上海大學史料》,上海:復旦大學,1984年。
黃崢,《王光美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劉少奇的最後歲月(1966-196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黃華,《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
───,《楊尚昆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國際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臺北:東大圖書,1997年。
───,《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謎》,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上、下篇)》,香港:天地圖書,2009年第七版。
萬亞康,《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興起(1920─1950)》,香港:中樞出版,1952年。
葉子龍口述、溫衛東整理,《葉子龍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葉劍英傳》編寫組編,《葉劍英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董必武傳》編寫組,《董必武傳(1886-1975)(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董邊、鐔德山、曾自編,《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增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路海江,《張國燾傳記和年譜》,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年。
熊向暉,《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歷史的註腳──回憶毛澤東、周恩來及四老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1954-1971)》,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7年。
鄧榕,《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劉伯承,《劉伯承回憶錄》,第一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劉英,《劉英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劉振德,《我為少奇當秘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蔣伯英,《閩西革命根據地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鄭言實編,《斯大林反對托洛斯基主義和哈布林主義的鬥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
鄧力群,《延安整風以後》,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
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
錢庠理,《歷史的變局──從挽救危機到反修防修》,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薄一波,《七十年奮鬥與思考》,上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領袖元帥與戰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年。
羅明,《羅明回憶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羅瑞卿傳》編寫組,《羅瑞卿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蘇維民,《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干歷史問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
龔楚,《我與紅軍》,香港:南風出版社,1955年。
(四)外文譯著
Harrison E. Salisbury (哈里森‧沙茲伯里)著、文森譯,《長征》,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Otto Braun (李德)著、李逵六等譯,《中國紀事》,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
Peter Vladimirov (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著、奚明遠等譯,《延安日記》,臺北:黎明文化,1982年第三版。
Rea K.W. 及Brewer J.C. (肯尼斯‧雷、約翰‧布魯)編、尤存、牛軍譯,《被遺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駐華報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
