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12: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秋菊
研究生(外文):Chu-Chui Tsai
論文名稱:運用異常作答指標分析國中學生在基測數學迷思概念之研究-以南投縣一所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iApplying aberrant response indexs on Mathematics misconception in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An exam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in Nantou Conuty
指導教授:黃財尉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Tsai-Wei Huang, Ph.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1
中文關鍵詞:國中基測異常作答指標數學迷思
外文關鍵詞:Basic Competence TestAberrant Response IndicesMathematics Misconcep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6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異常作答指標(W,B,Cw,MB)分析國中學生基測數學迷思概念,診斷學生學習情況,提供教師施行補救教學參考之用。本研究對象是南投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以古典測驗理論的難易度、鑑別度、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該校學生作答情形符合基測試題難度與鑑別度適中的特性;對整體基測試題而言,該校學生作答情形,會粗心和會猜測的學生與認知高低有顯著關係,但作答會粗心的學生與迷思無關;該校高能力與低能力的學生都會發生作答粗心情形,呈雙峰現象。整體基測試題作答有迷思的學生與單元數與量、幾何作答粗心是無關的,且與能力取向記憶與理解的粗心也是無關的;整體基測試題作答會粗心的學生與能力取向操作與使用迷思、解題與思考迷思無顯著相關。
就從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值間關係與能力取向概念異常作答指標值間關係可診斷學生認知迷思,亦能預測之,瞭解彼此影響程度強弱。而學校的模擬考異常作答指標對基測成績有顯著的預測力
本研究結論,針對學生數學迷思,提出對國中數學各單元概念及能力指標上之補救教學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可供教師、學生、家長及研究上之參考。



Applying aberrant response indexs on Mathematics misconception
in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An examp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ntou Conuty

Advisor: Tsai-Wei Huang, Ph.D.
Author : Chu-Chui Tsa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applying aberrant response indices(W,B,Cw,MB )on mathematic misconception in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The aberrant indices will provide teachers with a reference in remedial and daily teaching.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are 9th grade students in Nantou Count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thods such as difficulty indices and discrimination indices in the Classical Test Theory,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students’ responses in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are indeed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ate difficulty and discrimination. Students’ aberrant response indices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W&B & Cw, but had no significant among W and MB in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The high-ability group and low-ability group of students are both careless, it’s graph showing double peaks with graphs.
Those students can be diagnosed congnitiv misconception regarding relationships of the students’ aberrant indices from number and quantitie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algebra, geometry and memory-understanding, operation-using, problem-solving and thinking. Those indices may alos be used to predict each indices of whole test, to understanding influence. The aberrant indices of the simulation-based tests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scores.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math misconception of the math textbooks and ability index that can be th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in remedial and daily teaching, students and parents in learning math.

Keywords : Basic Competence Test,Aberrant Response Indices,Mathematics Misconcep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ii
表次……………………………………………………………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探討 ……………………………9
第二節國中學生基測數學迷思探討………………………………18
第三節 認知迷思與異常作答模式探討 ………………………25
第四節 國中階段數學概述與單元迷思分析…………………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樣本……………………………………………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4
第四節 研究流程……………………………………………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測試題分析與對照………………………………61
第二節 基測題型全體的異常作答指標探討…………………69
第三節 基測題型單元概念分類之異常作答分析……………74
第四節 基測題型能力取向分類之異常作答分析 ………… …93
第五節 模擬考異常作答指標與基測成績預測力分析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23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34
外文部份……………………………………………………140
附錄
附錄一 97學年度第7次國中複習模擬考試題………………142
附錄二 98年第1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試題…………………150
附錄三 專家效度基測試題雙向細目分析問卷………………161

表 次
表2-1 依人格心理特質歸類之可能異常作答組型摘要……………27
表2-2 內外注意係數W、B、認知Cw與迷思MB 算法……………32
表2-3 單元概念分類,課程內容單元分類表………………………50
表3-1 98年第1次國中基測數學學生能力指標分類與學生內容雙向細目表…55
表4-1 該校學校對基測數學試題反應分析摘要............……………62
表 4-2 該校學校對基測數學能力分類試題反應分析摘要表...........63
表4-3 基測數學異常作答指標W,B,Cw,MB 值相關摘要表……72
表4-4 整體Cw指標與各個單元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表…………75
表4-5 整體Cw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76
表4-6 整體W與各自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表……78
表4-7 整體W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79
表4-8 整體B與各自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表……81
表4-9 整體B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82
表4-10 整體MB 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84
表4-11整體MB 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86
表4-12 整理該校學生整體、各單元異常作答指標關係………87
表4-13 整體Cw指標與各個能力取向分類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表………94
表4-14 整體Cw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96
表4-15 整體W指標與能力取向內其它指標相關摘要表…………98
表4-16 整體W指標與各個單元概念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98
表4-17 整體B與各個能力取向內其它指標相關摘要表……………100
表4-18 整體B指標與各個能力取向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101
表4-19 整體MB指標與能力取向內其它指標相關摘要表…………102
表4-20 整體MB 與各個能力取向題型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104
表4-21 整理該校學生整體、各能力取向異常作答指標關係………105
表4-22 基測成績與模擬考異常作答指標相關摘要表……………112
表4-23 基測成績與模擬考異常作答指標迴歸分析摘要表………113





