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7 07: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明顯
研究生(外文):Ming-Hsien Ch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知覺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Job Burnout of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指導教授:丁志權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Dr. Jyh-Chyuan D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4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倦怠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quality of working lifejob burnou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之關係;其次比較分析行政人員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在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上的差異。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調查問卷」施測。受試者為嘉義縣市54所國民小學的350名行政人員,有效問卷345份。
本研究結果歸納結論如下:
一、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現況良好。
二、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因個人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不同有不同的差異。
三、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倦怠,因個人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不同有不同的差異。
四、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高工作生活品質比中、低工作生活品質有較低知覺的工作倦怠。
五、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工作生活品質越高,工作倦怠卻越低;反之行政人員的工作生活品質越低,工作倦怠卻越高,呈現負相關。
六、當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各層面對工作倦怠具有解釋力。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九項建議。
關鍵字: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倦怠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job burnout of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compare the background variance of different schools and administrators. The research in nature is a quantitative study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itled as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Job Burnout of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this study the samples include 345 valid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from 350 administrators in 54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ayi city and county. The feedback data are process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Chiayi city and county have good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burnout.
2. The working life quality difference of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s is significant.
3. The job burnout difference of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s is significant.
4.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high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ave little job burnout than those with middle or low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5.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ors’ working life quality and job burnout is found. The higher working life quality the administrators have, the lower job burnout they have.
6.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of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s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job burnout.
Finally, every organization should work their ways to lower job burnout. For administrator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he barrier of job burnout is to change the way they think.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s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job burnout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 iv
表次 …………………………………………………………………… vii
圖次 …………………………………………………………………… x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8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生活品質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工作倦怠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35
第三節 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6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71
第三節 樣本規劃與研究對象 ……………………………………… 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76
第五節 研究步驟 …………………………………………………… 9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 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感之整體分析……… 9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差異分析 … 10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行政人員在工作倦怠之差異分析 …… 122
第四節 不同程度的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在工作倦怠之差異分析... 138
第五節 國小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之關係分析…..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7
第二節 結論………………………………………………………… 152
第三節 建議………………………………………………………… 1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61
外文部分 …………………………………………………………… 168
附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知覺與工作倦怠調查問卷
(初稿)…………………………………………………… 173
附錄二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知覺與工作倦怠調查問卷
(專家問卷)…………………………………………… 179
附錄三 「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調查問卷」之專家內容效度問卷意見
彙整表……………………………………………… 189
附錄四 「行政人員工作倦怠調查問卷」之專家內容效度問卷意見
彙整表……………………………………………… 191
附錄五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知覺與工作倦怠調查問卷
(預試問卷)……………………………………………… 192
附錄六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知覺與工作倦怠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197
附錄七 國小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量表描述性統計…………… 202
附錄八 國小行政人員工作倦怠量表描述性統計………………… 20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清煌(1999) 。標準檢驗局ISO評審員工作生活品質與服務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王永大(1996) 。公部門工作生活品質-以我國稅務人員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王欽洲(2006)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王品璇(2009)。私立大學行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
尤逸歆 (2004) 。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
朱國榮(2010) 。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心理資本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桃園。
李孟諵(2003) 。我國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
吳素月(2005) 。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相關性之研究-以台東縣特殊教育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高雄。
吳思達(1997)。生涯管理:學校組織與個體發展的雙贏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39,
14-18。
呂秀華(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吳慧倩(2001)。行銷人員的工作倦怠現象-探索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呂佳靜(2008) 。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花蓮。
李倩華 (1992) 。教師的職業倦怠。諮商與輔導,77,36-38。
李彥廷(1997)。工作生活品質對服務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汽車修護保養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李茂能(2002) 。量化研究的品管:統計考驗力及效果值分析。國民教育學報,8, 1-24。
李佩瑾(2003) 。中小學教師工作生活品質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秀穗 (2003) 。大專院校體育室主管的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桃園。
李昱憲(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何信助(1999)。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理通識學科,科技學刊,1(8),83-96。