Roderick MacFarquhar 及Michael Schoenhals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沈邁克)著、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臺北:左岸文化,2009年。
Thomas Kampen (托瑪斯‧凱平)著、連暉譯,《毛澤東周恩來與中共領導權的變遷1931-1945》,香港:時代潮流出版社,2005年。
王明著、徐小英等譯,《中共50年》,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
盛岳著、奚博銓、丁則勤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北京: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
楊炳章著、郭偉譯,《從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五)學位論文
沈銘鐘,〈王明路線之研究(一九三一—一九三五)──中共國際路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6月。Miin-ling Yu,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Moscow, 1925-1930”, Ph.D. Disserta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1995.
(六)期刊專文
子舒,〈小說《劉志丹》被批判內情〉,《黨史縱橫》,期4(2002年4月),頁9-13。
中共四川黨史研究室,〈赤旗高舉丹心動天地──緬懷張秀熟早年為四川革命的貢獻〉,《四川黨史》,期3(1994年6月),頁13-15。
巴人,〈震動中共高層的“秘密錄音事件”〉,《文史博覽》,期1(2008年1月),頁46-47。
王中人,〈鬥爭激烈的“赤都聖地” ──莫斯科中山大學全程實錄(中)〉,《黨史縱橫》,期2(2003年2月),頁21-23。
───,〈鬥爭激烈的“赤都聖地” ──莫斯科中山大學全程實錄(下)〉,《黨史縱橫》,期3(2003年3月),頁34-36。
王友平,〈楊尚昆與楊闇公的手足情〉,《百年潮》,期8(2008年8月),頁30-32。
王玉貴,〈對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團主要組成人員的初步考察〉,《黨史文苑(學術版)》,期14(2006年7月),頁12-13、19。
王作化、王晉陽,〈“長征”一詞的由來及二萬五千里路程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黨史縱覽》,期7(2006年7月),頁36-39。
史唐,〈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回憶〉,《百年潮》期2(2005年2月),頁32-36。
史進平,〈楊尚昆:西柏坡中央大院的大忙人〉,《縱橫》,期3(2008年3月),頁15-18。
何立波,〈中央蘇區時的周恩來與毛澤東〉,《文史精華》,期7(2004年7月),頁4-13。
───,〈反“江西羅明路線”始末〉,《文史精華》,期4(2004年4月),頁31-37。
何定,〈千秋友誼話彭楊──楊尚昆和彭德懷〉,《湘潮》,期7(2008年7月),頁10-14。
余敏玲,〈國際主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1925-19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26(1996年12月),頁237-264。吳冷西,〈同田家英共事的日子(上)〉,《黨的文獻》,期4(1996年7月),頁61、83-92。
───,〈同田家英共事的日子(中)〉,《黨的文獻》,期5(1996年9月),頁79-86。
吳達德,〈吳玉章與四川“中國青年共產黨”的創建〉,《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32期4(2005年7月),頁71-76。
宋鍵,〈楊尚昆對長征勝利的重要貢獻〉,《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期3(2007年7月),頁89-91。
志文,〈楊尚昆在山西(上篇)〉,《黨史文匯》,期8(2007年8月),頁13-18。
──,〈楊尚昆在山西(下篇)〉,《黨史文匯》,期9(2007年9月),頁16-23。
李秀芹,〈秘書要確保證物信息暢通無阻〉,《工會論壇》,卷10期4(2004年7月),頁115-116。
李欣、王凡,〈中共中央機關的第三次大搬遷〉,《黨史博覽》,期1(2008年1月),頁4-9。
──────,〈楊尚昆初掌中央辦公廳〉(上),《黨史博覽》,期7(2007年7月),頁30-36。
──────,〈楊尚昆初掌中央辦公廳〉(中),《黨史博覽》,期8(2007年8月),頁23-27。
──────,〈楊尚昆初掌中央辦公廳〉(下),《黨史博覽》,期9(2007年9月),頁40-43。
李筱春,〈楊尚昆的檔案觀〉,《蘭臺世界》,期17(2008年9月),頁50-51。
李毅弘,〈楊尚昆對中共政治思想工作的貢獻初探〉,《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卷26期9(2007年9月),頁67-70。
李穎,〈新中國中央辦公廳主任崗位上的楊尚昆〉,《中共黨史資料》,期3(2007年9月),頁153-163。