圖 次
圖2-1 科學真理流程圖…………………………………………19
圖2-2 類座標概念分類四個指標的意義…………………………33
圖3-1 研究架構流程圖………………………… ………………53
圖 4-1 該校學生對基測數學試題答對率分佈圖…………………64
圖 4-2 該校學生對基測數學試題鑑別度分佈圖…………………65
圖 4-3 該校學生對基測數學試題異常作答指標分佈圖•••••••••••••• 70
圖 4-4該校學生對基測數學全體異常作答W指標分佈圖 •••••••••• 71
圖4-5 該校學生對基測數學全體異常作答B指標分佈圖•••••••••••• 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瑋樺(2001)。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童加法文字題解題歷程與補救教學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慶 (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加減法問題的解題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左太政(2004)。談國中數學試題的編製原則。取自:http://test.sjjh.tyc.edu.tw/classweb/UploadDocument/361_%BD%CD%B0%EA%A4%A4%BC%C6%BE%C7%A9R%C3D%AD%EC%ABh.ppt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一)--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8(6),13-18。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二)--基本概念和假設。研習資訊,9(1),5-9。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
台北:心理。
余民寧(2002)。基本能力指標的建立與轉換。教育研究月刊,96,
11-16。
余民寧(2003)。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中國測驗學會主編:心理測驗的發展與應用(23-62頁)。台北:心理。
呂溪木(1985)。從國際科展看我國今後科學教育發展的方向。科學教育月刊,64,13-19。
李奉儒、詹家惠(2002),「檢視高中多元入學方案──批判教學論觀點」。教育研究月刊,101,頁60-71。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心理。
林妙香(2001)。入學測驗簡易化之目標與實際:以北區高中入學測驗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2(2),135-147。
林妙香(2006)。國中二次基測成績等化程序之探研。93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 93-2511-S-001-001(2))。
林原宏、何欣玫(2004)。 因數與倍數之解題溝通能力測驗編製及其實證探究。測驗統計年刊,13,171-208。
林柏嘉(2009)。兩種改善四邊形辨識迷思的教學策略研究-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寶蓮(2004)。「展望新教育」系列座談會之五-基本學力測驗與多元入學。中等教育,55(1),196-212。
姜善鑫(1998)。國民中學地理科教學迷思概念之探討-以地圖比例尺為例。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7-170。
涂金堂(2003)。認知診斷評量的探究。南師學報,37(2),67-97。
梁勇能(1999)。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空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茂森(2003年9月8日)。還原國中基本學力面貌。2003年9月8日,聯合報,B15版。
黃財尉(2004,8 月)。內外注意係數指標發展之研究(I)。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NSC 92-2511-S-415-006)。
黃財尉(2005)。內外注意係數指標決斷值得建立與檢視。嘉義市:濤石文化。
黃財尉(2005)。內外注意係數異常作答偵測力之比較研究 。(94年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4-2511-S-415-002) 。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財尉(2008)。不同資料結構下異常作答指標決斷值的探討。輔導與諮商學報,30(1),1-16。
黃財尉(2010)。內外注意係數異常作答診斷空間的建立與探討。測驗學刊(付梓中)。
陳鉪逸(1996)。我國國小高年級教師面積教材知識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1,91-206。
陳英貴(2007)。國中三年級學生一次不等式解題策略及錯誤類型之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基測新量尺墊高20分 高分群排序生變(2007年11月28日)。中央日報網路報。2007年11月28日,取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225321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0)。飛揚。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2)。飛揚。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8,11 月)。飛揚第54 期。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教育部(2003)。「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技專統一入學測驗、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試、全國各研究所考試等考試相關問題檢討與規劃」專案報告。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
郭汾派(1991):國中生文字符號運算的錯誤類型。數學科教學輔導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郭正仁(2001)。高雄市國二生多項式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葉俊谷、楊德清、黃財尉(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數常識異常作答的探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4,58-77。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7, 175-200。
楊思偉(2000)。談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研習資訊,17(6),16-24。
楊思偉(2002)。基本能力指標的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月刊,96,17-22。
鄭麗玉(1998)。教學評量的改革。教師之友,40(1),23-33。
賴麗蓉(2000)。關於「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6 年10 月4 日。取自http://www.bctest.ntnu.edu.tw/。
盧玲穎(2004)。破除考試迷思大人一定要知道的事。人本教育札記,186, 42-44。
盧志明、黃財尉、方將任(2007)。Guttman型異常作答指標偵測力之比較。測驗學刊,54(1),147-174。
盧志明、黃財尉(2010)。內外注意係數指標虛擬排序程式(Visual Basic 6.0)。未出版程式。
廖萬清(2002)。影響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楊榮達(2006)。國中一年級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解題策略及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秉恆、黃天佑(2005)。直覺法則對兒童數學概念影響之研究。南大學報,39(1),91∼110。
謝孟珊(2000)。以不同符號表徵未知數對國二學生解方程式表現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天民(1992)。高雄地區國一學生整數與分數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善榜(2000)。國中數學資優生尺規作圖表現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謝貞秀 (2001)。國小中年級學童平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國棟(2008年9月12日)。高分群減輕壓力、低分群增成就感。中時電子報。2008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225321
鐘聖校(1994):不同教學法對錯誤概念修正的影響。臺北師院學報,7,169-204。




