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15: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雅菁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lationship Study of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Social Interes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林維芬林維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寬恕態度社會興趣工作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social interestjob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4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教師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三者間之相互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來進行資料收集,以分層、叢集抽樣北部地區各國小教師為對象,有效問卷531份,並以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獲得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 國小教師之寬恕態度以寬恕認知最佳、社會興趣以社會層面最佳、工作滿意度以
工作本身滿意度最高。
二、國小女教師整體寬恕態度優於男教師,以寬恕認知達顯著。
三、背景變項中,國小教師的寬恕態度並未因「宗教信仰」、「教學年資」和「婚姻狀況」
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小女教師整體社會興趣優於男教師,以「社會層面」達顯著。
五、背景變項中,國小教師的社會興趣並未因「宗教信仰」、「教學年資」和「婚姻狀況」
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背景變項中,國小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並未因「性別」、「宗教信仰」、「教學年資」和
「婚姻狀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七、國小教師的寬恕態度和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八、國小教師的社會興趣和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九、國小教師的寬恕態度和社會興趣未呈顯著相關。
十、國小教師寬恕態度及社會興趣對工作滿意度具有預測力。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建議教育相關單位能夠推行尊師重道以提振教師士氣;建議學校單位可以謙卑領導與教師同舟共濟、齊心並進;建議國小教師以寬恕態度、社會興趣等正向心理特質適應教育環境的變遷;最後也提供未來研究者幾點建議。

關鍵字: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social interes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 total of 531 teachers were recruited from every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rea through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cluster sampling.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M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一、The average of cognitive forgiveness is the best in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The average
of friendship factor is the best in social interest. The average of work itself is the best in Job
Satisfaction .
二、The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of female teachers were better than male teacher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forgiveness.
三、As regard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in terms of religion, years of teaching and marriage experi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四、The social interest of female teachers were better than male teacher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iendship factor.
五、As regard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social interest in terms of religion, years of teaching and marriage experi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六、As regard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job satisfaction in terms of gender, religion, years of teaching and marriage experi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七、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八、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interest and job satisfaction
九、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and social interest.
十、Both 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and social interest do serve as predictor variables for job satisfac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bo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attitude towards forgiveness, social interest , job satisfac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寬恕理論…………………………………………………………… 7
第二節 社會興趣之內涵與相關研究結果…………………………………23
第三節 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文獻…………………………………………41
第四節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65
第四節 實施程序……………………………………………………………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國小教師之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現況……………75
第二節 不同性別、宗教信仰之國小教師在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
工作滿意度的差異分析……………………………………………79
第三節 不同教學年資、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
工作滿意度的差異分析………………………………………………… 89
第四節 國小教師之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情形… 100
第五節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情形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國小教師之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 111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112
第三節 國小教師之寬恕態度、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情形… 113
第四節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情形 114
第五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118
中文部分………………………………………………………………………118
英文部分………………………………………………………………………124
附錄………………………………………………………………………………127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27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32
附錄三 社會興趣量表直交轉軸後之因子矩陣……………………………137
附錄四「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使用同意書…………………………138

表 次
表2-1 寬恕的歷程…………………………………………………………… 16
表2-2 寬恕治療的歷程階段………………………………………………… 17
表2-3 具有社會興趣的個人所擁有的屬性………………………………… 24
表2-4 國內社會興趣研究結果彙整表……………………………………… 34
表2-5工作滿意的意義彙整表……………………………………………… 42
表2-6 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內容彙整表………………………………… 49
表3-1 母群教師人數與正式取樣教師人數分配表………………………… 61
表3-2 正式問卷調查抽樣名單及回收情形統計表………………………… 61
表3-3 正式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63
表3-4 預試問卷抽樣之國小及各校問卷回收情形………………………… 67
