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方力行(2000)。海洋性格的文化,海洋內涵的教育。研考雙月刊,24(6),37-39。王秀惠(2003)。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美華(2005)。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7-98。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9)。教學原理。台北:心理。
王瑞宏(199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伍偉英(2008)。南部四縣市國小教師對綠色能源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江月姻(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行政院(200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國家書坊。
吳正成(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運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品玫(2000)。高中補習班數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威廷(2004)。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以雲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雅惠(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171-192。吳靖國(2007)。海洋教育的概念分析。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主辦),親海、愛海、知海攜手合作論壇會議手冊(53-73)。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吳靖國(2008)。五種海洋教育的教學模式。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主辦),「促進校園海洋意識」工作坊手冊(7-10)。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台北:五南。
吳靖國、李秀卿(2005)。國民小學海洋教育教科書版本比較—以藝術與人文領域為例。海洋文化學刊,1,201-236。
吳靖國、李秀卿(2007)。海洋教育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之建構。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政府教育局(主辦),「海洋教育」數位典藏教材與創意教學研討會會議手冊(5-28)。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吳韻笙(2007)。國民中學推動海洋教育現況與改進對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志偉 (2008)。國小教師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
李坤崇(2007)。台灣中小學海洋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李孟娟(2007)。高屏地區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創新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李岱恩 (2004)。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李昭興(2006)。台灣海洋教育的現況與未來。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03-110。李香月 (2008)。國小教師鄉土教學信念與鄉土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李國禎 (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等佑(2005)。高雄地區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運用學習科技與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瑜霏 (2003)。國民小學教師之建構式教學信念及教學行為之研究:以數學科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台東。
李聖民 (200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高雄。
李鍾宜 (2009)。高雄縣岡山區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分析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麗娟 ( 2005 )。南部地區國小教師防災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以天然災害為例。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南。杜正勝(2005)。創意台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教育資料與研究,63,103-110。
杜正勝(2007)。島國不識海洋。2007年2月17日,取自http://epaper.edu.tw/DU/?p=66#comments
周麗華(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復文。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林進材(1999)。促進教師教學效能的途徑。教育實習輔導,4(4),45-50。
林進材(2004)。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邱婉婷 ( 2005 )。從課程取向探討國民小學英語教師使用英語教科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邱婉婷(2007)。從課程取向探討國民小學英語教師使用英語教科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姚伊玲(2007)。臺南市國小教師統整教學信念與統整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姜文閔(譯)(1992)。J.Dewey著。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台北;五南出版社。
洪順男(2007)。南部四縣市國小教師對綠色消費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范雪淩(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09-140。
徐映慈(2008)。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幼兒數概念發展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徐麗照(1996)。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評量。載於台中師院編,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翁崑泉(2002)。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之研究─以二位低年級教師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高強華(1993)。論信念的意義、結構與特性。現代教育,7(30),74-89。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之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基礎。台北:東華。
張桂芳(1998)。高雄縣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張惠萍(2008)。國民小學教師閱讀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教學困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智遠(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張量懿(2008)。大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雅筑(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廣義(200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施政主軸行動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莊明貞(2004)。批判理論及其在課程研究應用之評析。教育研究月刊,121,36 -57。
莊淑琴 (1998)。國小教師數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莊婷媜(2007)。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許坤富(2002)。教師參與社會科成長團體對其教學信念影響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許潔萍(2008)。台中縣市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許錦華(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連主恩(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郭麟瑤(2007)。國中數學科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中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火城(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宇杉 (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信念、社會支持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陳宜芬(2005)。幼兒教師電腦融入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奎憙 (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迺臣 (1997)。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湯仁燕(1993)。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天長(1999)。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黃志聖(2006)。宜蘭縣國小教師戶外鄉土教學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黃佩岑(2008)。幼教老師閱讀教學信念與閱讀教學行為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黃慶芳(2005)。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台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楊旻芳(2001)。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楊榮祥(1979)。戴爾的經驗塔(上)—教學資源應用的原則。科學教育月刊,25,9-13。
