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2: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貴翔
論文名稱:落花生種仁切片系統之研究開發
論文名稱(外文):Development of Slicing System Mechanism for Peanut Kernels
指導教授:朱健松朱健松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落花生白黎蘆醇切片機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落花生在種子時期屬於休眠狀態,而白黎蘆醇(Rresveratrol)屬於植物防禦素(Phytoalexins),當植物在被破壞損傷的時候就會誘導其生合成,落花生就是應用切片這個動作,促進白黎蘆醇等二次代謝物之生合成。坊間的切片機械,材料大部份採乾燥或冷凍的方式來切片,與落花生的方式有所不同,目前仍以手工方式進行切片處理,無法快速且精準的掌控品質,又容易受傷且因碰觸刀之片衛生條件亦值得深慮。
本研究設計開發一台落花生種仁切片機構,適用於食品業或製藥業,且能針對業者之需求進行設計改良,協助解決問題。機構操作簡單、方便清洗與符合衛生安全,而且機台大小適合於小型加工廠或代工廠;另一設計進料口採調整式,可適用於同類似其他作物或乾燥的中藥材使用,達到多用性之目標。經測試,種仁切片機構切刀材質高碳工具鋼 SK材編號為SK62角度23°;切刀盤轉速1760 rpm時是最佳之切刀效能,可代替人工切片;材料不需先行冷凍,就可直接切片;且切片厚度均勻平整,不會造成內部組織之傷害;以浸泡後的落花生種仁重800g而言,往往需要8~10人,方能於90分鐘完成,機械只要1人操作,省時省力,又符合衛生安全,能有效減少勞力,降低工作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致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符號說明 XIII
第一章前言 1
1.1 動機 1
1.2 目的 2
第二章文獻探討 3
2.1 落花生 3
2.2 白黎蘆醇(Reveratrol) 5
2.3 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 7
2.4 裁切 8
2.5 凸輪機構 11
2.6 氣壓裝置 14
第三章實驗設備與方法 15
3.1 落花生種仁切片前置作業 16
3.1.1 落花生復水及去皮去芽操作步驟 16
3.1.2 整體操作說明 17
3.2 機台設計原理 23
3.3 各部機構功能 27
3.3.1 進料部份 27
3.3.2 進料口 27
3.3.3 凸輪裝置 29
3.3.4 氣壓裝置 29
3.3.4.1 三口二位閥 35
3.3.4.2 五口二位閥 36
3.3.4.3 空氣濾清器連調壓閥 36
3.3.5 壓送機構 37
3.3.6 切片機構 38
3.3.7 控制部份 40
3.4 落花生種仁切片機構作業流程 42
3.4.1 落花生切片機切片之操作步驟 42
3.4.2 整體操作說明 43
3.5 落花生種仁切片後續培養 46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49
4.1 雛型機與種仁垂直切片機之差異分析: 49
4.2 人工與機械切片含水率分析 52
4.3 切刀盤切片刀角度與轉速之選定 56
4.4 人工與機械切片後續培養之分析 5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60
5.1 結論 60
5.2 建議 61
第六章文獻探討 62
附錄1專利申請表 65
附錄2落花生浸泡機PLC程式 75
附錄3落花生培養機PLC程式 110
1. 白麗瑛、蔡宗添、邱義源。1990。水分含量不同的花生仁最適合焙炒時間之研究。技術學刊5(2):189-194。
2. 司徒世瑄。2005。白黎蘆醇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健康補充品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室。2009。農業統計年報。36-37。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4. 呂淮薰、黃勝銘。2005。氣液壓學。三版。台北:高立。
5. 林正豐。2008。白黎蘆醇對於心肌梗塞大鼠療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6. 林義恭、楊允聰、蔡承良、楊藹華。1998。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3號之育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5:25-44。
7. 徐進生、楊允聰。1987。食用大粒落花生品種台南11號之育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21:1-24。
8. 張如君。利用花生仁發芽生合成二苯乙烯類多酚化合物與其生物活性之探討。2004。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
9. 盛中德、黃惠藩。1989。花生平衡含水率動態方式之測定。農林學報35(1):61-74。
10. 陳文彬。1999。柿子削皮機之研製。農業機械學刊。8(2):47-61。
11. 楊允聰。1995。糧食作物—落花生。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一),115-122。
12. 楊允聰、林義恭、蔡承良、游添榮。1998。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4號之育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5:45-64。
13. 蔡承良、楊允聰、陳振義、林義恭、徐進生.1994.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2之育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1:1-22。
14. 鄭雅今、古國隆。2007。質譜在植物防禦素研究上之應用。出自”Chemistry”,157-167。
15. 盧福明。1986。農產品加工工程學。初版,143-146。台北:茂昌。
16. 顏鴻森。1999。機構學。二版。177-241。台北:台灣東華。
17. 蘇匡基、鄭朝洲、李根。1986。落花生品種台南9號之育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6~10。
18. Biplab, D. and Jeffrey, M. 2007. Resveratrol stimulates AMP kinase activity in neur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17):7217-7222.
19. Crane, J. W. and Roger R. S. 1982. Harvester design study.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S. Persson 1985. Authors’ affiliation: Sperry New Holland Res. Dev. Dept. (Unpublished, internal report).
20. Crane, J. W. 1985. Review of mechanics of cutting plant material by Persson and Chancellor.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S. Persson 1985. Authors’ affiliation: Sperry New Holland Res. Dev. Dept.
21. DeGarmo, E. P. 1974.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in manufacturing. MacMillan Publ. Co.Inc. New York. 982 pp.
22. Finner, M.F. 1982.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J. Crane, New Holland.
23. Franz, N.C. 1958. Analysis of the wood cutting process. Univ. Mich. Press, Ann Arbor, 152 pp., FE674.4F857a.
24. Hummeida, M. A. and M. A. Ismail.1989. Determination of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for two varieties of peanut.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in ASIA 20(3):53-58.
25. Koch, P.1972. Utilization of the southern pines. Agriculture Handbook No. 420. Vol II. Processing. USDA Forest service. Southern Forest Exp. Stat.
26. Langcake, P., Pryce, R. J. 1976. The production of resveratrol by Vitis vinifera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Vitaceae as a response to infection and injury.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9:77-86.
27. Sverker, P., 1987, Mechanics of Cutting Plant Material,ASAE,USA.
28. Stroppel, T., 1953. Zur Systematik der Technologe des Schneidens. In Grundlagen der Landtechnik, Heft 5(2):120-134. VDI-Verlag Dusseldorf.
29. Woodson, G. E. and P. Kock. 1970. Tool forces and chip formation in orthogonal cutting of loblolly pine. South. Forest Exp. Sta., New Orleans, La. 25 pp. USDA Forest Serv. Res. Pap. SO-5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