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16:5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煜昇
研究生(外文):
Chen Yu-Sheng
論文名稱:
刑事訴訟程序中無罪推定原則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指導教授:
曾淑瑜
、
黃朝義
指導教授(外文):
Tseng Shu-Yu
、
Huang Jau-Yih
口試委員:
謝志鴻
、
周成瑜
口試委員(外文):
Hsieh Chih-Hung
、
Choh Chen-Yo
口試日期:
2011-05-2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
法律學系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不自證己罪
、
卷證不併送
、
罪疑唯利於被告
、
排除預斷
、
調查義務
、
舉證責任
、
偵查不公開
、
無罪推定
外文關鍵詞: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
burden of proof
、
investigation duty
、
to avoid prejudge
、
the crime doubts only lightl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8
點閱:1883
評分:
下載:486
書目收藏:0
無罪推定原則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具有舉足輕重之角色,其基礎內涵包
括排除預斷、不自證己罪、罪疑唯利於被告。本文將基於此三點重要
內涵,分別探討無罪推定原則與偵查起訴之關係及其與審判程序之關
係,俾利此一原則於刑事訴訟程序中之運作。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iminal procedure .It has three fundamental contents:
1.the court should avoid prejudge;2. The prosecutor should take
the burden of proof;3. The crime doubts only lightly.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operation of the principle i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問題意識及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 6
第一項 研究方法 6
第一款 文獻分析法 6
第二款 歸納法 6
第三款 外國法制參考法 7
第二項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無罪推定之內涵 9
第一節 歷史淵源與定位 9
第一項 歷史淵源 9
第二項 無罪推定原則之定位 11
第一款 無罪推定之適用 11
第一目 偵查起訴程序 12
第二目 審判程序 13
第二款 無罪推定之內容 14
第一目 排除預斷原則 14
第二目 控方舉證及不自證己罪原則 14
第三目 罪疑唯利於被告原則 16
第二節 無罪推定之法理基礎 17
第一項 權力分立觀點 17
第二項 寧縱勿枉之思維 19
第三項 訴訟目的多元化 20
第三節 無罪推定之功能 21
第一項 促成法官公平審判 21
第二項 減低司法錯誤之發生 21
第三項 增進人權保障之功能 22
第四節 無罪推定與訴訟程序之關係 22
第一項 無罪推定與證據法則 22
第一款 訴因制度之建構 22
第二款 證據能力之制約 23
第二項 無罪推定與具保制度 23
第三項 無罪推定與舉證責任 24
第三章 無罪推定與偵查起訴關係 27
第一節偵查不公開原則 27
第一項 偵查不公開之內涵 27
第一款 偵查不公開之意義 27
第二款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28
第一目 避免妨害偵查之進行而致生犯罪追訴之困難 28
第二目 維護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關係人之權利 28
第三目 避免造成媒體審判並確保法官獨立審判而不預斷 29
第三款 偵查不公開原則之例外 29
第一目 辯護人得依法參與若干偵查程序 29
第二目 司法分權制衡與檢察一體原則 30
第三目 政府施政之目的與偵查之遂行及公共利益之維護 30
第二項 違反偵查不公開之責任 32
第三項 媒體監督應當把握之尺度 33
第一款 協同貫徹無罪推定原則 34
第二款 保障客觀、公正的審判環境 35
第三款 遵循公正評論之原則 35
第四項 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關係 36
第二節 無罪推定與羈押制度 40
第一項 羈押不違反無罪推定原則之理由 41
第二項 拘捕前置原則與羈押要件之審查 43
第一款 拘捕前置原則 43
第二款 羈押要件之審查 44
第三項 目前實務常見之問題 48
第一款 押人取供之疑慮 48
第二款 法定羈押時間過長 50
第三款 受羈押被告之保護不足 52
第一目 羈押理由應予以開示 52
第二目 建立即時表示不服之制度以資迅速救濟 56
第三目 可適時請求具保 57
第三節 無罪推定與認罪協商 58
第一項 認罪協商違反無罪推定之質疑 58
第二項 認罪協商制度未來應修正的方向 60
第一款 現行認罪協商制度的隱憂 60
第二款 未來應修正的方向 60
第四節 無罪推定與起訴制度 62
第一項 卷證不併送制度之引進 62
第一款 卷證不併送制度之意義與機能 62
第二款 目前卷證併送制度的問題 63
第三款 未來應採行此一制度之理由 65
第二項 訴因制度之採用 66
第一款 訴因的意義與功能 66
第一目 訴因的意義 66
第二目 訴因之功能 70
第二款 訴因之記載與補正 71
第一目 訴因之記載應特定 71
第二目 訴因之補正 72
第三款 訴因之變更、追加與撤回 73
第一目 訴因之變更 73
第二目 訴因之追加、撤回 79
第四款 法院訴因變更之義務與效力 79
第一目 法院命令訴因變更之義務 79
第二目 訴因變更命令之效力 80
第三項 現行卷證併送制度下可以採行之作法 81
第四章 無罪推定與審判程序關係 84
第一節 強化準備程序以排除無證據能力之證據 84
第一項 準備程序內涵 85
第一款 準備程序的目的與種類 85
第一目 準備程序的目的 85
第二目 準備程序的種類 86
第二款 準備程序的應行事項 88
第一目 法律規定 88
第二目 實務運作 89
第二項 阻絕無證據能力之證據進入審判程序 91
第一款 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區辨 91
第二款 目前實務處理證據能力之難境與未來課題 93
