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一)古籍文獻(按作者朝代排列)
1、陳維崧著作
(清)陳維崧:《陳迦陵詩文詞全集》,康熙二十八年患立堂本《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陳維崧:《湖海樓全集》,乾隆六十年浩然堂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清)陳維崧:《湖海樓全集》,清光緖十九年弇山署刊本,國家圖書館藏。
(清)陳維崧:《湖海樓詞集》,四部備要集部,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陳維崧:《陳迦陵文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2、史料地志
(春秋)左丘明撰、韋昭注:《國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初版。
(漢)趙曄:《吳越春秋》,台北:世界書局,1967年9月再版。
(漢)班固:《漢書》第6冊,台北:史學出版社,1974年5月初版。
(唐)李延壽:《南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出版。
(唐)姚思廉:《梁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出版。
(唐)房玄齡撰、吳士鑑、劉承幹同注:《晉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出版。
(南朝)范瞱:《後漢書》,台北:新陸書局,1964年1月初版。
(宋)張敦頤:《六朝事蹟編類》(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明)陳善等撰:《萬曆杭州府志》,載於《浙江省杭州府志(五)》,台北:成文書局,1983年3月初版。
(明)陳威修,顧清纂:《正德松江府志》,載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初版。
(明)蔡昇撰、王鏊重修:《震澤編》,載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228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出版。
(清)高宗敕撰:《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一)》,臺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1月出版。
(清)高宗敕撰:《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三)》,臺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1月初版。
(清)高宗敕撰:《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一)》,臺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1月初版。
(清)高宗敕撰:《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三)》,臺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1月初版。
(清)高宗敕撰:《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六)》,臺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1月出版。
(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10月出版。
(清)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第24冊,台北:文友書局,1966年10月初版。
(清)阮升基等修、寧楷等纂:嘉慶《宜興縣志》(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出版。
(清)斐大中等修、秦緗等纂:《無錫金匱縣治》(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出版。
(清)錢儀吉等撰:《清代碑傳全集•碑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清)馮治堂:《國朝畫識》,台北:廣文書局,1978年7月初版。
(清)于琨修、陳玉纂:《康熙常州府志》,載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36》,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清)張吉安修、朱文藻纂:(嘉慶《餘杭縣志》卷27,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5,上海:上海書店,1993年出版。
3、詩詞集、詞論詞話及其文藝批評
(南朝)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出版。
(宋)沈義父撰、蔡嵩雲箋釋:《樂府指迷箋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宋)張炎撰、夏承壽校注:《詞源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初版。
(清)釋大汕:《大汕離六堂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6月初版。
(清)俞琰:《詳註分類歷代詠物詩選》,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出版。
(清)王士禎撰、惠棟注:《漁洋精華錄訓纂》,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2月出版。
(清)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校注人間詞話》,台北:頂淵文化,2001年6月初版。
4、其他
(漢)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初版。
(漢)揚雄:《揚子雲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二)•別集類》第106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出版。
(南朝)江淹:《江文通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75年11月初版。
(南朝)劉義慶撰、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初版。
(南北朝)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1月出版。
(宋)高承撰、李果訂:《事物紀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4月出版。
(宋)李昉:《太平廣記》,台北:新興書局,1973年1月出版。
(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台北:中央圖書館,1974年8月初版。
(明)張岱:《陶庵夢憶》,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2年3月再版。
(明)陶宗儀:《說郛》,台北:新興書局,1972年4月初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冊),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初版。
