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4:26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曾孟珠
研究生(外文):
Meng-chu Tseng
論文名稱:
莊子逍遙無待的生活美學
論文名稱(外文):
Zhuang Zi''s free free life aesthetics
指導教授:
陳政揚
指導教授(外文):
Cheng - y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哲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藝術
、
美學
、
無待
、
逍遙
、
莊子
、
審美
、
實踐哲學
外文關鍵詞:
practical philosophy
、
art
、
esthetics
、
esthetic
、
not treats
、
Zhuang-zi
、
the rambl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0
點閱:1245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4
《莊子》的學術思想是以生命為主體的實踐哲學,從「心」的體悟來彰顯「性」,通過無執、無私、無為、無事等盪相遣執、融通淘汰的工夫,將〈逍遙遊〉詮釋參與生活世界,就是把生命的有限性和心知執著消解掉,從困苦中經由體悟而給出一道曙光和遠景,開發出生命的無限性,走向未來的新願景,則人間到處可遊。依據本文的研究全文共分為四章,每章又分為三節,以下依序扼要介紹章旨:
第一章為〈緒論〉:陳述研究動機、步驟,以及莊子的時代背景和課題。
第二章為〈逍遙無待的思想義涵〉:〈逍遙遊〉意指須徹底將有執的包袱和累贅去掉,積極的落實在生命世界中,且展露出無待「逍遙」的生活藝術之美。其要旨可分為三:其一,從「無用」與「有用」的對比論逍遙,其二,從「無為」與「無事」詮釋逍遙,其三,從「無心」與「無待」詮釋逍遙。莊子逍遙的工夫是從心上做的,把執著融通淘汰,無掉人與物相刃相靡,呈顯出生命本然的德,如此始能領悟出應有的心得,必讓當下的日子,天天感到生香活意,可從三方面來說明:其一是忘的工夫達至逍遙義,其二是生命實踐的工夫達至逍遙義,其三是養生工夫達至逍遙義。所以莊子之道在實現至人、神人、聖人、真人、天人為理想人物,而〈逍遙遊〉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指無己之至人、無功之神人、無名之聖人,人必須無己、無功、無名才能明至人之心,達到逍遙無待之境。
第三章為〈由逍遙無待實踐生活美學〉:莊子認為「逍遙」是具有自在、自得等成就無待逍遙的意境,是生命主體的真實自我,即吾心虛靜,各自回歸自我的真實,重回生命根源之道,就是天地常道的和諧開顯,在萬物的觀照妙用下,朗現生命本有的自在美好,保留虛靜心在有限的生命裡對傳統書法藝術的認知及融會詩書、繪畫觀念與品格教育的實踐,經思想的表達、情感的抒發,展現在藝術及教材資源中,隨它的內涵一同遨遊,所以是逍遙無待的藝術,無掉世俗的計較利益,期待自在快樂的人生。
第四章為〈結論〉:莊子思想中生命的學問是生命的智慧,生命的智慧是生命的大道,生命的大道是不傷之道;莊子對生命意義的詮釋,一方對正飽受生活挫折煎熬者覓得一處安頓生命的園地,是放下哲學,另一方對於安之若命者覓得以應物遊心圓現物我和諧之境,是兩不相傷哲學,然而通過忘卻是非、榮辱、彼此、物我工夫,以消融生命中種種有執、對立,是以兩不相傷的道心理境,希望能透過玄同彼我、虛己以應物中實現安立天、地、人、我的生命境界。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步驟4
第三節文獻回顧10
第二章逍遙無待的思想義涵14
第一節莊子的逍遙義14
第二節達至逍遙的工夫論27
第三節無待超拔之境界37
第三章由逍遙無待實踐生活美學48
第一節逍遙無待與書法藝術48
第二節逍遙無待與繪畫賞析67
第三節逍遙無待的審美主體83
第四章結論97
第一節全文論點回顧97
第二節未來研究展望104
參考書目108
壹、古典文獻(略依年代排序)
漢‧班固,《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本),1981年。
漢‧蔡邕,《筆論‧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景本),2000年。
漢‧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第三》,北京:中華書局(景本),2002年。
晉‧郭 象,《莊子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 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9年。
南‧瘐肩吾,《書品》,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本》,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南‧王僧虔,〈筆意贊〉,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下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唐‧陸德明,《莊子音義》,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年。
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唐‧張懷瓘,《書斷》,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本》,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景本),1987年。
唐‧李世民,〈指意〉,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唐‧虞世南,〈筆髓論〉,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唐‧韓愈,〈送高閑人上序〉,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唐‧張懷瓘,《書議‧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景本),2000年 。
唐‧張璪〈文通論畫〉,收入於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2003年。
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景本),1923年。
宋‧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7、8 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年。
