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王三幸(1993)。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全世(200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資訊與教育,83,52-60。
古明峰(1991)。數學焦慮的成因與處理。諮商與輔導,66,39-41。朱麗麗(1992)。我國留美學生的電腦態度、電腦經驗、與對電腦應用的看法
-以美國一所中西部大學為例。國教世紀,4,257-281。
朱麗麗、陳明月(1992)。影響國小教師學習電腦的因素。載於中國視聽教
育學會主編:國際視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市:五南。
佘豐賜(2009)。我國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關係。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清泉(2002)。高職學生的電腦態度調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
吳美惠(1993)。在職成人電腦態度的特徵與成因之分析。社教雙月刊,55,48-52。
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
成就上比較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1996)。電腦焦慮的涵意、成因、評量與輔導策略之探討。屏師科學教育,3,25-34。
吳明隆(1997)。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志恆(2000)。國小學童電腦焦慮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2006)。基本能力。2006/9/16,取自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le/educate/gz16. htm。
吳錦毅(2007)。離島地區國中教師接受創新程度、資訊素養、電腦焦慮與電
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博瀚、賴英娟(2007)。考試焦慮對學習者自我調適學習行為與成就表現之影響。教育與發展,24(5),95-100。
沈雯(2001)。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焦慮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光懿、張至文、胡信忠、涂志榮(2004)。國小學童對電腦焦慮感之調查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36,93-109。
周倩(1999)。臺灣高中高職教師電腦網路焦慮之研究。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
教學研討會(ICCAI99)論文集,37-48。臺灣:逢甲大學。
姚秀雲(2002)。高中學生的電腦態度調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朱(2000)。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
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金堂(1996)。「數學焦慮」學生的輔導。諮商與輔導,128,21-23。徐玉婷(2003)。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瑞奎(2005)。從教學現場看九年一貫資訊教育。北縣教育,51,95-99。郭為藩(1992)。現代心理學說。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莊雅茹(1992)。電腦焦慮與電腦行政。資訊與教育,31,34-36。莊雅茹(1993)。台灣學生電腦焦慮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5),114-127。
莊雅茹(1995)。電腦焦慮測驗題目之編製與發展。資訊與教育,45,18-27。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動機
的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9)。寬頻上網帳號數,2009年九月二十一日,取自
http://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
site_content_sn=1132&is_history=0&pages=0&sn_f=11880。
陳奎熹(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麗鈴(1998)。高職學生電腦焦慮之相關因素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華(2000)。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習成就之關係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孟愉(2003)。國小資優班學童與一般學童自然科學習焦慮影響因素之比
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儒晰、黃金花(2008)。屏東地區幼兒園教師電腦焦慮之探究。兒童與教育研究,4,129-157。
崔斐韻(2004)。大學生資訊焦慮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貴祥(1988)。學習目標、學習技巧、自我概念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聰銘(2000)。綜合所得稅申報方式的電腦相關因素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資
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世杰(2002)。國中學生電腦態度量表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
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郁雯(2003)。電腦自我效能、電腦經驗及他人支持三者與電腦態度及電腦
焦慮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嘉如(2005)。國中學生及其家長電腦網路使用情形、態度關聯性之研究-
以宜蘭縣壯圍國中為例。私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系碩士班碩
士論文。
葉在庭(2001)。青少年情緒調適、焦慮、社會支持及生活事件與自殺意念的關係。中華輔導學報,10,151-178。
管益杰、王昌海、董奇(2006)。教師的計算機焦慮。當代教育科學,5,
52-53。
楊坤原、張賴妙理(2006)。國中學生對電腦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應用。科學教育學刊,14(3),283-308。
廖仁藝(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
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綺兒(2001)。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中
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玲玲(2003)。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
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蔡淑娥(1985)。高中生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亞恆(2005)。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教育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碧慧(2006)。國小低年級學童數學焦慮量表建立與理論模式驗證。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世華(2000)。國小教師電腦焦慮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Byrd, P. (1982). A descriptive study of mathematics anxiety: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 A. J. (1985). An anxiety management approach to computerphobia.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9 (1), 90-94.
Beasley, T. M, Long. J. D., & Natali, M. (2001).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athematics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 34(1), 14-26.
Bracey, G. W. (1988). Computers and anxiety in education: Round two. Electronic Learning, 8(3), 26-28.
Brosnan, M. J. (1998). Technophobia: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irwa, A. S. (1993). Computer attitudes scal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21(1), 37-44.
Dambrot, F. H., Watkins- Maiek, M. A., Silling, S. M., Marshall, R. S., & Garver, J. A. (1985). Correlat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and involvement with compute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7, 71-86.
Doronina, O. V. (1995). Fear of computer. 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 37(2), 10-28.
Donald, O. V. (1995). Fear of computers,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36(4), 79-97.
Eysenck, M. W. (1992). Anxiety: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delbrock, R. C. (1990). Computer anxiety reduction: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reud. London: Hogart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s1926).
Galagan, D. (1983). Treating computer anxiety with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7), 57 -60.
Gallo, D. (1986). Expectancy theory as a predictor of individual response to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1), 31-41.
Heinssen, R. K. Jr., Glass, C. R., & Knight, L. A. (1987). Assessing computer anxiety: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mputer Anxiety Rating Scal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 49-59.
Leo, J. (1980). Coping with computer. Discover, 1(3), 94-97.
Loyd, B. H., & Gressard, C. P. (1984). Reliability and factorial validity of computer attitude scal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4(2), 501-505.
Lankford, J. S., Bell, R. W., & Elias, J. W. (1994). Computerised versusstandard personality measures: Equivalency, computer anxiet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4), 497-510.
Maurer, M. M., & Simonson, M. R. (1984).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computer anxiet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3428).
McInerney, V., McInerney, D. M., & Sinclair, K. E. (1994). Student teachers, computer anxiety and computer experience. Jour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1(1), 27-50.
Meier, S. T. (1985). Computer aversion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2, 327-334.
Patterson, C. H. & Watkin, C. E. Jr. (1996). Theories of psychotherap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ina, A. A. & Harris, B. R.(1993). Increasing teachers’ confidence in using computers fo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5648).
Raub, A. C. (1981). Correlates of computer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Rosen, L. D., Sears, D. C., & Weil M. M. (1987). Computerphobia.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and Computers, 19(2), 167-179.
Rottier, J. (1982, March). Reducing computer tension. Instructional Innovator, 27(3), 8.
Rosen, L. D ., & Weil, M. M. (1995). Computer anxiety: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en countr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 11(1), 45-64.
Spielberger, C. D. (1972).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anxiety research.In C. Spielberger(ed.), Anxiety: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Vol. 2.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monson, M. R., Matt, A., & Maurer, M. M. (1987).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test of computer literacy and a Computer Anxiety Index.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3 (2), 231-247.
Selwyn, N. (1997).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Validation of a Computer Attitude Scale for 16-19 Education. Computer Educ, 28(1), 35-41.
Widmer, C., & Parker, J. (1983). Micro anxiety: How to beat it before you get it. Electronic Learning, 3 (3),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