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20: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俊璋
研究生(外文):Chun-chang Chen
論文名稱:部落媽媽從事國小課業輔導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tribal mother’s tutor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陳枝烈陳枝烈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陳枝烈
口試日期:2011-07-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部落媽媽課業輔導
外文關鍵詞:tribal mothertutor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部落媽媽從事國小課業輔導之經驗,試圖記錄並瞭解部落媽媽從事國小課業輔導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包含個人背景概況、從事課業輔導之動機與養成過程、從事課業輔導期間之經驗、從事課業輔導所遭遇之困境與因應之道。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主要以訪談法進行資料的蒐集,並在整理與分析後,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在清寒家庭中成長,具有中等教育學歷背景。
二、從事課業輔導的動機是為了關心與幫助部落學童的課業。
三、從事課業輔導是基於孩子品德教養、孩子為中心、清梅部落課輔永續傳承之理念。
四、從事課業輔導接受的教育訓練以數學、英文為主,閱讀、班級經營為輔。
五、從事課業輔導的動力主要來自於部落學童身上、好朋友的鼓勵及信仰的力量。
六、從事課業輔導過程中發生在學童和家長之間的難忘、感動之際遇。
七、課業輔導教學實施以數學、閱讀、英文為主要內涵。
八、從事課業輔導遭遇之困難與其因應之道,並分為:
(一)教學方面(二)家庭方面(三)經濟方面。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研究者分別對辦理課業輔導的相關機關、教學人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辦理課業輔導相關機關的建議
(一)強化課業輔導教師能力之檢定。
(二)持續辦理師資培訓。
(三)增加多元的閱讀課程。
(四)提高課業輔導教師之薪資或提供相關補助。
二、對教學人員的建議
(一)尋求適當的方式解決課業輔導上的難題、改善負面的情緒或思考。
(二)部落之課業輔導內涵除協助學童的課業,也應關懷學童的成長。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tribal mothers were engaged in tutoring. Trying to record and understand the process that they were engaged in tutoring, including personal overview of background, motivation, acquired process,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and the ways of solving them.
This research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collected data primarily through interview. After analyzed and generalized the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
1. They grew up in poor families with secondary education background.
2. The motivation of engaging tutoring is for helping and caring schoolwork of tribal children.
3. The ideas of engaging tutoring are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child-centered, continuity of tribal tutoring.
4. Educational training of engaging tutoring,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are main, read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re secondary.
5. The motivations of engaging tutoring are from the tribal children, good friends’ encouragement and power of religion.
6. The process of engaging tutoring that happened touched and memorable meeting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7. The teaching of engaging tutoring that mathematics, reading, English are the main content.
8. Suffering the difficulties during engaging tutoring, and the ways of solving them, and divided into: (a) teaching (b) family (c) econom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has clarified the suggestions to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f tutoring and tutors:
1. The suggestions to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f tutoring:
(A) The test for strengthening the tutors’ ability.
(B) To handle training for tutors continually.
(C)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reading programs.
(D) To improve the tutors’ salary or provide related subsidy.
2. The suggestions to tutors or teachers:
(A) To seek appropriate ways to solve difficulties of tutoring, and improve the negative mood or thinking.
(B) In addition to assist schoolwork of tribal children, but also care for their development.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表次 ..........................................................................................Ⅶ
圖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理論基礎與博幼課業輔導方案探討 ..................................11
第二節 課業輔導的相關探討 ..........................................................24
第三節 課業輔導教師的經驗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46
第一節 研究取向-質性研究 .............................................................46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8
第三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 ..................................................................50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8
第五節 研究步驟 ..............................................................................60


第四章 從事國小課業輔導之經驗 ........................................61
第一節 狄布絲媽媽 ..........................................................................61
第二節 巴奈媽媽 ..............................................................................91
第三節 部落媽媽從事國小課業輔導之統整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39
中文部分 ..........................................................................................139
西文部分 ..........................................................................................144
附 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 ..........................................................................145
壹、中文部分