第一目 採取卷證併送制度之不妥 95
第二目 證據能力認定方式之不當 95
第三目 受命法官就證據之調查之問題 100
第四目 受命法官就證據能力決定之問題 103
第二節 舉證責任之負擔 106
第一項 英美法系之舉證責任 106
第一款 實體法部分 106
第二款 程序法部分 109
第二項 大陸法系之舉證責任 111
第一款 舉證責任的概念與負擔舉證責任主體之定位 116
第一目 實質舉證責任 116
第二目 形式舉證責任 117
第三目檢察官應係負擔舉證責任之主體 117
第二款 證明對象與程度 122
第一目 實體事項 122
第二目 程序事項 123
第三款 自訴人之舉證責任 123
第三節 法院調查義務之定位 125
第一項 訴訟制度理念之說明 125
第一款 職權主義與當事人進行主義 126
第二款 犯罪控制模式與正當程序模式 129
第三款 消極發現真實與積極發現真實 131
第四款 刑事訴訟制度下審檢權責應明確區分 132
第二項 目前法制上用語與規定的混亂 135
第三項 證據調查與證據蒐集取得之區分 137
第四項 法院不取證原則及發動調查義務之基準 139
第一款 法院不取證原則 139
第二款 法院發動調查義務之基準 142
第五項 修法前調查證據程序是否違法之判斷 144
第六項 未來刑事訴訟法第三七九條第十款之解讀 144
第五章 結論 147
參考文獻 161
附錄一檢察、警察暨調查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新聞處理注意要點 172
附錄二最高法院 91 年度第 4 次刑事庭會議 177
參考文獻
一、書籍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台灣方面
1.王兆鵬,一事不再理,元照,2008年4月,一版。
2.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2005年9月,一版。
3.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元照,2004年10月,初版。
4.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2007年9月,二版。
5.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書局,1999年1月,一版。
6.台灣刑事法學會編著,刑事訴訟法之最新增修與實踐,2002年9月,一版。
7.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三民,2010年1月,二版。
8.吳巡龍,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全集,新學林, 2008年11月,一版。
9.易延友,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三民,2004年11月,初版。
10.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憲法-權力分立,學林,2003年10月,初版。
11.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2004年9月,5版。
12.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作者自版,2006年10月,初版。
13.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作者自版,2007年2月,初版。
14.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下冊),作者自版,2007年9月,初版。
15.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學林,2002年3月,一版。
16.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學林,2001年9月,一版。
17.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作者自版,2004年9月,四版。
18.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作者自版,2004年9月,四版。
19.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學林,2002年9月,一版。
20.柯耀程,刑事程序理念與重建,元照,2009年9月,一版。
21.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2003年版,八版。
22.許慶雄,憲法入門II政府體制篇,月旦,1998年2月,初版。
23.陳運財,直接審理與傳聞法則,五南,2001年11月,初版。
24.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作者自版,1999年6月,再訂二版。
25.陳樸生,刑事證據法,作者自版,1992年10月,再版。
26.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作者自版,2000年12月,初版。
27.黃東熊等合著,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2003年6月,1版。
28.黃朝義,犯罪偵查論,漢興,2004年3月,初版。
29.黃朝義,刑事訴訟法,新學林,2009年9月,二版。
30.黃朝義,刑事訴訟法-制度篇,元照,2002年8月,一版。
31.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2002年11月,一版。
32.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2000年4月,二版。
33.黃朝義,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五南,2002年10月,一版。
34.黃翰義,程序正義的理念(三),元照,2010年11月,一版。
35.黃翰義,程序正義的理念(一),元照,2010年9月,一版。
36.萬毅,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理論與實務,元照,2009年10月,初版。
37.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揚智文化,2000年3月,一版。
(二)大陸方面
1.何家弘,虛擬的真實-證據學講堂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一版。
2.邊克爾‧特切拉曼著;陳 強譯,34座里程碑-造就美國的34次判決,大眾出版分社,2008年10月,一版。
3.趙俊甫,刑事推定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8月,一版。