楊鯉榕(2006)。新舊制國小實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溫昇勳(2007)。台東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葉玿伶(2000)。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廖婉雯(2002)。高中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學法的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行為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威德(1998)。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曜源(2001)。國小美勞科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台北:師大書苑。
潘雅芳(1996)。國中教師科學信念與教學信念、教學行為的關係。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淑玲(2001)。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態度與教師數學教學行為及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蔡錦玲(2006)。台灣海洋教育藍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0,1-10。鄧梅華(2008)。大班級程度差異之有效教學:資深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玟玟(2000)。國民小學自然科非專長與專長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鄭景云(2007)。國小教師數感教學態度、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龍應臺(2003,9月29日)。面對大海的時候。中國時報, A13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2000年世界海洋科學培訓和教育面臨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科學報告第52號。
謝文仁(2002)。澎湖縣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鍾佑民(1998)。國民小學電腦科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期望與教學行為之俗民誌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鍾佳蓉(2005)。台東縣國小自然科教師教學信念、專門學科素養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鍾國南、李展榮、方力行(2003)。海洋教育的方向。載於邱文彥(編著),海洋永續經營,海洋與台灣-過去現在未來叢書之四(205-223)。台北:胡氏圖書。
簡鈺蓁(2007)。台中縣市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羅綸新(2009)。海洋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之實踐與改進。第二屆海洋與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8-39。台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羅綸新、吳靖國(2007,8月30日)。台灣需要全民海洋教育。自由時報,A15版。
蘇怡珍(2007)。高雄縣市國小中年級教師實施縱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蘇苓娟(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品格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蘇素慧(2002)。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蘇鳳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建構式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二、西文部份
Alleman, J. & Brophy, J. (2003). History is alive: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about changes over time. The Social Studies, 94(3), 107.
Bennett, N.(1976).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ousseau, B. A., Book, C., & Byers, J. L. (1988).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cultures of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 (6), 33-39.
Brousseau, B. A., & Freeman, D. J. (1988). How do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member define desirable teacher beliefs? .Teacher and Teacher Education, 4 (3) , pp.267-273.
Bunting, C.(1988).Cooperating teachers and the changing views of teacher candidat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9(2),42-46.
Garmon, M. A. (2004). Change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beliefs about diversity- what are the critical fac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5, 201-213.
Lavonen, J., Jauhiainen, J. Koponen, T.I., & Kurki-Suonio, K. (2004).Effect of a long-term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on 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experiments in physic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3), 309-328 .
Marcelo, C. (1987). A study of implicit theories and beliefs about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1 835)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3), 307-332.
Pearson, A. T. (1989). The teacher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Rouledge.
Rimm-Kaufman, S. E., & Sawyer, B. E. (2004). Primary-grade teachers’self-efficacy beliefs, attitudes toward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and teaching practice prior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responsive classroom appro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4(4), 321-340.
Raths, J. (2001). Teachers’ beliefs and teaching belief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 3, 1-10.
Stuart, C., & Thurlow, D. (2000). Making it their own: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1(2), 113-121.
Tobin, K., & Tippins, D. (1993). Constrctivism as a refer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K. Tobin.(Ed.),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 (pp3-21). Washington, DC: AAAS Press.
Tabachnick, B. R.,& Zeichner, K. M.(1985)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Final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6099)
Torff, B. (2005).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ritical-thinking activit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7, 13-22.
Vosniadou, S. (1994). Capturing and modeling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 change [special issue].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4, 45-69.
Wehling, L. J., & Charters, W.(1969). Dimens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1), 7-30.
Wertheim, C. (2002). Efficacy beliefs,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f Israeli prospective teacher.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1), 54-63.
Wilkins, J. L. M. (2002). The impact of teachers’cont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n instruc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