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毛連溫(1996)。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郁文(2008)。數學史輔助教學法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以「尺規作圖」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王義明(2002)。數學史融入教學對國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樣式與規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左太政(2008)。數學史與數學家的故事在教學上的運用。民98年12月20日,取自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網頁:http://www.ceag. kh.edu.tw/enews/enews0807/htm/math/math001.html
左太政、洪木利(1997)。科學史在科學教學之研究─融入式數學史教學之成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列志佳(1996)。運用數學史於數學教育的初步調查研究。數學教育,3,21-22。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 知城。
吳昆壽(2006)。資優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邱守榕(1996)。數學教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門資源整合規劃資料。
林志全(2002)。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二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二項式定理」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星秀(2001)。高雄市國二函數課程GSP輔助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嘉琪(民98年12月11日)。2007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台灣學生數理優異自信墊底。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l
花敬凱(譯)(2007)。啟迪資優。台北:心理。(Barbara, C. , 2002)
洪萬生(1984)。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科學月刊,15(5),371-376。洪萬生(1989)。數學史與數學教學-打開數學教育研究的一個新方向。中等教育,6,22-24。
洪萬生(1996)。數學史與代數學習。科學月刊,27(7),560-567。
洪萬生(1998)。發刊詞。民98年11月2日,取自《HPM通訊》網站網頁:http://math.ntnu.edu.tw/~horng/letter/vol1no1c .htm
洪萬生(1999a)。HPM隨筆(二)。HPM通訊2(4),65-67。
洪萬生(1999b)。HPM隨筆(三)。HPM通訊2(6),1-5。
高振耀(2008)。資賦優異教育評鑑後的省思。資優教育季刊,160,45-53。翁培菁(2002)。融入數學史教學對國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平方根的意義」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馬婉華(2005)。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數學歸納法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教育部(2008a)。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b)。資優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張世彗、藍瑋琛(2007)。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張昇鵬(2004)。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批判思考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0,57-102。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勝喜(2007)。數學史融入教學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式」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英傑、張素宜(2008)。小寶貝,我把數學變簡單了!-從情境學習理論談數學課程設計。科學教育月刊,313,9-17。郭靜姿(2000)。談資優生縮短修業年限的鑑定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76,1-6。郭靜姿(2004)。學生異質、老師資優:克服學生能力殊異的教學法。資優教育方案的落實與推展研討會會議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郭蕙琳(2002)。緣數學史探討數學學習中的情意與信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陳建丞(2002)。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以「和角公式」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良榮(1999)。科學史和科學教育:一些省思與建議。物理教育,3(1),93-101。許淑清(2003)。融入數學史教學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商高定理」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長輝(2004)。數學史融入教學對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圓形」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傅麗玉(1996)。科學史與台灣中等科學教育之整合-問題與建議。載於化學教育面面觀(pp.165-193)。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曾志朗(2007)。數學高手特訓班導讀1-走出資優競賽的迷思。台北:遠流。
游森棚(2007)。數學高手特訓班導讀3-數學腦力激盪的美好經驗。台北:遠流。
黃毅英(1998)。從課程角度探討數學史在課堂中之運用。數學教育,6,8-9。
楊弢亮(1992)。中學數學教學法通論。台北:九章。
楊淑芬(1992)。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數學傳播,16(3),16-22。葉蘊理(譯)(1971)。科學與假設。台北:商務。(Poincare, J. H. , 1854-1912)
蔡典謨(1998)。培養資優生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資優教育季刊,69,1-5。蔡佳燕(2004)。數學史融入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歐陽絳(1998)。數學-數學史-數學教育-素質教育。數學教育,6,2-7。
歐宗賢(2008)。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三角形的全等」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蕭文強(1983)。數學,數學史,數學教師。抖擻,53,67-72。
蕭文強(1992)。數學史和數學教育:個人的經驗和看法。數學傳播,16(3),23-29。蕭文強(1995)。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台北:九章。
謝新傳(1998)。淺談國中數學科的教學心態。民98年11月2日,取自《HPM通訊》網站網頁:http://math.ntnu.edu.tw/~horng/letter/ vol1no1c .htm
謝豐瑞、陳材河(1997)。函數的一生。科學教育月刊,199,34-43。二、英文部分
Clark, B. (2002). Growing up gifted (6th ed.).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Fauvel, J. (1991). Using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1(2), 3-6.
Feldhusen, J. F. (1991). Full-time classes for gifted youth. The Gifted Child Today, 14(5), 10-13.
Freudenthal, H. (1981). Should a mathematics teacher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2(1), 30-33.
Jones, P. S. (1976).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s a Teaching Tool. In A. E. Hallerberg (Eds), Historical topics for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31st yearbook of NCTM. Washington D. C. : NCTM.
Kaplan, S. (1986). The grid: A model to construct 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 for the gifted. In J. S. Renzulli (Ed.), Systems and models for developing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pp. 180-193). Mansfield Center,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Kool, M. (1992). Dust clouds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Mathematics Gazette, 76(475), 90-96.
Michalowicz, K. D., Daniel, C., Simons, G. F., Ponza, M. V., & Troy, W.(2000). History in support of divers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opportunities for change. In John Fauvel, Jan van Maanen (eds.),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the ICMI study(pp. 171-200). Dordrecht : Kluwer.
Riley, T. L. (2009). Teaching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rooms. In F. A. Karnes & S. M. Beane (Eds.),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teaching the gifted(3rd ed., pp. 631-672). Waco, TX. : Prufrock Press.
Rogers, L. (1974).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t teachers conferences in England. Historia Mathematica, 1(1), 325-326.
Tomlinson, C. A. (1995). Deciding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One school’s journe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9(2), 77-87.
Tzanakis, C., Arcavi, A., Isoda, M., Lit, C., Niss, M., Rodruguez, M., & Siu, M.(2000). Untegrating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e classroom : an analytic survey. In John Fauvel, Jan van Maanen (eds.),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the ICMI study(pp. 201-240). Dordrecht : Kluwer.
VanTassel-Baska, J. (1994).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2nd ed. ).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Van den Heuvel-Panhuizen, M. (2000).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A guided tour. FI-ICME-9cd-rom. Utrecht: Freudenthal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