表3-5 教師社會興趣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68
表3-6 社會興趣量表向度及題號配置表…………………………………… 69
表3-7 教師社會興趣預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70
表3-8 國小教師社會興趣調查問卷之正式問卷題項說明表……………… 71
表4-1 國小教師寬恕態度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6
表4-2 「人際傷害問卷」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76
表4-3 國小教師社會興趣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8
表4-4 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8
表4-5 性別、宗教信仰在「寬恕情感」平均數摘要表…………………… 79
表4-6 性別、宗教信仰在「寬恕行為」平均數摘要表…………………… 79
表4-7 性別、宗教信仰在「寬恕認知」平均數摘要表…………………… 80
表4-8 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寬恕態度」平均數摘要表……………… 80
表4-9 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寬恕態度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10 性別、宗教信仰在「社會興趣-社會」平均數摘要表………………82
表4-11 性別、宗教信仰在「社會興趣-工作」平均數摘要表………………82
表4-12 性別、宗教信仰在「社會興趣-愛」平均數摘要表…………………83
表4-13 性別、宗教信仰在「社會興趣-自我」平均數摘要表………………83
表4-14 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社會興趣」平均數摘要表 ………………83
表4-15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社會興趣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4
表4-16 性別、宗教信仰在「工作本身」平均數摘要表………………………85
表4-17 性別、宗教信仰在「工作環境」平均數摘要表………………………86
表4-18 性別、宗教信仰在「行政領導」平均數摘要表………………………86
表4-19 性別、宗教信仰在「工作報酬」平均數摘要表………………………86
表4-20 性別、宗教信仰在「工作變動性」平均數摘要表……………………86
表4-21 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平均數摘要表………………87
表4-22 性別、宗教信仰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4-23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寬恕情感」平均數摘要表…………………89
表4-24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寬恕行為」平均數摘要表…………………90
表4-25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寬恕認知」平均數摘要表…………………90
表4-26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寬恕態度」平均數摘要表……………90
表4-27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寬恕態度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4-28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社會興趣-社會」平均數摘要表…………92
表4-29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社會興趣-工作」平均數摘要表…………93
表4-30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社會興趣-愛」平均數摘要表……………93
表4-31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社會興趣-自我」平均數摘要表…………93
表4-32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社會興趣」平均數摘要表 …………94
表4-33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社會興趣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4
表4-34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工作本身」平均數摘要表………………96
表4-35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工作環境」平均數摘要表…………………96
表4-36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行政領導」平均數摘要表…………………97
表4-37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工作報酬」平均數摘要表…………………97
表4-38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工作環境」平均數摘要表…………………97
表4-39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平均數摘要表…………98
表4-40 教學年資、婚姻狀況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其分量表上之
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8
表4-41 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工作滿意度典型因素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100
表4-42 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工作滿意度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01
表4-43 國小教師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典型因素顯著性考驗摘要表……102
表4-44 國小教師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03
表4-45 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典型因素顯著性考驗摘要表………104
表4-46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本身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5
表4-47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環境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6
表4-48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行政領導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6
表4-49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報酬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7
表4-50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工作變動性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8
表4-51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寬恕態度與社會興趣對整體工作滿意度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09


圖 次
圖2-1 社會興趣的發展次序……………………………………………………29
圖2-2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圖表……………………………………………45
圖3-1 研究架構圖………………………………………………………………59
圖4-1 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工作滿意度的第一組典型相關結構圖……… 102
圖4-2 國小教師社會興趣與工作滿意度的第一組典型相關結構圖……………… 104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于岳峰(2009)。警察人員休閒參與行為、工作滿意度及幸福感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于俊傑、余鑑、廖珮妏(2008)。連鎖餐飲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之
研究-以美式星期五餐廳為例。臺北科技大學學報,41,83-110。
方世杰、林素真、林麗娟、陳建智(2009)。以期望理論觀點探討部落格互動行為與滿
足。資訊社會研究,16,33-55。
王派土(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經綸(2005)。論理的管理哲學。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曉瑄(1998)。阿德勒學派遊戲治療團體對國小單親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澤藍(1997)。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的動機﹑收視行為及社會興趣之研
究。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國楠、常雅珍(2006)。以正向情緒建構國小五年級情意教育之質化研究。臺中教育
大學學報,20,31-62。
內政部統計處(2009)。97年離婚者按結婚年數統計。2009年9月16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
本土教育閣(2009)。寬恕主題。2009年11 月21 日取自
http://203.64.159.11/richman/wordpress2/?p=146 。
自由時報(2008)。台南市教師憂鬱指數調查。2009年9月15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13/today-education4.htm 。