宋‧呂惠卿,《莊子義》,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5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年。
宋‧劉辰翁,《莊子南華真經點校》,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1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點校本),2008年。
明‧吳伯與,《南華經因然》,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21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7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明‧張四維,《莊子口義補注》,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9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明‧焦 竑,《莊子翼》,臺北:廣文書局(景本),1963年。
明‧憨山釋德清注,《莊子內篇注‧養生主》卷二,臺北:廣文書局(景本),1991 年。
清‧林雲銘,《莊子因》,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18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年。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25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2年。
清‧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臺北:新天地書局(景本),1972年。
清‧宣 穎,《南華經解》收於《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32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4年。
清‧馬其昶,《莊子故》,收於《無求備齋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第35冊,臺北:藝文印書館(景本),1976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點校本),1985年。
清‧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書局(點校本),1995年。
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高僧傳》卷4,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7年。
清‧劉熙載〈藝概〉,收入於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下冊》,臺北:華正書局(景本),1997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點校本),2004年。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點校本),2007年。
貳、當代著述(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壯為,《書法叢談》,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發行,1982年。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0年。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王邦雄、陳德和著,《老莊與人生》,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王國維,《人間詞語》,臺北:大夏出版社,1988年。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包世臣,《藝舟雙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牟宗三主講、盧雪崑錄音整理,《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構,《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牟宗三譯,《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江日新編,《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余培林,《新譯老莊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下)》,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吳怡,《禪與老莊》,臺北:三民書局,1976年。
吳怡,《易經繫辭傳解義》,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吳怡,《關心茶──中國哲學的心》,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李日章,《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高雄:麗文文化公司,2000年。
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李可染,〈可貴者膽.所要者魂〉,《李可染畫論》,丹青圖書,1985年。
李閏華、張玉仕、劉靜女譯,《死亡與喪慟》,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載於Charles A. Corr & Donna M. Corr 編輯,兒童輔導手冊。
宋天正譯、楊亮功校訂,《中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杜忠誥,《書法藝術的人文觀照》-兼序姜著「書道美學隨緣談」,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7年。
杜忠誥,《漢字書寫的當代美學價值》,「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化局出版,2004年。
周積寅、史金城編,《近現代畫中國畫大師談藝錄》,吉林:吉林術出版社,1998 年。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圖書出版社,2005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徐冰,《典藏今藝術》,臺北:典藏雜誌社出版社,2007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徐悲鴻,〈中國繪畫改良之方法〉,《徐悲鴻藝術文選》,北京:北京大學月日刊出版社,1918年。
