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文長安(1983)。如何建立中餐烹調技能檢定。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1(3),18-21。王安祥(2009)。身心障礙勞工操作危險性機械適宜性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王雅玄(1998)。德懷術在課程評鑑上的應用。教育資料研究,25,43-46。江文雄(1999)。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江義平(1987)。技術可以走遍天下:對職業證照制度之檢討及建議。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1,11-16。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4)。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職業訓練法。2011年5月20日,取自http://laws.cla.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509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4)。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製訂、學科題庫命製、術科題庫命製作業須知。臺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5)。技術士技能檢定工作手冊。臺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6)。中餐烹調技能檢定規範。臺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行政院衛生署(2011)。衛生署重大政策。2011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余耀銘(2000)。研擬我國單晶片技能檢定分級與規範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基常、謝文隆、田振榮(1997)。我國機械加工類技能檢定職類別之建立與分級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專案研究,未出版。李隆盛(1999)。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展望。臺北:師大書苑。
周芬娜(2004)。飲饌中國。臺北:積木文化。
周談輝、張吉成(1988)。落實技術士職業證照制度之策略。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6(1),67-71。林佳霓(2004)。臺北市鐵板燒餐廳廚師形象與消費者現況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宜宏(1999)。台灣省技能檢定實務工作及其困境探討。勞工之友,580,20-22。林素貞(1986)。德爾菲技巧應用於垃圾掩埋廠址之評估體系建立與權重分配。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75年年會論文集。
邱顯明(1982)。落實職業證照制度提高產品品質與服務水準。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10),3-7。徐近平(1983)。「中餐烹調」技能檢定現況。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1(4),32-34。
高培峯(2000)。如何落實技術士職業證照制度。社教雙月刊,10,28-31。
康自立(199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作者。康自立、何君毅、蕭錫錡、陳繁興、趙志揚、郭永雄、蕭念湘(1990)。建立我國技術士職業證照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康龍魁(1993)。追求另一張技職文憑:淺談商業類職業證照制度之現況與展望。技職與職業教育雙月刊,17,130。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揚智。張承晉、黃乾泰。陳鴻助、吳佳玲(2006)。中餐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適切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4-2516-S-165-002)。
教育部(1998)。家事職業學校家政科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
莊祖宜(2009)。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臺北:大塊文化。
陳聰浪(1991)。我國鑄造職類技能檢定規範適切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陳麗如(2004)。廣式點心廚房主管專業能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彭仁桂(1995)。我國機工類技能檢定措施之研究。就業與訓練,14(6),63-69。曾芬玲(1994)。中餐廚師工作知識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鴻毅(1996)。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對高職機械類專業實習教學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文振(1996)。落實技能檢定展開職業證照制度新紀元。就業與訓練月刊,第14(5),92-95。黃承堯、馬守智、李定藩(1982)。建立我國技能檢定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內政部職業訓練局技能檢定組專案研究,未出版。
黃啟賢(1986)。職校技能檢定實施之現況與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3,36-38。楊雯雯(2003)。廚師專業能力之研究-餐飲教師與現職廚師認知之比較分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葉寶華(1999)。中餐烹調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狀況之分析。德育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1,97-114。廖清輝(2005)。技術士證照檢定制度對職場競爭力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臺灣省教育廳家政科能力本位教學實驗研究小組(1990)。烹飪教師手冊(第一冊)。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灣省教育廳農村家政科能力本位教學實驗研究小組(1989)。學生烹飪實驗教材(第五冊)。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潘致弘(2007)。油煙暴露作業勞工世代建立之研究:易感性指標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蔣家娟(2002)。臺灣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就業或升學意願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蔡中和(2001)。我國中餐證照制度對於餐飲衛生提昇與認知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衍基(1998)。劣幣驅逐良幣。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4(2),12-17。蕭錫錡(1999)。落實技術士證照制度效用之評估與推廣之研究。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蕭錫錡(2000)。技能檢定委託相關機構團體辦理之可行性研究。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蘇欣潔(2002)。道地中國菜學習百科。臺北:貓頭鷹。
英文部分
Gonczi, A., Hager, P., & Oliver, L. (1990). Establishing Competency-based Standards in the Professions. National Office of Overseas Skills Recognition (NOOSR) DEET.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Kirkpatrick, D. L., & Kirkpatrick, J. D. (2006).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McLagan, P. A. (1989). Model for HRD practice.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24(9),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