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3:4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游麗柔
論文名稱:
孟子與韓非教育思想之比較
指導教授:
張清泉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個別化
、
以德為教
、
以法為教
、
以吏為師
、
因材施教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341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孟子講究教育的個別性,依人材質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施教;而韓非在意教育的普遍性,他期待全國人民,全部都接受法的宣教。孟子所主張教育應該適應個性,因材施教,而不是一體適用相同的方式,是非常適合在學識養成的教育範圍。學生因其材質之不同,給予不同的輔導和教育,也因其資質的不同,而授以不同的內容;求學者的程度不一,特質不同,故教育之形式也自有不同。在一個人才培養的過程,應以發展其個性為要,時雨化之,只待啟發即可,如天地之生萬物,不言而喻;教學並不是一味地灌輸學生知識,應是培養學生能自我覺醒,自我檢討。韓非以為施政必須為大多數人著想,所以說任人不如任法,而教育就是使全部國民知法,進而守法的工具,所以教育應該具備普遍性,對全國人民實施,敎授大家應該遵循的共同規矩,不應因人而有區別,這顯然適用於制度、組織的設計,以及通識教育和全民教育的範圍;這種行之明文,客觀張揚於外,要求全民遵守,並有國家公權力作為執行後盾的法治設計,在現代已普遍受到肯定和採納,並成為民主國家共有共遵之治國理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檢討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5
第二章 孟子與韓非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 …………………………8
第一節 生平及時代背景 ……………………………………………8
一、 孟子與韓非之時代背景 …………………………………… 8
二、 孟子之生平……………………………………………………9
三、 韓非之生平……………………………………………………11
第二節 人性觀 ………………………………………………………13
一、孟子性善的人性觀 ……………………………………………14
二、韓非自利為我的人性觀 ………………………………………18
第三節 歷史觀 ………………………………………………………23
一、孟子復古的歷史觀 ……………………………………………23
二、韓非變古的歷史觀 ……………………………………………24
第四節 教育觀 ………………………………………………………28
一、孟子的教育觀 …………………………………………………28
二、韓非的教育觀 …………………………………………………29
第五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孟子與韓非的教育理念 ……………………………………32
第一節 教育的態度 …………………………………………………32
一、孟子的態度 ……………………………………………………33
(一)因人施教………………………………………………………33
(二)順應自然而行…………………………………………………33
(三)注重啟發………………………………………………………34
二、韓非對教育所持的態度 ………………………………………34
(一)全部人民應一體受教…………………………………………34
(二)強調教育改革…………………………………………………35
(三)禁私學…………………………………………………………35
第二節 教育的內容 …………………………………………………36
一、孟子主張以德為教 ……………………………………………36
二、韓非主張以法為教 ……………………………………………39
第三節 教育的對象 …………………………………………………41
一、孟子注重個別化的啟發 ………………………………………41
二、韓非要求普遍化的奉行 ………………………………………42
第四節 對學習者的態度 ……………………………………………44
一、孟子對受教者學習態度的期待 ………………………………44
(一)應具備主動自發的能力.………………………………………44
(二)富懷疑的精神,但不能武斷曲解 ……………………………46
二、韓非認為所有人都應接受法的約束 …………………………47
第五節 教育的方法 …………………………………………………48
一、孟子教育的方法 ………………………………………………49
(一)注重言教、身教 ………………………………………………49
(二)重視由博反約 …………………………………………………49
二、韓非教育的方法…………………………………………………50
(一)賞罰分明才是施教成功的關鍵 ………………………………50
(二)以吏爲師的學制 ………………………………………………51
第六節 小結 …………………………………………………………51
第四章 孟子與韓非的教育目的及影響 ……………………………53
第一節 孟子的教育目的… …………………………………………53
第二節 韓非的教育目的 ……………………………………………56
第三節 孟子與韓非教育觀對後世與現代的影響 …………………59
一、孟子教育觀對後世思想的影響 ………………………………60
(一)儒家學說的精進與發揚………………………………………60
(二)儒家成為中華文化的正統……………………………………61
(三)對科舉教育的影響……………………………………………61
(四)對其他學派的影響……………………………………………62
二、韓非之說對後世思想的影響 …………………………………63
(一)中國的統一與秦代教育………………………………………63
(二)焚書坑儒………………………………………………………64
(三)陽儒陰法………………………………………………………65
三、孟子之說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67
(一)深受性善論影響的現代德育…………………………………68
(二)重視學習環境…………………………………………………68