4.顧永忠主編,中國疑難刑事名案程序與證據問題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 月,一版。
二、博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淨誼,論無罪推定原則於偵查程序之實踐-以犯罪報導為核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2.吳怡締,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上無罪推定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3.巫淑芳,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4.李玉娜,刑事訴訟兩個對立模式研究─調和「社會治安」與「保障人權」之衝突,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5年6月。
5.李俊彬,公訴案件準備程序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6.林玠民,公平審判之研究—以歐洲人權公約第六條與我國刑事司法之比較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7.崔雲飛,無罪推定之具體實踐—以歐洲人權法院判例法為核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8.盛美元,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9.莊國辰,從新聞自由觀點看偵查不公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10.陳嘉宏,論檢察官舉證責任與法院職權調查,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11.傅嘉和,公平法院下卷證不併送相關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2.劉海倫,緘默權之理論與實務,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3.薛樂儀,起訴狀一本主義,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14.謝志鴻,起訴狀一本主義相關課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15.蘇哲萱,論偵查不公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16.顧佑曾,無罪推定—刑事訴訟程序中犯罪概念之本質及運作,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三、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尤伯祥,是恩惠還是權利?─從程序保障觀點檢討現行羈押法制,全國律師,第10卷第7期,2006年7月。
2.尤伯祥,無罪推定的真相─在新制下仍須掙扎自證無罪的被告,收錄於律師與人權-全國律師論文選輯(一),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08年9月。
3.王兆鵬,大法官釋字第556號之評釋,收錄於氏著新刑訴˙新思維,元照,2004年10月,初版。
4.王兆鵬,刑事被告之取證權,收錄於氏著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元照,2002年10月,初版。
5.王兆鵬,起訴書與基本人權,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
6.王兆鵬,當事人進行主義爭辯之評議,收錄於氏著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圖書,2000年9月,初版。
7.王兆鵬,論新法之證據排除法則,收錄於氏著新刑訴˙新思維,元照,2004年10月,初版。
8.史奎謙,訴訟法上事實之證明與罪疑唯輕原則,軍法專刊,第45卷第8期,1999年8月。
9.田村豐著,周朱枕譯,無罪推定之法則,軍法專刊,第9卷第6期,1963年6月。
10.何尚先,刑事訴訟之舉證責任,刑事法雜誌,第29期第4卷,1985年8月。
11.何賴傑,刑事辯護對於羈押決定及羈押期間之影響,刑事法雜誌,第136期,2009年9月。
12.何賴傑,新法之刑事法院職權調查證據,收錄於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五南,1997年11月,一版。
13.吳巡龍,偵查不公開與得公開之界限—兼評高雄高分院95年度抗字第154號裁定,收錄於氏著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全集,2007年11月,一版。
14.吳巡龍,美國對刑事訴訟兩造對抗制度之修正—證據開示程序,收錄於氏著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全集,2007年11月,一版。
15.吳巡龍,偵查中聲請羈押的管轄問題與即時抗告--兼評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聲羈字第151號刑事裁定,月旦法學,第114期,2004年11月。
16.吳冠霆,第一審公訴案件準備程序之檢討(下),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8年3月。
17.吳冠霆,第一審公訴案件準備程序之檢討(上),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2008年2月。
18.吳冠霆,論公訴案件之準備程序,法學叢刊,第52卷第1期,2007年1月。
19.吳冠霆,論卷證併送制度與預斷排除,刑事法雜誌,第52卷第1期,2008年2月。
20.吳冠霆,論無罪推定原則在大陸刑事訴訟法中之規定與實踐,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4期,2005年8月。
21.李明鴻,論訴因制度與審判範圍--以名古屋高裁昭和62年9月7日判決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22.汪南均,美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起訴狀一本主義」及其相關配套措施之概述-1,法務通訊,第2361期,2007年10月。
23.汪南均,美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起訴狀一本主義」及其相關配套措施之概述-2,法務通訊,第2362期,2007年10月。
