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8: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佩珊
研究生(外文):Li,Pei-Shan
論文名稱:淵面前的黑暗寓言-李佩珊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Ark Allegory Before the Surface of the Deep: Li,Pei-Shan‘s Creation
指導教授:陳世強陳世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Chia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9
中文關鍵詞:寓言聖經畫複合生物異化當代繪畫
外文關鍵詞:AllegoryBiblical PaintingComposite CreaturesAlienationContemporary -Paint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個人創作以聖經為文本,我帶著藝術創作的思維,從聖經中閱覽、汲取豐富寓意的泉源,並且試圖加上自己的轉換、解讀;再以一個觀察者的角色,去省視聖經的細節。第一章大致描述創作的動機與目的,在第二章透過對藝術家作品中寓言作品的探索,了解藝術家對寓言繪畫(allegory)中視覺符號語言的運作和對意象的思維方式。第三章陳述我以探討聖經故事文句中淵面的故事為作品創作發想,討論人類的出現之前與人類的毀滅,並詮釋淵面的意義與死亡的片段。第四章分析我的個人創作歷程,並藉由創造未知的怪誕複合生物,和呈現出人類毀滅於挪亞時期的方舟與洪水毀滅情節,以不完美、不明確、不完整性的表達方式,企圖由淵面的寓言反思人類生存的意義與價值。第五章為整理作品的內在思維於外在環境的關係,用以統整未來創作的態度與方向。
This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text of the Bible. Embracing artist thinking, I read through the Bible to derive rich implied meaning and tried to transform what I gathered from the Bible in my own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I examined the details in the Bible from an observer’s perspective. The first chapter outlin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creation. In Chapter Two, I explored artists’s allegories and intend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artists deal with the visual symbols in allegories and how they think about images. Chapter Three is about the motivation of my creation, 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the allergy of the surface of the deep. I discussed the appearance and destruc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I interpreted the meaning of the sur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fragments of the death.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process of my creation. By creating unknown, grotesque composite creatures and by presenting the plots of Noah's ark and human destruction caused by the floods, I attempted to reflect o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human lives through the allergy of the surface of the deep in an imperfect, obscure, incomplete way. Chapter Five dra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er thoughts and the outer environment of my creation to show my attitude and direction for creation in the future.
摘要 --------------------01
目錄 ------------------------ 03
圖版目錄 --------------------- 04
圖版 -------------------------06
第一章 緒論 -------------------2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9
第一節 對寓言繪畫的理解
第二節 觀察藝術家寓言或繪畫的手法
第三節 個人秩序和界線─以恩索‧古奇(Enzo Cucchi)為例
第三章 創作理念及內容脈絡 ----------38
第一節 生命的結束
第二節 淵面─生與死的界線
第三節 方舟的意義
第四章 創作歷程─繪畫風格的演變與成形 ----------45
第一節 2009年至2010年的創作歷程
第二節 2010~2011年個人繪畫的階段總結─《黑暗的寓言》
第五章 結論 ---------------------56
參考書目 -----------------------59

參考書目
《聖經恢復本》
《創世紀生命讀經》
Robert Atkins著,黃麗娟譯,(1996)《藝術開講》,藝術家。
何盼盼譯,David Fonyana著,(2007)《象徵的名詞》,台北:知書房。
陸蓉之,(1990 )《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藝術家。
陳學明,(2001)《班傑明》,生智。
郭吉吉宸,(2010)論文《藝術性設計之研究》。
王慧萍,(2006)《怪物考》,大雁文化。
Charles S. Kessler,(1970)《Max Beckmann’s Triptychs》。
劉惠媛譯,John Berger著,(2002) 《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
王慧萍,(2003) 論文《中世紀怪誕風格的考察及其實例研究》。
巨匠美術週刊,(1992) 《波希》,錦繡出版社。
米夏爾•奧平,顧英莉譯 ; 任戎譯,(1989)藝術家期刊。
陳芝儀譯,Dougal Dixon著,(2006)《After Man─人類滅絕後支配地球的奇異動物》,台北:如何出版社。
鍾宗憲,(2001)《中國神話的敘事性與象徵性》,《輔大國文學報》第17期。
陸蓉之,(2006)《「破」後現代藝術》,藝術家。
陳英偉,(1997)《藝術寓言中的拼湊迷惑》,藝術家261期。
陳蒲清,(1992)《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初版,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賴瑞鎣,(2001)《早期基督教藝術》,台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顏元叔主譯,John Macqueen著,(1973)《談寓言》,台北:黎明文化。
何恭上編著,(2006)《舊約聖經畫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何恭上編著,(2003)《圖文 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