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詩莉
論文名稱:應用全語文策略進行幼兒數概念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on Math Instruction for Young Children: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指導教授:林麗卿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全語文幼兒教育數概念教學
外文關鍵詞:Whole Language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athematical concep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0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究應用全語文策略進行幼兒數概念教學,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持續發展符合全語文理念之幼兒數概念教學活動,並建構出相關策略。研究問題為:(一)幼兒園教師運用哪些全語文策略引導幼兒發展數概念?(二)幼兒園教師應用全語文理念引導幼兒發展數概念,可能會遭遇那些問題?(三)幼兒園教師解決應用全語文理念引導幼兒發展數概念困境的策略為何?
為解決我在教學現場所產生的教學問題,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由我和教學搭檔以行動研究「知、行、思」的循環歷程,嘗試探究應用全語文理念於幼兒數概念之教學策略。
研究發現我和教學搭檔共運用了五項主要的教學策略,分別為:「安排多元型態的數概念學習機會」、「給予幼兒自己使用數概念的機會」、「運用語言為學習數概念的媒介」、「從生活中發現數概念」以及「營造數概念的學習情境」。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三項結論、三項討論,並且提供未來實務及研究的相關建議,最後說明我的下一步行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kindergarten teachers utilize 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to help young children develp mathematical concept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 1).What kind of whole-language strategies do kindergarten teachers use to help young children develop math concepts? 2).What problems do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encounter in their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language approach on teaching math concepts? 3).What are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the Whole Language ideas to implement more creative an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math teaching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I obtained observational data on my own instruction and children’s learing activities via video-taping. I also interviewed my colleagues and othe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 to collect feedback on my teaching and also innovative idea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my instructi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documents related to this research were also collected from my classroom, such as teaching plans, children-observation records, learning assessments, and parent reports, etc.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periodical and repetitive manner, which enabled myself to read and study the activities my partner and I provided for children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ur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re helping them learn.
We discovered that five major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adopted:
1. Arranging divers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ath concepts for young children;
2. Enpowering students to apply math concepts by themselves;
3. Utilizing language as a powerful medium for learning math concepts;
4. Helping children discover math concepts in daily life;
5. Building stimul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math concept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eaching were categoried into three main aspects: teacher factors, children factors,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which my partner and I have tried were discussed.
Three conclusions and three discus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find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nd future research and for my own further improvement are presented.

摘 要 II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全語文 9
第二節 幼兒數概念 14
第三節 文獻對本研究的啟示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28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3
第四節 行動研究的效度 3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第一節 應用全語文於數概念教學之策略 41
第二節 教學困境與因應策略 106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討論 126
第三節 建議 135
參考文獻 139
附錄 151
附錄一:我與小米老師使用之數概念相關繪本 151
附錄二:我與小米老師使用之數概念相關教具 152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譯)(2000)。John L.Phillips,Jr.著。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與應用(Piaget’s Theory:A Primer) 。台北市:心理。
王昭湄(2001)。以兒童文學為起點結合全語言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慧敏(2004,11月)。幼兒數學領域「連結」概念探討與應用。載於輔英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舉辦之「幼稚園數學領域課程與教學」研習會論文集(頁22-31),高雄縣。
王麗娟(譯)(2000)。Stanislas Dehaene著。數字感-1、2、3哪裡來?(The Number Sense -- How the Mind Creates Mathematics)。台北市:先覺。
幼稚教育法(1981)。
江淑雯(2008)。運用全語言教學策略提昇學生閱讀理解力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沐容 (2008)。應用全語言教學原則於初級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素娟(譯)(2001)。C. Kamii & LB Housman著。重新建構幼兒的數學能力(Young children reinvent arithmetic : implications of Piaget's theory)。台北縣:光佑文化