何武恭(2003)。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高雄。
何信煒(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林佳全(2003) 。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教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
林瑞雅(2005)。人際壓力源、尋求社會支持、工作倦怠、及員工工作態度之關係:中介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台北。
林昇輝(2008) 。監獄管理人員輪班制度及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倦怠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
洪于仁(2004)。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調查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
林靜黛(1987) 。自動化對工廠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邱皓政(2006)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洪榮昭(1995) 。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哈佛企管。
徐嘉宏(2000)。領導方式、角色壓力及社會支持與百貨公司專櫃人員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徐冬曲(2005) 。北部地區游泳教練之工作動機、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倦怠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
徐輔潔(2006) 。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外場工作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技研究所,台北。
孫本初、王永大(1997) 。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人事月刊,24(3), 20-39。
唐文儀(1997)。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教室行為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
教育部統計處(2009) 。偏遠地區國中小。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3月30日。
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 content/b0013/faraway.xls
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張曉春 (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形成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思與言,2 (21),179-201。
張苙雲(1990) 。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惠英(2002)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教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張慶勳 (2004) 。學校組織行為(四版)。台北:五南。
張乃文 (2005) 。臺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台北。
張學善、呂姿瑩(2005)。國小教師職業倦怠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27-43。
張貴米(2007) 。國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績效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行政管理碩士班,彰化。
張明輝(2008)。台南縣市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管所教育行政碩士班,台南。
梁美慧(2002)。台北市戶政事務所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
郭文瑞(2004) 。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生活品教質、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陳彩(1993)。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滿足與離職意願關聯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專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科學管理研究所,新竹。
陳家聲、樊景立(2000) 。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19(1), 31-79。
陳秀卿(2000) 。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台北。
陳美志(2001) 。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高雄。
陳亮霖(2003)。應用熵理論分析工作倦怠之來源、緩衝與傳播途徑。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高雄。
陳明國(2004)。我國壽險業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碩士班,台中。
陳德宗(2004)。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
陳佳瑩(2005)。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
許士軍(1982) 。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郭生玉(1987) 。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郭為藩(1972) 。角色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27。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單小琳(1988) 。國中教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程言美(2003)。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生活品質和人格特質對工作倦怠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軍訓教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
程正裕(2006) 。警察科技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
游淑芬(2005)。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幹事工作特性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花蓮。
馮宏雲(2005)。台中地區高中、職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文賢(1991) 。基層員工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桃園。
黃臺生(1997)。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Golembiewski 階段模式的探討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台北。
黃臺生 (2001) 。工作倦怠相關理論探述。中華行政,70,37-68。
黃婉菁(2003) 。從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觀點探討社會工作者對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
黃介宏(2006)。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
黃振紅(2008) 。大學體育教師工作倦怠、休閒調適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
葉在庭(2001)。負向情緒調適量表與職業倦怠關係之初探。測驗與輔導,165,3477-3479。
詹舜能(2003)。職場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女性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台中。
溫金豐與崔來意(2001) 。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及工作倦怠之研究:社會支持的效應。管理評論,20(4),65-92。
廖宗宏(1995)。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警察局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桃園。
廖相如(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制握信念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廖家琪(2009) 。國民小教師工作生活品教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楊大威(2007) 。工作生活品質、效能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以聯勤地支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高雄。
楊偉霖(2002) 。公立學校教師於現階段及預測公辦民營後其工作生活品質知覺對組織承諾及工作行為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嘉義縣教育資訊網(2011) 。嘉義縣各級學校。嘉義:嘉義縣政府。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3月30日。
網址:http://www. cyc.edu.tw/modules/mylinks/viewcat.php?cid=5
潘士銘(1998) 。工作生活品質之核心構面與影響因素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蔡蕙如(1994)。員工工作生活品質與服務態度之研究:以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速
食店、餐廳之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
蔡金田(1998)。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教育研究資訊,6(6),69-87。
蔡明輝(2002) 。工作生活品質、工作生活品質效能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
蔡俊傑、張順發(2004) 。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南師學報,38(1) 121-147。
蔡禎航(2005)。工作壓力源、組織正義、薪資滿意與工作倦怠的探討-以中部臨床醫檢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雲林。
劉創處 (1988) 。工業社會學,台北:巨流。
劉水抱(1995)。公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劉淑貞(2003)。員工工作特性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技術學院行政人員為實
證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桃園。
劉添貴(2006) 。工作生活品質之研-以中華電信中區分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
賴佩文(2007)。大學校院餐旅服務學類教師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
歐陽玲(1994) 。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簡建忠(2006)。人力資源管理:以合作觀點創造價值。台北:前程文化。
顏耀南(2001)。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
竇仁君(2001) 。私立大學院校教師之工作生活品質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


外文部分
Ahamed, N.(1981). Quality of work life:A need for understand .Indian Management,
20(11), 29-33.
Blase, J. J., (1982). A social-psychological grounded theory of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8(4),.93-113.
