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 中文參考書目
七田真(2000)。障礙兒的培育方法:七田式超右腦教育法。臺北:
國際村。
人間福報(2008)。北縣「韻文讀本」明年2月上路。民99年4月15
日,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 Prn_newspage.
aspx?Unid=+100204
方美珍(2007)。圖示表徵解題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
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方德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怡婷(2008)。學習障礙學生之閱讀理解教學原則及策略。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2,19-22.
王瓊珠(2002)。學習障礙:家長與教師手冊。臺北:心理。
王麗江(2008)。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融合班學習障礙學童語文學習
成效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麗卿(2006)。迷宮裡的孩子—你也可以為孩子找到學習障礙的出
口。新店市:人本自然文化。
古佳潔(2010)。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唐詩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江勃宏(2004)。圖像輔助符號對國中生閱讀地理教材之影響-以彰化
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心理。
池韻聲(2003)。如何突破學習障礙。臺北:臺視文化。
沙永玲(1988)。我的孩子並不笨-幫助孩子克服學習障礙(王慧玲,
譯)。臺北:書泉。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
何嘉雯(2003)。交互教學法對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李欣青(1998)。「視覺圖像在教學上的設計與運用」學習手冊。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李莉珍(2008)。圖像教學對兒童創造力與語文能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雅芳(2004)。當孩子遇上圖像--圖像融入兒童歷史教學。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淑惠(2009)。輔助科技協助國小資源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李育翠(2009)。看漫畫寫作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關聯詞造句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吳秋蓉(2007)。科學圖畫書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科學概念學習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宜貞(1997)。國小五年級學童認字概況及其相關變項之探討。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訓生(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瑋聰(2009)。應用差距標準與教學反應分析於學習障礙學童鑑定。國小特殊教育,48,32-40。
吳嘉容(2004)。圖像輔助呈現時機對臺灣國中生聽力之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與家長實用手冊。臺北:
五南。
孟瑛如(2006)。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五南。
孟瑛如(2009)。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坊研習手冊。主辦單位:
新竹市政府。
孟瑛如(2010a)。不要比較,只要教我—親職教育心手冊。臺北:心理。
孟瑛如(2010b)。看見特殊,看見潛能—特殊生教師家長貼心手冊。
臺北:心理。
周台傑(2007)。新特殊教育通論。主編: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
臺北:五南。
周鴻謀(2005)。視覺教具(圖片)在國小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成效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玉真(2008)。繪本融入限制式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作
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珍羽(2003)。創造性唐詩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創造力及學習動
機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
林佩菁(2003)。故事架構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佩璇(2006)。交互教學法對提升國小資源班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哲永(2009)。看圖作文教學對國小五年級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
記敘文寫作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臺中市。
林淑惠(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網路閱讀與紙本閱讀之閱讀理
解、行為、介面、策略偏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小芳(2009)。詞彙導向之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表現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20,75-117。
邱月玲(2002)。不同的科學圖文配置對學生閱讀學習的影響-以「月
相概念」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邱燮友(1973)。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印行。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教育,3,17-24。胡永崇(2005a)。突破學習困難。洪儷瑜、王瓊珠、陳長益主編。台
北:心理。
胡永崇(2005b)。以學習反應(RTI)作為學習障礙學生鑑定標準之探討。屏師特殊教育,11,1-9。
胡永崇(2006)。 閱讀的相關因素及學習障礙學生之閱讀補救教學。屏師特殊教育,13,29-37。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心理。
洪儷瑜、王瓊珠、陳長益(2005)。突破學習困難。臺北:心理。
洪淑慧(2007)。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二年級唐詩教學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袁建新(2009)。小學古詩教學例讀。陝西教育(教學),2009(10),
46。
殷英(2009)。多媒體讓古詩教學”春色滿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
育,2009(5),38-39。
秦麗花(2002)。從漢字的特性與學習談兒童識字能力發展的相關研究。屏師特殊教育,3,1-8。
連吳卿(2008)。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童趣及其在國小國語文教學的運