24.周占春,檢察官探求事實真相的職業倫理,檢察新論,第2期,2007年7月。
25.林山田,刑事法與刑事司法,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月。
26.林山田,論刑事程序原則,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年1月。
27.林永謀,有罪推定與無罪推定(下)-從最高法院議決不再援用25年上字第3706號刑事判例說起,司法週刊,第1064期,2002年。
28.林永謀,有罪推定與無罪推定(上)-從最高法院議決不再援用25年上字第3706號刑事判例說起,司法週刊,第1063期,2001年。
29.林邦樑,檢察官與新聞媒體--以偵查案件的報導、評論為中心,檢察新論,第5期,2009年1月。
30.林明德,談研議「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暨「建議刑事基本人權入憲之必要性及擬議條文說明」之始因,全國律師,第3卷第5
期,1999年5月。
31.林俊益,不得於準備程序訊問證人之辨正,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
32.林俊益,刑事準備程序中事實上之爭點整理--最高法院96年度臺上字第204號判決析述,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2003年9月。
33.林俊益,刑事準備程序有關證據能力之調查,月旦法學教室,第15期,2004年1月。
34.林俊益,受命法官處理證據能力之權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2005 年5月。
35.林俊益,偵查密行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65期,2000年10月。
36.林俊益,新法庭活動三部曲,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5期,2002年6月。
37.林俊益,準備程序之內容與進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004年3月。
38.林俊益,準備程序與審判程序1-6,司法周刊,第1152-1157期,2003年9、10月。
39.林俊益,論準備程序有關證據能力爭議之調查--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7274號判決之闡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
40.林恆志,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第48卷7期,軍法專刊,2002年7月。
41.林恆志,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上),第48卷6期,軍法專刊,2002年6月。
42.林朝榮,主義變遷中之我刑事訴訟法(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3年9月。
43.林朝榮,主義變遷中之我刑事訴訟法(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4期,2003年8月。
44.林裕順,「起訴狀一本主義」再考-釐清「剪不斷、理還亂」的審檢互動,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2月。
45.林鈺雄,無罪推定作為舉證責任及證據評價規定-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及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45期,2010年2月。
46.林鈺雄,檢察官之舉證責任,收錄於氏著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元照,2002年9月,一版。
47.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有疑則利於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2006年6月。
48.邱忠義,刑事程序之促進訴訟機制,台灣法學雜誌,第135期, 2009年9月。
49.侯友宜,刑案偵查過程中之新聞處理,刑事科學,第54期,2002年9月。
50.柯慶賢,日本刑事訴訟實務-訴因制度之簡介,全國律師,第3卷第5期,1999年5月。
51.柯慶賢,訴與訴因制度,收錄於刑事訴訟可否採行訴因制度研究討論會,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1994年9月。
52.柯耀程,刑事訴訟之目的與無罪推定原則,收錄於氏著刑事程序理念與重建,元照,2009年9月,一版。
53.柯耀程,準備程序法官證據取捨決定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2004年5月。
54.柯耀程,證據取得與調查的思維,收錄於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學林,2003年6月,一版。
55.段重民,美國刑事訴訟的一事不再理與日本訴因制度之比較,收錄於刑事訴訟可否採行訴因制度研究討論會,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1994
年9月。
56.紀俊乾,刑事訴訟準備程序中受命法官的證據處理,司法周刊,第1277期,2006年3月。
57.馬在勤,公開「偵查不公開」原則--媒體報導不是檢警的辦案業績,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6月。
58.崔如山/陳昭龍,論刑事訴訟準備程序之證據調查,軍法專刊,第52卷第6期,2006年12月。
59.許澤天,羈押事由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121期, 2009年2月。
60.郭吉助,無罪推定原則於檢察官職權中之體現--以實施偵查、提起公訴及實行公訴為中心,檢察新論,第4期,2008年7月。
61.郭吉助,無罪推定與人權保障-由最高法院判決指摘檢察官以不正方法取供談起,法務通訊,第2349期,2007年7月。
62.陳志龍等,建構具人權之羈押法制(二)學術研討會紀錄,台灣法學雜誌,第125期, 2009年4月。
63.陳運財,反思落實人身自由保障的契機,台灣法學雜誌,第124期, 2009年3月。
64.陳運財,刑事訴訟之舉證責任與推定,收錄於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學林,2003年6月,1版。
65.陳運財,偵查中羈押制度變革後的實務運作檢討,收錄於跨世紀法學新思維,元照,2006年1月,初版。