(明)陳子龍:《安雅堂稿》(上),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年9月初版。
(明)余應鰲編:《新刻按鑑全像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上),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出版。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5月出版。
(清)焦循:《易餘籥錄》,臺北:文海,1967年出版。
(清)王士禎:《居易錄》,台北:新興書局,1977年出版。
(清)紐琇:《觚賸》,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
(清)王晫:《今世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清)鄧之誠:《骨董瑣記•續記•三記》,台北:大立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
(清)余懷:《板橋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6月初版。
(清)王士禎撰、孫言誠點校:《王士禎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
(清)李集:《鶴徵錄》,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第2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二)當代專著(按出版時間排列)
1、陳維崧相關專著
丁惠英:《陳維崧及其湖海樓詞研究》,高雄:復文書局,1992年7月初版。
周韶九:《陳維崧選集》,上海:上海古籍,1994年10月出版。
蘇淑芬:《湖海樓詞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2月初版。
陸勇強:《陳維崧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初版。
陳維崧著、江慶伯點校:《陳維崧詩》,揚州:廣陵書社,2006年12月出版。
馬祖熙:《陳維崧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初版。
2、詩、詞與文藝相關專著
楊家駱:《歷代詩史長編》第22種《廣篋中詞》,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9月出版。
楊家駱:《歷代詩史長編》第21種《篋中詞》,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9月出版。
陳弘治:《詞學今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71年10月出版。
劉子庚:《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2年4月初版。
沈英名:《詞學論要》,台北:正中書局,1973年9月初版。
楊家駱:《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第2冊,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出版。
徐珂:《清代詞學概論》,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出版。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胡萬川:《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
李一氓:《一氓題跋》,北京:三聯書局,1981年出版。
王易:《中國詞曲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1月初版。
夏瞿禪:《唐宋詞欣賞》,台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
金維諾:《中國美術史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于安瀾:《畫論叢刊》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施議對:《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張金鑒:《中國畫的題畫藝術》,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下冊,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8月初版。
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
施蟄存:《詞學名詞釋義》,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6月初版。
梁鑒江:《中國歷代詩人選集○14白居易詩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7月初版。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5月初版。
趙為民、程郁綴:《詞學論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7月初版。
馬興榮:《詞學綜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11月初版。
錢鍾書:《七綴集》,台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
陳振寰:《讀詞常識》,台北:國文天地,1990年3月出版。
趙仲邑:《鍾嶸詩品譯注》,台北:貫雅文化,1991年7月初版。
錢仲聯:《清八大名家詞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7月出版。
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嚴迪昌:《陽羨詞派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2月初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6月初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8月初版。
粱鑒江:《陳維崧詞選注》,台北:建宏出版,1996年2月出版。
詞學編輯委員會:《詞學》第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陳水雲:《清代前中其詞學思想》,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2001年8月出版。
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徐書城:《中國繪畫斷代史-宋代繪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
薛永年、杜娟:《中國繪畫斷代史-清代繪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4年6月初版。吳梅:《詞學通論》,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林順夫:《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2月出版。