──,〈楊尚昆與中共中央機關三次“大搬家”〉,《百年潮》,期8(2007年8月),頁33-38。
孟紅,〈重返政壇之初的楊尚昆〉,《福建黨史月刊》,期7(2007年4月),頁22-24。
──,〈雲水襟懷、松柏氣節──楊尚昆革命生涯軼事〉,《黨史縱覽》,期7(2007年7月),頁4-12。
孟紅、李海燕,〈楊尚昆和毛澤東的故事〉,《黨史縱橫》,期8(2007年8月),頁26-29。
林工、李欣,〈楊尚昆與中共中央文件〉,《紅岩春秋》,期4(2007年8月),頁10。
延淵〈難忘楊尚昆伯伯對我們的關懷〉,《黨史博覽》,期10(2006年10月),頁26-27。
武健華,〈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的小整風〉,《世紀》,期2(2011年4月),頁18-22。
邵雍,〈瞿秋白與中山大學政治風波〉,《黨史研究與教學》,期2(2006年3月),頁9-21。
邱建、葛幼力,〈楊尚昆的晚年情懷〉,《傳承》,期9(2007年9月),頁14-17。
柳百琪,〈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稱號的由來〉,《炎黃春秋》,期12(1999年12月),頁70-72。
倪良端,〈彭德懷楊尚昆並肩保衛中央蘇區〉,《湘潮》,期8(2006年8月),頁14-15。
───,〈楊尚昆和彭德懷在中央蘇區〉,《黨史天地》,期10(2007年10月),頁33-36。
高華,〈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後〉,《二十一世紀》,總期93(2006年2月),頁75-89。孫言誠,〈中南海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炎黃春秋》,期7(2010年7月),頁29-34。
容全堂,〈中南海的“黑旗事件”〉,《炎黃春秋》,期12(2007年12月),頁5-9。
徐黎,〈論楊尚昆對朱德建設現代化軍隊思想的發展——紀念楊尚昆誕辰100周年〉,《毛澤東思想研究》,卷24期4(2007年7月),頁56-59。
張彥臺,〈楊尚昆指揮中共中央三次“大搬家”〉,《黨史博采》,期4(2008年4月),頁13-16。
張國新,〈論“文革”前楊尚昆的憂患意識〉,《毛澤東思想研究》,卷25期2(2008年3月),頁59-64。
張澤宇,〈莫斯科中山大學停辦原因論析〉,《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32期3(2006年5月),頁7-11。
曹春榮,〈博古對待福建事變的態度緣何前許後拒?〉,《黨史研究與教學》期6(2007年12月),頁52-56。
梁正,〈黨在山西統戰工作中的一個成功經驗──淺談“犧盟會”的形成發展與歷史作用〉,《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卷24期1(2001年2月),頁56-58。
郭華倫,〈五次圍剿與蘇區紅軍的失敗〉,《匪情月報》,卷10 期6(1967年),頁102-115。
陳永發,〈毛澤東與七千人大會:民主發揚還是文革預演?〉,《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69(2010年9月),頁127-169。
陳修良,〈懷念戰友孫冶方〉,《上海社會科學》,期7(1983年7月),頁44-47。
章學新、謝景星,〈被鄧小平稱為革命元老的楊尚昆〉,《炎黃春秋》,期10(2000年10月),P2-10。
彭鋼,〈患難見真情──彭德懷與楊尚昆的交往〉,《縱橫》,期5(2007年5月),頁4-7。
程文,〈吳玉章同志為革命奮鬥的一生〉,《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期2(1987年4月),頁104-111。
程世剛,〈楊尚昆家世略說〉《黨史縱覽》,期7(2007年7月),頁13-16。
黃一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楊尚昆生平思想幾個問題研究──讀《楊尚昆年譜》上卷〉,《中共黨史研究》,期6(2007年6月),頁104-111。
黃瑤,〈長征途中會理會議之真相〉,《黨史博覽》,期9(2007年9月),頁13-16。
楊尚昆,〈回憶高饒事件〉,《黨的文獻》,期1(2001年1月),頁14-22。
───,〈回憶高饒事件(續)〉,《黨的文獻》,期2(2001年3月),頁16-23、85。
───,〈回憶與懷念〉,《中共黨史研究》,期4(1997年4月),頁3-5。
───,〈給劉英的信〉(1983年3月26日),《文獻與研究》,期2(1984年2月),頁15。
───,〈關於“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問題〉,《百年潮》,期8(2001年8月),頁10-22。
楊尚昆口述,張培森整理,〈楊尚昆1986年談張聞天與毛澤東〉,《炎黃春秋》,期3(2009年3月),頁29-36。
楊奎松,〈“江浙同鄉會”事件始末〉,《近代史研究》,期3(1994年6月),頁193-219。
───,〈“江浙同鄉會”事件始末(續)〉,《近代史研究》,期4(1994年8月),頁213-241。
楊宣國、李明瞳,〈楊尚昆與毛澤東的幾段軼聞〉,《協商論壇》,期2(2006年2月),頁56。
楊煒,〈碧血青春灑江天──紀念童庸生同志誕辰100周年〉,《四川教育學院學報》,卷14期3(1998年7月),頁113-116。
熊華源、曹前發,〈回眸百年楊尚昆〉,《紅巖春秋》,期4(2007年8月),頁3-9。
劉明剛、鄭豔清,〈楊尚昆與身邊的偉人們〉,《黨史天地》,期4(2004年4月),頁12-16。
劉海軍,〈吳玉章與四川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攀枝花學院學報》,卷26期5(2009年10月),頁26-29。