徐悲鴻,〈畫之美與藝〉,《徐悲鴻藝術文選》,北京:北京大學日刊出版社,1918年。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高柏園,〈莊子‧逍遙遊義理之詮釋與其發展〉,《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張頌仁,《黃盒子:思考沒有展覽的時代》,「黃盒子:台灣當代書畫展專輯」,臺北市立美術館,2006年。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四川:喬魯書社,1987年。
海德斐,《心理學與道德》,臺南:開山書局,1969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權勢》,臺北:明文書局,1998年。
陳德和,《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陳德和,《台灣教育哲學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陳德和,《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臺北:正中書局,1997年。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美術,2006年。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劉墨,《中國畫論與中國美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憚正叔,〈南田論畫〉,轉引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臺北:世界書局,1942年。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樓宇烈輯,《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潘天壽,《潘天壽畫論》,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
錢穆,《莊子篡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年。
豐子愷,〈中國美術的優勝〉,《繪畫與文學‧繪畫概說》合集本,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
Roger T.Ames(安樂哲)著,滕復(譯)《主術─中國古代政治藝術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John‧Dewey(約翰‧杜威),高建平譯,《藝術即經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參、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丁孝明,〈論《莊子》以「氣」為核心的美學思想〉,《正修學報》第18期,2005年12月。
丁錦宏,<道德敘事: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種走向>,《中國教育學刊》第11期,2003年11月。
牛宏寶,<心與眼:中西藝術交互凝視中的自我身份建構和知識形成── 新文化運動」到1937年中國美術現代性進程的「跨文化語境」分析>,《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7期,2008年7月。
何佳瑞,<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表現與海德格此有空間性的對照>,《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7期,2008年7月。
李慧芳,<創造力99解析>,《朝陽設計學報》第5卷第1期,2000年6月。
李慧芳,<創造力VS﹒中國書法>,《朝陽設計學報》第2期,2001年12月。
李雅婷,<品德教育敘事教材發展經驗之研究>,《課程與教學》第13卷3期,2010年7月。
李旻,<美國品格教育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規範及啟示>,《徐特立研究-長沙師範學校學報》第4期,2010年8月。
林明照,<《莊子》論處世的兩難困境與因應之道>,《東華漢學》第6期,2007年12月。
林振莖,<省展水墨畫之變(1990-2006)-國畫部門人物畫的興起>,《藝術論壇》第5期,2007年5月。
林清鏡,<象外之象的邂逅-繪畫創作研究>,《書畫藝術學刊》第5期,2008年12月。
林榮森,<道家與書法藝術>,《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10期, 2003年10月。
林文彬,〈郭象足性逍遙的聖人說試析〉,《興大中文學報》第22期,2007年12月。
胡楚生,<莊子論悟道的境界與體道的工夫>,《東海中文學報》第10期,1992年8月。
姜龍翔,<向秀本體思想商榷>,《東華人文學報》第15期,2009年7月。
洪松舟,<品格教育:師範教育之魂>,《高教研究》第5期,2007年9月。
徐悲鴻,<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天津:《益世報》,收錄於《徐悲鴻藝術文選》,1947 年11 月。
馬一浮,《馬一浮集(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馬行誼,<魏晉玄學家「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與實踐>,《興大中文學報》第23期,2008年6月。
陳志聲,<論中國書法藝術之美的表現>,《中華書道》第60期, 2008年6月。
陳明恩,<氣化自然,無為而成──略論魏晉玄學之宇宙論面向>,《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4期,2003年4月。
陳慶坤,<試論環境美學與宗炳山水畫論對自然鑒賞的會通>,《應用倫理評論》第49期,2010年10月。
陳淑美,<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及其教學分析>,《公民訓育學報》第9期,2000年。
許瑞芳,<美國當代品格教育運動概覽及啟示>,《基礎教育》第7卷第1期,2010年1月。
傅偉勳,<老莊、郭象與禪宗──禪道哲理聯貫性的詮釋學試探>,《哲學與文化》第12卷第12期,1985年12月。
齊愛軍、孫占奎,<樂教而非詩教的人生之境藝術觀——孔子美學思想再思考>,《煙台大學學報》第13卷第4期,2000年10月。
勞思光,<生命之悲情與存在主義之正面意義>一文,輯於《存在主義與人生問題》一書,大學生活社出版,1974年。