吳企明、史創新:《題畫詞與詞意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陳美朱:《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鮑恒:《清代詞體學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
毛文芳:《圖成行樂:明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1月初版。
錢天善:《明三家畫題畫詩研究(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楊新主:《明清肖像畫》,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與自我呈現為主》,台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初版。
3、史料地志與社會文化相關專著
國史館:《清史列傳》第9冊,台北:中華書局,1962年3月出版。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1月初版。
吳秀之等修、曹允源等纂:民國《吳縣志》(三),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出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2月出版。
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7月再版。
周宗盛:《中國才女》,台北:水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10月初版。
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9月出版。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清史稿》第5冊,新店:國史館,1986年2月初版。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李龍潛:《明清經濟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初版。
國史館清史稿校注審查委員會:《清史稿校註》第14冊,新店:國史館,1990年2月出版。
王彬:《禁書•文字獄》,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楊風城:《千古文字獄-清代紀實》,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11月初版。
周宗奇:《文字獄紀實》,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
龐毅:《中國清代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佈》,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陳正祥:《中國歷史文化地理》,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10月初版。
范宜如、朱書萱:《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台北:台灣書局,1998年3月初版。
錢杭、承載:《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台北:南天書局,1998年6月初版。
楊國楨、陳支平:《明史新編》,台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1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馮賢亮:《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
李伯重:《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侯家駒:《中國經濟史》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
常建華:《歲時節日裡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6月初版。
薩支山、陳國惠、元嬰等:《福建》,台北新店: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初版。
4、其他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4年1月初版。
青木正兒:《青木正兒全集》第2卷,東京:春秋社,1983年出版。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3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2003年出版。
曹海東注譯、蕭麗華校閱:《新譯曹子建集》,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出版。
陳祖武:《清初名儒年譜○6-悔庵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初版。
吳福助:《楚辭註繹》(上冊),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3月初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1月出版。
二、論文(按出版時間排列)
(一)學位論文
1、台灣地區
王翠芳:《陳維崧湖海樓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楊秋棠:《陳維崧及其詞學》,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高淑萍:《陳維崧烏絲詞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林青蓓《陳維崧詠物詞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年。2、大陸地區
李睿:《論陳維崧對蘇辛派的繼承與發展》,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吳文治:《宋代題畫詞論說》,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王煒:《元代題畫詞》,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娟:《論陳維崧的詞學觀念及其創作實踐》,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二)期刊論文
1、台灣地區
青木正兒:〈題畫文學の發展〉,原載《支那學》第9卷第1號,1937年7月。青木正兒著、馬導源譯:〈題畫文學之發展〉,《大陸雜誌》第3卷第10期,1951年11月,頁15~20。鄭騫:〈明詞衰落的原因〉,《大陸雜誌》第15卷第7期,1957年10月,頁1~2。鄭騫:〈題畫詩與畫題詩〉,《中外文學》第8卷第6期,1979年11月,頁5~13。青木正兒著、魏仲佑譯:〈題畫文學及其發展〉,《中國文化月刊》第9期,1980年7月,頁76~92。王伯敏:〈明清的肖像畫〉,《藝術家》第31卷182期,1990年7月,頁280~299。劉揚忠:〈論陳子龍在詞史上的貢獻及其地位〉,《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4年12月初版,頁291~313。
王耀庭:〈肖像•相勢•相法〉,《美育》第99期,1998年9月,頁21~23。塗茂齡、費臻懿:〈明代陳子龍詞學觀析論〉,《建國學報》第18卷(上),1999年6月,頁31~46。