何雪芳、陳彥文(譯)(2003)。Juanita V. Copley著。幼兒數學教材教法 (The young child and methematics) 。臺北市:華騰。
吳宗立(2002)。教師行動研究的實踐。國教天地,149,46-54。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Jean, M., Pamela, L., Jack, W.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
吳嫈華(2006)。一位幼稚園教師探索行動研究之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佩純(2004)。一位初任教師在幼稚園實施全語言教育的歷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佩蓉(2005)。幼稚園教師於全語言教室中引導幼兒創作並表達故事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台北市︰心理。
李連珠(譯)(1998)。Goodman,K.著。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台北市:信誼。
李連珠、林慧芬(2001)。適合發展的幼兒語文課程。台南師院學報,34,443-474。
李錦華(2002)。一個教室中的全語言教學行動研究。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冊)。台北縣:楊智。
李靜秋(2006)。小學一年級進行幼小銜接的合作式行動研究──全語言取向的實踐。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沈添鉦(1991)。簡介「全語言」的語文教學。 教師之友,32(4),27-32。
沈添鉦(1996)。試從行為主義、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三個觀點評析全語教學。教師之友,37(5),24-32。
沈添鉦、黃秀文(1997)。全語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實施的難題與策略。教師之友,38(4),27-34。
汪榮才、汪宇琪(2007)。幼兒語言發展與全語言教學。教育學術彙刊,1(1),51-86。
周淑惠(1999)。幼兒數學新論-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周淑惠(2001)。幼兒園全語文課程革新之歷程性研究。論文發表於攜手更生校園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
周淑惠、陳志如(1998)。幼稚園室內學習環境簡介:學習區。國教世紀,196,53-60。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佩蓉(譯)(2002)。Bobbi Fisher 著。快樂的學習-全語言的一天(Joyful Learnigng~ A Whole Language Kindergarten)。 台北縣:光佑文化。
林怡君(2001)。建構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概念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易青(2005)。圖畫書融入數學教學對幼兒學習數概念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春雄、陳雅莉、王欣華、胡峻豪、詹婷姬、許允麗(譯)(2007)。Acheson, K. A. & Gall, M. D.著。臨床視導與教師發展-職前與在職的應用(Clinical Supervis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台北市:五南。
林恩如(2002)。全語言觀點:一位幼稚園英文教師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素卿(2001)。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淑媛(2005)。帶領國中生閱讀英文圖畫書-一位準老師應用全語言的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未出版,台北縣。
林惠娟(2004)。幼托園所全語言教學實施概況之初探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149-213。
林碧珍、蔡文煥(1998)。數學文化和認知整合教學研究(一):兒童文化活動類型與結構。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科學教育學會年會短篇論文彙編(頁70-77)。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鳳儀(2006)。全語理念在國小一年級寫作教學應用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麗卿 (1998)。全語言教學法對國小學生英語學習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麗卿、邱蓮春、張巧妙、黃詩穎、洪筑芸、吳嫈華、白宜芳、莊秋芬、洪俐如(2005)。全語言的新思維。台北市:華騰。
林瓘閩(2008)。泰國華語文教學課程之行動研究-以中華語文中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恩如(2002)。全語言觀點:一位幼稚園英文教師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
林嘉綏、李丹玲(1999)。幼兒數學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林蘭香(1999)。花蓮縣國小一年級泰雅族新生數概念詮釋性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施麗雅(2002)。幼稚園全語言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慧娟(2001)。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櫻萍(2007)。全語文課程改革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Altricher, Posch & Somekh 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台北市:遠流。
徐宗國(譯)(1997)。Anselm, S. & Juliet, C.著。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台北市:巨流。
徐映慈(2008)。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幼兒數概念發展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綉華(2003)。全語言教學在國小高年級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翁麗芳(1998)。幼兒數學概念學習基本問題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6 -2511-S-152-001)。
馬祖琳(2001)。 幼兒數學教室之分析研究。 生活應用科技學刊,3(3),361-382。
高博銓(2006)。全語言教學的理念及其實施原則。國立編譯館館刊,34(3), 67-76。
張世宗(1998)。「生活、遊戲、數學」-非正式學習理論與教材開發之研究。載於林雅雯編,生活、遊戲、數學-幼兒數學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59-98)。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振東(1989)。時間的基本概念。哲學與文化,16(2),119-126。
張斯寧(2007)。建構主義取向幼兒園數學教育施實施。載於張斯寧(主編),建構主義取向的幼兒課程與教學--以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探究課程為例(頁319-343)。台北市:心理。
張筱瑩 (2007)。蒙特梭利語文教育與全語言教育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漢宜(2002)。提昇兒童數字感的創意教學策略之探討。國教之友,53(4),21-25。
張麗芬(2005)。兒童數能力的發展。兒童與教育研究,1,85-109。
張鶴齡(2003)。幼兒美語教學之現況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全美語幼兒園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台北縣:正中書局。
曹雅玲(2004)。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國教新知,51(1),33-40。
許惠欣(1997)。我國幼稚園幼兒數算策略之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30,339-372。
許惠欣(1998)。幼兒數概念發展之研究。載於林雅雯編,生活、遊戲、數學-幼兒數學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117-172)。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許惠欣(譯)(1996)。Herbert P. Ginsburg & Arthur J. Baroody著。幼兒數學能力測驗-指導手冊(Test of early mathematics ability second edition: Examiner’s manual.)。台北市:心理。
