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圖書。
王佩霖(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調查研究──以九十一至九十三學年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田慧生(1996)。教學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吳威廷(1993)。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以雲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桂陽(1989)。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吳清山(1996)。教育改革與學校建築革新。教學革新與環境規畫。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李依培(2004)。高屏地區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實施現況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高雄。李宗山(2002)。工作情緒與心智模式動態關係之探討─以某國中教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沈承宗(2006)。教師人格特質、班級經營與班級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 : 弘智。(原作者Yin, R. K.,1994)
林天祐(2003)。認識研究倫理。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01月14日。網址:http://web.ntpu.edu.tw/~tsair/2Research/Master Thesis/Conducting.htm林玉祥(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美環(2008)。臺東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與輔導措施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台東。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1)。高效能教師的教學錦囊。高雄:復文。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台北 :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出版 。
施慧美(2005)。情境教育在藝術教育上的運用──以日本名古屋市立千種臺中學為例。臺灣教育,633,15─25。洪淑玲(2002)。施行「九年一貫課程」之國小普通教室使用問題探討—以台北市第二類型試辦學校低年級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已出版,桃園。洪筱倩(2008)。國小視覺藝術教師教學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新竹市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胥直強(1993)。國民學校普通教室之原型與系統規劃之探討。空間雜誌,52,115─118。台北:空間雜誌社。孫嘉妤(2006)。台東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台東。徐秀菊等(2003)。臺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5,83─127。徐怡萍(2006)。校園情境學習在藝術教育的應用-以屏東縣東興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 :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 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06月20日。網址: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 tent .asp?SEQ=2432
畢恆達(1996)。學校教育與校園環境。教育研究月刊,52,18─25。連珮毓(2005)。國小教室單元內教學設備之設置準則研擬。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文琪(2003)。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北。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冠伶(2005)。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陳姿伶(2010)。個案研究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01月15日。網址:www.extension.org.tw/book/02_92─1.9.doc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粘瑞蘭(1994)。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曾火城(1997)。美術課程與其教科書內容編選。社會科學學報,5,1─24。湯志民(1986)。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研究。台北:五南。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 14,49─82。湯志民(2007)。教育的新空間:中學學科型教室規劃與發展。 教育研究月刊,156,86─107。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黃光雄(1989)。潛在課程的概念。教育資料文摘,134期,102─112。黃志燻、余鑑(2007)。科技教育的研究與展望─從教學環境的角度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8,25─44。
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臺北市 : 師大書苑。
黃儒傑(2001)。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已出版,高雄。葉玲瑤(2000)。國中美術教師鑑賞領域教學策略運作歷程之探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南。賈馥茗(1971)。學校建築的陶冶作用。學校建築研究。台北:商務出版。
廖柏銓(2007)。國民中學表演藝術學習空間使用現況調查──以宜蘭地區四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宜蘭。漢寶德(2006)。漢寶德談美。台北市:聯經。
熊智銳(1990)。中小學校教育情境研究 : 開放型學校經營策略。臺北市 : 五南。
劉淑芬(2004)。國中常態編班的教學困境與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八位教學優良教師的成功經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北。潘淑琦(2007)。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教學環境設施滿意度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世雄(200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高雄。蔡芸(1986)。國民中學視覺環境 : 以臺北市的國民中學為例。台北 : 五南。
盧智敏(2003)。國中校園空間改造行動研究之方案教學計畫。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已出版,桃園。
顏郁欣(2001)。台北市立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室空間與設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北。蘇芳儀(2008)。臺中市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教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已出版,彰化。敎育部國民敎育司(1992)。國民小學敎學媒體手册。敎育部國民敎育司。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L. W., Ryan, D. W., & Shapiro, B. J. (1989). The IEA classroom environment study.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Atwood, V. A., & Leitner, J. T. (1985). Time and Space: Too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Education,106(1), 15─21.
Dewey, J. ( 2008) .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Fraser, B. J. (1986). Classroom environment. London: Croom Helm.
Knirk, F. G. (1979). Designing produ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Sears, D. O., Peplau, L. A., & Taylor, S. E. (1991). Social psychology(7th 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Sinclair, R. L. (1968).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of selected variables of environmental press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