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共匪在台的組織與活動》,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40年。
王世杰、錢端升,《比較憲法(上)》,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5 年12 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台北:印刷工場,昭和14 年7 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王乃信等翻譯,《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一九一三年─一九三六年),第三冊‧共產主義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1989 年6 月。
石牌訓練班,《匪情研究共匪特工的作法》,石牌訓練班印,民國46 年7 月。
石牌訓練班,《匪情研究共匪特工的理論》,石牌訓練班印,民國45 年11 月。
任育德,〈從口述歷史看1950 年代政治案件的女性受刑人〉《近代中國》第154 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3 年。何池,《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台灣革命研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4 月。
何鳳嬌,《戰後台灣政治案件─湯守仁案史料彙編(一)》,國史館、文建會編印,2008 年1月。
何鳳嬌,《戰後台灣政治案件─湯守仁案史料彙編(二)》,國史館、文建會編印,2008 年11 月。
吳乃德主持計畫,《威權時期政治案件受難者訪談計畫》(上冊)(下冊),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8 年12 月。
吳克泰,《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 年8 月。
呂芳上等人訪問,《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8 年6 月。
李筱峰主持計畫,《2006 台東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文史資料調查與研究計畫(第二期)案》,台北: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06 年。
李禎祥,《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台北:玉山社,2002 年。
李鴻禧,《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7》,台北:中國比較法學會,1984 年12 月。
宜蘭縣史館,《暗夜迷蹤:宜蘭地區五零年代白色恐怖訪談記錄》,宜蘭:宜蘭縣史館,2005 年。
林正慧,〈1950 年代左翼政治案件探討─以省工委會及台盟相關案件為中心〉《台灣文獻》第六十卷第一期,南投:國使館台灣文獻館,民國98 年3 月。
林紀東,《法學緒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7。
侯坤宏,〈戰後台灣白色恐怖論析〉,《台灣1950-1960 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台北:國史館,民國94 年11 月。
胡慧玲等人採訪,《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年。
唐柱國,《最高機密:高階諜報員首度公開國民黨情報祕史》,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國家安全局,《歷年辦理匪案彙編第一輯》,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 年。
國家安全局,《歷年辦理匪案彙編第二輯》,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 年。
國家安全局,《歷年辦理匪案彙編第三輯》,國家安全局印,民國50 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7 年10 月。
張君邁,《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6 年5 月。
張炎憲、高淑媛,《鹿窟事件調查研究》,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7 年。
張炎憲、楊雅慧、許明薰、陳鳳華,《風中的哭泣:五零年代新竹政治案件》(上)(下),新竹:新竹市政府出版,民國91 年。
張炎憲,《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08 年。
張炎憲,《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新店:國史館,民國98 年。
張淑雅,〈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8 年6 月。
梁正杰,《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相關政治案件之研究(1946-196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7 年7 月。
許進發,《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學生工作委員會案史料彙編》,國史館、文建會編印,2008年5 月。
許進發,《戰後台灣政治案件─簡吉案史料彙編》,國史館、文建會編印,2008 年5 月。
郭乾輝,《台共叛亂史》,中央委員會第六組印,民國43 年4 月。
陳明忠、陳敏鳳、郭承啟,《228 的另一個角落》,台北:愛鄉出版社,2007 年。
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5 年3 月。
彭懷恩,《政治學辭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4 年。
曾建元,〈青春戰鬥曲,戰後國立台灣大學政治事件之研究(1945-1955)〉《當代月刊230-231 期》,2006 年10 月-11 月。
曾建元,〈黃院士的中共論述與最新發現─中國共產黨與台灣二二八事變〉《二二八研究的校勘學視角:黃彰健院士追思論文集》,2010 年2 月。
黃克武等人訪問,《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8 年12 月。
黃克武等人訪問,《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8 年12 月。
楊克煌筆錄、謝雪紅口述,《我的半生記》,台北:楊翠華出版,2004 年8 月。
楊秀菁,《台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94 年4 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 年。
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 年。雷震,《制憲述要》,香港:友聯出版社,1957 年3 月。
管歐,《憲法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 年2 月。
裴可權,《台共叛亂及覆亡經過紀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劉雪娥,《護理研究導論─事後回溯研究法》,台北:華杏出版機構,1996 年。
劉熙明,〈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台灣史研究》第六卷第二期,頁139-187,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8 年12 月。
歐素瑛,〈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以李媽兜案為例〉,《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國史館,民國96 年11 月。
歐素瑛,《戰後台灣政治案件─李媽兜案史料彙編》,國史館、文建會編印,2008 年1月。
蔡西濱,《中共地下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1946~1950)─以台北市地區為研究中心》,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8 年6 月。謝瑞智,《法學緒論》,台北:文笙書局,2003。
謝瀛洲,《中華民國憲法論》,民國41 年5 月。
鍾逸人,《心酸六十年(下)煉獄風雲錄:228 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9 年12 月。
鍾逸人,《心酸六十年(上)狂風暴雨一小舟:228 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9 年12 月。
鍾逸人,《心酸六十年(續篇)火的刻痕:228 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9 年12 月。
藍博洲,《高雄縣二二八暨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高雄縣政府出版,1997年。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台大部分)》,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4 月。
蘇瑞鏘,《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1949-199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9 年7 月。蘇慶軒,《國家建制與白色恐怖:五零年代初期台灣政治案件形成之原因》,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7 年7 月。Maurice Duverger,雷競璇譯,《政黨概論》,香港:青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 年10月。
Ranjit Kumar,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譯,《研究方法 : 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