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23: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幸紋
研究生(外文):Hsing-wen Lee
論文名稱:南投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指導教授:涂瑞德涂瑞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uey-der T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社區資源影響因素開發資源策略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community resourcescase studiesinfluencing fact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現況、內外部影響因素,以及開發社區資源策略與運用社區資源困境。研究對象為南投縣內四所個案學校,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蒐集研究資料。
 
  主要的研究發現包括:(1) 班級教師最常運用的社區資源是家長的人力資源;(2)學校行政人員最常運用的社區資源是人力、財力資源;(3)班級教師運用社區資源現況受「內部因素」影響大;(4)學校行政人員運用社區資源成效受「外部(社區)因素」影響大;(5)「學校開發社區資源策略」對「社區資源運用現況」具有中間影響作用。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relevant to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for exploring community resour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from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he Nantou County.
 
  The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include: (1) community resources most commonly used by school teachers are human resources provided by parents.; (2) community resources most commonly used b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re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3) school teachers’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nternal factors;” (4)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community) factors;” (5) strategies for exploring community resources adopted by school have mediating influe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國民小學社區資源的定義與類型 6
第二節 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的方式 12
第三節 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相關理論 18
第四節 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相關因素探討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6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8
第三節 質性研究 39
第四節 試探性研究 41
第五節 案例研究 43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6
第一節 學校運用社區資源現況 56
第二節 內部(學校組織)影響因素 71
第三節 外部(社區)影響因素 77
第四節 「內外部影響因素」與「資源運用現況」關係 82
第五節 學校開發社區資源策略 84
第六節 「開發資源策略」對「資源運用現況」的影響 91
第七節 學校運用社區資源困境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研究結論98
第二節 政策與管理意涵10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102
 
參考書目 104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09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10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111
王如哲 (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王派仁(2002)。走出教室學更多: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台北:天衛文化。
 
王秀雲(2005)。序:路途很遠,但我們不怕。親師合作魔法書 -看!我們把社區變成教室了!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台北:遠流。
 
方至民、鍾憲瑞(2006)。策略管理-建立企業永續競爭力。台北縣:前程文化。
 
王宏彰、趙梓晴(2009)。校長在校園生態角色之初探。南投文教,第28期,頁65-67。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2009)。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台北市:巨流。
 
司徒達賢(2004)。策略管理案例解析:觀念與實例。台北:智勝。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初版四刷)(Neuman原著)。臺北: 楊智。
 
李建興(1995)。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收錄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9-16)。台北:師大書苑。
 
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台北:桂冠。
 
吳清基(1999)。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第一期,頁3-11。
 
吳宗立(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經營。中等教育,50(6),頁19-25。
 
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第15期,頁193-229。
 
李雅婷(2007)。台北縣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學校本位課程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第51期﹐頁30-40。
 
林振春(1997):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5期,頁23-25。
 
周何主編(2000)。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吉郎(2003)。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市: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協會。
 
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朝成(2005)。序:經驗分享的祝福。親師合作魔法書 -看!我們把社區變成教室了!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台北:遠流。
 
林錫恩、范熾文(2006)。社區文化與學校課程的交融:以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6期,頁233-245。
 
邱靖娟(2006)。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煌仁(2010)。國小教師對文教基金會在國民小學中的角色與功能認知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怡達(2010)。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課責架構之初探-以嘉義縣市社區保母系統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榮照(2002)。推薦序:走出教室,走出傳統學習的桎梏。走出教室學更多: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台北:天衛文化,頁4-5。
 
洪照明(2005)。國小運用社區資源進行鄉土環境教育戶外教學活動之研究-以「里港河堤公園」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南投文教(2009)。劉仲成總編輯。第28期。南投:南投縣政府。
 
翁崇文(1996)。學校與社區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嘉市文教,台灣。第66期,頁10-11。
 