Cardinell, C. F. (1981, August). Mid-Life professional crises: Two hypothes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professor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eattle, WA.
Carroll, J. X., & White, W. (1982). Theory building: Integration individual and conclusions.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9(1), 28-44.
Cunningham, W. G. (1983). Teacher burnout-solution for the 1980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Urban Review,15(1),37-51.
Cummings,T.G., & Huse,E.F.(198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Paul, Minnesota: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Cascio, W. F. (1989).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ts (2nd),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elamotte, Y. & Takezawa, S.(1984).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Delamotte, Y., & Walker, K. F., (1974). Humanisation of Work and the Quality ofWorking
Life-Trends and Issue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 Bulletin, 11, 3-14.
Edelwich, J. & Brodsky, A. (1980). Burnout:Stage of disillusionment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New York:Human sciences press.
Efraty, D., & Sirgy, M. J., (1990). The Effects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 on Employee Behavior Respon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1), 31-47.
Fischer, H. J. (1983). A psychoanalytic view of burnout. In B. A. Farber (Ed.),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s. New York: Persimmon.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31(3), 159-165.
Hackman, J. R., & Suttle, L. (1977). Improving live at work, Santa Monica, Calif :
Goodyear.
Harrison, W. D., (1983). A social competence model of burnout. In B.A.
Hochschild, A. R.(1983).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Berkeley: Unervisety of California.
Golembiewski, R. T. (1986). Stress in organizations:toward a phase model of burnout.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Gaines, J., & Jermier, J. M. (1983). Emotional exhaustion in a high stress organiz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567-586.
Kalra, S. K. and Ghosh, S. (1984). Quality of work life : A study of associated factors.
The Indi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4(3), 340-349.
Leiter, M. P., & Maslach, C.(1988)The truth about burnout :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San Francisco, Calif. :Jossey-Bass.
Levine, M. F., Tylor, J. C., & Davis, I. E.(1984). Defining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uman Relation, 37(1), 81-104.
Magid, I., & Sidney, R. (1994). An examination of the antecedents of turnover propensity of engineers: An integrated mode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June.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99-113.
Mowday, R. T., Porter, L.M.,& Steers,R.M.(1982).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eism,and turnover. New York:Academic Press.
Maslach, C. & Leiter, M. P. (1997). The truth about burnou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Nadler, D. A., and Lawler, E. 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3), 20-30.
Nachmias, D. (1988).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in the Federal Bueaucracy :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8(2),165-173.
Owens, R. (198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3rd.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Robert, H. G.. (1979). Quality of work life-learning from tantow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 , 28-29.
Porter, W. L.,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pp.603-609.
Potter, B. A. (1985). Beating job burnout: how to transform work pressure into roductivity.
Berkeley: Ronin.
Shamir, B., & Salomon, I.(1985).Work-at-home an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55-464.
Skrovan, D. J., (1983). A Training manager’s view of QWL, In D. J. Skrovan (Ed.), Quality of work life : perspectives for business and the public sector,1-6, Reading, Mass:Addison -Wesley.
Stein, B. A. (1983).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 action: managing for effectiveness,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pp.12-13.
Sun, B. C. (1988).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program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designs and outcome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hens, Georgia.
Taylor, J. C., (1978).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dimensions of quality working life,
Omega, 6(2),153-160.
Walton, R. (1974).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2,
.12-20.
Walton, R. E. (1975). Criteria for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 Davis, L.E. & Cherna, A.B.
(E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1: Problems, Prospects 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呂佳靜(2008) 。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花蓮。
2. 李倩華 (1992) 。教師的職業倦怠。諮商與輔導,77,36-38。
3. 李茂能(2002) 。量化研究的品管:統計考驗力及效果值分析。國民教育學報,8, 1-24。
4. 李昱憲(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5. 何信助(1999)。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理通識學科,科技學刊,1(8),83-96。
6. 孫本初、王永大(1997) 。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人事月刊,24(3), 20-39。
7. 張曉春 (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形成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思與言,2 (21),179-201。
8. 張學善、呂姿瑩(2005)。國小教師職業倦怠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27-43。
9. 陳家聲、樊景立(2000) 。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19(1), 31-79。
10. 郭生玉(1987) 。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11. 郭為藩(1972) 。角色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27。
12. 黃臺生 (2001) 。工作倦怠相關理論探述。中華行政,70,37-68。
13. 黃介宏(2006)。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
14. 廖宗宏(1995)。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警察局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桃園。
15. 廖相如(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制握信念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