66.陳運財,當事人進行主義下之證據調查與交互詰問,收錄於刑事訟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措施法條化研究報告(下),最高法院學術研究
會,2001年10月。
67.陳樸生,起訴狀一本主義與證據責任,刑事法雜誌,第35卷第2期,1991年4月。
68.傅美惠,刑事舉證責任與無罪推定,警學叢刊,第30卷第3期,1999年11月。
69.傅美惠,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2期,2006年4月。
70.曾正一,論中共偵查辯護制度之理論基礎-無罪推定,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5期,1999年9月。
71.黃東熊,刑事訴訟可否採行訴因制度,收錄於刑事訴訟可否採行訴因制度研究討論會,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1994年9月。
72.黃東熊,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之大改革:「起訴狀一本主義」,政大法學評論,第25期,1982年6月。
73.黃惠婷,無罪推定原則之探討,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06年12月。
74.黃惠婷/李錫棟,論羈押之限制,警大法學論集,第7期,2002年12月。
75.黃朝義,刑事舉證責任與推定,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1期,1998年2 月。
76.黃朝義,修法後準備程序運作之剖析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
77.黃朝義,起訴卷證不併送制度下證據開示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0月。
78.黃朝義,起訴卷證不併送制度與公判庭上三面關係之合理建構,律師雜誌,第238期,1999年7月。
79.黃朝義,起訴卷證不併送與法庭權責不明下進行交互詰問之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66期,2000年11月。
80.黃朝義,偵查不公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
81.黃朝義,偵查中羈押之課題與展望,全國律師,第卷10第7期,2006年6月。
82.黃朝義,從令狀主義觀點檢視羈押制度,台灣法學雜誌,第120期,2009年1月。
83.黃朝義,舉證責任與證據調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
84.黃朝義,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區辨,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
85.黃朝義,羈押、具保與無罪推定,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4月。
86.黃朝義,羈押審查與羈押理由之開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2002年7月。
87.黃翰義,論日本法上卷證不併送制度之配套措施,軍法專刊,第56卷第2期,2010年4月。
88.黃翰義,論刑事程序上之準備程序,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1期,2006年2月。
89.黃翰義,論證據開示制度,法令月刊,第55卷第5期,2004年5月。
90.黃翰義,簡析卷證不併送制度,司法周刊,第1286期,2006年5月。
91.楊婉莉,起訴狀一本主義與證據開示制度-國家正義性格的取決,檢察新論,第2期,2007年7月。
92.楊雲驊,新法下檢察官的舉證責任及法院的調查義務,月旦法學,第89期,2002年。
93.楊雲驊,準備程序之訊問證人,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2005年8月。
94.葉建廷,刑事準備程序中證據能力之調查與認定--最高法院96年度臺上字第3481號判決評析,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
95.葉建廷,實質辯護與準備程序,全國律師,第12卷第12期,2008年12月。
96.褚劍鴻,起訴狀一本主義與審判對證據之調查(下),法令月刊,第47卷第8期,1996年8月。
97.褚劍鴻,起訴狀一本主義與審判對證據之調查(上),法令月刊,第47卷第7期,1996年7月。
98.褚劍鴻,起訴對被告之特定與訴因之明示之比較研究,法令月刊,第34卷第12期,1983年12月。
99.劉秉鈞,法院職權調查的範圍,收錄於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學林,2003年6月,1版。
100.蔡秋明,舉證責任-兼論刑事被告之地位及其舉證義務,101.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 月。
102.蔡秋明,舉證責任-兼論刑事被告之地位及其舉證義務,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
103.蔡清遊,美、日刑事證據開示,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三卷 刑事程序篇—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2002年3月,初版。
104.蔡墩銘,訴因與構成要件機能,收錄於刑事訴訟可否採行訴因制度研究討論會,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編印,1994年9月。
105.謝志鴻,起訴卷證不併送制度下之審判範圍,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2月。
106.謝志鴻,起訴狀一本主義下之證據開示-以日本法為中心,輔仁法學,第22期,2001年12月。
107.謝志鴻,起訴狀一本主義下之證據開示—以日本法為中心,輔仁法學,第22期,2001年12月。
108.羅秉成,刑事訴訟法新制之檢討與改造─以辯護人立場為中心,收錄於律師與人權-全國律師論文選輯(一),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
會,2008年9月。
109.蘇佩鈺,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處理原則-以美國聯邦制度與我國法比較分析為中心,檢察新論,第4期, 2008年7月。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緘默權之理論與實務
2.
