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6年8月24日,取自。http://find.cepd.gov.tw/2008/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98年公務人員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9121510143871.pdf。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電子化政府創新便民服務。2006 年10 月25 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53113554971.doc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2004 年電子化政府報告書」。2006 年10 月31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egov/9408/enter,html。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6)。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2003 年至2007 年)。,2006 年7 月27 日,取自: http://elnpweb.ncu.edu.tw/index.htm。
李美慧,(民89)。科技接受模式在非同步網路學習系統使用意向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李姿青(2006)。員工自我效能、學習策略與與數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德治、童惠玲(2009)。多變量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何文斌(2001)。國小行政人員網路素養對行政網路資訊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志中(1999)。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周瑞貞(民95)。迎接e時代的來臨-談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研習論壇精選, 254,頁253-265。周鴻志(2004)。科技接受模式在遠距教學網站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巿。林佳旺(2003)。國小兒童網路使用之現況與問題探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林盈均(2008)。新竹市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吳三靈(民95)。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成立50週年慶: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之現況與展望。研習論壇精選,108, 99-113。吳昭韻(2008)。公務人員終身數位學習持續意圖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吳俊毅(2000)。科技接受模式之實徵研究—從動機角度。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肇銘(民95)。影響消費者網站忠誠度之因素研究—以購物型網站為例。資訊管理展望期刊,第8卷第1期,頁45-68。
柯孫超(2009)。整合TAM 與TRA 理論探討消費者對綠建築接受態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巿。徐英傑(2003)。公務人員職場自我導向學習、工作調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嘉義縣公務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怡辰(2007),以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知識分享,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巿。陳梅芳(2004)。國小教師參與e-Learning 的意願與障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陳貞伶(2006)。公務人員教育訓練學習與績效評估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國輝(2003)。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曹崇禮(2009)。探討偏遠地區國中教師參與數位學習績效之研究—以台北縣「K-12 Digital School」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屏東縣。梁佳玲(2002)。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玉霞(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巿。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吉勝(1995)。電腦屬性與資訊系統品質對使用者參與程度和滿意程度影響之研究-以政大校務行政電腦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銘棋(2003)。學習型態與電腦網路素養之關係暨網路使用現況調查—以彰化縣高職教師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張碧玲(2004)。中部四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網路素養對學校資訊教育實施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淑慧(2000)。企業導入網路化訓練(WBT)促進組織知識整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夢凡(2004)。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對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以空中大學高雄地區學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張臺隆(2003)。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校長資訊素養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情形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玲星、顏河清(民95)。電腦化過程參與成員認知差異之研究-以科技框架分析。資訊管理展望期刊,第8卷第1期,頁1-44。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明玉(2004)。成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班級學習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游曉薇、陳姿香、廖純怡(2005)。Net-generation、網路世代。網路社會通訊期刊第49期。
趙美聲、宋明娟、陳鏗任、蔡曉楓、吳靜怡(2005)。國內公務人員數位學習需求調查及具體推動策略與步驟。台北巿: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詹涵雯(2007)。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詹惠雯(2005)。線上學習使用者自我認知學習成效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巿。
劉兆漢、黃興燦(2002)。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台北巿:行政院國科會。蔡淑芬(2006)。員工使用數位學習系統的意願與行為之研究-以華南銀行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籹君(2005)。探討入口網站使用意向之影響因素-理性和非理性觀點。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鄭彩鳳(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錢正之、徐凡凡(2002)。網路遠距教學培育教師資訊能力之應用與實施成效探討。國民教育,42,頁32-38。
顏嘉億(1999)。高雄市國小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顏嘉惠(民92)。個人差異對採用線上學習影響之研究。吳鳳學報第12 期,民國93年5月,頁527-533。顏金泉(2005)。影響國中生數位學習的因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顏百鴻(2009)。不同激勵機制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學習意願、 參與程度及滿意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巿。韓享亨(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教職員之網路屬性及校務行政網路化之參與與滿意程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巿。關淑尤(2001)。台中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英文文獻
ASTD. (2003). Glossary. Retrieved November 4,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
Ajzen, I. & Fishbein, M.(1977),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pp. 888-918.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Springer.
Ajzen, I.(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 R. Pratkanis, S. J. Breckler and A.G. Greenwald(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Hillsdale, NJ, 241-274.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p. 179-211。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665-683。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Vol. 13, No. 3, pp.319-340., 1989
Davis, F. D.(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Davis, F.D., Bagozzi, R.P. & Warshaw, P.R.(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5, No. 8, pp.982 – 1003.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8-339.
Davis, F.D., Bagozzi, R.P. & Warshaw, P.R.(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5, No. 8, pp.982 – 1003.
Fishbein, M.(1967), 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Y: Wiley Press.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shbein, M. and I. Ajzen(1975),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tion-Wesley, Boston, MA。
Fishbein, M. and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shbein, M.(1957),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Y: Wiley Press.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Hale, J. L., Householder, B.J., & Greene, K.L. (2003).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In J.P. Dillard & M. Pfau (Eds.), The persuasion handbook: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p.259 – 286). Thousand Oaks, CA: Sage.
Moore, G.C. & Benbasat, I.,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Perceptions of Adoptio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Vol. 2, No. 3, , pp.191-222., 1993
Moore, M.G. & Kearsley(1996), G.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
Moore, G.C. and Benbasat, I.(1991)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Perceptions of Adopt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 2 no.3, . p192-222
Miller, K. (2005). Communications theories: perspectives, processes, and contexts. New York: McGraw-Hill.
Moore, M. L. and Dutton, P.,( 1978),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Review and Critiqu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Rosenberg, J. Marc,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McGraw-Hill
C.R. McClure,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June 1994): 117.
Sheppard, B. H., Hartwick, J., & Warshaw, P.R (1988).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 meta-analysis of past research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modif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 32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