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高儷萍(2009)。繪本結合故事結構教學法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
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
中市。
特教園丁雜誌(1994)。特殊教育通論—特殊兒童的心理及教育。臺北:五南。
徐素霞(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讀。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日期:99年3月20日。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國小字典。檢索日期:99年3月4日。
http://140.111.1.43/cgi-bin/g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檢索日期:99年3月25日。
http://www.set.edu.tw/sta2/frame_print.asp?filename=
stuA_city_cls_ABCE/stuA_city_cls_ABCE_20100322.asp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檢索日期:99年3月14日。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電子報(2007)。檢索日期:99年7月15日。
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news.aspx?news_sn=937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孟機(1997)。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縣:駱駝出版社。
張世彗、藍瑋琛(2007)。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臺北:心理。
張世彗(2008)。學習障礙、安置與融合教育 。國教新知,55(4),15-23。
張美華、簡瑞良(2004)。融合教育對學習障礙學生自尊的影響。屏師特殊教育,8,35-49 。
張傳玲(2009)。論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科研與教育,2009(1),
73-74。
張淑美(2003)。不同形式圖文搭配的教材對氣象單元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瑞祥(2007)。唐詩中的生命意境在國語文教學上之研究~以國小
六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瓊云(2008)。運用圖像化教學於國小文言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市。
莊其臻(2009)。電腦圖示表徵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
解題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
東市。
曹俊彥(1999)。以圖像寫作--擔任兩界牧笛獎圖書故事組評選工作有
感,國語日報,13版。
許天威(2003)。個案實驗研究法。臺北:五南。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7)。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五南。
許正中(2004)。唐代絕句賞析。臺北:東大。
許春菊(2005)。以古詩為素材進行動物權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許慈君(2008)。繪本教學對國中原住民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與學
習動機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茂仁(2003)。古典詩歌初階。臺北:文津。
陳明印(1999)。教科書圖表設計的理論基礎與運用。研習資訊,15(6),54-59。陳秀蕙(2005)。聲音、圖像和文字對記憶和遺忘之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瑋婷(2008)。「教學反應介入」對學習障礙學生鑑定之啟示與挑戰。特殊教育季刊,106,24-31。郭中一(2008)。資訊科技融入古詩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基隆市。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喜美出版社編輯部(1981)。漫遊中國古典文學。臺北:喜美。
黃己娥、王天苗(2007)。迢迢學習路-一位學障學生的學習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1-132。
黃子明(1998)。要抓住讀者,先解放自己。目擊者雙月刊,8,30-31。
黃永武(1986))。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市:巨流。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台北:心理。
黃美瑤(2009)。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研究--以現行國中國文課本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信恩(2008)。繪本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識字與閱讀理解之成效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瑋苓(2007)。介入反應模式在鑑定學習障礙方面的運用。特教論壇,5,27-42。
黃瑞珍(1999)。故事結構分析法在語言學習障礙兒童教學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27,4-10。
黃學誠(2000)。本土化第五項修練: 圖像系統思考。臺北市:世茂。
黃書瑩(2007)。多媒體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兒童自我概念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愛娟(2002)。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研究一以中國
古典詩歌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市。
程希諾(2005)。特殊教育導論。臺北:考用。
程貴聯(2007)。圖像化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
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坤堂(1995)。學習障礙兒童。臺北:五南。
楊坤堂(2006)。學習障礙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楊坤堂(2008)。學習障礙導論。臺北:五南。
楊憲明(1998)。閱讀障礙學生文字辨識自動化處理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15-37。
楊麗雅(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識字能力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鄒永裕(2005)。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五南。
溫文玲(2006)。透過圖像化學習提升國小學童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市。
廖家珮(2006)。翻譯、圖片及上下文字彙學習對於臺灣國小六年級
學生英語認字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
北市。
鳳華、吳素貞(1999)。合作學習之理學生閱讀理解匯。教育實習輔
導季刊,5(2),77-83.