陳月足( 2008)。運用全語言理論提昇低年級學童國語學習興趣及閱讀理解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俞君、陳英娥、陳品華、楊筱明、曹純瓊(2003)。 幼兒數能力之探索研究。 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及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聯合舉辦之「第十九屆全國科學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陳品華、陳俞君(2006)。幼兒教師數概念教學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4(2),81-118。
陳品華、陳俞君、吳柳嬌(2003)。學前機構數概念學習環境現況之調查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及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聯合舉辦之「第十九屆全國科學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陳昭吟(2007)。全語文理念融入幼兒園主題課程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英娥、李逸嬋、陳怡君、曾秀環(2003)。幼兒數概念學習套件設計與教學成效評估之研究。論文發表於輔英科技大學幼保系舉辦之「國科會92年度數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議,高雄縣。
陳貞妃(2004)。全語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說話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淑琴(1998)。全語言自然學習教室模式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灣省教育廳國民教育輔導團研究專案。
陳淑琴(譯)(2005)。Judith A. Schickedanz著。遠遠多於ABC:談早期讀寫的萌發(Much more than the ABCs : the early stag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台北市:信誼。
陳淑琴、程鈺菁(1999)。全語言自然學習教室模式實驗教學探究。台中師院學報,13,479-494。
陳惠邦(2001)。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廣平、劉兆香(譯)(2003)。Rosalind Charlesworth & Karen K.Lind著。兒童的數學與科學(上)(Math and science for young children. Chinese) 。台北市:洪葉。
陳靜芬(2009)。圖畫書之魅力-幼兒學習數學樣式之歷程。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燦豐(2002,12月)。汐農幼稚園的數學與課程統整。載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之「數學標準本位教學與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9-103),台北市。
陳燦豐(2004,7月)。幼兒數學學習教師專業能力行動研究。載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之「兒童適性發展之本土專業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9-88),台北市。
曾月虹(1998)。從兩大學派探討全語文教學理論。教育研究資訊,6(1),76-90。
曾世杰、簡淑真(2006)。全語法爭議的文獻回顧:兼論其對弱勢學生之影響。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2),1-31。
黃央林(2004)。國小五年級全語言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玉蓉(2008)。一位幼教師的全語言教學歷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幸美(2000)。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與其對兒童數學知識認知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3,73-98。
黃惠禪(2003)。國小一年級學童數學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 台北市:五南。
黃邁賢(2008)。幼稚園語文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繼仁(1997)。美國小學全語言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甯自強(1994)。國小低年級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Ⅰ)─「數概念」類型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3-0111-S023-001-A)。
甯自強(1998)。涂景翰的數概念。 科學教育學刊,6(3),255-269。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涵華(1994)。整體語言教育---理論、研究、特質、及問題。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89-402。
劉淑櫻(2008)。全語文教學法應用於外籍配偶注音符號教學之行動研究。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雪芳(1999)。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9)。幼兒數學概念學習教材之發展與研究。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舉辦之「生活、遊戲、數學:幼兒數學概念學習教材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21-27),台北市。
潘世尊(2005)。教育理論及其建構途徑。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1),151-188。
潘世尊(2007)。Vygotsky對社會建構主義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張斯寧(主編),建構主義取向的幼兒課程與教學--以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探究課程為例(頁35-62)。台北市:心理。
蔣承璇(2007)。一位全語言教師圖畫書運用及全語言理念之實踐。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宜玲(2002)。一位全語文教師之教學信念的詮釋與實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泯宜(2008)。全語理念應用於國小三年級讀寫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春美(1994)。幼稚園學習區的本質與實施原則。國民教育,34(5.6),2-5。
蔡秋桃(2003)。何謂「全語」﹖---全語教學的理論與應用?國教之友,45(2),11-19。
蔡美華(譯)(2008)。Geoffrey E. Mills著。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台北市:學富。
蔡清田(2003)。教師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蕙如(2000)。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雅丰(2005)。以全語教學提昇幼兒讀寫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黎佳欣(2007)。角落情境下幼兒數概念發展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美貴(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建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賴盈君(2000)。國小二年級國語科實施全語取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薛曉華(譯)(1997)。Shirley C. Raines & Robert J. Candy著。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 (The Whole Language Kindergarten) 。台北縣:光佑。
謝智玲(2005)。幼稚園課程之反思與展望。幼教簡訊,15,4-5。
簡楚瑛(1993)。幼兒數學知識結構及其發展趨勢之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7,17-57。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顏綺貞(2008)。鷹架幼兒書寫能力之行動研究--全語言取向的教室活動。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蘇惠貞(2004)。利用計算器幫助幼兒數字能力發展之準實驗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分
Akers, B. L. (1988). Early literacy curriculum: Utilizing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whole language in kindergarte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CA.