朱侃如譯(2008)。為什麼要自殺。台北:立緒文化。Joiner,T.著(2005)。Why people
die by suicide。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長安出版社。
呂郁珊(2007)。國小資優生樂觀、社會興趣與內在動機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
殊教育學系特教教學研碩士班碩士論文。
何永川(2004)。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佳樺(2007)。台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柔慧(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知覺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7)。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加樺國際。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集刊,22,377-483。
吳淑禎(1991)。早期家庭經驗對大學生的社會興趣與生活方式之影響ㄧ阿德勒觀念的
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融(2005)。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政全(2008)。台灣中部地區高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
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盛芬、林清文(2009)。寬恕。教育研究月刊,180,103-106。
李新民、張倪禎、鄭博真、黎建宏(2008)。寬恕、感恩與幸福感之潛在關聯。華醫學
報,28,147-176。
李碧霞、胡玉英、孫吉珍、張媚(2007)。護理人員的激勵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
長庚護理,18,341-351。
李慧明、楊玉文、翟慶國(2010)。工作滿意度量表在我國的適用维度研究。統計與決
策,2010,160-162。
李憲銘、陳文英、張家銘 (2007)大專體育教師工作特性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大
專院校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4,145-156。
李麗雯(2002)。青少年寬恕認知層次對其寬恕歷程軌跡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泛亞人力銀行(2004)。教師痛苦指數大調查。2009年9月15日取自
http://pj.9999.com.tw/act/p940303/ 。
余景達(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世欽(2002)。孔子仁學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琴(2006)。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昀嫈(2003)。成長服務方案對低收入戶青少年自我價值社會興趣影響之研究。中國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彥伶(2007)。不同人口變項大學生之靈性安適、社會興趣及幸福感的差異比較。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詠和(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防管
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義豐(2005)。台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
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維芬、張文哲、朱森楠(譯)(2008)。寬恕治療-解除憤恕與重燃希望之理論與應用。
壹北:洪葉。Enright, R.D. & Fitzgibbons, R.P.著(2000)。Helping clients forgive : an empirical guide for resolving anger and restoring hope。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林碧花(2006)。寬恕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的寬恕態度寬恕動機與人際關係影響之
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車文教基金會(2009)。改善校園 78%教師認首推尊師重道。2009年10月12日取自
http://www.kingcar.org.tw/newsDetail.php?id=5
邱雅惠(2007)。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
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家興(2007)。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
影響。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臺北:遠流。Seligman,M.E.P. 原著(2002)。Authentic
happiness。New York:Free Press.
胡素華(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雅欽(2006)。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凃艷秋(2008)。寬恕信念的評量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高雄地區幼兒教師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碩文。
施玉鵬(2002)。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
興趣之關係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唐子俊、唐慧芳、孫肇玢、陳聿潔、黃詩殷 (譯)(2006)。阿德勒諮商。臺北:五南。 Sweeney, T.J. 著(1998)。Adlerian counseling :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Philadelphia, PA:Accelerated Development .
高予远(2006)。論儒家的忠恕與基督教的寬恕。宗教學研究,2,108-112。
高瑞新(2007)。工作滿意度、服務行為與警察服務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務警
察局為例。朝陽商管評論,6,99-132。
徐貴裡(2008)。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元智大學
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五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2009)。寬恕。2009年10 月5 日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
教育部統計處(2010)。縣市別教師數。2010年6月5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陳月滿(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樑(2008)。高雄縣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湘琬(2004)。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
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慈(2001)。國小學童性別、自卑感、社會興趣與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
大學初等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雙蕊(2005)。員工情緒智能對組織氣氛及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2002)。心理學原理-動機與情緒。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張峻源(2008)。老子《道德經》與《論語》教育思想之比較。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
文。
張純瑋(2005)。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員工工作滿意度、幸福感對員工績效之關聯
性研究。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張蕊(2008)。 大學生對寬恕內涵理解的調查研究。 中國青年研究 ,10,95-98。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學報,35,13-16。
許淑穗(1994)。寬恕與心理治療之初探。學生輔導,35,110-117。
許瑞芳(2001)。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
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許瑋倫(2003)。青少年同理傷害者之寬恕介入效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班。
許維素(1992)。家庭組型、家庭氣氛對兒童自卑感、社會興趣、生活型態形成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陸麗青(2006)。大學生寬恕的影響因素及其同理心健康的關係。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
莊千慧(1993)。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與人格適應之影響。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464,1-7。
曾玟蒨(2007)。國小獨生學童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興趣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
黃光國(譯)(1971)。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Adler著(1932)。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New York:Blue Ribbon Books.