孔文吉(2000),變遷中的台灣原住民政策,2000年都市原住民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pp. 1-1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王天佑(2000)。比較原漢國中學生家庭背景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模式。社會文化學報,14,101-130。
王修文(2008)。失落家庭事件不。載於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孩子,一個都不放棄(頁20-40)。台北:圓神。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1),21-43。
永齡希望小學(2010)課輔計劃內容之課業輔導教學。檢索日期:2010.11.30,取自 http://www.yonglin.org.tw/f001/f001-1/f001-1-2/f001-1-2.html
全秀英(2003)。故鄉,我難捨的牽掛。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30-34)。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全明輝(2003)。我不是媽媽!是課輔老師。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128-134)。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何新貴(2004)。溫柔的陪伴。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182-18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余慧玲(2008)。老師,你可以待到我畢業嗎。載於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孩子,一個都不放棄(頁167-171)。台北:圓神。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吳培君(2003)。小志,加油。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36-3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巫嘉琦(2003)。難忘對你們的承諾。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64-67)。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仰桓(2004)。忙碌的孩子。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158-161)。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仰桓(2004)。我是課輔「專家」。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168-175)。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仰桓(2004)。是媽媽,也是老師。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144-14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家同(2004)。讓知識帶希望回家。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家同、博幼基金會(2008)。孩子,一個都不放棄。台北:圓神。
李家同編著(2003)。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李新民(2001)。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周淑禎(2005)。以社會支持網絡模式協助原鄉學童課業學習之成效研究~以博幼基金會在信義鄉課業輔導方案為例(92年1月-92年6月)。研習資訊,22(5),28-3 。
周淑禎(2005)。以社會支持網絡模式協助課業學習之成效研究~以博幼基金會在信義鄉課業輔導方案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生傳(2004)。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揚志文化。
林素琴(2003)。她們不是放牛班。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56-5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林素琴(2003)。她們不是放牛班。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56-5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金慶仁、田秀鑾(2008)。堅持做對的事。載於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孩子,一個都不放棄(頁92-99)。台北:圓神。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范信賢、陳美如(2005)。「放學後的生活:國民中小學學生課後學習質量之研究」(第一年報告)。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93年度研究成果報告彙編(一)。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
高敬文(2002)。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0)。美國中小學課後輔導計畫及其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123-134。
張益誌(2008)。台十六線上的美麗相遇。載於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孩子,一個都不放棄(頁117-124)。台北:圓神。
教育部(1995)。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三年(八十五至八十七年)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檢索日期:2011.6.9,取自http://asap.moe.gov.tw/report/uploads/tad_uploader/134_100
教育部(2010a)。教育部98年推動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劃。檢索日期:2010.5.31,取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31/
教育部(2010b)。教育部98學年度下學期辦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實施計畫。檢索日期:2011.6.9,取自http://www.edu.tw/files/plannews_content/B0033/
教育部(2010c)。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檢索日期:2010.12.12,取自http://asap.moe.gov.tw/report/uploads/tad_uploader/132_100
陳于娟(2008)。 烙印在心中的信。載於李家同、博幼基金會(編著):孩子,一個都不放棄(頁110-116)。台北:圓神。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美伶(2003)。請珍惜,別讓幸福溜走了。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36-39)。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
陳淑麗(2009)。弱勢學童讀寫希望工程-課輔現場的瞭解與改造。台北市:心理。
陳淑麗、熊同鑫(2007)。台東地區弱勢國中學生課輔現況與困境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6,105-130。
陳嘉彌、李翠萍(2002)。青少年「課後學習方案」概念與策略之探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39-162。
博幼基金會(2006)。2006年工作報告。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博幼基金會(2010)。2010年工作報告。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黃怡瑾(2000)。台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國立台南師院學報,第33期,233-262。
黃政傑等著(1996)。質的教育硏究 : 方法與實例。臺北市 : 漢文書店。
黃華欣、戴安琪(2003)。當我們同在一起。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18-23)。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 原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嘉麗(2004)。把棒子傳下去。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218-223)。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楊嘉麗(2004)。紅豆湯圓。載於李家同(編著):讓知識帶希望回家(頁230-242)。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楊瑩(2000)。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趙信光(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辦理攜手計劃課後扶助方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慧琪(2001)。青少女愛情關係中之性別論--以三位高職女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臺北市 : 師大書苑。
歐怡涵(2003)。讓我成為妳們信心的泉源。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40-45)。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潘致全(2003)。孩子,我尊重你的聲音。載於李家同(編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頁50-55)。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蔡惠華(2000)。2000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之弱勢族群探究-單親家庭、原住民族群及老年人口概況。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


貳、西文部分

Costin, L. B. & Rapp, C. A. (1984). Child Welfare Policies and Practice. NY: MaGraw-Hill Book Co.
Halpern, R (2003). Making play work: the promis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for low-income childre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s Press.
Halsy, A. H. (1972). Educational priority: EPA problems policies. London: HMSO Vol.l.
Kaufman, S. R. (1994). In-Depth interview. In J. F. Gubrium & A. Sanker (eds.), Qualitative methods in aging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Noam, G. G. Biancarosa, G. and Dechausay, N. (2003). Afterschool education: Approaches to an emerging field. MA: Harvard Education Press.
Odden, A. R. & Picus, L. O. (1992). School finance: A polic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Tawney, R. H. (1922).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 : A policy for Labour. London :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