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7年12月26日)。綠活e桃園縣府三年締造綠色奇蹟 攜手工研院再創世界第一。取自http://www.itri.org.tw/chi/event/detail.asp?RootNodeId=00B&NodeId=00B&ActivityNBR=36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佩蓮(2001)。校園教材化-落實學校本位課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3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王素貞(2003)。台南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淑枝(1998)。以生物區域主義為哲學基礎發展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耀德(2007)。臺南縣國小推行環境教育之措施對六年級學童環境素養的影響。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台邦•撒沙勒(2001)。畫一張會說話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經驗。载於李秋芳(主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29-138頁)。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丘昌泰(1993)。當代美國環境糾紛的調解模式。美國月刊,8,11,71-8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8月3日。網址:http://media.epa.gov.tw/
江映瑩、林宏銘、榮峻德、林冠慧、劉彥蘭、孫志鴻(2005)。應用Google Earth 落實公眾參與永續發展工作-以台北市公館地區綠色地圖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8,38,126-144。
李文昭(譯)(1997)。寂靜的春天(原作者:Rachel, C.)。台中:晨星。(原著出版年:1962)
呂文雄(2005)。澎湖地區國小學生對環境問題認知與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杜依華(2008)。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觀察力之行動研究~以校園動植物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阮俊榮(2007)。STS理念的環境議題融入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沈廣成(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余興全(譯)(1990)。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原作者:Iozzi, L. A.)。環境教育季刊,7,8-15。(原著出版年:1989)
余靜雯(2008)。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自然領域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動物的生活」單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邱文勝(2006)。國小實施環境覺知教學初探—以五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邱宴君(2009)。臺北縣溼地學校教師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文德(2001)。營造校園學習棲地進行校園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溪山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生傳(199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
林爭美(2006)。台東地區國小學童對垃圾問題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明誠(1998)。以社區環境繪圖介入模式進行國小環境教育鄉土教學之研究。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秀滿、盧秀琴(2003)。校園水生教材園的經營以利教學之探討。環境教育學刊,2,47-66。林幸慧(2007)。運用體驗自然活動培養國小學童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益仁(2001)。「部落地圖」的社會意涵。载於李秋芳(主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85-100頁)。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揚智(2003)。溪州焚化廠鄰近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焚化廠的態度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龍泉(2009)。長濱國小推動生態教育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周雅惠(2007)。利用校園進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上安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斌國(2007)。校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環境認知與態度之影響-以參觀火力發電廠主題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周儒(1993)。環境教育的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季刊,16,17-25。周儒(1999)。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環境教育科學技術專刊,16,1-6。周儒、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原作者:Hammerman, D. R., Hammerman, W. M. & Hammerman, E. L. )。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4)
周儒、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真義(原作者:Rillo, T.J.)。環境教育季刊,20。
周憲徵(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溼地保育的態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漢寶溼地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鴻騰(2007)。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動戶外體驗學習的意義與實例。科學教育館學刊,2。44-74。范佐東(2007)。應用社群繪圖於環境景觀保育模式之建立。台灣林業,33,4,34-45。侯明秀(2003)。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事藝術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徐永鑫(2004)。苗栗縣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知識及環境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徐國森(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徐慶宏、林惠文(2007年6月)。創新地圖教學—社區綠活圖課程的實踐。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第十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荒野保護協會(2008)。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月3日。取自:http://www.sow.org.tw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張子超(2002)。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環境價值之內容分析。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83-93。張子超、王鑫、周儒(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研究――環境教育課程綱要研究計畫。台北:教育部。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錦華(譯)(2002)。傳播符號學理論(原作者:John, F.)。台北:遠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5)
張靜譽(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1-4。
張麗玲(2002)。兒童社區地圖繪製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陳向斌(2007)。融入文化之科學數位遊戲學習對文化認同與環境覺知之研究-以「希望之旅」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志豪(2007)。區域環境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素養的影響-以澎湖縣和澎湖移民到高雄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陳佩正(2001)。國內環境教育總體檢與建議。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5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陳昌祚(2006)。校園植物專題網頁製作對學生自然科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秀婷(2008)。以主題式教學提升學生過程技能與態度之研究-校園植物。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玲(2008):社區環境地圖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敏感度和環境關心度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淑恆(2009)。運用社區綠生活地圖融入學校課程之研究-以萬來國小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陳順福(2009)。環境教育結合校園環境設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南陽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璧瑜(2003)。國小學童環境覺知學習之探討─以二年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鋼。台北:教育部。