黃秀惠(2003)。國小兒童父母依附關係、社會興趣、人格特質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建峯(200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苔惠(2008)。「化敵為友」團體介入性方案對國中生的寬恕態度、自我認同與人際
攻擊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堅厚(1985)。 社會興趣的測量及其和其他人格品質的相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報,18,1-16頁 。
黃惠玲(2007)。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新竹教育大
學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雅慧(2005)。基督徒老人的宗教性與寬恕之探索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碩文。
黃裕敏(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東
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蘭(2008)。「有愛友愛」團體介入方案對兒童寬恕態度、社會自尊與社交能力之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青雅(2004)。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和寬恕態度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新竹
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淑儀(1997)。原諒別人也是寬待自己。諮商與輔導,134,27-30。
楊世民(2008)。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淑智(譯)(2000)。人生的橡皮擦-用寬恕抺掉過去的傷痛。台北:大塊文化。
Jampolsky,G.G.原著(1999)。Forgiveness: The Greatest Healer of All 。Hillsboro,
Oregon:Atria Books/Beyond Words.
蒙光俊(2008)大學生完美主義、社會興趣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
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育冬(2008)。屏東縣小型學校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冠婷(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職業倦怠與求助態度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靜(2002)。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順良(1986)。國中生自我肯定與社會興趣之關係暨性別因素對不同情境自我肯定在
友伴接納和人際吸引方面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9,149-176。
蔡筱崴(2006)。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分離-個體
化與生活型態、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
鄧守剛(2007)。非行少年依附關係、社會興趣對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華大學應用
數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玄藏等合譯(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Corey,G.原著(1977)。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hap. 5 。Stamford, Conn :Brooks/Cole。
鄭全利(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相
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政達(2007)。少子化時代南投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欽星(2008)。公立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
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謝金青(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宗哲(2008)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翠祝(2006)。遭受人際傷害之國小學童其寬恕態度、生活適應與憂鬱傾向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文君(譯)(2003)。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台北:華成。Adler著(1932)。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New York:Blue Ribbon Books.
顏裕峰(1993)。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
學系碩士論文。
顏靖芳(2005)。資優生逆境商數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明忠(2003)。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臺中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羅春明、黃希庭(2004)。寬恕的心理學研究。心理科學發展,12,908-915。
蘇裕祿(2008)。國小校長領導模式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聯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嚴慶祥(1999)。孔子學說與現代思想:論語白話文精釋。台北:董氏基金會。





貳、 英文部分
Adler, A. (1964a). Social interest:A challenge to humanhind. (J. linton & R. Vanghan
Eds. 1964). New York:Capricorn Co.
Adler, A.(1964b).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A systematic
Persention in selection from his writing. New York:Haper & Pow Co.
Allen, T. W.(1971).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An item of history
and a promise of revolution. The Counseling of Psychologist,3, p3-24.
Ansbacher, H. L.(1968).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res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24(2), as cited in Individual psychology, 47(1),28-46,March 1991.
Ansbacher, H. L.(1991).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res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47, 29-45.
Augsburger, D. (1981). Caring enough to forgive. Scottsdale, PA: Herald.
Azar, F., Mullet, E., &Vinsonneau, G.(1999).The propensity to forgive:
Findings from Lebanon.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36,169-181.
Benson, C. K. (1992). Forgiveness and th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11, 76-81.
Bruck, A. M.(1979). Visibilized Adlerian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35,3-25.
Crandall, J. E.(1975). A scale for social interes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31, 187-195.
Engel, B. (2001) The Power of Apology: Healing Steps to Transform All Your relationship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Enright , R. D., Santos, M., & Al-Mabuk, R. (1989). The Adolescent as Forgiver.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2, 95-110.
Enright, R. D. & 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1991).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forgiveness . In Handbook of moral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Vol. 1), edited by W. Kurtines and J. Gewirtz. Hillsdale, NJ: Erlbaum.
