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0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淑滿
研究生(外文):Shu-man Huang
論文名稱:應用學生教學團教學法於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the Student Teaching Group Method 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for 6t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葉忠達葉忠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ta Y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5
中文關鍵詞:合作學習同儕教學學生教學團視覺藝術教學
外文關鍵詞:collaborative learningpeer teachingstudent teaching groupvisual arts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學生教學團教學法在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教學的可行性。以文獻分析探討學生教學團教學法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價值與應用,及相關內涵與在視覺藝術教學的應用,並針對研究對象之學習問題擬定三個對應的教學主題,發展十二個教學單元,採以學生為教學者的模式,進行實際的教學行動研究,期能經由教學歷程及對學生的影響做檢視,作為日後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進行研究教學,以研究者任教的六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透過教學情形及學生學習結果的資料蒐集,作質化與量化的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學生教學團教學法在視覺藝術教學的實施情形:
(一) 教學組學生能主動準備及進行教學,對實作教學較沒信心,但情形逐次改善。
(二) 學習組學生期待上課,上課秩序與態度較以往積極,對口頭報告的興趣逐次疲乏,期待實作活動。
(三) 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多,師生之間的關係改善,教室學習氣氛溫馨、愉快。
二、 學生學習結果
(一) 學習組的認知學習達預期效果,學習態度明顯改善,技能運用的能力提升許多,學習信心也隨之增強。
(二) 教學組經由準備教學過程精熟課程內容,認知、情意、技能三面向的學習有顯著的表現。
三、 根據實際教學情形與學生學習成果,修訂適合應用學生教學團教學法在視覺藝術教學之教學策略有三:
(一) 合作技巧訓練課程:多以遊戲、競賽的方式進行,能增進小組工作氣氛與合作技巧。
(二) 指導教學準備策略之實施步驟與內容,依各組的特質、需要與面臨的問題,進行適合的策略及次數。
(三) 教學基本技巧之策略:有助於教學組掌控教室的氣氛,提升教學品質。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合作學習、同儕教學、學生教學團、視覺藝術教學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student teaching group method 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for six-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irst, the value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group method for instru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eaching of visual ar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Later, 12 units of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in three themes we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questions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 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l with students as teachers, an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on stud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were six-grade students instructed by the researcher. Data collec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from th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were analyzed u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group method 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1)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group were actively engaged in preparation for the instruction. They were less confident of the hands-on instruction initially but gained more confidence after a few sessions.
(2)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group anticipated the coming of each class session. They showed better attitude and class order than before but had decreasing interest for oral reports. They liked hands-on activities.
(3)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increased,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lso improved. The classroom was permeated with warmth and joy.
2. Learning outcome:
(1) Th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group achieved expected goals in cognitive learning and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earning attitude. They could better utilize their skills and had mor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2)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group showe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in their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skill learning through preparation for the instruction.

3. Based o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is study proposed three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the student teaching group method to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1) Provide more training on collaborative skills: More games and competition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learning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group atmosphere and collaborative skills.
(2) Provide adequate instructions on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needs, and problems of each group.