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
3.
公平審判之研究-以歐洲人權公約第六條與我國刑事司法比較為中心
4.
刑事訴訟二個對立模式之研究─調和「社會治安」與「保障人權」之衝突
5.
論檢察官舉證責任與法院職權調查
6.
無罪推定之具體實踐-以歐洲人權法院判例法為核心
7.
無罪推定─刑事訴訟程序中「犯罪」概念之本質及運作
8.
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
9.
公平法院下卷證不併送相關制度之研究
10.
起訴狀––本主義
11.
起訴狀一本主義相關課題之研究
12.
論偵查不公開
13.
公訴案件準備程序之研究
14.
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上無罪推定之研究
15.
論無罪推定於偵查程序之實踐-以犯罪報導為核心
1.
97.褚劍鴻,起訴狀一本主義與審判對證據之調查(上),法令月刊,第47卷第7期,1996年7月。
2.
96.褚劍鴻,起訴狀一本主義與審判對證據之調查(下),法令月刊,第47卷第8期,1996年8月。
3.
95.葉建廷,實質辯護與準備程序,全國律師,第12卷第12期,2008年12月。
4.
94.葉建廷,刑事準備程序中證據能力之調查與認定--最高法院96年度臺上字第3481號判決評析,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
5.
93.楊雲驊,準備程序之訊問證人,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2005年8月。
6.
91.楊婉莉,起訴狀一本主義與證據開示制度-國家正義性格的取決,檢察新論,第2期,2007年7月。
7.
89.黃翰義,論證據開示制度,法令月刊,第55卷第5期,2004年5月。
8.
90.黃翰義,簡析卷證不併送制度,司法周刊,第1286期,2006年5月。
9.
88.黃翰義,論刑事程序上之準備程序,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1期,2006年2月。
10.
86.黃朝義,羈押審查與羈押理由之開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2002年7月。
11.
85.黃朝義,羈押、具保與無罪推定,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4月。
12.
83.黃朝義,舉證責任與證據調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
13.
82.黃朝義,從令狀主義觀點檢視羈押制度,台灣法學雜誌,第120期,2009年1月。
14.
81.黃朝義,偵查中羈押之課題與展望,全國律師,第卷10第7期,2006年6月。
15.
80.黃朝義,偵查不公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
1.
論無罪推定原則為刑事補償之憲法要求-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研究
2.
論無罪推定於偵查程序之實踐-以犯罪報導為核心
3.
無罪推定─刑事訴訟程序中「犯罪」概念之本質及運作
4.
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上無罪推定之研究
5.
法庭正義之辯—以無罪推定為中心
6.
從無罪推定及舉證責任檢視「刑事立法推定」概念—兼論我國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罪
7.
無罪推定之具體實踐-以歐洲人權法院判例法為核心
8.
無罪推定與舉證責任轉換—以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為借鏡
9.
刑事舉證責任與無罪推定—以財產來源不明罪為例
10.
刑事舉證責任論-以美國法為借鏡
11.
論檢察官舉證責任與法院職權調查
12.
不自證己罪之研究
13.
國際人權法規範下我國刑事訴訟制度革新之研究
14.
公平法院下卷證不併送相關制度之研究
15.
起訴制度對法官心證之影響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