Fredrickson, B.L.(2003).The value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Scientist , 91,330-335.
Fredrickson, B.L.(2004).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Biological Sciences),359,1367-1377.
Greever,K.B.,Tseng,M.S. & Friedland, B. U.(1973).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Interest
Index. Journal of Cou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41,454-458.
Girard, M., & Mullet, E. (1997). Propensity to forgive in adolescents,
young adults, older adults, and elderly people.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4, 209-220.
Herzbe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New York: John
Wiley.
Hope, D. (1987). The healing paradox of forgiveness. Psychotherapy,224, 240-244.
Hoppock,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
Kalkan,M.(2009).Form (ASIS-RR): Sca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dlerian Social Interest Scale-Romantic Relationshi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earch, 7,40-48.
Kaplan(1978). Sex difference in Social interes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34, 206-209.
Kaplan(1991a). Sex difference in Social interes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47, 82-85.
Lin, W. F. (2010). The treatment of substance abuse disorders by the psychological forgivenes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1,859-884。
McCullough, M.E., & Witvliet, C.V.O. (2002). The psychology of forgiveness. In C.R. Snyder & S.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446-458).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ullet, E. & Girard, M.(2000). Developmental and cognitive points of view on forgiveness. In M.E ., K. I. Pargament, & Thoresen, C. E.,(Eds.), Forgiveness: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23, 111-132. New York:Guildford.
Mullet, E., Barros, J., Frongia, L., Usai, V., Neto, F., & Shafighi, S. R.(2003). Religious involvement and the forgiving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1,1-19.
North, J. (1987). Wrongdoing and forgiveness. Philosophy 62:499-508.
Park, Y. O. & Enright, R. D.(1997). The Development of Forgiveness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Friendship Conflict in Kore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 393-402.
Peterson, C. (2006). 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N. (1988). Forgiveness, Ethics, 99, pp.77-97.
Scott, T. M., & Barrett, S. B. (2004). Using staff and student time engaged in disciplinary procedur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chool-wide PBS.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6, 21-27.
Smedes, L. B. (1984). Forgive and Forget: Healing the Hurts We Don’t Deserve.
San Francisco: Harper and Row.
Smith,P.C.,Kendall,L.M.,& Hulin,C.L.(1969).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Chicago;Rand McNally.
Subkoviak, M. J., Enright, R. D., Wu, C., Gassin, E. A., Freedman, S., Olson, L. M., &
Sarinopoulos, I.(1995). Measuring 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 in late adolescence and
middle adulthood. Journal of Adolescence,18, 641–655.
Toussaint, L.L., Williams, D.R., Musick, M.A., & Everson, S.A. (2001).
Forgiveness and health: Age differences in a U.S. probability sample.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8, 249-257.
Vroom,V.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Wahking, H. (1992). Spiritual growth through grace and forgiveness. Special issue: grace and forgivene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11,198-206.
Weiner, B.A., Graham, S., Peter, O., & Zmuidinas, M. (1991). Public confession and forg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9, 281-312.
Zarski,J.J. & Bubenzer,D.L.(1983). A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nterest index-
revised.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39, 90-9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方世杰、林素真、林麗娟、陳建智(2009)。以期望理論觀點探討部落格互動行為與滿
2. 毛國楠、常雅珍(2006)。以正向情緒建構國小五年級情意教育之質化研究。臺中教育
3.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4. 李新民、張倪禎、鄭博真、黎建宏(2008)。寬恕、感恩與幸福感之潛在關聯。華醫學
5. 李碧霞、胡玉英、孫吉珍、張媚(2007)。護理人員的激勵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
6. 李憲銘、陳文英、張家銘 (2007)大專體育教師工作特性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大
7. 林秀琴(2006)。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
8. 高瑞新(2007)。工作滿意度、服務行為與警察服務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港務警
9.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10. 許淑穗(1994)。寬恕與心理治療之初探。學生輔導,35,110-117。
11. 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464,1-7。
12. 黃堅厚(1985)。 社會興趣的測量及其和其他人格品質的相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13. 葉淑儀(1997)。原諒別人也是寬待自己。諮商與輔導,134,27-30。
14. 謝金青(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