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ONLINE GAME:線上遊戲企劃、製作、經營聖經 (史萊姆工作室譯) (民92)。台北:上奇。(原著出版年:2003)
大師談遊戲架構與設計理論 (史萊姆工作室譯) (民93)。台北:上奇。(原著出版年:2004)
大師談遊戲製作 (史萊姆工作室譯) (民93)。台北:上奇。(原著出版年:2003)
中小學課堂的教學評量 (王前龍等 譯) (民95)。台北:心理。(原著出版年:1997)
孔崇旭,吳芝瑩,馮士承(民96)。互動式多媒體測驗與傳統紙筆測驗在國小社會領域之分析比較。TANET2007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李俊億、黃世傑(民93)。遊戲化網路評量環境設計之初探-GAM-WATA。TANet2004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p.692-697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黃世傑 (民94)。遊戲化網路評量(GAM-WATA)融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網路教學之效益評估。中華民國第二十一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旭卿(民96)。”第二人生”與數字化遊戲式學習環境。遠程教育雜誌,2007:4,76-78。
王彩鸝(民98年5月20日)。迷網!他闖鬼門關。聯合晚報,檢索日期:民98年6月1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329&f_ART_ID=195310
朱芳瑤(民98年12月2日)。兒盟催生 軟體分級有「罰」可循。中國時報,綜合新聞A6版。
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民96)。96年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民97)。97年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民98)。98年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台北市:作者。
何榮桂(民86)。從「測驗電腦化與電腦化測驗」再看網路化測驗。測驗與輔導,144期,2972-2974。何榮桂、陳麗如、郭再興、蘇建誠、藍玉如(民86)。虛擬測驗服務中心--建構在Internet之適性測驗環境。1997台灣區網際網路學術研討會 (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台北。
吳天貴(民96)。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吳百薰(民87)。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欣芳(民92)。電子化社會與青少年問題—「電玩型頭腦(Game Brain)」所凸顯的危機。檢索日期:民99年2月2日,取自http://www.cyut.edu.tw/~chien/young/20060120_game_brain.doc
吳清山、林天佑(民92)。教育名詞解釋 自我引導。教育研究月刊,105,155。
吳淑娟(民92)。社教機構人員工作場所之組織氣氛與非正式學習方式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李玉珍(民94)。多媒體英語檢測試題與傳統試題之比較分析-以國小高年級生課程範圍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杜建忠(民92)。網路評量系統開發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 (吳幸玲、郭靜晃譯) (民93)。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9)周升馨、孫培真(2008)。遊戲式學習之探討:模式、設計與應用。GCCCE 2008第十二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
林上祚(民99年1月5日)。廣告物化女性 獸血讓人沸騰。中國時報,焦點新聞A5版。
林秋斌(民92)。建立一個非正規學習社群之策略。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林秋斌、劉正吉、黃國鈞、羅運璟(民97)。國小高年級英語線上診斷評量成效初探--以苗栗縣為例。TANET 2008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高雄。
泮赵平(民96)。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反思。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9(6),76-78。
邱繼弘、王尉任、袁賢銘、林珊如(民87)。架構在Web 上的作業相互評量系統。Taiwan Area Network Conference 1998 (Tanet98)。
范良辰(民97)。RPG電子教育遊戲設計模式的構建。遠程教育雜誌,2008:6,71-75。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民99)。【國中小學生擁有電腦數調查】。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唐淑(民95)。我國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出創階段研究略述。學前教育研究雜誌,2006:4,8-11。
張宜蓁(民97)。探究網路形成性評量對不同認知風格國小學童網路學習效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明裕、邱志明、劉思吟(民93)。從線上遊戲角色設計風格看玩家遊戲偏好,Regeneration of Digital Art -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Art in Taiwan,117-126,國立交通大學。
張浩、祝志庭(民97)。一對一環境下的學習變革。遠程教育雜誌,2008:4,25-28。
教育心理學 理論與實務 (王明傑、陳玉玲譯) (民92)。台北:學富。(原著出版年:2003)
梁朝雲、陳德懷、楊叔卿、楊接期(民97)。「悅趣化數位學習」研究宣言。
郭生玉(民8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志洪、楊接期和鄧易展(2003)。結合寵物養成遊戲與領域獨立學習活動之環境設計。《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755-759。
陸怡琮、薛世杰(民94)。不同網路遊戲使用時間的國中生在使用需求、自我效能、學業表現及同儕關係上的差異。屏東師院學報,22,79-102。陳冠宇(民93)。筆寫測驗以及網路英語測驗對國中生英語測驗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柏熹(民94)。電腦化適性測驗的理論與應用。國家菁英,1(1),157-173。陳英豪、吳裕益(民87年)。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陳新豐(民96)。台灣學位電腦化測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217-248。黃洲撰(民96)。雲林縣社區大學成人學習者 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富順(2006)。非正規學習與成就認證。成人及終身教育,11,2-13。黃朝恭(民89)。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制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黃順發(民97)。探究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學童在不同網路形成性評量設計下的網路學習效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碩士班與在職進修專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楊惠琪、楊桂華(民98年7月24日)。瘋了 教部砸億元 推「有品」電玩。蘋果日報。民98年7月24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IssueID/20090724/art_id/31808986
楊曉輝(民96)。非正式學習與企業在線培訓。商場現代化期刊,2007:12,265。
溫慧如(民94)。兒童多人線上角色扮演學習型遊戲之探討—以月亮學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廖惠鈞(民94)。以賓果式遊戲輔助技巧熟練之數位學習環境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廖顯能(民91)。雲林縣國中學生網路遊戲自我效能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管怡婷(民93)。以學習風格為基礎之學習資源推薦機制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趙蒙成(民97)。”非正式學習”論綱。比較教育研究。2008:10,51-54。
劉旨峰(民88)。網路同儕互評系統的學生群組分析。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旨峰(民91)。網路同儕評量經驗談。TANET2002研討會,清華大學。
劉旨峰、周倩、林珊如(民90)。以網路心流理論為基礎探討台灣大學生網路沉迷的相關因素。中正大學:2001年台灣區學術網路研討會暨網路學習與繼續專業教育國際會議(TANet 2001 & ELCPE 2001)。
劉旨峰、林俊閎、蕭顯勝、陳國棟、林珊如、黃武元等(民98)。台灣悅趣化學習與社會之研究分析。GCCCE 2009第十三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
劉旨峰、謝幸玲、林珊如(民93)。網路同儕評量融入國民中學教學活動:以設計創意電子產品為例。第二屆 創新與創造力 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