(三)重視身教………………………………………………………69
(四)為學之道在於努力與專心……………………………………69
(五)因應個性施教…………………………………………………69
(六)按部就班的教育方法…………………………………………70
四、韓非之說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70
(一)法制化的學制與規範…………………………………………70
(二)教育體系的選才與評鑑………………………………………71
(三)賞罰與考核……………………………………………………74
(四)法治教育………………………………………………………75
第四節 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 …………………………………………………………79
一、孟韓不同的教育理念 …………………………………………79
二、教育方法的啟迪與運用 ………………………………………81
三、教育當以德化為本法治為用 …………………………………85
四、傳統思想的新時代意義 ………………………………………88
參考書目 ………………………………………………………………90
參考書目
(依筆劃順序)
一、專書
戰國˙孟子著,史次耘《孟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戰國˙韓非著,陳啟天校釋《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漢˙司馬遷《史記》<二十五史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劉向著,黃清泉注譯《新譯列女傳》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年
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王潔卿《中國法律與法治思想》台北:作者發行,1988年
朱瑞祥《韓非政治思想之剖析》台北:黎明文化,199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76年
牟鐘鑒《儒學價值的新探索》濟南:齊魯文化,2001年。
江文思、安樂哲《孟子心性之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 台北:風雲時代,1991年
林永喜《孔孟荀教育哲學思想比較分析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1984年
林緯毅《儒法兼容》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4年
吳汝鈞《儒家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吳 光《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文化,1990年
吳秀英《韓非子研議》台北:文史哲出版,1979年
金耀基著《中國民本思想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武內雄《中國哲學思想史》台北:仰哲文化,1982年
姚蒸民《韓非子通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胡懷琛《中國先賢哲學》台北:正中書局,1958年
袁保新《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2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陳啟天《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德和《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洪葉文化,2003年
陳基政註譯《四書讀本新註新譯》台北:世一出版社,200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香港九龍:太平洋圖書公司,1970年
楊政河《哲學對當前教育的重要性》台北:慧炬出版社,1988年
張素貞《韓非子難篇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
張德文《先秦家思想三論》台北:五南書局,1996年
張應杭、黃寅《讀孟子開智慧上、下》台北:智慧大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黃俊傑《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年
詹棟樑《德育原理》台北:五南文化出版社,1997年
傅佩榮《孟子的生平及思想》台北:鼎文出版社, 2003年
謝雲飛《韓非子析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蘇新鋈《先秦儒學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盧瑞鍾《韓非子政治思想新探》台北:著者出版,1989年
二、學位論文
高柏園《孟子與韓非子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陳全得《韓非子反儒說評析》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陳雅芳《韓非價值思想研究》台北:陽明大學一般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張心儒《孟子與韓非政治傳播思想初探》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劉哲富《孟子教育思想的哲學省察》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滕春興《孟子教育哲學思想體系與批判》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
三、期刊論文
翁之鏞〈論集法家大成的韓非〉《法令月刊》7卷11期,1956年11月,頁3-5。
刑濟眾〈韓非思想觀點〉《民主憲政》11卷2期,1956年,頁55-62
趙海金(論韓非思想之基本觀點〉《民主憲政》第16卷6期,1959年7月,頁10-16。