蘇淑芬:〈陳維崧與清初詞壇之關係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六期,2000年5月,頁131~171。凌性傑:〈陳維崧詞作及詞學之探討〉,《濤聲學報》第1期,2006年3月,頁19-36。謝明陽:〈雲間詩派的形成-以文學社群為考察脈絡〉,《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6期,2007年5月,頁17~51。蘇淑芬:〈「是誰家本師絕藝」-《湖海樓詞》中的江湖藝人研究〉,《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08年9月,頁233~272。2、大陸地區
周旻:〈試論陳維崧的詞〉,《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4年。
徐建融:〈中國畫題款的美學意蘊試探〉,《朵雲》第九集,1985年12月,頁48~52。
張富華:〈淺論清代少數民族詞人改琦的題畫詞〉,《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1994年,頁84~88。
王興亞:〈清初的經濟政策與社會經濟的緩慢恢復〉,《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1995年,頁58~67。
周絢隆:〈論迦陵詞的多樣化風格及其形成〉,《西北師大學報》第36卷第3期,1997年7月,頁8~11。
馬興榮:〈論題畫詞〉,《揚州師專學報》第四期,1997年12月,頁7~13。
范金民:〈明清江南進士數量、地域分佈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第2期,1997年,頁171~178。
艾治平:〈論陽羨詞宗師陳維崧〉,《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8年,頁44~51。
吳曉亮:〈論陳維崧詞對稼軒詞的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第3期,1998年,頁76~83。
孫克強:〈試論雲間派的詞論及其在詞論史上的地位〉,《中州學刊》第4期,1998年,頁91~96。
周絢隆:〈實用性原則的遵循與背判-陳維崧題畫詞的文本解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0年,頁79~86。
粱鑒江:〈詩史與詞史-淺談杜詩對陳維崧詞的影響〉,《杜甫研究學刊》第1期,2001年,頁74~77。
周絢隆:〈論迦陵詞以文為詞的傾向-兼評陳維崧革新詞體的得失〉,《文史哲》第1期,2002年,頁92~99。
李欣:〈「沉鬱」風格新釋兼論陳維崧詞〉,《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2年4月,頁49~60。
承劍芬:〈陳維崧詞風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2年4月,頁26~30。
鍾錦:〈陳維崧詞非沉鬱型藝術特色簡論〉,《唐都學刊》第4期,2002年,頁77~79。
王雲飛:〈雲間詞論與清詞中興〉,《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2年,頁64~69。
裴喆:〈陳維崧中州四載詞作考〉,《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11期,2003年,頁55~60。
朱麗霞:〈向詞壇直奪將軍鼓-論陳維崧對新稼軒的接受〉,《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卷第11期,2003年11月,頁61~65。
徐德琳:〈為人間留取真面目-顧太清的題畫詞〉,《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學報》第4期,2003年,頁23~25。
苗貴松:〈宋代題畫詞簡論〉,《常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4年,頁18~23。
梁鑒江:〈陳維崧:清初詞壇的革新者〉,《中國韻學學刊》第3期,2004年,頁67~71。
周絢隆:〈論陳維崧以詩為詞的創作特徵及其意義〉,《文藝研究》第3期,2004年,頁80~85。
梁鑒江:〈稼軒詞與迦陵詞〉,《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6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34~37。
周絢隆:〈擬物寫形與抒情的符號化傾向-陳維崧詠物詞中的自我表現〉,《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5年3月,頁54~60。
曹清華:〈陳維崧詞的時間意識的表達〉,《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5年,頁59~62。
鄭海濤:〈論竹山詞對迦陵詞的影響〉,《船山學刊》第3期,2005年,頁151~153。
李紅霞:〈南宋壽詞的分型及特徵-兼論祝壽文學的歷史演進〉,《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5年5月,頁87~90。
趙雲沛:〈明末清初的女性題畫詞〉,《文學遺產》第6期,2006年,頁134~137。
耿祥偉:〈試論姚華題畫詞〉,《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第6期,2006年,頁73~77。
趙曉嵐:〈論宋詞小序〉,《文學遺產》第6期,2006年,頁38~49。
魏遠征:〈詞境、畫境、心境-論顧太清的題畫詞〉,《民族文學研究》第4期,2007年,頁35~40。
承劍芬:〈陳維崧「以史入詞」風格論析〉,《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7年,頁92~94。
張世斌:〈論陳維崧詞多樣化的風格特點〉,《名作欣賞》第20期,2007年,頁18~21。
陳雙蓉:〈陳維崧詞中民俗文化因素的分佈型態〉,《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7年10月,頁42~44。
劉明玉:〈近25年來陳維崧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談文體功能研究的重要意義〉,《中國韻文學刊》第1期,2007年,頁33~38。
劉繼才:〈論宋代題畫詩詞勃興的原因與特徵〉,《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第32卷,2008年,頁89~92。
王康:〈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的「三遠」論淺析〉,《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3期,2008年5月,頁119~121。
應一平:〈西園雅集圖簡介〉,《文博》第1期,2009年,頁24。
陳雙蓉:〈論陳維崧詞中折射的民俗文化態度〉,《山東文學》第3期,2009年,頁102~104。
張若蘭:〈元代題畫詞初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3期,2009年5月,頁99~103。
譚輝煌:〈論風雅詞人題畫詞的文化意蘊和藝術手法-以張炎、周密和王沂孫為中心〉,《湖北社會科學》第8期,2009年,頁112~114。
朱秋娟:〈陳維崧詞學話語圈與其詞學理論〉,《文藝理論研究》第6期,2009年,頁104~108。
譚新紅、王兆鵬:〈宋詞的藝術媒介傳播-以題畫、題扇和題屏詞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9卷第2期,2010年3月,頁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