二、外文部分
D’Costa, A. (1993b, April). The validity of the W, B and Sato Caution index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Objective Measurement Conference,Atlanta, GA.
Huang, T.W. (2002). The power of the Beyond-Ability-Surprise Index and theWithin-Ability-Concern Index for detecting person/item aberrances: A Monte Carlo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te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uang, T. W. (2004,August). Establishing interpretive cutoffs for the Beyond-Ability-Surprise index and the Within-Ability-Concern index in detecting person /item aberrances: A Monte Carlo study, 1, XXVI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
Huang, T. W. (2005). A study of establishing and examining the cutoffs of the Within-Ability-Concern Index and the Beyond-Ability-Surprise Index. Chiayi, Taiwan: Waterstone. (inChinese)
Huang, T. W. (2006). Aberrant response diagnoses by the Beyond-Ability-Surprise index(B*) and the Within-Ability-Concern index (W*). Proceedings of 2006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pp.2853-2865). Honolulu, Hawaii.
Huang, T. W. (2010). Combining aberrance indices with Polya’ s problem-solving process to develop computerized adaptive diagnostic testing for fractional word problems—continuing studies.(審查中)
Meijer, R. R. (1996). Person-fit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9(1), 3-8.
Mislevy, R. J. (1993). Foundations of a new test theory. In N. Frederiksen, R. J. Mislevy, I. I. Bejar.(eds.), Test theoryfor a new generation of test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andersee, J. H., Mintzes, J. J., & Novak, J. D.(1994). Research on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in science. In D. L. Gab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NY:Macmillan.
Maurer, S.B.(1987). New Knowledge about Errors and new Biews about Learners: What They Mean to Educations and More Educators Would Like to Know. In A.H. Schoenfeld(Ed.), Cognitive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5-187.
Meijer, R. R., & Sijtsma, K. (1995). Dection of aberrant item score pattern: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8,261-272.
Meijer, R. R., & Sijtsma, K. (1999). A review of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fit of item score pattern on a test. (Research Report No. 99-01).Enschede,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Twente, Facult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tsuoka, K. K. (1983). Rule space: An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misconceptions based on item response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 345-354.
Goldsmith, T. E., Johnson, P. J., & Acton, H. W. (1991). Assessing structural knowled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88-9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一)--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8(6),13-18。
2. 呂溪木(1985)。從國際科展看我國今後科學教育發展的方向。科學教育月刊,64,13-19。
3. 林妙香(2001)。入學測驗簡易化之目標與實際:以北區高中入學測驗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2(2),135-147。
4. 涂金堂(2003)。認知診斷評量的探究。南師學報,37(2),67-97。
5. 黃財尉(2008)。不同資料結構下異常作答指標決斷值的探討。輔導與諮商學報,30(1),1-16。
6. 郭正仁(2001)。高雄市國二生多項式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7. 葉俊谷、楊德清、黃財尉(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數常識異常作答的探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4,58-77。
8.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7, 175-200。
9. 鄭麗玉(1998)。教學評量的改革。教師之友,40(1),23-33。
10. 盧玲穎(2004)。破除考試迷思大人一定要知道的事。人本教育札記,186, 42-44。
11. 盧志明、黃財尉、方將任(2007)。Guttman型異常作答指標偵測力之比較。測驗學刊,54(1),147-174。
12. 蔡秉恆、黃天佑(2005)。直覺法則對兒童數學概念影響之研究。南大學報,39(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