曾春海,<莊子的形神觀及其依道製器之藝術實踐觀>,《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8期,2007年8月。
黃子霏,<林泉高致集-讀後感>,《造形藝術學刊》,2006年12月。
黃秋韻,<孔子美學精神反思>,《哲學論集》第41集,2008年7月。
黃智陽,<書藝觀念與觀念書藝的離合>,《書畫藝術學刊》第3輯,2007年12月。
楊欽智,<徐悲鴻‧中國繪畫改良論之析探>,《造形藝術學刊》, 2003年6月。
楊儒賓,<「山水」是怎麼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臺大中文學報》第30期,2009年6月。
劉波,<美國預備教師對於品格教育態度的研究──以對哈丁大學計劃取得教師資格證本科生取樣研究為例>,《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第10卷第6期,2010年11月。
榮斌(Rong Bin),<書法藝術中的醉狂與放逸書寫的美感經驗──張旭書法美學初探>,《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9期,2010年9月。
蔡瑞城,<書法藝術與當代抽象繪畫之互動>,《中華書道》第64期,2009年5月。
鄧劍華,<德育視國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教育探索》第4期, 2010年4月。
鄭航,<美國品格教育發展中的理論分歧及其整合>,《比較教育研究》第26卷第6期,2005年6月。
簡楷倩,<雪舟山水繪畫中禪意的表現>,《書畫藝術學刊》第4期, 2008年6月。
盧政、許丙泉,<論孔子美學的超越性>,《五邑大學學報》第9卷第1期,2007年2月。
韓玉德,<《韶》樂考論>,《學術月刊》第3期,1997年。
Yolaine Escande(幽蘭),<中西美學理論與藝術實踐的反思>,《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7期,2008年7月。
Yolaine Escande(幽蘭),<中國書法藝術品評的美學思想──論張懷瓘的書斷》>,《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12期,2005年12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敘安,《莊子實踐哲學初探──以內七篇為中心》,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卞吾元,《莊子逍遙至樂思想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呂佩原,《莊子生命教育思想之研究-以情緒管理為中心》,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吳清華,《書法藝術中的道家精神》,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梁正宇,《老子哲學對生命教育之啟發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天龍八部》美學研究
2.
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
3.
莊子的逍遙境界觀
4.
《莊子》內七篇之生態審美觀
5.
劉勰文心雕龍之審美觀
6.
試論莊子逍遙的心靈及其意境
7.
《莊子》寓言及其美學義涵研究
8.
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研究
9.
〈樂記〉的美學思想
10.
《莊子》中的人之研究──生命的自由與無傷
11.
《莊子》的生命體驗與倫理實踐
12.
《莊子》內七篇生命哲學之研究
13.
張懷瓘書法思想
14.
莊子生命哲學對生命教育意義的研究
15.
《莊子》內篇畸人之研究
1.
牟宗三譯,《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2.
吳怡,《易經繫辭傳解義》,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3.
杜忠誥,《漢字書寫的當代美學價值》,「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化局出版,2004年。
4.
高柏園,〈莊子‧逍遙遊義理之詮釋與其發展〉,《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5.
張頌仁,《黃盒子:思考沒有展覽的時代》,「黃盒子:台灣當代書畫展專輯」,臺北市立美術館,2006年。
6.
陳德和,《台灣教育哲學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7.
丁孝明,〈論《莊子》以「氣」為核心的美學思想〉,《正修學報》第18期,2005年12月。
8.
牛宏寶,<心與眼:中西藝術交互凝視中的自我身份建構和知識形成── 新文化運動」到1937年中國美術現代性進程的「跨文化語境」分析>,《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7期,2008年7月。
9.
何佳瑞,<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表現與海德格此有空間性的對照>,《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7期,2008年7月。
10.
李慧芳,<創造力99解析>,《朝陽設計學報》第5卷第1期,2000年6月。
11.
李慧芳,<創造力VS﹒中國書法>,《朝陽設計學報》第2期,2001年12月。
12.
林明照,<《莊子》論處世的兩難困境與因應之道>,《東華漢學》第6期,2007年12月。
13.
林振莖,<省展水墨畫之變(1990-2006)-國畫部門人物畫的興起>,《藝術論壇》第5期,2007年5月。
14.
林清鏡,<象外之象的邂逅-繪畫創作研究>,《書畫藝術學刊》第5期,2008年12月。
15.
林榮森,<道家與書法藝術>,《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10期, 2003年10月。
1.
莊子「無待」思想之生命教育蘊義
2.
《莊子》美學思想及其美育涵義
3.
道家生活美學的具體實踐-以茶、古玩、氣功為例
4.
莊子「遊」的美學
5.
論孟子倫理思想在品格教育中的實踐
6.
《莊子》內七篇生命哲學之研究
7.
試論莊子逍遙的心靈及其意境
8.
莊子生命美學在成人靈性學習應用之研究
9.
莊子逍遙意境之美學觀
10.
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
11.
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
12.
茶道美學的具體詮釋以莊子思想為例
13.
莊子意境美學探析
14.
孟子義命思想在品德教育之研究
15.
李德和的生活美學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