Baroody, A, J. (1987).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Baroody, A. J. (2000). Does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for three- to five-year-olds really make sense? Young Children, 55(4), 61-67 .
Brockman, B. (1994). Whole language: a philosophy of literacy teaching for adults, too! Seattle, W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6428)
Cambourne, B. (1989). The whole story: Natural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Auckland, New Zealand:Ashton Scholastic.
Cavner, D. & Gould. E. (2003). Whole language in the music classroom: Part 1 of 2.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 616-622.
Copley, J. V. (2000). The young child and mathematic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Durkin, D. (1978). What classroom observations reveal about reading-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41, 481-533.
Freeman, Y. S., & Freeman, D. E. (1992). Whole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Ginsburg, H. P., & Baron, J. (1992). Cognition: Young children's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s. In R. J. Jensen (Ed.), Research ideas for the classroom-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 (pp. 3-21). New York: Macmillan.
Goodman, K.S. (1989). Whole-Language Research :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2), 207-221.
Goodman,K.S.(1986).What i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 Portsmouth, NH:Heinemann.
Katz, L. G. (1972).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1), 50-54.
Lowe, D.W.& Lowe, S. F. (1992). Whole language for at-risk readers.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37(1), 14-18.
Newman, J. M. & Church, S. M.(1991). 19 ways to misread whole language. Education Digeat, 56(8), 25-29.
Newman, J. M. (1985). Whole language: Theory in us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Pierce, V. (1984).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language research/theory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Denton.
Shaw, P. A. (1991). A selected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ole language. Journal of the Wisconsin State Reading Association, 35(1), 3-17.
Stahl, S. A. & Kuhn, M. R. (1995). Does whole language or instruction matched to learning styles help children learn to read?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4 (3),393-40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趙涵華(1994)。整體語言教育---理論、研究、特質、及問題。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89-402。
2. 甯自強(1998)。涂景翰的數概念。 科學教育學刊,6(3),255-269。
3. 黃幸美(2000)。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與其對兒童數學知識認知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3,73-98。
4. 曾世杰、簡淑真(2006)。全語法爭議的文獻回顧:兼論其對弱勢學生之影響。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2),1-31。
5. 陳淑琴、程鈺菁(1999)。全語言自然學習教室模式實驗教學探究。台中師院學報,13,479-494。
6. 許惠欣(1997)。我國幼稚園幼兒數算策略之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30,339-372。
7. 曹雅玲(2004)。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國教新知,51(1),33-40。
8. 張麗芬(2005)。兒童數能力的發展。兒童與教育研究,1,85-109。
9. 張漢宜(2002)。提昇兒童數字感的創意教學策略之探討。國教之友,53(4),21-25。
10. 張振東(1989)。時間的基本概念。哲學與文化,16(2),119-126。
11. 張世宗(1998)。「生活、遊戲、數學」-非正式學習理論與教材開發之研究。載於林雅雯編,生活、遊戲、數學-幼兒數學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59-98)。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12. 馬祖琳(2001)。 幼兒數學教室之分析研究。 生活應用科技學刊,3(3),361-382。
13. 高博銓(2006)。全語言教學的理念及其實施原則。國立編譯館館刊,34(3), 67-76。
14. 林惠娟(2004)。幼托園所全語言教學實施概況之初探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149-213。
15.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