徐薇(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唐子騏(2009)。社區文化融入學校體育課程實施探討—以「自行車社區生態之旅」課程為例。南投文教,第28期,頁30-33。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歡樂行-家長參與、親師合作-新課程貼心手冊-小手拉大手。台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2005)。中小學校長辦學經驗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許瑞珊(2005)。教育機構與非營利組織資源整合之研究—以嘉義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建州(2001)建構終生學習社會的第一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及「中間機構模式」。社教雙月刊,103,頁39-45。
 
陳文宗(2005)。學校與社區資源之結合與共享--以嘉義縣平林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第六屆非營利事業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139-156,嘉義縣。
 
張茂源(2008)。家長參與與親師合作。國教之友。第59卷第2期。頁29-35。
 
莊美玲(2008)。山上迷你小學透過與社區互動經營學校特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本文(2009 )。學校的經營諸葛­-策略管理。國教之友。第60卷第4期。頁16-21。
 
陸宛蘋、何明城(2009)。非營利組織之使命與策略。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台北市:巨流。
 
陸宛蘋(2009)。非營利組織管理。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台北市:巨流。
 
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編,學校社區化(頁127-136)。台北: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頁63-69。
 
黃義良(2002)。學校與社區資源的合作教學模式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台灣。第21期。頁64-77。
 
黃瓊慧(2002)。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個案學校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慧(2002)。現代學校與社區關係發展的新趨勢。台灣。第17期,頁87-93。
 
曾兆興(2003)。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卿(2006)。國民小學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黃志考(2009)。善用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以水里鄉新興國小為例。南投文教,第28期,頁26-29。
 
楊千(2007)。策略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華泰。
 
溫金豐(2009)。組織理論與管理(二版)。台北:華泰。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做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83-107)。台北:師大書苑。
 
蔡培村、孫國華(1996)。學校經營的基本概念。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頁1-24)。高雄:麗文。
 
鄧國勝(2001)。非營利組織評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恆佳 (2003)。隔代教養高學業成就學童之學習歷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淵全(1996)。形象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頁25-56。高雄:麗文。
 
鄭伯壎、黃敏萍(2008)。實地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收錄於陳曉萍、徐淑英、樊景立編著,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証方法。台北:華泰文化。頁225-258。
 
鍾祁芳(2008)。雲嘉南地區國民小學社區資源應用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陳善德(1999)。如何建立學校、家長與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2011年1月23日取自全國教育行政工作者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專題演講之一,網址: http://www.tecs.com.tw/02.htm
 
陳建松(2011)。社會資源與服務學習。2011年6月13日取自國立中央大學服務學習課程,網址: http://www.ncu.edu.tw/
 
黃敏菁(2008)。試以生態學理論探討建構家、校與社區關係之連結。2011年1月16日取自網路社會學通訊,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8/68-22.htm
 
葉文杰(2000)。增進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積極策略。2011年1月16日取自苗栗縣網站精靈,苗栗縣中小學校長協會電子報,網址: http://woa.mlc.edu.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宏彰、趙梓晴(2009)。校長在校園生態角色之初探。南投文教,第28期,頁65-67。
2. 李建興(1995)。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收錄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頁9-16)。台北:師大書苑。
3. 吳清基(1999)。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第一期,頁3-11。
4.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第51期﹐頁30-40。
5. 林振春(1997):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5期,頁23-25。
6. 林錫恩、范熾文(2006)。社區文化與學校課程的交融:以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6期,頁233-245。
7. 邱靖娟(2006)。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 唐子騏(2009)。社區文化融入學校體育課程實施探討—以「自行車社區生態之旅」課程為例。南投文教,第28期,頁30-33。
9. 張德銳(2005)。中小學校長辦學經驗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10. 陳建州(2001)建構終生學習社會的第一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及「中間機構模式」。社教雙月刊,103,頁39-45。
11. 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編,學校社區化(頁127-136)。台北:師大書苑。
12. 游家政(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頁63-69。
13. 黃義良(2002)。學校與社區資源的合作教學模式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台灣。第21期。頁64-77。
14. 黃瓊慧(2002)。現代學校與社區關係發展的新趨勢。台灣。第17期,頁87-93。
15. 黃志考(2009)。善用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以水里鄉新興國小為例。南投文教,第28期,頁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