金耀基(論韓非政治思想之淵源及體系〉《幼獅月刊》第12卷第2期,1960年,頁6-11
李伯鳴〈韓非及其學術思想〉《聯合書院學報》第2期,1963年,頁1-58
陸樹槐〈韓非論法及其教育觀〉《法律評論》第29卷第1期,1963年,頁6-9
陳建東〈秦代學制初探〉《古文叢刊》第14卷第8期,1963年,頁17-24
周耀〈孟子的教育理論〉《臺灣教育》第203期,1967年,頁5-14
秦汝炎〈孟子教育思想〉《幼獅學誌》第6卷第4期,1967年,頁1-30
靜芝〈韓非思想體系緒論〉《輔大人文學報》1期,1970年,頁583-609
劉宗烈〈論孟子教育思想〉《孔孟學報》第22期,1971年,頁87-102
王邦雄〈韓非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歷史觀〉《鵝湖》11期,1976年,頁18-21
王章青炎〈析評商鞅對法家的影響〉《盛世文化集刊》第12卷第3期,1978年,頁143-148
王曉波、張純〈漢代陽儒陰法的形成和確立〉《大陸雜誌》第64卷第3期,1982年3月,頁5-24
王曉波〈韓非的人性論、社會論與歷史論〉《食貨月刊》第12卷第2期,1982年,頁49-64
胡藹君〈韓非之政治思想與秦帝國滅亡:兼論韓非之歷史觀〉《史苑》35期,1982年6月,頁227-241
王邦雄〈從儒法之爭看韓非哲學的現代意義〉《鵝湖》第91期,1983年1月,頁10-19。
李甲孚〈韓非的以法治國論:韓非子有度篇新詮〉《法學叢刊》29卷3期,1984年7月,頁31-38
林正文〈孟子教育學說探微〉《育達學報》第1期,1987年,頁42-56
楊慶豐〈韓非哲學的檢討〉《中國文化月刊》第103期,1988年5月,頁81-87
李威熊〈漢代獨尊儒術的平議〉《國文天地》第5卷第4期,1989年9月,頁16-20。
陳全得〈韓非子中有關孔子形象及兩家學說異同之比較〉《中華學苑》第41期,1991年,頁61-87
吳福相〈韓非子「定法」篇析評〉《中國工商學報》第13期,1992年6月,頁189-197。
龔書鐸〈晚清的儒學〉《北京師大學報》第37期,1992年,頁96-112
鄭師渠〈論晚清國粹學派的經學思想〉《北京師大學報》第37期,1992年,頁165-181
戴璉璋〈孔子思想與當前中國社會的人文建設〉《國文天地》第9卷6期,1993年6月,頁17-25。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孟子〉(辨義利)《國文天地》第7卷1期,1993年1月,頁44-61。
蔡俊傑(韓非子思想探析—教育思想篇〉《師友月刊》第321期,1994年,頁55-57
高婉瑜〈韓非的反智論與教育觀--由人性談起〉《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第二期,2000年,頁16-28
沈順福〈儒學的德性倫理學批判〉《東岳論叢》22卷9期,2001年,頁35-41
劉 偉〈孟子與滕文公〉《孔孟月刊》第42卷8 期,2004年8月,頁54-59。
朱榮智〈孟子的教育理念〉(經典列車)《孔孟月刊》第42卷6期,2004年6月,頁130-147。
胡維敏(韓非的「利」「法」思想在教育上的運用〉《菁莪季刊》第17卷第1期,2005年,頁78-84
林逢源〈韓非子論姦偽與賢智〉《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8期,2009年,頁21-42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孟子與韓非子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
2.
孟子教育思想的哲學省察
3.
韓非價值思想研究
4.
孟子教育哲學思想體系與批判
5.
孟子與韓非政治傳播思想初探
6.
<<韓非子>>反儒說評析
7.
孟子道德思想研究-成德之教的兩個進路
1.
周耀〈孟子的教育理論〉《臺灣教育》第203期,1967年,頁5-14
2.
陸樹槐〈韓非論法及其教育觀〉《法律評論》第29卷第1期,1963年,頁6-9
3.
金耀基(論韓非政治思想之淵源及體系〉《幼獅月刊》第12卷第2期,1960年,頁6-11
4.
李伯鳴〈韓非及其學術思想〉《聯合書院學報》第2期,1963年,頁1-58
5.
楊懿麗(1992)。「由需求調查到學習心理-再論大一英文之教學問題」。英語教學,17(1),29-37
6.
翁之鏞〈論集法家大成的韓非〉《法令月刊》7卷11期,1956年11月,頁3-5。
7.
羅美貞(2000)。高職英文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因應,商業職業教育,76,19-28。
8.
秦汝炎〈孟子教育思想〉《幼獅學誌》第6卷第4期,1967年,頁1-30
9.
劉宗烈〈論孟子教育思想〉《孔孟學報》第22期,1971年,頁87-102
10.
王邦雄〈韓非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歷史觀〉《鵝湖》11期,1976年,頁18-21
11.
王曉波、張純〈漢代陽儒陰法的形成和確立〉《大陸雜誌》第64卷第3期,1982年3月,頁5-24
12.
王曉波〈韓非的人性論、社會論與歷史論〉《食貨月刊》第12卷第2期,1982年,頁49-64
13.
胡藹君〈韓非之政治思想與秦帝國滅亡:兼論韓非之歷史觀〉《史苑》35期,1982年6月,頁227-241
14.
王邦雄〈從儒法之爭看韓非哲學的現代意義〉《鵝湖》第91期,1983年1月,頁10-19。
15.
李甲孚〈韓非的以法治國論:韓非子有度篇新詮〉《法學叢刊》29卷3期,1984年7月,頁31-38
1.
從孟子性善論論現代師生關係
2.
儒家經典教育研究-以《孟子》為中心
3.
孟子義命思想在品德教育之研究
4.
《荀子》與《韓非子》教育思想之比較
5.
論孟子倫理思想在品格教育中的實踐
6.
提升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
7.
《孟子師說》之思想研究
8.
《孟子》應用於高中國文教學之研究
9.
孟子人性論現代詮釋的爭議與釐清
10.
孟子的管理哲學之研究
11.
《孟子》譬喻與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研究
12.
康德與孟子自律倫理學之比較研究
13.
從「禮─法」觀比較荀子與韓非之政治哲學
14.
《孟子》中的舜故事研究
15.
《孟子》君臣觀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