(3) Improve basic teaching skills: With better teaching skills,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group can get a better hold of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therefore increas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Finally,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as to curriculum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Key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eer teaching, student teaching group,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生教學團教學法之概念 12
第二節 學生教學團的相關理論 18
第三節 學生教學團教學法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情境 43
第二節 研究計畫 51
第三節 教學計畫與實施 58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67
第五節 研究的信效度 73
第四章 教學實施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視覺藝術課程的實施情形 75
第二節 學習組學習成果 103
第三節 教學組學習結果 134
第四節 視覺藝術教學策略之檢討與省思 1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1
第一節 結論 171
第二節 建議 178
參考文獻 182
附錄 187
附錄一 第一循環之教學教案 187
附錄二 學生教案 191
附錄三 學生學習單 203
附錄四 學習效果評量表(學習組) 206
附錄五 學習效果評量表(教學組) 212
附錄六 單元學習問卷 218
附錄七 教學組教學檢討表 230
附錄八 工作分配及進度表 231
附錄九 研究者觀察紀錄 232
附錄十 研究者研究手札 233
附錄十一 教學觀察紀錄表 234
附錄十二 學生訪談大綱 23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哲民(2005)。團體探究法對國小學生社會科學習表現之影響。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永昌、張永宗(2002)。創造教學策略:合作學習。生活科技教育,35卷,3期,2-11。
任凱、陳仙子(譯)(2006)。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文化。
江映碧(2005)從學習模式與統整課程探討藝術與人文之課程與教學的問題。美育,147期,36-41。
余名樺編著(2003)。藝術童畫國。台北市:藝術圖書。
余淑慧譯(2007)。我的藝術創作書。台北市:天下遠見。Rosie Dickins 著。
吳爭雅(2001)。團體探究法在國語科統整教學上的應用。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未出版。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台北:濤石文化。Strauss Anselm,Corbin Juliet著。
吳金蓮(1989)。同儕個別教學對國中英語科低成就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瑞中(2001)。「學生教學團」班級經營實務分享。研習資訊,5期,78-85。
吳瑞中、張麗雲(2001)。學生教學團的經營實務。台北:康軒文教事業助印。
吳聲純(2004)。團體探究法與一般分組學習對國中生學習鄉土植物之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榮豐(2005)。電腦輔助交互同儕教學運用在國小分數之學習環境設計。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望如(2009)。藝術與人文的教學團隊概念—集體創作。藝術與人文第三階段教學參考手冊。張全成主編。38-49。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李美蓉(1999)。視覺藝術概論。台北市:雄獅圖書
李慕華譯(2000)。反思教學:成為一位探究的教學者。台北市:心理出版社。James G. Henderson等著。
沈慧婷(2009)。新移民子女繪畫表現之個案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谷瑞勉譯(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市:心理。L.E.Berk , A.Winsler著。
周立勳(1993)。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玉(2006)。小組合作學習達到真正成功必備的要點。科學教育月刊,295期,23-32。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圖書。
林惠敏(2003)。實作評量在藝術與人文教學的應用。國教輔導藝術與人文,6期,17-19。
林意梅(2000)。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教學研究。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嘉雯(2003)。合作學習在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教學應用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雅梅(2007)。以同儕教學運用在海星高中會計技能檢定輔導之行動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冠慨譯(1993)。初任教師的輔導。台北市:五南圖書。Leslie Huling-Austin等著。

施靜菲、侍建宇譯(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John Lancaster著。
倪建民(2008)。國小同年級跨班同儕教學對學童數學領域學習的影響。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啟順(2006)。合作學習在班級經營上的運用。師說,191期,51-53。
張明智(2005)。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學生教學團的教學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金淑(1989)。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習效果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東華。
張英鵬(2001)。反應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協同教學、合作學習與同儕指導。屏師特殊教育,1期,41-53。
張婉玲(1999)。合作學習的心路歷程。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卷,3期,67-72。
張瓊文(2000)。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國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雲(1999)。實施統整課程後進行「學生教學團」--經驗分享。班級經營,1期,53-60。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2001)。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示例。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許永熹(1980)。不同競爭情境與人格特質對焦慮親和及工作表現。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禎祥譯(1998)。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市:文景圖書。Elliot.W.Eisner 著。
郭慧君(1997)。全班性的同儕教學。特殊教育季刊,62期,26-28。
陳永發(2004)。國民小學教師同儕教學評鑑模式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紅葉文化。
陳宛非(主編)(98)。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6下第八冊。台南市:翰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陸正威(1990)運用班級同儕的學習輔導法-「同儕交互指導教學」的應用。資料教育與研究,33期,66-69。
陸正威(1998)。同儕交互指導數學解題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解題表現、數學焦慮及後設認知影響之實驗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章淑婷(1988)。幼兒人際關係解決能力與其同儕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粘瑞蘭(2004)。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秀媚(2002)。初任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實務。臺北市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彭淑媛(2007)。鄉土環境藝術之教學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壬來主編(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台北:桂冠圖書。
黃建瑜(1999)。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政傑主編(1996)。美勞科教學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善美(2001)。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學習策略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的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善美(2003)。同儕師徒制輔助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詠仁(2000)。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研究之行動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芬香(2007)。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台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心等(2006)。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與實務。科學教育月刊,294期,34-46。
劉豐榮(1991)。艾絲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二版)。台北市:水牛。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秀鷹(2009)。合作學習應用再融合班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慧綺(2002)。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為實施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俊男(2004)。國小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實施小組是同儕教學之研究。台南市: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娟代(1996)。全班性同儕指導策略對增進國中輕度智障學生英語字彙學習及同儕關係之成效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