郭育彰(2007)。環境教育開步走—環境教育的認識與起步。台灣教育,646,60-63。郭實渝(2008)。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19-142。傅木龍(1990)。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美惠(2008)。國小學童資源回收行為與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黃瑞成(2005):以戶外教學進行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高美濕地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黃耀慧(2004)。原住民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游勁濤(2006)。社區地圖繪製之探討:以「發現台北•願景台北」計畫中的三個案例為對象。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富林(2001)。環境覺知教育之探究 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彭源正(2008)。新竹縣國民小學校園生態池規劃經營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雍士賢(2008)。應用綠色生活地圖輔助指認地區特色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楊志文(2004)。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台北:明文書局。
楊勛凱(2006)。班群實施環境教育本位課程對協助維護經營國小校園生態空間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楊敦熙(2002)。天然災害發生後國小學童環境覺知、認知與行動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靳知勤(1995)。從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論環境教育目標之達成。環境教育季刊,23,31-39。慈濟全球社區網(2010)。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8月3日。取自:http://tw.tzuchi.org/community/
廖敏琪(2004)。由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探討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天鳳(2008)。Wiki在教學上的應用-以國小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校園植物」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蔡居澤(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蔡宜霖(2001)。雲林縣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台塑六輕廠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蔡億錨(2008)。高雄市旗津區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鄭麗香(2007)。STS 教學模組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賴欣婕(2008)。校園動植物課程對低年級學童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賴雅芬(1996)。校園戶外教育。環境教育,30,76-84。賴雅芬(1997)。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賴錦鴻(2007)。高雄縣岡山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文化與自然資源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盧道杰(2001)。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载於李秋芳(主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01-120頁)。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鐘丁茂(2003)。環境倫理思想評析。私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英文文獻
Bruner, J. S. (1959).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Chambers, R. (1994).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analysis of experience.World Development 22(9), 1253-63.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 revisit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Journal:Environmental Education,29(3),11-22.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Hillsdale,
NJ:Eribaum.
Dale, E. (1954).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New York: Dryden.
Dewey, J. (1944).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Engleson, D. C. (1985).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247), WI: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Frissell, V., & Cayton, P. (2009). Becoming wildlife investigators. Science& Children,47(1), 30-34.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4th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islason, N. (2009). Mapping school desig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among facilities design, curriculum delivery, and school climate.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40,4.17-33.
Gray, D. B. (1985). Ecolog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s.London:Greenwood Press.
Green Map System (n.d.). Retrieved January ,2010,from http://www.greenmap.org/greenhouse/en/about
Howe, R. W., & Disinger, J. F. (198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at makes a Difference-knowledge to behavior changes. ERIC / SMEA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gest No. 4.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0761
Ibrahim, H., & Cordes, K. (1993). Outdoor recreation. Madison, Wisconsin:Brown & Benchmark.
Lewis, C. A. (1975).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44777.
Leeming, F. C., & Dwyer, W. O. (1995).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knowledge scale (CHEAKS):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6(3), 22-31.
Piaget, J. (1964). Develop and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3), 176-186.
State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Roundtable (1997). Retrieved January ,2010,from http://www.seer.org/
Tobias, T. N. (2000). Chief kerry`s moose: A guide book to land use and occupancy
mapping,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Union
of British Columbia Indian Chiefs and Ecotrust Canada.
Tulloch, D. (2004, July). The green map system as a means for PPGIS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3rd Annual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Winsconsin-Madson, Madison, WI, USA.
UNESCO (1977).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UNESCO, Paris.
Weigel, R. H. (1983). Environment attitudes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Feimer, N. R. and Geller, E. S. (E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pp. 257-287). New York: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