劉慧瑛(2009)。搭起美麗的橋樑∼幼兒園混齡班運用合作學習在唐詩
教學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
義市。
趙尹薇(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潘麗珠(2003)。古典詩歌教學之課程設計:以聲情教學為主。中等教育,54(6),4-17。
蔡添錦(1988)。近體詩析微。臺北:新文豐。
蔡玲婉(2004)。國小唐詩教學探析。花蓮師院學報,18,141-158。蔡芸芸(2008)。繪本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習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成效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依晴(2006)。圖畫預測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成效。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錡寶香(2004)。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學童的敘事能力:故事結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247-269。
賴慶雄(2003)。用新觀念讀古詩。臺北:螢火蟲。
蕭曄(2004)。給寶寶的右腦充充電。臺北:動靜國際。
翰林出版社(2008)。國民小學5上國語備課教師手冊。臺南市:翰
林。
鄭蕤(1974)。閱讀指導與唐詩。國教輔導, 14(2),10-11。韓珩(2003)。兒童讀經之唐詩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韓志評(2004)。四格圖說寫搭配同儕支持的認知寫作補救教學方案
對學習障礙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羅國方(2004)。圖片對學習理解力及創造力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
士論文,私立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羅雅莉(2008)。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和芬(2003)。國民中學少年詩歌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貳、西文參考書目
高野清純(1997)。學習障礙(陳瑞郎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
於1989年)。
Bender, W. N.(2006).Learning disabilities:Characteristics,
ideentification , and Teaching Strategies.學習障礙(胡永崇、黃秋
霞、吳兆惠、胡斯淳、顏玉華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
2003年)。
Calhoon, M. B.(2005).Effects of a peer-mediated phonological skill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gram on reading skill acquisi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8, 424-433.
Glenberg, A. M., &Langston, W. E.(1992).Comprehension of text:
Pictures help to build mental model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31,129-151.
Golden, S.(1997)。The hidden handicap.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隱性障礙(陳淑惠譯)。臺北:新苗。(原著出版於1990年)。
Goodman, K. S.(1998)。On reading.談閱讀(洪月女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6年)。
Guastello, E. F.(2000). Concept mapping effects on science content comprehension of low achieving inner-city seventh grader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1, 356-365.
Joseph, L. M.(2002).Best practices in planning interventions for
students with reading problems. Best Practices in School sychology, IV, 803-816.
Karen, B., Linda, I. V.,& Marcia, M.(2005):Graphic organizers.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李欣蓉譯)。臺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5年)。
Larkin, J. H., & Simon, H. A. (1987).Why a diagram is sometime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 Cognitive Science, 11, 65-99.
Lederer, J. M.(2000).Reciprocal teaching of social studies in inclusive
elementary classroom.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3(1),91
-106.
Lerner, J., & Johns, B.(2009).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NY.
Lerner, J.(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Lerner, J. W., & Kline, F.(2006).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orders. Boston : New York.
Levie, W. H., & Lentz, R. (1982).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0(4),195-232.
Linda, L. L.(2008):Creating Graphics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Lessons in Visual Literacy.視覺圖像與教學設計(張明傑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02年)。
MacInnis, C. & Hemming, H.(1995). Link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 a whole language curriculum.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8, 534-544.
Mercer , C. D., & Mercer, A. R.(1998).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Schmit, R. J., Rozendal, M. S., & Greenman, G. G.(2002).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inclusion classroom:Research-based practice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3,130-140.
Tome, C S., Edward, A. P., James, R. P., & Carol, A. D.(2004):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程鈺雄主編譯)。臺北:五南。(原著出版於2001年)。
Vellution, F. R., Scanlon, D. M., &Tanzman, M. S.(1994).Components
of reading ability:Issue and problems in operationalizing word
identifications, phonological coding, and orthographic coding. In
G. R. Lyon(Ed.),Frames of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New views on measurement issues.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