劉源,〈做好人,才能做好官──回憶楊尚昆主席〉,《領導文萃》,期6(2008年3月),頁76-81。
慶新,〈中共旅莫支部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動略述〉,《黨的文獻》,期5(1991年10月),頁80-83。
鄭洪泉,〈楊闇公〉,《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1(1982年3月),頁39-51。
鄧壽明,〈四川黨團組織的創始人──王右木〉,《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期1(2004年1月),頁58-59。
───,〈馬克思主義在四川傳播的第一人──王右木〉,《四川黨史》,期3(2001年6月),頁32-35。
戴向青,〈論AB團和富田事變〉,《中共黨史研究》,期2(1989年3月),頁22-27。
戴珮娟,〈秦邦憲之研究(1926-1946)〉,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謝懷丹口述,曹敏華整理,〈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生活回憶〉,《黨史研究與教學》,期8(1983年8月),頁41-53。
韓亮、王安平,〈楊尚昆軍隊建設思想芻議〉,《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期6(2008年6月),頁33-34。
關相生,〈尚昆同志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廣東黨史》,期6(2007年12月),頁4-6。
閻明復、朱瑞真,〈中辦翻譯組成員眼中的楊尚昆〉,《百年潮》,期151(2010年7月),頁35-41。
蘆荻,〈相識相知葉與楊──葉劍英與楊尚昆紀事〉,《同舟共進》,期9(2009年9月),頁63-67。
蘇維民,〈聽楊尚昆談“四清”運動〉,《百年潮》,期10(2007年10月),頁11-19。
───,〈楊尚昆被免去中辦主任以後〉,《百年潮》,期11(2007年11月),頁18-21。
───,〈楊尚昆談廬山會議〉,《百年潮》,期1(2008年1月)第,頁10-17。
───,〈改革開放之初楊尚昆在廣東〉,《百年潮》,期2(2008年2月),頁18-24。
───,〈楊尚昆談所謂“秘密錄音”〉,《百年潮》,期4(2008年4月),頁19-22。
───,〈楊尚昆談在中央辦公廳二十年〉,《百年潮》,期7(2008年7月),頁17-23。
───,〈楊尚昆與三年困難時期精減城市人口〉,《百年潮》,期10(2008年10月),頁10-15。
───,〈楊尚昆憶兼任中直機關黨委書記〉,《百年潮》,期1(2009年1月),頁19-23。
───,〈楊尚昆談抗美援朝戰爭〉,《百年潮》,期4(2009年4月),頁10-14。
───,〈懷念楊尚昆〉,《百年潮》,期7(2009年7月),頁42-46。
───,〈楊尚昆談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到八大路線的形成〉,《中共黨史資料》,期2(2009年6月),頁39-53。
───,〈楊尚昆領導下的群眾工作組〉,《中共黨史資料》,期3(2009年9月),頁177-184。
(七)報刊
博古,〈擁護黨的布爾塞維克的進攻路線〉,《鬥爭》,第三期(1933年2月23日),頁4-10。
中共中央局,〈關於擴大紅軍的決議〉,《鬥爭》,第十九期(1933年7月25日),頁2-5。
李富春,〈把擴大紅軍的突擊到群眾中去〉,《鬥爭》,第三十八期(1933年12月12日),頁5-7。
楊尚昆,〈紀念『二七』與我們的中心任務〉,《紅色中華》,第五十期,1933年2月7日,版一。
───,〈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逃跑路線〉,《紅色中華》,第五十四期,1933年2月19日,版二。
───,〈紀念馬克思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紅色中華》,第六十期,1933年3月12日,版一。
───,〈緊急動員起來,粉碎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大舉進攻〉,《紅色中華》,第九十四期,1933年2月4日,版一。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鬥爭》,第一期(1933年2月4日),頁10-11。
───,〈反對腐朽的自由主義〉,《鬥爭》,第三期(1933年2月23日),頁18-20。
───,〈馬克思逝世五十週年紀念〉,《鬥爭》,第四期,1933年3月5日,頁5-8。
───,〈紀念『三二一』與『四二一』〉,《鬥爭》,第六期(1933年3月25日),頁4-7。
(八)網路資訊
李永昌,〈浙同鄉會事件”的幾個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網》,網址:http://myy.cass.cn/file/2006010518038.html(擷取日期:2010年7月26日)
林蘊暉,〈高崗事件與中共高層在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上的分歧〉,《二十一世紀》網絡版,期74(2008年5月),網址: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5002.htm(擷取日期:201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