劉奕帆(民99)。悅趣式魔術方塊空間能力 學習系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蔣昱雯、王學武(民98)。應用於國中小學之悅趣化數位學習教材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88,4-33。蔡瑋倩(民98)。網路遊戲式學習系統之建置與學習成效分析–以國中社會科「世界地理」之教學應用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聯合新聞網(民98年)。電玩殺很大 議員促分級。檢索日期:民98年6月1日,取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904387.shtml
簡幸如(民94)。數位遊戲設計之教學模式建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簡幸如、劉旨峰(民93)。國中生網路遊戲與心流經驗相關因素之初探。台東大學:2004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
簡幸如、劉旨峰(民93)。從網路心流理論探討電腦遊戲教學。第八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香港。
Alliance for Childhood. (2000). Computers and Children.Retrieved February 2,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drupal6.allianceforchildhood.org/computer_position_statement
Anderson, C. (2003). Video violence:Playing with fire.Nature,424,367-368.
Bersin, J. (2009). Informal learning becomes formal. Retrieved February 2, 2010, from http://www.bersin.com/blog/post/Informal-Learning-becomes-Formal.aspx
Borich, G.D.(2004).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NJ: Merrill/Prentice-Hall, Inc.
Bostock, S. (2001). Peer assessment: principles, a case, and computer support, LTSN-ICS workshop,Warwick.
Bradley, D.C. (2009).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module on transporta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US.
Bryan, C. (2008). Informal learning goes “rogue”. Retrieved February 4, 2010, from http://brandon-hall.com/bryanchapman/?p=65
Buchanan, T. (2000). The efficacy of a World Wide Web mediated formative assessment.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6,193-200.
Burton, R.R., & Brown, J.S. (1976). A tutoring and student modelling paradigm for gaming environments. ACM SIGCSE Bulletin. 8(1), 236-246.
Burton, R.R., & Brown, J.S. (1979). An investigation of computer coaching for informal learning activities. Retrieved February 2, 2010, from http://eric.ed.gov/ERICWebPortal/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167126
CEDEFOP. (2000). Making learning visible: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 of non-formal lear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European Journal, 22, 24-32.
Conner, M.L. (2004). Informal Learning: Developing a Value for Discover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Leader-to-Leader Foundation. Retrieved February 3, 2010 , from http://marciaconner.com/intros/informal.html
Cross, J. (2006). Informal Learning: Rediscovering the Natural Pathways That Inspire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ISBN0-7879-8169-9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Experiencing Flow in Work and Pla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SBN 0-87589-261-2
Eraut, M. (2004).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6(2).
Informal Learning. Retrieved February 3 2010,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l_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Retrieved February 3, 2010, from Adult learning World Wide Web http://www.nald.ca/adultlearningcourse/glossary.htm
Kiili, K. (2005).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owards an 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 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 8(1), 13-24.
Kolb, A.Y., & Kolb, D.A. (2005).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 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4(2), 193-212
Lee ,W.W., & Owens, D.L. (2004). Multimedia-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San Francisco,CA:Pfeiffer
Malone, T. W. (1981). Toward a theory of intrinsically motivating instruction. Cognitive Science, 5(4), 333-369.
Mark, K.S. (2009). Friedrich Froebel and informal 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4, 2009, from http://www.infed.org/thinkers/et-froeb.htm
Nordhaug,O. (1993). Human Capital in Organization: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Learning, Oslo: Scandinavian University Pres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005). The nuts and bolts newsletters from assessment services. Toolkit, 3(3).United State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nsky, M. (2006). Don't Bother Me Mom--I'm Learning!. Paragon House: ISBN:1557788588.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ISBN:1557788634.
Prensky, M. (2002). What Kids Learn That’s POSITIVE From Playing Video Games. Retrieved February 6, 2010 , from http://www.marcprensky.com/writing/Prensky%20-%20What%20Kids%20Learn%20Thats%20POSITIVE%20From%20Playing%20Video%20Games.pdf
Purdue University. (2010). E-Games: Educational Games at Purdue: Game Development Process. Retrieved April 27, 2010 from http://www.e-games.tech.purdue.edu/GameDevProcess.asp
Rosenberg, M. J. (2006). How will e-Learning evolve in a performance-centric world. Retrieved February 3,2010, from http://marcrosenberg.com/images/How_will_E-Learning_Evolve_-_PX_0106.pdf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2009).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Manual. United Kingdom: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